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端華與肅順

第六百九十六章 端華與肅順

沒錯,眼下吳可有一樁大麻煩……

自從他當上兩廣總督,到如今已經足有八年時間。

按照朝廷規矩,做了這樣久的兩廣總督,他也該挪挪位置了。更何況兩廣這些年發展得如此興旺,早就有朝中大佬打這兒的主意了。

只是吳可在朝堂勢力不小,之前又沒有空閑總督位置讓座,加上捻匪和回亂鬧騰得實在太凶一時沒有顧忌,到了現在平叛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吳可這個兩廣總督是該動一動了。

這事兒早就在朝廷高層中傳開了,說是那位西太后的意思,兩廣總督吳可該換一換位置了,地方上沒有空缺可以調到京城部堂來嘛。

以吳可在京城的關係網,消息傳出第一時間,便有京城信使四百里加急報信,暗示吳可要早做準備。

對此,吳可自然氣得咬牙切齒,皇宮中那位垂簾聽政年紀不大的西太后,不知道被他在暗地裏罵了多少遍‘老妖婆’。尤其當他聽說老妖婆有意讓帝后黨大臣來摘兩廣的桃子時,心中的怨氣更加濃郁幾分。

吳可哪裏願意,他在兩廣可是花費了大力氣大精力的,怎麼可能輕易拱手讓人?

而且這麼多年,多朝廷的腐爛看在眼裏,年兆時早就對朝廷沒有任何敬畏可言,如果有可能的話他不介意親自推動一把,讓滿清這座腐朽房子早日坍塌迎來新生,當然前提是他要得到最大那份好處。

所幸他在京城多年經營不是白費勁,這時候讓他找到了一個極為隱秘的機會,足以讓朝堂發生巨大動蕩一時沒精力關注兩廣總督位置。

自從大清改號同治以來,朝堂上顧命大臣派系與帝后黨的爭鬥一直都沒有停歇過,而且隨着時間推移仇恨越結越深大有越演越烈之勢。

帝后黨佔有大義上的絕對優勢,加上有勢力龐大的王公黨作為奧援,顧命大臣派系幾乎只有招架之力毫無還手之功。

這麼些年下來,當初咸豐帝指定的八位顧命大臣,此時只剩下鄭親王端華和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肅順還在苦苦支撐,其餘六人全部倒在一次次激烈的鬥爭之中。

鄭親王端華也就罷了,滿清貴胄中出了名的糊塗蛋,要不是生得好頂了一個親王爵位,以他的真實本領屁都不是。

愛新覺羅·端華,滿洲鑲藍旗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三子。道光六年(1826)封三等輔國將軍。道光二十六年襲爵鄭親王,不久詔授總理行營事務大臣及御前大臣。

道光帝旻寧臨終時授為顧命大臣,相繼任閱兵大臣、右宗正。咸豐十年,皇帝逃往熱河時,隨從前往,授領侍衛內大臣。咸豐死後,再受顧命,與怡親王載垣、其弟肅順等受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總攝朝政。

端華沒什麼本事,一身官職全靠祖蔭,為人也糊塗得緊做不得大事。

這廝為人粗鄙,既無大志,又無才具,整天只曉得跟在載垣後面,變着法兒的替咸豐尋開心,一向為朝中的大臣所看不起。然而他這個“鄭親王”的名號,卻是個響噹噹的鐵帽子王。

所謂鐵帽子王,並不像一些不明就裏的人所想像的那樣,是犯了死罪亦可以不掉腦袋的護身符。實際上,它的正式稱呼,叫做“世襲罔替”。

清朝所封的王爵,並不是終身制,而是一代一降。比如老子是親王,傳到兒子就要降成郡王,傳到孫子就要降成貝勒,依次類推。只有加了“世襲罔替”銜的親王,可以不必降等,代代都是親王!因此異常珍貴,有清一代,前前後後加起來,也不過十二家而已。

他之所以能活到現在,還是沾了他那位同父異母弟弟肅順的光。

肅順才是真正的牛人,咸豐年間的隱形首輔。

愛新覺羅·肅順,滿洲鑲藍旗人,字雨亭,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子。道光年間,考封三等輔國將軍,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

咸豐帝即位,擢內閣學士,兼任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咸豐四年(1854年),授御前侍衛,遷工部侍郎,隨後在禮部和戶部也曾有過任職。

