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李德明議和先送命 趙匡胤軍棍責逃兵
且說那南唐皇帝李璟屢接敗報,不免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朝中都是宋齊邱、馮延己、陳覺,李征古等人主政,說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個個都是內行,如今大敵當前,淮南大敗,他們卻都想不出一點主意,還是又依了馮延己之議,再向周帝求和,由延己修下國書一封,書中寫道:
“自天祐以來,海內分崩,或跨據一方,或遷革異代,臣紹襲先業,淹有江表,顧以瞻烏未定,附鳳何從?今天命有歸,聲教遠被。願比兩浙、湖南,仰奉正朔,謹守土疆,乞收薄伐之威,赦其後服之罪。首於下國,俾作外臣,則柔遠之德,雲誰不服?另貢上黃金千両,白銀十萬両,伏祈賜納。”
再又另派大司空孫晟,吏部尚書王崇質為使,前往淮南晉謁周帝,再次懇請求和罷兵。
孫晟位列三公,又是兩朝老臣,性格忠耿正直,素常因憎惡“五鬼”把持朝政,已多加彈劾,今見延己修書,卻推自己前去,這分明是他貪生怕死,把這難為之事推自己去做,故於陛辭之日,向延己道:“君為左相,求和之責自應由君擔承,如今卻委老朽前去,此去若成則代汝受過,敗則有去無歸,今後朝政,謹請諸君好自為之矣。”
延己等人聽了,羞慚滿臉,無言以答。
行前,唐帝因為工部侍郎李德明此前曾出使淮北,見過周帝,也就命他陪同前去。馮延己因其弟延魯被周兵俘虜,更對德明密囑一番,不惜奉獻土地以達成和議,以贖回延魯。
於是,孫晟偕同王崇質,李德明,領着一百隨從人員,渡江北去。一路之上,噩訊頻傳:
……光州刺史張紹棄城出逃,都監張承翰以城降周。
……舒州亦被周兵攻陷,刺史周宏祚投水自盡。
……蘄州副將李福殺死知州王承巂,以城降周。
聽到一連串的敗訊,孫晟搖頭嘆息道:“外有強鄰壓境,內有佞臣誤主,國事可知,我此次北行定是有去無回矣!”
唐使一行來到壽州城外御營,呈上求和文書,周帝看了來文,那文書上寫道:
朝陽普照,爝火無光。春雷發聲,蟄戶知令。伏念天祐之後,率土分摧,或跨據江山,或革遷朝代,皆為司牧,各拯黎元。臣由是克嗣先基,獲安江表,誠以瞻烏未定,附鳳何從?今則青雲之候,明懸白水之符,斯應仰祁聲教,俯彼遐方,豈可遠動和鑾上勞薄伐?倘或俯憫下國,許作功臣,則柔軟風其誰不服?無戰之勝自古獨高。別進金千両,銀十萬両,羅綺二千匹,伏祈賜納。
周帝看了,滿臉不悅,發話道:“汝今不過是帶了一紙虛文前來搪塞,你謂朕會哪么輕易受爾等矇混么?”
孫晟從容答道:“吾主派臣前來稱臣納幣,書禮俱到,並非虛文,豈能說是矇混陛下?況且陛下此次南征,敝國如今已奉表臣服,自古以來:叛即討,服即舍,歷來如是,陛下乃英明之主,諒必能俯允敝國所請。”
周帝怒道:“朕此次率軍南來,乃為淮南土地耳,豈為此區區金帛?爾等如若要朕退兵,速將江北州縣悉數獻上。”
孫晟道:“江北土地乃先朝傳留,並非取自大周,且我主如今已奉表稱臣,土地亦同歸藩服,皇帝又何必逼迫太甚呢?”
趙匡胤見皇上生氣,接過話說道:“汝等不必在此絮絮叨叨,汝國若不割讓江北,我家皇上是決不退兵的。”
李德明見周帝君臣盡皆動怒,恐怕孫晟出言不遜,把事情弄僵,忙向周帝奏道:“微臣臨行之時,曾得馮相密囑,我主願獻濠、壽、泗、楚、光、海六州,更又每歲貢輸金帛百萬……”
周帝道:“光州已為朕所得,何須爾來假獻殷勤?其他各州,朕亦已發兵攻取,刻日可下。惟是那壽州久抗王師,朕倒惜哪劉仁贍是個人才,故不忍強攻,汝等若是真心獻城求和,可即替朕把他招來降我大周,也算是爾等立了一功。”
李德明聽了,吃了一驚,這劉仁贍可是個刺頭兒,惹他不起,忙奏道:“劉大人劉仁贍乃一州節度,非下官可以指揮,孫大人位列三公,乃百官的首領,惟他方可令仁贍歸降。”
周帝聽了,瞧着孫晟道:“既是如此,哪就有勞司空去走一趟了。”說罷,便命御前侍衛押了孫晟前去壽州城下向劉仁贍勸降。
那孫晟也毫不推搪,隨着侍衛來到壽州城下,高呼仁贍對話。那劉仁贍聞報孫晟在城下呼喚,忙來至城樓,見果然是孫晟,忙整冠肅容,再拜施禮問道:“相公緣何到此?”
