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具有上乘的品格與智慧的人聞聽接觸到大道以後,將會不辭辛苦地、不間斷地去實踐、躬行、身體力行它。具有中等品格和智力,一般人物,聽到接觸到大道,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好像聽到了又好像沒有聽到。至於品格與智商均屬下等的人們呢,聽后哈哈大笑。不惹他們笑就不是大道了。
所以已經有這樣的立論與說法:
明白朗瑞的大道,反而顯得糊裏糊塗。催人前進的大道,反而顯得像是畏縮後退。平坦正直的大道,反而顯得曲折坎坷。
高尚的德性反而好像是低下如溪谷。最大的坦誠與陽光,反而好像有什麼短處。開闊豐贍的德性,反而好像是不夠用的。剛健質樸的德性,反而好像是投機取巧。真誠老實的德性,反而好像動機不純。
最到位的方正,反而好像大而無當、缺少稜角。大才大用大人物大材料,反而難以或無法成功。真正的洪鐘大呂,你是難以聽到的,它是難以讓眾人聽到的。真正的高峰高端的形象,你是看不見或它是很難讓你看見的。
大道是深藏不露的,它不會張揚自己,它也無名可顯,無話可講。
然而只有大道才能幫助一切成事。
老子宣揚大道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的思想一方面極富啟發性,極富智慧與精彩,一方面又是難以理解與實踐的。他的思想委實很難處於、哪怕是一時處於主流地位。
老子是很有一番人生與傳道、授業、解惑方面的感慨的。這些感慨,相當集中、相當充分、相當全面地寫到這一章來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老子的玄而又玄的妙理大道。原因是,任何時候,最高妙的妙理大道,都是由鳳毛麟角的極少數精英提出來的,他們的境界、胸懷、品格、信息、見聞、經驗、思辨感受能力、邏輯與形象思維能力與智商都有可能高於、略高於、大大地高於或一部分高於另一部分低於公眾。如果是確有所長的精英,就不可能感覺不到智慧的孤獨與痛苦、高尚品格的孤獨與痛苦。
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這是一種可能。這講的是公眾思維的互補與集團優勢。一個真正的理想的諸葛亮——精英,但願他是能夠與臭皮匠們尋找到共同語言,並很好地依仗和發揮這種集團與互補優勢的。
但也有另外的情況,第一,世上確有曲高和寡的諸葛亮,不被理解乃至被誤解的諸葛亮,一直卧在卧龍崗,甚至欲踏踏實實地在卧龍崗睡大覺也不可能的諸葛亮。不但有被埋沒的諸葛亮,而且有招禍的、死於非命的諸葛亮。
第二,世上確有這樣的事例,多少個臭皮匠,不論怎麼湊,仍然是臭皮匠,甚至三個臭皮匠由於爭執不休,還不如一個臭皮匠。
而且,第三,三個臭皮匠完全有可能排斥一個、壓迫一個、消滅即殺掉一個諸葛亮。
當然也有第四種可能,那個諸葛亮是偽諸葛亮,是草包,是騙子,是廉價的沽名釣譽的牛皮大炮而已。在臭皮匠們排斥了一些可能的真諸葛亮的同時,又不幸地與許多假諸葛亮周旋,使諸葛亮的名聲大大跌份兒。
上等士人、讀書人或有一定地位與影響的人士,聞聽大道之後能夠身體力行,勤於實踐。這並非常見。大道的參考作用、啟智作用、開闊作用、供欣賞供享受供討論的作用,恐怕大於其指導社會實踐尤其是執政實踐的作用。能對老子式的大道姑妄聽之,而不是不合吾意乃滅之除之,這樣的態度已屬不賴。
同時,按照老子的無為的核心思想,大道應該是無為的結果,是自化的結果,是大德不德的結果。這裏提出勤而行之,似有悖於老子的無為自化的理想。暫存疑,待識者教之。
中等人士,聽了將信將疑,這很自然。因為老子的大道太深奧也太另類,聽聽也就是了,能聽也就不錯了。總會有某年某月,在某事上,中等人士想起了老子的論點,覺得不無道理,不無啟發。或者在大學裏,在知識界,在閱讀活動中,為老子吸引得不亦樂乎。對此老子可以感到滿意乃至感激了。
下等低智商或低品位人士,聽后大笑?也不見得。大笑起碼說明他掌握到了老子的大道的要領、主旨,他確實聽進去了一些,聽明白了一點,嘗出點味兒來了,才覺得有趣與荒唐至極。作為老子,能夠獲得哄然大笑的反應,應屬可圈可點,頗覺欣慰才是。否則你算什麼挫銳、和光同塵,你算什麼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榮守辱?
