第五十五章 偶遇佳人
楊之梟出示總兵大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要是自己不出示的話,就不能證明自己是不是真的楊之梟。
.雖然楊之梟不介意別人來冒充自己,只要不是冒充自己來為非作歹.但是現在被這麼多人的圍着指責心裏不好受,何況還有人說要報官呢.假如這件事真的被官府知道了,那豈不是要被人笑話,本來楊之梟來到京城也打算低調,不想節外生枝。
在楊之梟出示了總兵大印后,在場的人都相信了楊之梟的話,大家看到戰神楊之梟真真實實地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時候都非常的激動,然後大家就一窩蜂地圍了上來,拉着楊之梟問長問短。
這些人實在是太熱情了,楊之梟和韓孟虎都被圍在其中一時脫不開身。好在這個時候茶樓老闆過來給楊之梟解了圍,這些人才慢慢散開了去。
現在楊之梟也不想再在這家茶樓繼續呆下去了,雖然這些人都散開了去,可是大家的眼神可一直沒離開過楊之梟,這讓楊之梟覺得自己特像一隻被耍的猴子一樣。
於是楊之梟起身打算結帳走人,可茶樓老闆死活不願意手楊之梟的錢,還說什麼楊將軍拉他茶樓喝茶是他的榮幸,楊之梟也不堅持,可是老闆懇求楊之梟給他茶樓留下墨寶讓楊之梟為難了,非是楊之梟不願意留,而是楊之梟的毛筆字寫得那叫難看,當時出版三國征服者,都是叫幼娘代勞的,因為楊之梟就和那些書法大家相比簡直是有天壤之別了,留下后不是惹人笑話嗎?
所以楊之梟死活不願意去寫什麼毛筆字,跟茶樓老闆告辭后,楊之梟和過韓孟虎走出茶樓,在門口還碰到了那花痴女正可憐惜惜地站在門口,那豬頭男不見了,也許是自己把戲被拆穿了就跑了。這個時候,在一個角落的桌子邊的兩女孩之前一直在關注楊之梟,現在看見楊之梟走了出去后,穿白衣裙的女孩拉着丫鬟摸樣的另一女孩也急忙結了帳跟了出來。
那女子見到楊之梟出來后,猶猶豫豫地走了過來,低聲道:“楊將軍,小女子叫鄭芸,之前多有冒犯實在對不起,希望你能原諒。”
楊之梟也不真會跟一女孩子計較,聽了后急忙擺手道:“原來是小芸姑娘啊,沒事,沒事。”那女子又道:“楊將軍,那個,那個,我聽過楊將軍很多英雄事迹的,我真的很崇拜將軍的。”
楊之梟打量了下邊上的女子,其實長得還算可以,放在楊之梟以前那個時代也算美女級別的吧,要不然那男子也不會千方百計地去騙她了,楊之梟也知道她想說什麼,可楊之梟畢竟不是種馬,於是向那鄭芸告辭帶着韓孟虎急忙走了,只留下那鄭芸在那裏發獃。這個時候的楊之梟只想趕快離開這個這個不想讓人認出自己來,要不然又會有人纏上來。
在楊之梟走出不遠處,由於楊之梟走得急,結果一頭撞到一個人,把那人撞倒在地楊之梟忙把那人扶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個大約十四五歲的小女孩,只見這女孩長得也蔓清秀可愛的,穿着一身白衣裙,梳了個可愛的辮子。邊上她的小丫鬟也急忙趕了上來着急地拉着他問道:“公,小姐,你沒事吧?”
問完后又凶凶地看着楊之梟道:“你這個人怎麼走路的啊?”楊之梟唯有搖頭苦笑,邊上被撞倒的女孩急忙制止了那小丫鬟。
幽州看到走得急不小心把人撞倒了,在扶起后趕忙向對方道歉道:“那個,小姐,我不是故意的哦,你沒事吧?”
那女孩搖了搖頭道:“沒事,也不全怪你,是我自己在想事情沒看清路的,公子別自責了。”那丫鬟在確認她家小姐沒事後,又過來跟楊之梟道:“雖然我家小姐沒事了,但是你畢竟一個大男人的,現在把人撞了就想一走了之?”
