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手下八健將(百度資料)

呂布手下八健將(百度資料)

三國時期呂布手下的八個將領: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

[編輯本段]宋憲

(?-200年?)是東漢末年的武將,早期為呂布部將,隨呂布轉戰各地。呂布被圍於下邳時,宋憲、魏續和侯成投降曹操,促使呂布最終失敗,使呂布被曹操所殺。

簡明演義傳記

呂布麾下大將。見同僚侯成因為皮毛小事而遭棒責,與侯成、魏續一起投降了曹操。後來與袁紹軍交戰時,死在猛將顏良刀下。

呂布死後,在正史,包括《三國志》等之中就沒有宋憲的記錄,《三國演義》中則記述他在官渡之戰時,守衛白馬,被袁紹手下大將顏良陣前斬首。

呂布的八健將之一,勇武過人,排於張遼臧霸之後,與魏續同位。

[編輯本段]魏續

同是呂布麾下大將,見同僚侯成因為皮毛小事而遭棒責,與侯成、宋憲一起背叛呂布,投降曹操。

魏續魏將軍乃呂布手下降將,曹操與顏良戰白馬,魏續同伴宋憲戰不三合,被顏良手起刀落,斬落陣前。連曹操都大驚曰:"真勇將也!",而我們的魏將軍卻絲毫不怯陣!大吼一聲:"殺我同伴,願去報仇!",其實魏續知道自己的武藝還不如宋憲,但為了兄弟般的情誼,上陣報仇,何其悲壯!真是風蕭蕭兮白馬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於是,魏續將軍交馬只一合,被照頭一刀,劈於馬下。

[編輯本段]郝萌

演義里他被呂布派遣求救袁術.回來的路上被張飛所擒,為曹操所殺.歷史中他是個叛徒,在河內起兵作亂,兵敗被殺,死無全屍.

[編輯本段]曹性

這是個被呂布稱為健兒的好漢.演義里被蒙不白之冤,偷襲射瞎了夏侯惇的一隻眼.成了暗箭傷人的卑鄙小人,還被其一刀斬之.歷史上,郝萌在河內反叛,他當時為郝萌部將,沒有跟着叛亂.與郝萌大戰,並且砍下了他一條手臂,後來呂布將郝的軍隊划給他率領。在對抗曹操軍之中。援助高順射掉夏侯惇左眼。

[編輯本段]侯成

生卒年不詳,東漢末期人物,呂布部將,隨呂布轉戰各地。呂布被圍於下邳時,宋憲、魏續和侯成投降曹操,促使呂布最終失敗被曹操所殺。

《三國演義》中,侯成為奪回被山賊奪走的馬匹而擺酒席慶祝,惟當時呂佈下了禁令不許下邳城內人釀酒,所以責打侯成,於是侯成聯合宋憲、魏續投降曹操,侯成於投降時偷取了呂布的赤兔馬和方天畫戟直奔曹營。投降曹操后,不論於《三國志》或《三國演義》皆無下文。

演義和歷史上生死均未交代.演義和歷史唯一不同的是,他找回了馬匹之後,請呂布喝酒.正史上,呂大聲呵斥他,其實沒有動手打他.演義里是他被呂布打了五十背花.但是,無論怎樣結果都是一樣的,他懷恨在心,聯合了宋,魏二人先偷了呂布的馬,又賣了呂布的城.

[編輯本段]成廉

歷史上是呂布親近驍將。隨布、魏越等討張燕,陷鋒突陳,遂破燕軍。后曹操進至下邳,布自將騎逆擊。操大破之,獲廉.演義里只是無名下將.袞州之戰,被樂進一箭射死.

[編輯本段]臧霸

籍貫[青州]泰山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

官至執金吾謚曰威

家族資料父親臧戒

相關人物臧艾臧舜曹操呂布曹休孫觀

曾效力過的勢力魏陶謙呂布

臧霸武力

“...于禁、樂進雙戰呂布不往。操望北而行。山後一彪軍出:左有張

遼,右有臧霸。操使呂虔、曹洪戰之,不利...”我們可以理解為曹洪戰臧霸不利,那麼臧霸的武功不在曹洪之下吧,曹洪可是能與體力受損的馬超死撐四五十合的高手,不知道為何這位高手總是被人遺忘,還是我的理解有誤(除非是曹洪沒有按常人的理解戰臧霸而是跑到左邊去戰張遼而結果不利,而臧霸只是戰勝呂虔,那麼就無法判斷臧霸的武力了)

是呂布手下第二號戰將.後來在山東聞呂布身死,就率眾投降了曹操,被封為琅琊相.