何況,惟之與阿,相去幾何?何必分什麼上中下三等人士?何必區分人們對於大道的態度呢?大道氾兮,哪裏都流淌,哪裏都均勻啊。
依今天的情況設想,上等人士,聽到后應該讚歎老子的智慧與他的見解的高端性、闊大性、獨創性,應該發出會心的微笑,應該擊掌稱善,應該從此漸漸向心胸擴展、精神穩健、品德高尚、處事沉着、臨危不亂、寵辱無驚、功成身退的方向進展。
至於勤而行之,是不是說得太具體了?也許,勤而行之的啟示恰恰在於學道並非不辛苦,行大道更不可以放鬆,不可以留間隙。大道不是夢裏的餡餅,不會從天上自己掉下來。
中等人士聽后該會略感迷惑,亦覺不無道理,雖然深奧,聽聽學學也還有點意思。畢竟是書生之見,紙上談兵,概念治國,你研究你的大道去吧,我撈我的錢、權、慾望與感官的滿足。老了以後,喝茶的同時,聽聽大道的說法,倒也有益身心,叫做殊不惡焉。
下等人士呢?第一是根本聽不懂,如入五里霧中。第二覺得這些研究大道的人是在浪費人民種植的糧食,是寄生蟲。第三覺得他們的談道論玄涉嫌別有用心,不妨建議有關力量把老子與他的信徒們從精神上消滅掉。第四乾脆通過揭批老子為自己的“趕上車”作鋪墊、搭階梯。
那麼,今天的人怎麼“聞”今天的道呢?
哪怕你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公眾的平均水準高了一點點,你也會感覺到、會發現:你的光明磊落與清晰明白,由於不夠簡單,不能夠三分鐘內叫人判明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由於你缺少速成法與簡明性,你會被認為是含糊深奧、過於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而且你的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積極儘力、都勉為其難的態度,極易被認為是一味後退妥協,就是說沒有了稜角。要知道越是自己不敢有稜角的人,越要要求旁人猛打猛衝、不成功便成仁。我在美國就碰到過這樣的小夥子,在國內找了麻煩,靠着與一位美國姑娘的婚姻,移民到了美國。他在一次會議上質問:“有良心的中國作家們,你們到哪裏去了?你們為什麼不說話???”我回答他說:“中國的作家在中國,在中國能更好地辦中國的事兒。那麼請問,您到哪裏去了?您該在紐約來號召在中國的作家怎麼怎麼樣嗎?”
