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會考三場

第二十章 會考三場

時間飛逝,轉眼3年過去了。

這次易軒獨自一人來到臨安,參加會試。易軒這一路來,低調行事,沒有招惹任何人,平平安安的來到了臨安。

會試分為三場,第一場:史論;第二場:政治,藝學策;第三場:《四書》《五經》。

坐在會試考場的座位上,易軒依然在閉目養神,回憶着這3年來的滴滴點點。

丘處機在陳家鎮停留了2個月便離開了,易軒還想讓他在教幾手功夫,丘處機卻說其他功夫要到全真教拜完祖師才能傳授。易軒不知其真假,見丘處機如此堅定只能作罷。

丘處機離開陳家鎮后一路向全真教方向走去,路上又收了個徒弟,他就是既令人痛恨又令人羨慕的---尹志平。

易軒在丘處機走後,緊記丘處機的訓導,每日努力練功,閑暇之時就用功讀書,備考會試。

........

“關門!放考!”一個洪亮的聲音將易軒從回憶中驚醒。

“會考開始了”易軒妮妮道。

差役依次將試題發放到考生的手裏。

易軒一看試題““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

易軒一看試題,思考了片刻,寫下了文章“史何為而作乎,其有憂也。何憂乎,憂小人也。何由知之,以其名知之。楚之史曰《檮杌》。檮杌,四凶之一也。君子不待褒而勸,不待貶而懲;然則史之所懲勸者獨小人耳。仲尼之志大,故其憂愈大,憂愈大,故其作愈大。是以因史修經,卒之論其效者,必曰亂臣賊子懼。由是知史與經皆憂小人而作,其義一也。知其義一,其體二,故曰史焉,曰經焉。大凡文之用四:事以實之,詞以章之,道以通之,法以檢之。此經、史所兼而有之者也。雖然,經以道、法勝,史以事、詞勝;經不得史無以證其褒貶,史不得經無以酌其輕重;經非一代之實錄,史非萬世之常法,體不相沿,而用實相資焉。夫《易》、《禮》、《樂》、《詩》、《書》,言聖人之道與法詳矣,然弗驗之行事。仲尼懼後世以是為聖人之私言,故因赴告策書以修《春秋》,旌善而懲惡,此經之道也。猶懼後世以為己之臆斷,故本《周禮》以為凡,此經之法也。至於事則舉其略,詞則務於簡。吾故曰:經以道、法勝。史則不然,事既曲詳,詞亦誇耀,所謂褒貶,論贊之外無幾。吾故曰:史以事、詞勝。使後人不知史而觀經,則所褒莫見其善狀,所貶弗聞其惡實。吾故曰:經不得史,無以證其褒貶。使後人不通經而專史,則稱讚不知所法,懲勸不知所祖。吾故曰:史不得經,無以酌其輕重。經或従偽赴而書,或隱諱而不書,若此者眾,皆適於教而已。吾故曰:經非一代之實錄。史之一紀、一世家、一傳,其間美惡得失固不可以一二數。則其論贊數十百言之中,安能事為之褒貶,使天下之人動有所法如《春秋》哉?吾故曰:史非萬世之常法。夫規矩準繩所以制器,器所待而正者也。然而不得器則規無所效其圓,矩無所用其方,准無所施其平,繩無所措其直。史待經而正,不得史則經晦。吾故曰:體不相沿,而用實相資焉。噫!一規,一矩,一準,一繩,足以制萬器。后之人其務希遷、固實錄可也,慎無若王通、陸長源輩,囂囂然冗且僭,則善矣.........”

易軒寫完,交捲走人,說不出的瀟洒。

第二場政治,藝學策。“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易軒一看試題,嘴角微微一笑,易軒有着現代人的知識,沒有被這個時代的思想所約縛,在加上引用後市的經典語句,他不信會試不過。

易軒提筆寫下文章“安人寧國”,刪削繁苛。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君無為人樂,君多欲則人苦........

重賢任能,善於納諫。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為不聞己過,或聞而不能改故也。帝有所失,卿能直言,帝復聞過能改,何慮社稷之不安乎?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洋洋洒洒幾千餘字,盡到重點。

第三場:。《四書》《五經》

首題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義”,

次題為:“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三題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易軒看題,思考片刻,提筆寫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

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

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

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詩》云:“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

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

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

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

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

乎身不怒,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

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鑒於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

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

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易軒寫完,交卷。看了看還在孜孜不倦答題的考生,頭也不回的走出了考場。

考場門口,易軒重重的吸了口氣,輕輕吐出,彷彿將這幾日考試所加的重負全部都吐掉了。會試的壓力之大,來這個從現代來的,習有內功的人都受不了,何況是其他考生,易軒懷疑考生們能否發揮出他們十之**的知識本領。幸好,會考結束了,可以好好休息幾天了。

易軒伸了伸懶腰,向著客棧走去,夕陽照在易軒身上,將他的身形都展現了出來。

(以前有人說,考試題目都沒有寫出,這次我在網上查了許久,終於可以滿足大家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射鵰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我的射鵰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章 會考三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