臧霸-簡明歷史傳記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縣人。父親臧戒,曾任華縣獄掾,其間因依據國法,不肯聽從泰山太守憑私慾殺人。太守因而大怒,令將臧戒收監並送到太守府去,其時監送者約有百餘人之多。臧霸當時十八歲,聞訊后便引領從客數十人於費縣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奪救親父,監送者見狀,均懼而不敢動,臧霸便與父親亡命奔逃於東海,而臧霸亦開始以勇壯聞名於世。黃巾起義時,臧霸從屬陶謙,擊破賊眾,拜為騎都尉。後來臧霸收兵於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臧霸為統帥,屯於開陽一帶,自成一方霸主。

三國時曹魏名將。少有壯節,威勇果敢,其父臧戒因廉遭忌,為泰山太守收押,臧霸時年十八,引眾劫救父親出走,天下知名。后從陶謙擊黃巾,又連結孫觀、吳敦、尹禮等,為泰山寇帥,又名奴寇。曹操討伐呂布時,臧霸等曾帶兵往助呂布。呂布被擒后,曹操尋得臧霸,一見大悅,便以臧霸為琅邪相,割青、徐二州委任於臧霸。臧霸保守東方,清定海岱,又久從征伐,屢阻孫權之師,累遷威虜將軍、徐州刺史、揚威將軍,功勞殊多。曹丕即王位時,臧霸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後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並與曹休討吳賊,破呂范於洞浦,被征為執金吾。明帝即位后不久逝世,追謚曰威侯。

【公元198年】東漢獻帝建安三年

曹操討伐呂布時,臧霸等曾帶兵往助呂布。呂布被擒后,臧霸隱身匿藏,然而曹操點名搜索,尋得臧霸,一見之下大悅,便使臧霸招降吳敦、尹禮、孫觀、孫觀之兄孫康等,往見曹操。曹操以臧霸為琅邪相,又各任用吳敦等,割青、徐二州委任於臧霸。

【公元199年】東漢獻帝建安四年

曹操在兗州時,以徐翕、毛暉二人為將。兗州亂起,徐、毛二人皆叛。後來兗州之亂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命劉備起行往見臧霸,並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級。臧霸便向劉備說:「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是因為我不會做這種事。我受主公(指曹操)存命之恩,不敢違其命令。不過有意於王霸之道的君主應該以義相告,不宜威迫,願將軍為我辭卻這個命令。」劉備便以臧霸所言告訴曹操,曹操嘆息地向臧霸道:「這是古人仁德之事,而你能夠加以奉行,這也正是孤之所願。」於是皆以徐、毛二人為郡守。後來曹操與袁紹相拒,而臧霸數以精兵投入青州,所以曹操不用顧念東方之事,能專心應付袁紹。

【公元205年】東漢獻帝建安十年

曹操破袁譚於南皮,臧霸等前往祝賀。臧霸便求遣子弟及諸將之父兄家屬前往鄴城,曹操道:「諸君忠孝,豈復在是!昔蕭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純焚室輿櫬以從,而光武不逆,吾將何以易之哉!」當時東州擾攘不止,而臧霸等執正匡義,征暴伐虐,清定海岱,其功莫大,於是皆封列侯。臧霸因功拜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

【公元208年】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臧霸前與于禁討昌豨,與夏侯淵討黃巾余賊徐和等,皆有功勞,遷為徐州刺史。沛國人武周時為下邳令,臧霸敬異武周,常到其舍作客。後來武周部從事總詷不法,武周得其罪,被收監查究,但臧霸卻不嫌棄武周,反而更加親善。臧霸后從討孫權,先登入陣,再入巢湖,攻破居巢。張遼討陳蘭時,臧霸既與于禁征梅成,后引軍別遣至皖,討伐吳將韓當,使孫權不得前救陳蘭。韓當遣兵以迎臧霸,臧霸與吳軍戰於逢龍,韓當又遣兵襲臧霸於夾石,均被臧霸擊破之,臧霸然後還屯舒城。孫權遣數萬人乘船屯於舒口,分兵往救陳蘭,但聞知霸軍在舒城時,立即遁還。臧霸引軍乘夜追趕,將及天明,行百餘里,向吳軍前後夾擊。吳軍窘急不堪,不得上船,蹈水而逃者甚眾。於是吳軍不能救陳蘭,張遼便破之。

