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朝堂爭論(三)

第55章朝堂爭論(三)

匡衡和御史大夫蕭望之是東海郡同鄉,曾經拜在同一個老師門下學習,屬於師兄弟。

匡衡如今是掌管書籍文典史事的博士、給事中,負責在皇帝身邊提供諮詢事物,也就是高級顧問。

匡衡見到同門老鄉蕭望之瞧着自己,哪裏能不知道該如何說話。

但是匡衡再看看大殿裏文武百官的表情,心裏就有些躊躇,心說蕭望之啊蕭御史,我老匡雖然和你是老鄉,但你是御史大人,僅次於丞相邴吉的存在,你不怕得罪人,也不能趕鴨子上架,讓我這個無權無勢的幕僚對這樣大的國事發表意見,你總盯着我,我這裏很犯難啊。

蕭望之看到匡衡低頭,心裏知道匡衡不打算說話,這時,韓延壽卻大聲說:“啟奏陛下,臣韓延壽,要參奏御史蕭望之。”

本來宣室殿裏的人都在議論匈奴的事情,可是韓延壽這樣一說,大家都莫名其妙,心說這個左馮翎韓延壽思維跳躍的太快了,好好的正說匈奴的事情,他怎麼就開始彈劾蕭望之。

韓延壽說要參奏蕭望之的一瞬間,劉詢的眼睛瞄了一眼御案上的奏摺。

此時雖然記錄文字的載物還是竹簡,紙張也是有的,只不過造紙術還不完善,紙質發黃,書寫起來總有暈染墨跡,而且造價昂貴,就不太被大家常用。

但是劉詢認為紙質便於攜帶,再說再窮也窮不倒皇帝,於是大臣們給劉詢的摺子還是盡量的使用黃紙書寫。

劉詢的這個漫不經心的動作,被張敞看了個清楚。

“你彈劾蕭御史什麼?”

韓延壽聽皇帝詢問,就說:“臣參奏蕭望之在任左馮翎期間,貪贓枉法,舞弊徇私,臣有本可查。”

蕭望之在沒有擔任御史大夫前做過大鴻臚,也就是掌管諸侯及少數民族事務的官吏,和武帝時蘇武的擔任的典屬國類型相似,而更早的,蕭望之卻是職從左馮翎,也就是韓延壽如今的官職。

無風不起浪,現任的左馮翎狀告前任官吏,宣室殿中剛才還在嗡嗡議論匈奴之事的官員都閉了嘴。

劉詢說:“巧了,你這個左馮翎狀告蕭望之,而蕭望之這個御史前些日子也給朕遞了一份摺子,說你在擔任東郡太守的時候,犯了一些錯誤,哦,這個摺子上說的是你……貪贓枉法……你們倆都在說對方貪贓枉法?”

劉詢看看蕭望之,又看看韓延壽:“那你們到底誰在貪贓枉法,還是說都沒有?”

大殿裏此時鴉雀無聲,張敞聽了劉詢的話,心裏想,這個韓延壽,難道是聽說了蕭望之要彈劾他,就趕緊反咬一口,想將蕭望之也給拉下水,要倒霉,大家一起完蛋?

張敞看看蕭望之,再瞧瞧韓延壽,心裏對韓延壽產生了一種憐憫:你能斗得過蕭望之?

“於定國。”

廷尉於定國聽劉詢叫自己,就趕緊出列。

“你負責將韓延壽狀告蕭望之,蕭望之又告韓延壽的事情查清楚。”

“臣遵旨。”

楊惲本來滿不在意的看着蕭望之和韓延壽互相攻訐,但是一聽劉詢不叫職位而直接叫於定國的名字,臉上趕緊肅然、站好,心說皇帝要發脾氣了。

“剛才議的匈奴,如今有什麼結論?”

楊惲一聽劉詢問話,就要張口,就看到對面的張敞對自己擠眼。

楊惲登時醒悟:“嘿!我真是淡吃蘿蔔咸cāo心,皇帝又沒問我結果如何,我這個光祿大夫着什麼急。”

果然,劉詢沒有等大家回答,下一句卻是問:“丞相,你那碗參湯喝了沒有?”

邴吉聽劉詢問自己,就點頭答應,劉詢問完了邴吉,又對着張敞說:“張愛卿,你從山陽郡回來了?”