咸豐七年(1857年),肅順被擢升為左都御史、理籓院尚書,仍然兼任都統職務。咸豐八年(1858年),調禮部尚書,仍管理籓院事,隨後又調回戶部任職。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來犯京師,肅順隨咸豐帝“北狩”,授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領侍衛內大臣,統領行在一切事務。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病危,召肅順及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見,受顧命,史稱“顧命八大臣”,不久之後,咸豐帝駕崩。

肅順掌權后,以鐵腕的方式面對自乾隆末期以來的官場**,嚴厲打擊貪污**,嚴懲瀆職失職,整肅官場政風。其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將一品大員柏葰處斬,使得大清此後幾十年間官場風氣,特別是自乾隆後期越演越烈的貪腐風氣有了很大改觀。

咸豐八年(1858年),順天鄉試由時任文淵閣大學士柏葰主持。是年十月初七,距離當年鄉試揭榜尚不足一個月,御史孟傳金上書,指出本次鄉試存在嚴重舞弊問題,如旗人平齡,除了會唱兩口好皮黃,一無所長,居然高中第七名,事出蹊蹺,奏請立案審查。

咸豐帝感到其中定有貓膩,於是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會審此案。隨着調查深入,辦案人員發現“應訊辦查議者竟有五十本之多”,甚至有一試卷“訛字至三百餘”也能中榜。

咸豐帝聞后震怒,將主考官柏葰諸人革職。

與此同時,肅順查清同考官浦安與新考中主事羅鴻繹私下裏“交通關節”。經傳訊當事人羅鴻繹,其供述“為了能考中,他曾向兵部侍郎李鶴齡疏通關係,李轉而求同考官浦安關照,浦又跟柏葰的門丁靳祥打了招呼。事成后,浦安向柏葰送贄敬銀十六兩,李鶴齡則向羅鴻繹索要銀五百兩,其中三百兩轉交浦安。”

該案由於發生在戊午年,因而被稱為“戊午科場案”。其與順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場案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場案並列大清三大科場舞弊案。該案最終在肅順的力主之下,將時任文淵閣大學士柏葰、兵部侍郎李鶴齡、主事羅鴻繹等人處斬。

歷時十個月的“戊午科場案”,共計懲處各級官員91人,朝廷吏治為之一振。

在此後不久,肅順在戶部尚書任上,前後歷時兩年,徹查“戶部寶鈔案”。

咸豐即位初年,因太平天國起事,戶部庫房匱乏,於是朝廷決定由戶部設立寶鈔處和官錢總局發行大量鈔,票。濫發官鈔非但沒有紓解財政,反倒致使通貨膨脹、物價飛騰,而官商乘機勾結,“侵佔挪用”,“拒收買抵”,從中牟取暴利,將幣制改革失敗的惡果轉嫁於百姓頭上。

當時“五城內外兵民不下數百萬戶,各糧行抬價居奇,小民每日所得錢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飽”。咸豐八年(1858年)底,肅順改任戶部尚書,決心整頓財政積弊。

其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戶部司員、商戶及滿族宗室數十家,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官場貪賄公行的風氣。

肅順雖驕橫專權、目中無人,但對待有才華的漢臣卻能做到格外禮待。肅順提出應重用漢族官員,並向朝廷推薦曾國藩、胡林翼、郭嵩燾等漢族官員,為平定太平天國、同光中興網羅了人才。

本來歷史上左宗棠能成一代名臣,幾乎就是肅順一力保下才有這個可能。

歷史上的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崢嶸,不想卻得罪了永州總兵樊燮和湖廣總督官文,後者聯合彈劾左宗棠為“劣幕”,咸豐皇帝令官文“一經查實,就地正法”。

肅順早聽說左宗棠有大才,聞之此事,便聯合曾國藩、胡林翼等官員上書力保左宗棠,並邀請深受皇帝信任的吳地才子潘祖蔭寫下了“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

此後又在咸豐帝面前力薦左宗棠,給予重用。在此以後左宗棠也官運亨通,歷任兵部主事兼四品軍務幫辦,太常寺少卿兼提督江西學政,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陝甘總督等職。不僅為擊敗太平天國保下了一名幹將,還為帝國抗擊沙俄而將新疆列為帝國行省,抗擊法國三戰三捷提拔一名不可多得的統帥。

當然,這世由於有吳可的存在,左宗棠的官運卻是十分順暢,一路平步青雲幾乎沒有任何阻礙。

而吳可這位漢族大臣中的翹楚,就用不着肅順倆提拔重用了,吳可因赫赫戰功之故提拔之速,一點都不比滿清貴胄出身的肅順官升得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列強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新列強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六章 端華與肅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