楊之梟雙手一攤,無辜地道:“我剛才不是說了沒事的嗎?剛才你家小姐也原諒了呢,算了,那你說我該當如何?”那女孩也用手去拉那丫鬟的衣角,示意她別說了。
可那丫鬟這次沒有聽那女孩的,對楊之梟道:“再怎麼說你今天撞人就是你不對,我也不要你賠什麼銀子了,只要你請我們吃一頓好的就成,怎麼樣?”
楊之梟一看時間也是中午該吃飯的時間了,而且這丫鬟說的條件一點都不過份,不就請吃頓飯嘛,再說眼前這小女孩雖然年紀小,但是也蠻可愛的,也算是籮莉級別的,看着眼前的小女孩,讓楊之梟想起來自己穿越過來的時候救自己燕子了,年紀跟眼前的女孩差不多大小吧,只是不知道現在燕子怎麼樣了?自己出來后一直沒時間回去看望她們。
看到眼前兩女孩的期望的目光,楊之梟點了點頭道:“沒問題,撞人確實是我的不對,請你們吃飯也是應該的,這樣吧,地點你們來選,只是你們想去哪裏吃啊?”
那女孩一聽也茫然了,不好意思地回答道:“這個,京城外面其實我們也不熟,我也很少出來的,這次是瞞着家人偷偷地跑出來玩的,這樣吧,公子你選個地方。”
楊之梟一聽是偷跑出來的,搖了搖頭道:“我說你這個小丫頭的膽子還真是大啊,居然敢偷偷地跑出來,你不知道外面很危險嗎?還有啊,你居然敢跟陌生人去吃飯,你就不怕我是壞人嗎?”那女孩望着楊之梟,天真地回答道:“沒事的,我看得出來公子不是壞人。”
楊之梟看到眼前女孩可愛天真的模樣,忍不用伸手出去摸了下她的頭,突然想起現在是在古代,自己這樣的動作很沒禮貌,要知道這個時代女孩十四五也算成人了,有的女孩十四五都可以嫁人了呢,而楊之梟看到這女孩可愛的樣子后,一時沒反應過來才無意識地做了這樣的動作。
果然那女孩頭被楊之梟摸了下后臉都紅了,楊之梟為了調節現場氣氛的尷尬,乾笑了幾聲道:“呵呵,你怎麼知道我不是壞人呢?難道壞人會在額頭上刻着我是壞人兩個字?”
那女孩聽了幽州的話后,從嬌羞中回過神來,不服氣地道:“堂堂的楊之梟楊大將軍怎麼會是壞人呢?”說完,覺得自己好象無意識地說漏口了,急忙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眼珠滴溜溜地轉,那樣子說多可愛就有多可愛。
楊之梟一怔:“你怎麼認識我呢?”然後恍然大悟道:“原來你們倆也在茶樓喝茶?”
那女孩拚命地點了點頭,楊之梟感嘆道:“我說嘛,你怎麼會認識我呢?現在知道我是誰了,就不怕我是壞人了吧?走吧,我們吃飯去了。”然後楊之梟就帶着兩小女孩和猛子去找來哦家酒樓。
四人就近找了家酒樓后,後來楊之梟問那女孩名字,那女孩自稱叫朱媺,邊上是他丫鬟叫曉梅。後來朱媺就一直稱呼楊之梟為楊大哥了,楊之梟看着眼前的小女孩也非常的喜歡,眼前的小女孩給他一種妹妹的感覺,於是也開始管她叫小媺了。
在酒菜上來后,朱媺道很少吃飯,只是一個勁地纏着楊之梟給她講以前在寧遠跟皇太極打仗的事,楊之梟被纏得沒辦法,再加上也特別喜歡朱媺可愛的樣子,於是在飯桌上把以前如何攻下義州,如何回師打敗皇太極的事一一說了出來。而這個時候的朱媺則一邊歪着小腦袋津津有味地聽着,聽到精彩的地方還不忘記鼓起小手掌大聲叫好起來。
這頓飯四人足足吃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其中大部分的時間就花在楊之梟講故事上了。吃完飯楊之梟結帳后,四人就走出了酒樓。
本來楊之梟還不怎麼放心倆女孩,打算送她們回家的,可倆女孩打死也不願意讓送,還說自己知道回家沒事的。
楊之梟心想這兩丫頭是偷跑出來的,估計是怕自己送她們回家被它父母看到了會誤會吧,於是也不在堅持,只是叮囑她們路上自己小心。
朱媺嬌笑道:“楊大哥你就放心吧,沒事的,我們馬上就回家去,下次見面的時候你還要繼續講給我聽哦。”
楊之梟呵呵笑道:“真是小丫頭,我面聖后也許馬上就會回遼東了。”朱媺狡猾地道:“嘻嘻,楊大哥我說以後還會見面的句一定還會見面的,到時候可別忘了我哦”,見楊之梟點了頭后,朱媺才拉着丫鬟的手消失在人群中。看到朱媺走後,楊之梟也帶着韓孟虎回去了。
