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五章 文武官制,北邊饑寒

一百三十五章 文武官制,北邊饑寒

穆彰阿說了一下京師的官員的分佈,奕詝心裏已經有了想法,就是不知道大清的地方官制是怎樣的。

穆愛卿,你剛才講了好多關於京師的編製,但地方上是怎樣的,你也給孤說說。

“太子殿下,我們大清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的高級地方官員,布政、按察兩使為督、撫的屬官。

與督、撫平行的有駐防將軍和提督學政,不過駐防將軍只管八旗駐軍;提督學政只管學校與科舉考試,其權力不能與督、撫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設置,道為監察區性質,不算正式行政區。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兼兵備銜,另有一些不屬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關道、管河道、督糧道、鹽法道等。

當然,一般的是省以下為府,設知府、同知、通判等官,與府平行的有直隸廳,設同知、通判。

府以下為縣,設知縣、縣丞、主簿等官,與縣平行的為散廳,設置同直隸廳。

在西南的川藏滇桂地區,則設專門機構管理,即土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由軍事部門管轄,如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等,長官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

另一種是由行政部門管轄,也設府、縣等,官員稱土知府、土知縣,通常由少數民族頭人擔任。”

奕詝認真地聽完,才曉得地方上的行政編製合適比較合理的。

既然如此,要改革就先從京師進行,也許有人會問,改革通常不是先易后難嗎?

但奕詝覺得,從京師改革其實就是釜底抽薪,而且,從上到下的進行改革,阻力會小一點。君不見羅剎國的農奴制就是自罰的由上到下的一次改革。

奕詝用鉛筆紙上記上了好多自己對官制的一點思考,抬頭一看,戶部尚書敬征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自己,不知道在想什麼。

奕詝立即輕咳了一聲,問道,“敬愛卿,不知道我們大清各級官吏的俸祿是怎樣計算的?”

“回稟殿下,我們大清的俸祿分為文官,武官,還有皇室宗親三部分啊”,奕詝聽到在這裏,就感到有些生氣,那些皇室宗親,都是一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國家蛀蟲啊,不過,還是聽一下敬征是怎樣的說的!

“還有,殿下,我們大清官員的俸祿分為俸銀與祿米兩種,每年春秋兩季發給。

但是官員的年俸低的可憐,說實話,連家裏的開銷都供不起啊,因此,雍正爺大發慈悲,開始創立養廉銀制度,其中京官的養廉銀由國庫支出,一般很少,主要要年俸,而外官的養廉銀則要遠高於其工資。

奕詝想到自己前世看過的一個論壇,說清朝1兩銀子相當於現在175元左右,清代一斛米約為現在200斤,現在的米價大約為1.8元/斤,據此本文進一步計算了各級年俸相當於現在的工資水平。下面就請諸公欣賞。

而敬征也怕太子有些煩,立即讓戶部侍郎陳海拿出一張紙,當小唐子將紙片呈給奕詝的時候,奕詝發現,上面是這樣寫的:(為了方便看官理解,特別用21世紀貨幣單位“元”表示)

文官、年俸、祿米、養廉銀、收入(元/年)

一品,180兩,180斛16000兩(總督),290萬

二品,155兩,155斛,13000兩(巡撫),236萬

三品,130兩,130斛,6000兩(按察史),112萬

四品,105兩,105斛,3700兩(道員),70萬

五品,80兩,80斛,2400兩(從四品知府),46萬

六品,60兩,60斛,1250兩(從五品知州),25萬

七品,45兩,45斛,1200兩(知縣),23萬

八品,40兩,40斛,2萬1千

九品,33兩,1.14錢,33斛,1.14斗,1萬8千元

未入流,31兩5錢,31斛,5斗1萬1千元

奕詝從工資來看,相當於現在縣長年收入23萬,市長年收入46萬,省長年收入236萬。

但這裏面已經包含了養廉銀,所以目前再提“高.薪.養.廉”似乎不太合適了。

武官、年俸、蔬菜燭炭銀燈紅紙張銀、養廉銀(內地)、收入(元/年)