孫晟答道:“承蒙王命到此議和,但遷延多日並無頭緒。將軍身受國恩,守土有責,千萬不可開城納寇,朝廷援軍不日即將到矣。”
仁贍聽了,再拜受命。孫晟說了,也掉頭便回。
那御前侍衛回到御營,把剛才孫晟在城下與劉仁贍的對話,如實向周帝稟報。周帝拍案怒叱孫晟道:“朕命你前去招降劉仁贍,如何你卻叫他繼續閉關對抗,難道朕的刀砍不得你的頭嗎?”
孫晟從容答道:“臣乃唐宰相,當秉忠報國。如今是奉命議和,豈有叫節度大臣投敵叛國之理?若使陛下因此而殺晟,亦可算是君子成人之美矣!再說,如果陛下朝中有這樣的大臣,請問陛下將如何處置?”
周帝聽他理直氣壯,也是無可責難,只得改容道:“汝也可算是南唐難得的一個忠臣了,奈何天意亡唐,只憑爾等一兩個諍漢,也不過是螳臂而已!”
世宗見孫晟性格忠耿不屈,無可奈何,只好把他送到后營,好好款待。另又召出王崇質,李德明二位使臣,嚴詞厲色,多方責備,並說:“你家主人若要議和,除非把江北土地全部獻上,否則孤決不罷兵。”
崇質,德明二人未得上命,無權作主,又怕得罪周帝,只說要回報國主才能再來複命。
世宗聽了,便令文牘寫了詔書一封,令他們交與唐主。詔書大概是說:
……朕擁一百州之錢糧,掌五十萬之精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此次南征,為光復江北土地,疆界未平,豈可便班師回朝?爾倘是真心歸附我朝,應即將淮上土地悉數呈上,我即大軍立罷。言盡於此,更不煩言。苟若不然,請從茲絕。
李德明,王崇質二人領了詔書,徑還金陵,把詔書呈與唐主。唐主看罷沉吟不語,李德明又把周帝索要淮上全境土地的話轉達一遍。
宋齊邱與李德明原有舊怨,唯恐他議和成功得了功勞,便向唐主道:“主上遣二人前往江北是與周人議和,並不是去獻地,如何如今反替周人傳詔,要我主獻地?眾所周知江北乃我江南的藩籬,江北若失,江南難保,二人此等行為,分明是通敵賣國……”
李德明道:“臣等受命議和,當然應把對方的文書語言,一一傳達,如何能說是通敵賣國?”
宋齊邱原來已得心腹來報,說哪李德明在州主面前曾說過:‘我主願獻濠、壽、泗、楚、光、海六州,更又每歲貢輸金帛百萬……’的話,便指責道:“爾等既不是通敵賣國,為何在周主面前說:我主願獻濠、壽、泗、楚、光、海六州,更又每歲貢輸金帛百萬……這等語言?這不成了張松獻地圖嗎?”
王崇質聽了,嚇得魂不附體,連忙向唐主分辯道:“這事與臣無關,乃李德明一人所說,微臣未奉皇上聖諭,豈敢胡亂說話……”
李德明抗辯道:“此話並非微臣杜撰,乃微臣臨行之時,馮相再三叮囑微臣說的……”
馮延己見他這麼一說,嚇得非同小可,忙道:“汝休得胡說八道,本官何曾說過此等言語?休得在此妄構事由陷害本官。”
李德明見馮延己竟出爾反爾,賴不認賬,便戟指攘臂,破口大罵,唐主見了,怒不可遏,不由分說,就令把李德明立即推出午門處斬。
李德明雖是斬了,但和議未成,那郭榮親率數十萬虎狼之師,猶是大兵壓境,一路勢如破竹,總得要設法對付。於是,立即下旨各州徵調六萬人馬,命御弟李景達為兵馬大元帥,領兵入淮抗周。又授陳覺為監軍,武安節度使邊鎬為應援都軍使,次第出發北進。
又令鴻臚卿潘承佑為調遣使,前往泉州招集勇士組織新軍,搜集能人,擴大兵源。那潘承佑是奉旨來到泉州辦差的,哪些要謀官職的人自然聞風而至,紛紛送禮上門,那潘承佑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於是,挑了哪些禮物多的開了一張名單,向皇上推薦。並另加註明,某某堪為將領,某某才堪大用。唐主也就把名單中的:前永安節度使許文縝,前靜江指揮使陳德誠於以起用。以許文縝為西面行營應援使,又有建州人鄭彥華,林仁肇等俱授以副將之職,集齊兵馬,在淮南與周兵決一死戰。
又因探知淮揚一帶周兵不多而分散,故又派常州團練使陸孟俊領兵一萬,先行渡江往攻泰州。