張敞出列滿臉帶笑:“皇帝,臣回長安有兩天了,已經給丞相述了職。”

劉詢聽了就微笑:“你這個張敞,你早就到了長安,如今才來見朕,是不是不敬?你有什麼理由啊?”

張敞聽了,一本正經的說:“回皇上,臣一年多沒有見到皇上了,心裏自然是想念的很,不過臣知道皇上愛民如子,對待臣更是關愛有加,臣敬皇上一尺,皇上必然厚待臣一丈,所以,臣就怕陛下一見到臣之後,和臣晝夜相談,耽誤了休息的時間,那樣臣不就是罪莫大焉?”“臣本來憋了一肚子話要給陛下說的,但是忍了,就等到今天上朝才來參拜我皇。”

劉詢一聽哈哈一笑:“哦,原來張愛卿不但沒有對朕不敬,反而是為了朕的身體着想,是沒有失禮的。”

“皇上聖明,皇帝休息好了,身體好了,那比什麼都好,所以臣不但沒有失禮,而且還有功勞的,皇帝要獎賞臣才對。”

大殿裏的官吏一聽,心裏都說這個張敞簡直就是一個馬屁精,不過誰敢說皇帝的身體好了不是天大的好事?

劉詢聽了張敞的話,臉上笑笑的:“愛卿一路車馬勞頓,休息兩天也是好的,想來山陽郡在你的守牧之下,一切也都好吧?”

“回皇上的話,托皇上的福,山陽郡如今不能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可以說是政通人和人人康寧啊。”

劉詢點頭站了起來:“如果每一個太守、縣令能夠做到讓冶下政通人和人人安康,我大漢必然國泰民安,富強昌盛了。”

張敞一聽,立刻跪在大殿裏,蕭望之和於定國、楊惲幾個反應快的也趕緊跪在大殿裏,對着劉詢叩首,大聲說:“國泰民安,富強昌盛!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宣室殿裏頓時跪倒了一片。

劉詢看着眼前伏倒的這些官吏,走下去將邴吉慘了起來,然後虛扶了一下說:“都起來吧。”

宣室殿這時靜悄悄的,大家都看着劉詢,不知道皇帝下來要做什麼。

劉詢將邴吉攙扶起來,看着邴吉的滿頭白髮,說:“丞相,朕在位已經二十多年了,你,也兩鬢斑白了。”

邴吉點頭說:“是啊,皇帝,一眨眼就二十多年了,臣是老了,依着老臣看,陛下您還生龍活虎,chun秋鼎盛。”

劉詢搖頭:“老了……朕記得,過幾日就是丞相壽誕。”

邴吉聽了心裏感動,低頭哽咽說:“陛下日理萬機,卻還如此記掛老臣,老臣……”

劉詢感嘆了一下,又重新的回到了宣室殿上,說:“宣詔。”

內侍聽劉詢吩咐,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各地方郡縣府衙,茲今日起,本地所有的孤寡老人,由當地縣府負責養老送終,此行納入政績考核。”

“詔二:對出於孝心而包庇犯罪的親人者,不得追究法令責任。”

“詔三:對於今後察舉推薦之官吏,只懂書而無實際管理才能者,概不錄取。”

“詔四:各縣府直接與民交接之官吏,加薪一倍,以薪養廉,務必不可敲詐民眾。”

“詔五:自即日起,各地報上來的案卷材料,御史自當嚴以勘察,有可疑之處,務必追究到底,否然,由廷尉訓斥之。”

【註:關於上書、奏摺、摺子:戰國以前臣下奏諫陳詞,都用上書的名稱。古代“言筆未分”之時,不分君臣,互相來往都用書,秦雖改書為奏,但因為離古代還不太遠,所以仍然有人用書。

公車上書,漢代吏民指向朝廷書面提出對國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議,均由公車令接待。

公車令,由秦、漢公車司馬令演變而來,公車令是九卿之一衛尉的屬官,掌宮殿中司馬門的精衛和接待工作掌宮門精衛、接待、傳達之事,秩六百石。

奏摺、摺子,就是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書、書信,始用於清朝順治年間。

本文中為了閱讀方便,將上書、奏諫陳詞統一稱為奏摺,讀者朋友們不必深究,今後在書中遇到類似這種問題,就當它們像“奏摺”一樣,隨着苟參穿越了兩千年時空,到了漢代。】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賢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賢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55章朝堂爭論(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