【公元216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

臧霸從討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同為前鋒,遇上大雨,前鋒大軍先至,見江水增漲,敵船稍進,將士皆不安。張遼便欲退走,臧霸阻止張遼道:「主公(指曹操)明於利鈍,怎會犧牲我們呢?」至明日,曹操果然發出撤軍令。張遼以臧霸之言告訴曹操。曹操對臧霸加以讚揚,拜為揚威將軍,假節。后孫權告降,曹操還師,便留臧霸與夏侯惇等屯居巢。

【公元219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魏略》曰:「臧霸遣別軍在洛。」

【公元220~226年】魏文帝黃初年間

曹丕即王位時,臧霸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曹丕踐阼后,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後來臧霸與曹休討吳賊,破呂范於洞浦,被征為執金吾,其位特進。每有軍事要務,曹丕都常咨訪臧霸。

《魏略》說:「臧霸又名奴寇。曹**時,臧霸所部領的軍眾及青州之兵,以為天下將亂,大都鳴鼓擅自離去。曹丕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臧霸向曹休道:「國家不肯聽從臧霸而已!若能借我步騎萬人,我必能橫行於江表。」曹休告訴曹丕,曹丕便疑說臧霸之軍先前擅自離去,如今卻竟意壯如此!於是東巡,趁臧霸來朝而奪其兵。」此語與本傳大異。

【公元227年後】魏明帝太和年間

明帝曹睿即位后,增臧霸邑五百戶,並前三千五百戶。不久逝世,追謚曰威侯。其子臧艾嗣任。《魏書》稱臧艾「少以才理稱,為黃門郎,歷位郡守。」臧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死後謚恭侯。其子臧權嗣任。臧霸前後有功,封其子三人為列侯,賜一人爵關內侯。臧霸其中一子臧舜,字太伯,為晉朝散騎常侍。《武帝百官名》稱臧舜「才穎條暢,識贊時宜」。

臧霸-簡明演義傳記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縣人,三國時曹魏名將。本為呂布手下健將,曾與曹操部將樂進交戰,不分勝敗。多番從呂布狙擊曹軍,勇猛善戰。呂布死後,臧霸隨降曹操,封為琅邪相,被委以青、徐二州。臧霸保守東方,清定海岱,又久從征伐,功勞殊多。赤壁之戰時,軍中有傳西涼馬騰、韓遂等東襲中原,曹操甚為憂慮;當時徐庶自薦願往回防,於是曹操命臧霸為先鋒,與徐庶星夜赴散關把守。

臧霸的歷史評價

◆陳壽評曰:「臧霸鎮衛州郡,着威惠。」(《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李景星稱霸為「氣節之士」。(《四史評議?三國志》)

臧霸的地位和態度

臧霸,泰山華縣人,十八歲起就亡命做強盜,后投靠陶謙,擊敗徐州黃巾軍,並收編其餘部。

此人孝順忠勇,很講義氣。曾幫助呂布和曹操作戰,呂布敗亡后,他又歸降了曹操。在曹、袁官渡決戰前,曹操統治區人心惶惶,到處發生叛亂,臧霸多次襲擊袁紹控制的青州,為曹操消除了側翼袁軍的威脅。曹操一度將青、徐兩州至海間的廣大區域,在名義上交由臧霸管轄。

臧霸以及情況相同的孫觀、孫康、吳敦等人,儘管支持曹操,也沒有政治野心,但割據色彩很重,在群雄混戰的時代,曹操對此無暇顧及,只能要求形式上的統一,儘力拉攏他們為己所用,但當群雄被翦滅殆盡后,曹丕已經不能滿足於形式上的統一,而開始追求事實上的統一了,這時候,曹丕和臧霸的矛盾,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尖銳起來。

