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南軍至
熊廷弼一語既出,在場的北軍將領們面色均是十分難看,縱使不是遼鎮出身的賀世賢等人,面色也很尷尬。
南北之爭,在本朝由來很久。
在文官中,自前宋就有南北相爭的跡象,到了本朝,更是十分明顯,南人北人在國初就因為科舉之事相爭,太祖朱元璋強壓南人,強提北人中舉者的數字,以無上皇權提升北人在政治版圖中的實力,就算如此,縱觀本朝進士名錄,仍然是以南人為多。
在軍中,原本是北軍為尊,朝廷設立九邊可是全在北方,因為蒙古的威脅,朝廷的軍餉,軍械,戰馬,最少有七成以上均用在北方。
整個南方明軍,一是以舟師見長,水師當然以南方為重,二是以防備西南夷為重點和中心,以川兵和雲貴駐軍為主。
國朝前幾十年,算是南北並重,中期之後,因九邊漸次設立,北軍全面壓過南軍,朝廷財政的傾斜也向著北軍,南方也基本無戰事,南方明軍的戰鬥力也開始急劇下降,到嘉靖年間倭寇大舉入侵時,南軍的表現,實在令人慚愧。
也正是倭寇這一契機,南軍得以復起,最佼佼者,當然是海內名將的戚繼光。
戚繼光的北上,也是南北相爭的爆,戚繼光初至薊門,先為總理練兵,諸將根本不加理會,戚繼光的地位十分尷尬,後來調老部下浙兵北上,先批三千人,最多時近兩萬人,這些浙兵成為戚繼光在薊鎮為總兵的主力,有名的車營便是依託浙兵而來,北軍著名的輕騎出戰的打法被戚繼光棄之不用,車騎步並重,加以火器,以方陣應敵。戚繼光鎮守薊鎮十年,無有虜騎敢犯,不戰而攝人之兵最上者,無非如此。
由此,南兵之名壓了北軍一頭,及至戚繼光一死,浙兵漸漸被排擠回籍。後來壬辰倭亂時,浙兵被調到朝鮮參戰,被李如松為的北軍排擠不說,血戰功勞也被搶光,後來一部份浙兵回到薊鎮,因為欠餉吵鬧。被當時的薊鎮總兵坑殺數百人,成為明軍南北相爭的頂點,至萬曆四十八年時,當年赫赫有名的浙兵已經所余無已,今日前來的南兵,有川兵土司兵七千人,浙兵三千。其中浙兵由副將戚金所領,是當年戚繼光所領浙兵的最後餘燼。
“果真來了,還真是巧了。”總兵陳策驅馬向前,滿臉都是笑意,周敦吉等將領也是一樣,各人都是滿臉的興奮。
奉調而來的川兵和浙兵在路途中行走了很久,有賴於明朝地方極為糟糕的後勤供給,這些精銳步兵足足走了接近半年的時間才到山海關。然後又從山海關慢慢被調到前方,將領和少量前鋒部隊是早就趕到遼陽,但主力部隊還在身後慢騰騰的走着,一直到今日川浙兵的主力才趕到遼陽。
韓旭也是看着這些趕來的南兵精銳,不同於北兵重視騎兵,對營兵中的步兵只當炮灰看的態度,南兵是以絕對的步兵為主力。騎兵一般只做塘馬和架梁來用,很少有騎兵決勝的戰法。這也和南方缺乏戰馬有關,西南也出馬,但只能當挽馬。南方明軍的戰馬多半也要朝廷從北方撥給,前些年勛陽流民很多,勛陽鎮是南方重鎮,大明中樞就得隔幾年向勛陽撥給戰馬,川軍和浙軍就很難有這樣的待遇,既然向來缺馬,步兵戰術就成為重中之重。
缺馬之外,也和南方地形多山多水,騎兵戰法不易展開有關。
相比於剛剛劉國縉部下的混亂雜沓,軍旗之下的川浙南兵雖是步兵,步伐卻是十分快捷,從出現在地平線上之後就迅猛向前,特別是前陣的川兵,擺成的是一個個小型的步兵方陣,呈箭頭鋒矢狀,雖是行軍,仍然有一股勇往直前的氣勢,浩浩蕩蕩,疾向前。
再近些,就能看到川兵多半穿着棉甲,而又有不少輔兵雜間其中,背負鐵甲而行,南兵們的輜重應該在其後,前方全部是戰兵和少量的輔兵,整隻軍隊,猶如一股洪流,洶湧而至。
大半的川兵都扛着一柄白木杆所制的長槍,槍身極長,遠在遼鎮所用長槍之上。
在軍隊行走時,長槍上下起伏着,似乎是風吹過的麥田。
浙兵在川兵其側,營伍整肅,車馬很多,不少士兵肩扛槍管細長的鐵銃,行走之時肅靜無聲,顧盼儼然。
將領們騎馬在幾百人一股的軍隊中來回騎策着,約束部伍,使隊列嚴整。
南兵需要經過的地方十分泥濘,但他們寧願避開麥田,踩在泥濘的小道和夾堤上,再近一些,就傳來沙沙的腳步聲,如春蠶食葉。
韓旭自穿越以來,還是頭一次看到這樣嚴整的軍伍,雖然川浙兵的隊列在他看來仍然混雜,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但眼前盛壯的軍容仍然足可叫他心馳神搖,有一種難以壓制的激動之感。在這時他恨不得策馬到南兵陣中,在軍陣中遊走,他願與這支軍隊生死與共,在戰場上共同殺敵。
二百多名川軍和浙軍的將領策馬趕了過來,他們全部身披鐵甲,為的秦邦屏和戚金等人都全身披甲,威風凜凜,猶如鐵人。
縱是行軍之時,這些南軍將領也是對自己十分嚴格,沒有卸甲穿着寬鬆的袍服,而是與士兵一樣,束甲而行。
當然這樣也可能是南兵上下故意如此,客兵遠至,惟有這般行事,方能一壯自己聲威。
“南兵雄壯,部伍整齊。”熊廷弼對這支遠來客兵也是十分重視,接見了諸多大將后,親口吩咐道:“就近駐紮在遼陽各處,如遇戰事,當以南兵為前鋒,為我大明,爭先殺虜。”
“敢不應命!”
陳策,童仲癸,戚金,周敦吉等南軍大將,在馬上拱手應答下來。
亂鬨哄一場大戲終告散場,姚宗文被劉國縉等人接入城中,熊廷弼自回經略府,韓旭向熊廷弼告辭,熊廷弼也沒有留他,只吩咐他用心練兵,餘事不必多理。
韓旭臨行之時,毛文龍特意過來送別,他向韓旭眨眨眼睛,笑着道:“老弟手段高妙,行事果決,佩服。”
韓旭哈哈大笑起來,他沒有多說,向毛文龍拱手作別,跨下的戰馬踩着鬆軟泥濘的黑色土地,慢慢的向墩堡的方向而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