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教學探索

(433)教學探索

肖蘭是個在教學上不墨守成規的人,她總是革新換代,有所探索。

說起這個問題來,是有個過程的。在王前教學法時代,肖蘭就有所行動,具體的年份是記不清了。當時,這個也恐怕是教學改革的範疇。學校也主持學習了王前的教學法,至於王前是哪裏的人,怎麼回事,肖蘭都記不清楚了。

當時的教導主任叫柳香春,他是語文教師出身,曾經當過語文組組長,他是個老學究似的人物,說話艮艮究究,還不開門見山,總是委婉含蓄,由遠及近。這何主任讓肖蘭做公開教學,就是運用王前的教學法,其核心就是取消一言堂,實行師生共同活動。

這在現在的年代的教學法來看,也不落後,合乎當前的新程式。肖蘭沒有推辭,她不想推辭,也不能推辭。肖蘭也喜歡這個方式,她從來都不喜歡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累,教的死,學的死。

肖蘭的這次公開教學,是經過一番準備,那柳主任也指導她。肖蘭的公開教學,做的很成功,聽課的有校外的,清原二中、三中,還有清原東郊外的四營學校、東北郊的紅光糖廠學校。他們一致評價很高。這次活動,是肖蘭教學探索的新的里程碑。

但是,肖蘭沒有寫出論文。她也不知道教學論文怎麼寫,什麼水準,什麼模式,她都不懂,那時,也幾乎沒人寫,也沒人提倡。到了這九十年代,有論文的出現,上級也開始提倡了。學校也沒有這方面的刊物,肖蘭自己也沒錢買。

九二年下半年,她嘗試着寫了第一篇教學論文,沒有成功。後來,她反思一下,認識到論文寫得空,只有架子,沒有血肉,有論點,沒有具體的分析論證,沒有充足的論據。九三年,她把原來寫的那篇處女作重新改寫,寫得論點、論據、論證都俱全,而且有充足的材料,她覺得不是空喊了,交給了負責論文的領導,好像是賀國青,送到了嘉薩縣的教育學會。

不久,有了結局,獲得了二等獎,發了個綠皮的證書。這篇論文是關於板書方面的,題目是《精巧別緻,玲瓏剔透》。但是,這篇論文的底稿,不知道怎麼軼失了。肖蘭對教學的板書,很有研究,在課堂上,不是隨便地寫,而是事前在備課時設計好的,而且是幾次地修改而成。

這就是說,板書是課文的骨架和大綱,文字要少而精,寫出來要美觀,有科學性,整體性,直觀性。這第一次論文獲獎,肖蘭心中對論文的寫作,有了一點兒釋然,她不再是懵懂無知了。但是,也不是很明晰的,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肖蘭經過一番思索,決定今後堅持寫論文,總結經驗教訓,以來進一步搞教學探索。

肖蘭也決定,今年基本上不寫論文,只寫一篇,進一步體驗論文的寫法。她計劃,今年的下半年,除了正常的教學之外,做以下幾件事:一是,繼續進行教學探索,有所發現,有所發明。二是,學習論文知識,掌握論文的寫作方法,為寫出有一定水平的論文奠定良好的基礎。三是,閱讀他人的論文,進行感性的體驗,紮實寫作本領。

肖蘭要學習論文寫法,要寫出論文,也是為評高級做準備。現在的高級,要想評上,那是相當難的。高級教師的職稱評定,比八十年代初評職稱時,難度大多了,現在有更具體、更高的具體的規定。其中,有了論文的規定,這就勢必要寫的。

肖蘭在七月初寫了計劃中的論文《活的教程》:

根據《教育學》上的說法,課堂教學是有一定程序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固定的:組織教學、檢前等六大環節,在“授新課”這一環節中又有幾個小環節。課堂教學時,必須遵循這六大環節的程序、內容、時間,如果違反或缺少,便視為沒有備好課,違反教學常規等等,這大概太死教條了,也太束縛人了。