這就相當於近代史上蔣介石和張學良的關係。

談到臧霸的部隊,還必須指出的是,青徐水軍,是曹魏水軍的主力,是曹魏對抗東吳必須仰仗的重要力量。

從曹操時代以來,曹魏對事實上割據青徐的臧霸勢力,一直是優容的,一方面,固然是要借用臧霸的威望和實力,另一方面,臧霸自身對曹魏是忠誠的,為人也低調。因此曹魏對臧霸的態度是厚寵其爵位,漸奪其實權,使用的完全是懷柔手段。

如果不是曹

后發生的青徐兵“鳴鼓擅去”事件,對臧霸這樣老實人,曹丕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下手。

但這一事件,將原本緩和的矛盾突然激化了。

臧霸自建安十一年為徐州刺史后,史料未見有升遷之記載,而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臧霸立刻“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后,都督青州諸軍事”——同學們請注意了,突如其來的升遷,往往不是好兆頭。

關於這個“都督青州諸軍事”,問題很嚴重。臧霸本是徐州刺史,都督青州就應該移節——把你從你的根據地調出去,是政治鬥爭中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殺頭甚至是滅族的信號——但直到本年十月的《魏公卿上尊號奏》裏,臧霸的頭銜仍然是“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這個“都督青州諸軍事”到底是史書寫錯了,還是被臧霸賴掉了,誰也說不清楚。

前面已經談過,此時“用譙沛人”成了曹丕新政心照不宣的主題,曹仁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而曹休則一年之內遷官四次,其中三次和臧霸有關。第一次是中領軍轉領軍將軍,為青徐兵“鳴鼓擅去”事件善後;第三次是遷征東將軍領揚州刺史,在臧霸和東吳之間打進一個鍥子,一方面防止東吳的異動,另一方面也提防臧霸出問題;第四次是“都督青徐”,賦予曹休在青徐兩州的最高軍事指揮權。

而臧霸呢?他顯然也察覺到了曹魏對自己的不信任,換個人恐怕就真的反了——但是臧霸真的是個老實人。他首先和曹休搞好關係,非常坦誠,另一方面,積極主張對東吳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並主動請纓為前鋒。

臧霸老實,但老實人不等於是傻子。

他表明忠於曹魏的立場,但仍然希望在此基礎上儘可能保持青徐現狀——實在不能保留現狀,退而為富家翁也可以。總之一句話,在與曹魏妥協的前提下,盡量多爭取自我利益。

[編輯本段]張遼

魏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

個人資料

張遼字文遠終屬魏

籍貫[并州]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

容貌面如紫玉,目若朗星。——《三國演義》

官至前將軍假節晉陽侯謚曰剛侯

生卒169—222(54歲)

家族

資料父親未知母親未知

配偶未知

子女張虎

兄弟姐妹張泛

相關人物丁原呂布曹操蹋頓昌豨孫權李典樂進關羽曹丕呂范

曾效力過的勢力東漢董卓呂布魏

簡明演義傳記

魏前將軍。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初為呂布部將,數令太祖陷於苦戰,武勇亦為關羽所稱道。后布亡,太祖經劉備、羽勸,待遼以上禮,遂降。從太祖,遼隨軍征討,多有戰功,太祖亦待之如親信。太祖圍關羽,又從勸羽降。赤壁敗,遼親載太祖脫難,並射傷吳將黃蓋。后,以張遼引李典、樂進守合肥,以御孫權。后權果引軍入寇,遼自率二千餘騎敗敵十萬,威震逍遙津。文帝即王位,轉前將軍。黃初五年,隨文帝征江東,為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營后不治身亡,文帝厚葬之。

簡明歷史傳記

魏前將軍。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佈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數有戰功,遷裨將軍。袁紹破,別遣遼定魯國諸縣。與夏侯淵圍昌豨,豨許降,遼單身入豨家。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潁,封都亭侯。從征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時荊州未定,復遣遼屯長社,斬叛將陳蘭、梅成首,盡虜其眾。增邑,假節。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等領八百人大破之。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文帝即王位,轉前將軍。孫權復叛,遣遼還屯合肥,進遼爵都鄉侯。文帝踐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孫權復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范。遼病篤,遂薨於江都。帝為流涕,謚曰剛侯。子虎嗣。

歷史評價

——曹操:“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可謂國之爪牙矣。”

——孫權:“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三國志·張遼傳》:“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熱血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熱血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呂布手下八健將(百度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