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檀香刑》

介紹《檀香刑》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發表於2001年,曾引起文學界熱議。小說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兵荒馬亂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山東高密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內容梗概

清末山東半島發生的一起民間反殖民的鬥爭事件。帶頭領導這起反殖民鬥爭的民間藝人孫丙最終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為主線,展示了中國王朝政治沒落中的諸多驚心動魄的事件,包括戊戌變法、義和團、外國殖民者的強取豪奪等等。小說圍繞着檀香刑的實施,將封建王權和權力鬥爭的殘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現出來,也凸顯了**權力作用於個體上的歷史機制,成功地折射出**權力賴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陰暗法則。

作品目錄

第一章眉娘浪語

第二章趙甲狂言

第三章小甲傻話

第四章錢丁恨聲

豬肚部

第五章斗須

第六章比腳

第七章悲歌

第八章神壇[1]

第九章傑作

第十章踐約

第十一章金槍

第十二章夾縫

第十三章破城

豹尾部

第十四章趙甲道白

第十五章眉娘訴說

第十六章孫丙說戲

第十七章小甲放歌

第十八章知縣絕唱

大踏步撤退——代後記[2]

人物介紹

眉娘,父親孫丙,丈夫趙小甲,公公趙甲,錢丁的乾女兒、情人,賣五香狗肉。

趙甲,京城刑部大堂的首席劊子手,當差40年,殺人無數,比高密縣一年的西瓜產量還多。

孫丙,眉娘父親,因家人被德軍所殺憤以加入義和團,被抓后施以檀香刑。

錢丁,縣太爺,清廷政府官員。

趙小甲,殺狗宰豬的屠戶,父親是趙甲。

錢雄飛,袁世凱身邊的軍官,錢丁的堂兄弟,因企圖刺殺袁氏被凌遲處死。

劉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因變法失敗被斬首。

余姥姥,趙甲師父,原刑部大堂首席劊子手。

慈禧,晚清實際掌權者。

李蓮英,慈禧身邊的紅人,大太監。

袁世凱,清朝大臣。

在《檀香刑》[3]里,每個人都沒有能力用自己的行動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檀香刑》[4]里的人物,除了趙甲之外都獲得了成功人物形象所具有的那種焦灼感,每個人都是進退兩難,每個人都無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一如那段歷史,那千年王朝受到堅船利炮攻擊時的無所適從一樣。如果說,眉娘處於三個爹:親爹、乾爹、公爹之間的尷尬是普通鄉民的感性層次的話,錢丁的命運則是一個在歷史選擇面前的理性層次,也是最動人心魄的層次。舊式文人入仕之後封妻蔭子、飛黃騰達的幻想,作百姓父母官的仕途理想在一個即將土崩瓦解的王朝那裏早已沒有了存在的根基,而為民請命、青天明斷等等在對待外來強權的時候也早已更改了規則。從小說的敘述來看,錢丁的焦灼與其說是來自於情人眉娘的壓力,還不如來自於作為知識分子在政治的運籌帷幄之中所顯示出來的孱弱和無能。他仍舊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儘管每一次果敢和謹小慎微其實都出於個人仕途的考慮,但他又總是想在個人仕途和為民請命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孫丙守城抗德時候錢丁的單騎赴會是這個天真的書生在政治、權勢面前最滑稽的表演,而他最終刺殺孫丙的行為又是這個終於認清世事的一介文士命運悲劇的最高點。

作為國家律法和皇權的最高象徵的趙甲沒有任何焦灼感,或者說他作為普通人陷於人情世故中的焦灼感都被他異常強烈的職業意識淹沒了。在職業和工具之間,趙甲不可能有清醒的判斷,所以他的聲音中除了志得意滿之外很少有其他的雜質。然而,他卻與錢丁共同構成了作家批判鋒芒的組成部分。如果說錢丁在理想的強大和現實的孱弱中迎來了悲劇結局的話,那趙甲實際上在表面的強大和實際的孱弱中迎來了同樣的悲劇。危在旦夕的王朝其律法早已失去了為自己服務的力量而成了敵人的工具,而這個敵人的真正目的正是為了消滅這個王朝。悖論在趙甲那裏並不存在,他徹徹底底的工具意識其實是權力的悖論,是一個面臨外辱的當權者的悖論。然而,趙甲和錢丁卻構成了權力規則的象徵,也構成了一部小說批判鋒芒的所指對象。在這裏看不到上官金童們身上所負載的強烈的隱含作者的表達**,但是卻產生了比那種表達更加讓人回味無窮、欲說還休的效果。[5]