一品、609兩、180兩、200兩(提督)、2000兩、52.3萬

二品、599兩、140兩、160兩(總兵)、1500兩、42.0萬

三品、243兩、48兩、38兩(參將)、500兩、14.5萬

四品、141兩、18兩、24兩(都司)、260兩、7.8萬

五品、90兩、12兩、12兩(守備)、200兩5.5萬

六品、49兩(千總)、120兩、3.0萬

七品、36兩(把總)、90兩、2.2萬

八品、40兩、7千

九品、33.114兩、5千8百

奕詝看到這裏,發現與文官相比,武官的收入要遜色得多了,相當於現在團長年收入2萬,師長7.8萬,軍長42萬,集團軍司令52萬。

接着奕詝看到了“蛀蟲系列”。

皇族宗親清朝皇室成員的爵位大致分10級,從高到低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另外一種排列依次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這些爵位每傳一代降一級,比如某親王,傳到兒子應賜爵某郡王,到孫子為某貝勒,依次降低,但最多降4級,也就是說親王的子孫降爵位到鎮國公后,就不再降低,一直為鎮國公;

而郡王子孫最低到輔國公;依此類推。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朝廷特批,例如欽賜“世襲罔替”,也就是所謂的“鐵帽子王”,他的子孫將永遠保持親王的爵位。

宗親、年俸、祿米、收入(元/年)

親王、10000兩、10000斛、535萬

郡王、5000兩、5000斛、268萬

貝勒、2500兩、2500斛、134萬

貝子、1300兩、1300斛、70萬

鎮國公、700兩、700斛、37萬

輔國公、500兩、500斛、27萬

鎮國將軍、410兩、410斛、22萬

輔國將軍、310兩、310斛、17萬

奉國將軍、210兩、210斛、11萬

奉恩將軍、110兩、110斛、6萬”

看完這滿滿的三頁紙,奕詝不說話了,而是看着這些銀兩發獃,想不到這大清也是“重文抑武”啊。

一個國家,應該文武兼修啊,重文抑武的後果就是武備廢弛,軍紀淪喪,士兵沒有戰鬥力。

可不是嗎?

在前世的歷史上,大清和外來夷人之間的戰鬥,好像只有“鎮南關大捷”贏了,這還是主帥親臨前線,悍不畏死而打贏的。

軍事模式和軍事體制也必須進行革新,因為大清的軍事體制還是中古時期的,特別是八旗制度,有一種原始的感覺在裏面。

奕詝心想,軍事制度必須要有職業軍人為主,平時耕種,戰時為兵的這種體制也進行淘汰,君不見好的火木倉手和炮兵都是靠子彈和炮彈喂出來的。

而且,奕詝經過計算髮現,大清的官員俸祿,鐵杆莊稼還有一些日常皇室花銷,竟然佔國家賦稅收入的五分之四。

也就是說,只有五分之一作為備戰軍餉,自然災難之類的,所以,國家被吃窮了。

所以,大清的情況就得對症下藥了:

正所謂治國先要治吏,富國先要富民。

這就是奕詝在今天通過三位京官的出來的結論和決心。

下午的時光,奕詝又來到了養心殿的東暖閣,看了看自己的皇阿瑪。

道光臉上的顏色,奕詝明白,時間不長了。

現在的道光,估計馬上就要回到閻羅王的懷抱了。

奕詝和道光說了一會話,走的時候對內侍察爾汗說道,“察公公,一定要用心照顧好皇阿瑪啊”。

“喳,奴才一定把皇上照顧的好好的”,察爾汗打千說道。

奕詝出來后,今晚沒有回澄靜齋,而是在南書房休息。

就在奕詝打算休息的時候,一份電文突然放到了奕詝的身邊,

電文上這樣寫:微臣曾國藩啟奏殿下,歲寒臨近,北海之邊,已經初步架構好了新西伯利亞地區的行政和軍事機構,可新遷移民甚多,食物和禦寒衣服被褥不夠,望殿下能夠緊急撥發糧食和衣物,還有,二十多萬南國移民,開春之後,無以為繼生活,急需農具,種子,牛馬羊等物資……

奕詝看到這裏,覺得這真的是以一件大事,本想立即回複電文,又一想,臨近深夜,還是明天解決此事吧!

第二天一早,辰時末,奕詝讓小唐子將肅順,左宗棠,沈葆楨還有六部尚書請來,共同研究此事該如何解決!

當奕詝將電文的內容向九人做了個解釋后,戶部尚書敬征就立即差點哭了,因為大清國庫裏面沒有錢啊,但是,如果移民沒有進行穩妥的安排,那奕詝的移民充邊政策就是失敗了,甚至,由於乜有衣物和糧食,這些移民將會餓死,凍死,有的或許會成為盜匪,從而危害邊疆啊!

ps:前兩天,說實話,書生沒有更新,在此向各位看官道歉,還有,看盜版的看官,只要你在縱橫註冊一個賬號,哪怕你只訂閱一章,也花不到你一毛錢啊,書生也感到了極大的鼓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遠東帝級之梟雄咸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遠東帝級之梟雄咸豐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三十五章 文武官制,北邊饑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