但我不是說沒有環節,沒有安排,隨心所欲,信口開河,由興而行,這無計劃的隨意性也是老大不該的。我以為,課堂教學應像王若虛所說的那樣“大體則有,定體則無”,有一個“活的教程”。課堂教學,我很贊同和欣賞山西臨汾地區第一中學青年優秀教師楊益師的主張和作法,就是教學上“務實求活”,而“實”是“活”的基礎,“活”是“實”的目的,“活”為“實”而服務,把一般的靜態教法變成一個動態的演化過程。

楊老師的“活”,是指教法的靈活性,而我此處的“活”主要指教程上的靈活性,二者略有不同,又有交叉處。說穿了,我之“活”者即是楊之“活”中的一個外延而已。我之所以這樣主張,是基於早已不主張教師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而提倡的雙邊活動尤其是提倡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引起的,這就吻合楊老師在《教學做法》中的“做”。

“做”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手、動腦、動嘴的活動,就是指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切方式,他是以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認識論觀點為依據而行事的,這是一個由學生為主體的動態演化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在剎那間即可完成的,它需要一個時間的進化過程。

所以,固定的由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模式是不能完成這個動態的演化過程的,因為它有固定的環節,每個環節又有固定的內容和時間,這幾個固定,是不可能完成動態的演化過程,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不會怎麼太好。所以,必須打破固定的教程,尤其是語文課教學,更需如此。語文學科,既用形象思維又用抽象思維,二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且學生從輸入的信息映象感知開始到對這些映象的理解、分析、判斷、綜合這一系列過程為止,不可避免地延長了時間,當然要影響課堂教學的環節與程序的時間進程了,這似乎完不成教學任務。

其實不然,學生們通過這一動態的演化過程,已經把教師要自己一人“口授”的知識經過自己的“咀嚼”這一過程全部接受了,是由被動的狀態轉化為主動的狀態,對知識的理解是經過自己的思維反饋而完成,可想而知,要比教師的“嚼碎”后塞入口中要有“味”得多,消化也會滿好。

這樣做,有什麼不好?如果按固定的教程進行,豈能有如此的效益!因此,課堂教學的程序要活,它要根據不同學科、不同的具體內容來進行,既有整體性又有具體性,更有靈活性;既顧全局又看局部,使二者有機結合,達到教與學合一,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收到預期的效果。

這篇論文,是肖蘭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她教學新路探索的嘗試。

肖蘭的思想是很新的,她在教學中,對那些教程的規定,很是反感,她不喜歡死板的教程規範,她喜歡有靈活性。因為,在具體的教學中,臨時會出現新的情況,那麼,就需要酌情處理,特別是讓學生講話,雙邊活動,你還墨守成規,怎麼能適應?肖蘭的這篇論文,在學期總結會上宣讀,獲得很高的評價。肖蘭計劃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多寫一些論文。

肖蘭的思想,還是很能跟時代的步伐的,特別是到了這二十世紀的末期,國家的改革開放出現了新的局面,在教育戰線上,也是出現了新的課題。肖蘭喜歡新穎獨到,她在教育和教學上,都是和一般的情況有所不同,她的教育上,很早就主張和實踐着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這一點和重要。

早在她當班主任的時候,她就注重對學生自覺性的教育啟蒙和培養,再就是她主張和實踐着,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這主要是指發揮學生幹部的作用,這樣,一個是學生自身的自覺,一個是學生幹部來管理學生,這一點,就是很先進和很獨到的,她實踐的效果也很好的。

在教學上,肖蘭也很早的就主張和實踐着雙邊活動,尤其是開展了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習。肖蘭不喜歡學生只是機械地聽老師講課,就是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她主張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那麼,就是後來的會學和學會的辯證關係了。

在學習課文《項璉》的時候,肖蘭就指導學生自己預習課文,然後,在學習的過程中,肖蘭就讓學生自己就着這篇課文,發揮自己的分析判斷等能力,講述主人公馬蒂爾德為什麼借璉、丟璉、還璉,這回答的,並不是文章表象上的原因,而是隱含的原因,也就是馬蒂爾德的思想上的原因,這樣,就挖掘出了文章思想內涵,也就大力地挖掘了學生的主觀上的能動性,使學生們有所發現,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出來的思想內涵,結合課文,給課文寫個結尾,這就是有所發明。肖蘭的教育探索,是這樣的深入和持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曠世孽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曠世孽緣
上一章下一章

(433)教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