點評鑒賞

在《檀香刑》中,除了陰森可怖的廟堂生命以外,莫言還描繪了另一個生機勃勃的民間生命形態。民間是與廟堂相對立的另一個生存空間。民間生命形態是獨立於廟堂主流生命形態外的另一種生命意識形式,它植根於民間文化形態土壤中。民間文化形態是“在國家權力控制相對薄弱的領域產生,保存了相對自由活潑的形式,能夠比較真實地表達出民間社會生活的面貌和下層人民的情緒世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審美風格。民間的傳統意味着人類原始的生命力緊緊擁抱生活本身的過程,由此迸發出對生活的愛和憎,對人生**的追求,這是任何道德說教都無法規範,任何政治條例都無法約束,甚至連文明、進步、美這樣一些抽象概念也無法涵概的自由自在。”因此,民間生命形態充滿着原始的生命力意識,體現出一種自然、悲壯、強悍的生命美學。小說《檀香刑》中,民間生命形態的承載主體首先是孫丙的富有野性的生命意識,它是民間文化和民間形式的化身。戲子孫丙是茂腔這種民間藝術形式的代言人和集大成者,一生演戲三十餘載,最後達到戲我合一的境界,孫丙和茂腔融為一體,茂腔就是孫丙的生命形態的表現。如眉娘所說,“爹,你唱了半輩子戲,扮演的都是別人的故事,這一次,您篤定了自己要進戲,演戲演戲,演到最後自己也成了戲。孫丙的整個生命過程在他自身看來就是一出茂腔,他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以至它生命在檀香刑中的終結即是一部有頭有尾的人生大戲。茂腔是對它獨立生命形式的暗喻,是其個性張揚的載體。在孫丙坎坷多艱的一生中,伴隨着它的是一曲曲辛酸的茂腔:妻兒被辱殺時是歇斯底里的“長歌痛哭”,揭竿反抗時是亢奮人心的“神壇魘語”,身受檀香刑時的則是凄涼哀婉的“常貓哭靈”。檀香刑是孫丙人生的最高點,也是生命的終點。達到戲我一體的他,在生與死面前都一樣,但為了演好檀香刑這出大戲,在可以生的情況下他選擇了死,在殘酷而漫長的檀香刑中,他的生命意識得到最大的張揚。茂腔是高密東北鄉土著居民集體無意識的外在藝術表現形式,彷彿生氣勃勃神秘莫測的原古祭歌。孫丙的茂腔是這種集體無意識的傑出代表,他的來自東北鄉泥土深處飽含個性與活力的原始激情正是民間生命意識的精華之所在。

作者簡介

莫言出生於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山東高密縣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着“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莫言在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2011年8月,莫言憑藉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獲諾貝爾獎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檀香刑》、《豐乳肥臀》、《透明的紅蘿蔔》、《藏寶圖》、《四十一炮》、《拇指銬》、《白狗鞦韆架》、《酒國》、《食草家族》、《紅樹林》、《戰友重逢》。

榮譽記錄

獲第一屆鼎鈞雙年文學獎,全票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初選,最終卻以一票之差無緣茅盾文學獎。

檀香刑

把檀香木削成寶劍的形狀(尺寸比較大),然後放進香油里煮,煮的時候要加進去麵糰和生的牛肉(可以理解為用那個煮檀香木的香油來炸油條和牛肉),然後再撈出來讓檀香木沾染上穀物和肉食的氣息,(畢竟是要從肛門裏進去的,據說這樣會比較順暢),煮三五天左右,時間越長越好,檀香木會變成堅硬而柔韌的材質,這樣刑具就準備好了,然後讓犯人俯趴在條案上,(比古代的條案矮但是比條凳寬且稍高一點),用大木錘將刑具從犯人的肛門裏一點點打進身體裏面,有的從喉嚨那裏穿出來,有的從脖子後面穿出來,這個過程中檀香木避開了犯人身體裏面的重要器官且由於檀香木吸滿了香油,故木頭不會吸血,因此犯人不會立刻斃命還會活一段時間再死,如果犯人活不到指定的天數,劊子手會給犯人喂參湯來續命,犯人最終會看着自己腐爛生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冒牌公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冒牌公子
上一章下一章

介紹《檀香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