在楊之梟來到京城后的幾天時間裏,崇禎還一直沒召見楊之梟,所以楊之梟就只好一直帶着韓孟虎到處溜達,在上次跟朱媺分手后,楊之梟也一直沒再見到她了,楊之梟心想也許是他家人不再允許她出來了吧。崇禎之所以還沒有馬上召見他,是因為現在朝廷對他的封賞還沒有確定下來。
現在皇帝想做一件事,或者想提拔一個人,不是像電視劇裏面那樣只要皇帝一句話就可以了那麼簡單,這些都是誤導的,這個時期的明朝還是很開放的,權力不是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因為還有首輔,閣老,大學士,尚書等文官集團,他們在整個大明朝也是一股中堅力量,在人事任免和重大國事的決策方面具有一定的發言權。
這就是以前明朝有幾個皇帝,比如那個木匠皇帝,一連幾個月不上朝,在這些官員的運營下,朝廷大事照樣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的原因。
而到了崇禎執政的時期,曾經強盛的明帝國已經風雨飄搖,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也卻難尋可用之人。
崇禎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崇禎與臣子的關係或可說是歷史上最為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鎮壓農民軍以及抵抗滿清入侵外,將更多的心力用於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得崇禎做事有時候多手牽制,不能放開手腳去做。就拿楊之梟的事來說吧,本來按照楊之梟這次的功勞,大破建虜十幾萬的人馬,不但幾乎全殲了建虜的部隊,而且攻下了戰略要地義州,更是連建虜皇帝皇太極都被打成重傷差點掛了,這是多大的功勞啊。
這在整個大明朝那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再加上楊之梟以前在杏山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還迫使皇太極進攻錦州無功而返呢,依照楊之梟的功勞來說,即使封伯封侯都不過份。
要說現在的崇禎在整個大明朝也算是比較勤懇的吧,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但是他運氣不好,16歲的崇禎繼承帝位。
此時明帝國因為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荒頻繁和外敵頻繁入侵在風雨中飄搖。特別是現在,不但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各地的農民興風作浪,外還有建虜虎視耽耽,在內外的壓力下,即使非常努力非常勤懇的崇禎也無可奈何。
而現在接到遼東戰報,在建虜皇太極親自帶兵進攻寧遠的戰鬥中,洪承酬集團的十幾萬兵馬現在被打得只剩餘兩萬,而作為遼東總兵的楊之梟卻打敗了皇太極。
看到戰報,崇禎也看到了自己大明朝中興的希望,也非常感嘆自己能擁有楊之梟這麼一員猛將而感到幸運。於是乎,崇禎就打算好好地獎賞和提拔下楊之梟。
可是在對關於楊之梟提拔的朝議上跟眾臣產生了分歧。幾大文官集團則堅持認為楊之梟從軍不到兩年,從最開始的游擊到總兵還不到一年的時間,而現在又要陞官了,他們都認為不宜給楊之梟封多大的官。還說提拔速度太快,會引起以後賞無可賞的尷尬境地。
其實崇禎也知道這些文臣心裏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不就是怕武將集團蓋過文官集團嗎?在大明朝武將和文官兩大集團一直是處於水火不溶的地步,所以一般情況下是文官拚命壓制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