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殺器
高強寫的這首詩不可避免的被有心人傳播了出去,迅速的在文士間蔓延,成了這次詩會的一樁笑談。
連抄詩都抄錯的衙內。
這或許會成為高強以後的新頭銜,被李師師就這麼擺了一道,他自然是不甘心,可想想李師師身後的皇帝,他又不得不強自忍耐下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此時詩會已經進入到尾聲,兩個名妓之間的較量也出了結果,無論是在詩詞的數量還是質量上,李師師都獲得了完勝,因為她這邊有周邦彥助陣,今晚周邦彥共寫了三首質量上乘的詞作,一舉壓過了崔念奴。
周邦彥是什麼人物?
在詩詞的歷史上,他被尊稱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精通音律,是北宋末年最著名的詞人之一,有“詞家之冠”和“詞中老杜”的稱謂,可見其詩詞的造詣之深,一時無兩。
何況崔念奴並不擅長歌唱,她的嗓音不如李師師婉轉悠揚,她擅長的是舞蹈。
這和人的性格也有關係,崔念奴的性子活潑,不像李師師那般沉穩,她的身體條件不錯,穿上一襲紅色衣裙,跳着節奏明快的舞蹈,帶着一股妖異的異域風情,很能吸引男人的注目。
正是因為她的這種特色,才能成為和李師師齊名的名妓。
不過今晚對她來說是不幸的,那些讀書人還是更喜歡李師師那種哀怨之美,比較符合他們傳統的審美觀,只有王公貴族或者浪蕩子弟才喜歡獵奇,對她追捧。
高強聽着身邊文人士子對李師師的連番讚美,覺得有些心煩,他要做點什麼來小小的報復一下那個惡毒的女人。
這是逼我使用大殺器么?
他走入船艙,屏退身邊的潑皮和歌姬,在紙上寫下了一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臨江仙》是明代的楊慎所作,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可謂是流傳千古的佳作。
高強之所以能記住這首詞是因為這首詞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不時的就能在電視裏聽到,聽得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作為他記得的為數不多的詞作,還是這種一出現就能引起轟動的大殺器,他原本還想着在一個特定的場合震撼登場呢,可今晚實在是氣不過,他要給李師師一個教訓,讓她知道得罪本衙內的下場。
當然他沒打算讓人知道這是他寫的,否則又要被懷疑找人代筆了。
他倒不是真的在乎這個名聲,而是這首詞的影響實在太大,可以想像,到時候肯定會有人尋找詞作者,他到哪裏去找個能寫出這種詞的人來。
為了不被人發現,高強像做賊一樣擺脫手下的潑皮,悄悄的靠近崔念奴所在的畫舫,裝作是仰慕崔念奴的士子沿着舷梯登上了畫舫,不過想要走進畫舫很有難度,外邊圍着不少士子,只為了近距離的看一眼偶像。
他稍稍等了片刻,剛好看到一個小丫鬟從畫舫里出來,想必是崔念奴身邊的人。
“你務必把這個交給崔姑娘,這首詞能幫她反敗為勝。”高強把一捲紙塞到小丫鬟手中,認真的叮囑道。
說完之後,他便擠入人群中,消失不見。
哥們做好事不留名,何其偉大!
他如此安慰自己。
小丫鬟愣了一下,她只是出來透透氣而已,沒想到竟然接到一個如此重要的任務,這傢伙不是糊弄人的吧!
此時畫舫內的氣氛頗為沉悶,崔念奴雖然表面上無所謂,但被李師師壓制的感覺並不好,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可誰讓李師師和周邦彥關係好呢,她也請了幾個詞壇大家助陣,結果還是被打的沒有還手之力。
小丫鬟悄悄的走進畫舫,打量着自家姑娘的神色,掂量着要不要把這捲紙遞給小姐,往日裏也有人通過她給小姐送東西,就是些愛慕的話語,沒什麼大不了,可今晚小姐的情緒明顯不好,實在不宜添亂了。
“你鬼鬼祟祟的做什麼?”崔念奴皺眉道。
“就是有人給小姐送東西,還說,還說能幫小姐反敗為勝。”小丫鬟吞吞吐吐的說道,還把那捲紙遞交了上去。
崔念奴不以為意,接過來看了看,紙上只有不到一百個字,她翻來覆去的看了三遍,神色從平靜到震驚再到驚喜。
“快,讓樂師準備,用臨江仙的調子。”崔念奴催促道。
詞的調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用現場譜曲,直接就能唱。
小丫鬟趕忙跑出去吩咐,崔念奴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把這六十個字死死的記在心頭,她知道,成敗在此一舉。
這首詞雖說和今晚的氣氛不合,卻是難得的好詞,就算打不敗李師師,也能扳回一城。
詩會就要結束,士子們即將離開,李師師那邊已經準備好慶功了,就在沒有人覺得還會有驚喜的時候,歌聲突然在汴河上響起。
這歌聲並非是婉轉悠揚,而是深沉大氣,透着一股發乎內心的震撼。
這首詞很短,崔念奴接連唱了三遍才停歇下來。
在場的士子們都清晰的聽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在他們心中升騰,使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
在短暫的平靜后,這些士子們開始高聲談論起來,都想要發表對這首詞的看法,還有四處打聽這首詞到底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整個汴河瞬間沸騰起來。
“豪邁悲壯,深沉淡泊,有東坡先生遺風。”周邦彥聽后如此評價道。
這已是極高的評價了,蘇軾是豪放派的開創者,宋代詞壇最為重要的人物,影響了整個宋詞的格局。
高強回味着歌聲,看着周遭士子熱烈的反應,心裏有些小得意。
不要懷念哥,哥只是個傳說!
這種“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感覺很是不錯,不過他此刻更想看到李師師臉上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