此時周帝領重兵屯集壽州,淮南地域廣闊,新奪了多個州縣,故周兵兵力極為分散,只由韓令坤領兵二千人馬負責揚州防務,趙匡胤領兵二千負責六安防務。
那韓令坤令副將朱強領兵一千駐守常州,自己領着一千人馬駐守揚州。兩人因見唐兵連吃敗仗,不斷的派使求和,也就毫無警戒,安享太平起來。韓令坤本是個好色之徒,聞說南唐舒州太守馬希崇有個姓袁的小妾,乃秦淮河上的名妓,人稱絕代嬌娃,未帶去任所,現留在揚州,遂命軍士前往馬府搜得,一看,果然是嬌俏動情,惹人憐愛,於是,便把她留了下來,天天躲在後衙取樂。
那朱強聽了,不甘落後,也去弄了幾個女子,學着幹了起來,整天價的在後衙里尋歡作樂,。冷不防陸孟俊領着一萬大軍洶湧而來,一時手忙腳亂,倉促應戰,三下兩下便敗下陣來,緊閉四門,準備來個死守待援。回到衙內與兩員偏將商議對策,晚上,登上城樓一看,好傢伙,連綿數里,扎滿了營盤,燈火燭天,少說也有一兩萬人馬。心想:我大周雖說來了幾十人馬,但都在淮北壽州,我這泰州遠在江邊,唐軍殺來俺這兒是首當其衝,憑這一千人馬如何頂得住?三十六着,走為上着!趁唐軍安營未定,連夜收拾行裝,打開北門,領着人馬向揚州而逃了。
到得天明,陸孟俊正待發兵攻城,只見士兵來報:“泰州城內周軍已連夜逃走,只剩一座空城。”
陸孟俊半信半疑,領兵進城察看,周兵果然走個精光。還疑周兵有詐,再又令探報四齣征察,果然周兵已全往揚州方向去了。孟俊喜不自勝,初次出兵便收復失地,得了個頭采,一面置酒慶功,大宴將士,一面又寫了報捷文書,飛報金陵,說是:首戰大捷,殲敵若干,收復泰州。
南唐朝廷得到捷報,一片歡騰,惟是那唐主李璟還算得頭腦清醒,對臣下道:“周軍重兵多在淮北,淮南兵少而分散,光復泰州未為大勝。”一面派人送牛酒過江犒軍,一面仍催促其它部隊儘快渡江以援陸孟俊。
且說這韓令坤在揚州酒色歡娛,忘乎所以之際,忽見朱強領着人馬棄城逃來,忙問其所以。朱強道:“我與將軍兵微將寡,面臨大江,南朝來軍有數萬之眾,洶湧而來,倉促之間難以抵敵,末將是以撤至將軍處共商對策。”
令坤聽了,也覺心驚,問道:“此次南軍來了多少人馬?”
朱強道:“末將親自所見,不下兩三萬之眾。何況泰州揚州俱是城牆崩塌,毫無戰備,憑這一兩千人,如何防守得了?”
令坤聽了,沉思半晌,心想:朱強想的不錯,朝廷大軍盡在壽昌城下,如今只有我這兩千人馬,如何抵擋數萬唐兵?再說,身邊這個絕代嬌娃如何處置?一但兵敗城破,帶着她逃跑也不方便,倒不如先向後撤,待朝廷派來援軍再奪回揚州也不為晚。主意已定,便吩咐屬下收拾細軟,準備先把她送到**。
誰知這“上面一松,下面就散,”下面的士兵見主將有退走之意,一時軍心渙散,三三兩兩便往**逃去。
趙匡胤早已探知南軍奪了常州,今見揚州有士兵往這邊逃走,抓來一問,士兵便把揚州主將也準備逃跑的事兒供出。匡胤大怒,把他們各打三十軍棍,喝令立即返回揚州。
次日,果見一大隊士兵護着一個女眷,往**而來,一經查問,果然答道:“奉韓將軍之命,先把女眷撤走,明日大軍隨即西撤。”
匡胤道:“臨陣逃脫,不戰自退就是死罪,我昨天打了哪幾個逃兵你們看到沒有?”
兩個帶兵的頭目央告道:“將軍昨天打的是逃兵,可我們是奉韓將軍之命送女眷的。”
趙匡胤勃然大怒道:“不管你寒將軍熱將軍,王法條條不恂情,你們既說是奉命而來的,哪就替你家將軍領下這三十棍。”說罷,令拖將下去,各打三十。打罷,又對他們說:“回去告訴他們,從今日起,不管是將軍士兵,凡有逃跑落到俺手裏的,絕不輕饒,一刀一個,扔到河裏餵魚!”
兩個頭目挨了打,叫苦連天,依舊護着絕代嬌娃回揚州,向韓令坤哭訴。韓令坤聽了,瞪目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
正是:將軍貪圖風月,戀着絕代嬌娃。趙將軍揮動無情棒,打完了屁股還要扔去餵魚蝦。
究竟這宗公案如何了結,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