而且如果你腳踏實地,你是小步慢進,你選擇的當然是低調。你當然無法咋呼喊叫,大轟大嗡。
你的靠實績靠成果靠資質靠才具與品格成事,而絕對不為自己而為而活動的態度,會使你遠遠落在大言欺世者的後面。你受挫,便有人幸災樂禍。你成功,你的高姿態、少計較、考慮大局,便被認為是一種處世奇術。你的兼容兼顧,全面通識,卻被攻擊為八面玲瓏。你的正派從容、重在建設,反而會被攻擊為未能符合公眾的期待,沒有能夠成為旗手,成為炸彈,成為導師與精神領袖。你的坦誠公道、誠信堅守,反而會被認為是弱點污點,因為別人談到自己時都是清一色的光輝無限,而你談到自己與友人,卻承認自己與友人們也是凡人,也有各種不美。坦誠有時換來的不是陽光,而是陰暗的髒水。你的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正成為廉價的攻訐的現成材料。你太乾淨純正了,低檔次的輿論只能說你是過人的世故。你的大度與胸懷,你的無蠢無惡無咎,使俗人們看不到你的鋒芒與血性,他們埋怨你膽子太小,內心恐懼,沒有能做成烈士,沒有喋血斷頭成仁,至少是缺少大哭大鬧大叫聲嘶力竭鳴冤叫屈大放悲聲的記錄。
你缺少外露的個性化的自我渲染自我炒作,這就使你追求的大氣大器,成就不下來,成功不了,難被認同。你發出的交響樂立體聲有幾個人愛聽?人們寧可去聽謾罵詛咒與被麥克風放大了的尖叫。你希望為大道也為自身建立的紀念碑,由於太高太大,永遠聳立不起來。大道是深藏的。一般的好事,是可以談論的;國之利器,是不可以示人的。真正的好事不好公開講,它涉及保密,涉及受惠者的姓名與心態,涉及他人,涉及難以找到一個向公眾揭秘的說法。把不該講的好事情講出來就比如把一條好魚從水裏拉出來。
一般來說,在革命的發動期決戰期,一陣壯懷激烈就可以成就一個形象。最難的是在後革命時期,或者是老子所處的混戰期,胸懷、境界、責任與智慧,遠沒有一陣激烈衝殺與號喊叫好叫座,你的大道被誤解被歪曲的可能大於被正確理解的可能。
得道者有得道者的難處,失道者有失道者的冤屈。當然,人人都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人對於別人的揣測與判斷往往是自身的情況的轉移與投射。尤其是從低處向高看,從小角度往宏大里看,從私狠里往仁德里看,必然得到的是不同的、與自況相一致而不是與大道相一致的惡性結論。
更有甚者,私狠者認為仁德者是虛偽,是更壞的狡猾,因為他自己的狡猾常被識破,從而達不到目的,那麼他認為達到了目的的人肯定就比他狡猾百倍了。他們承認狡猾有大小,
一心狡猾者有不同的運氣,卻不承認世上有仁德,有大道。愚人認為智者高傲、冷酷(因為智者不接受他的低能胡說)、過於聰明。心比天高的受惠者受不了一心助人的施惠者的優越性崇高性,還有就是施惠者與環境在受惠者看來是過分的和諧。怨恨的、憤懣的人們更歡迎煽情、大話、罵娘與空頭支票。老子雖然玄妙高深,其實還是有感慨,有牢騷的。這樣的牢騷其實極易理解。時隔兩千多年,他的這些感慨仍然充滿了生活性實在性鮮活性。
然而從老子自始至終的論述來看,越是大道越要具有柔、弱、昧(糊塗)、退(不上進)、颣(曲折)、谷(低調)、偷(懶)、渝(臟)、辱(污)、圓滑(無隅)、不成器、無聲無形無名的特色。那麼,以上種種當今的有道者給某些人的印象也就是求仁得仁,無可怨懟了。
在本章,老子談到的對於大道所遭受的誤解,比其他任何地方都細都全。
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為什麼顯得昏暗不清?眾人有時要求的是簡明的非此即彼的公式,大道給你的是渾厚的樸質。眾人有時要求的是解氣過癮的吶喊,而大道給予的常常是謙遜與謹慎的估量。眾人有時要求的是痛痛快快地大幹一場,而大道要求的是舉重若輕,無為自然。大道是多麼的不過癮、不解氣啊。
進道若退。對於要求一步登天的某些人來說,引領前進的大道不是叫你退縮,又是什麼?
夷道若颣。平順的大道好像曲里拐彎與疙里疙瘩。大道不是雪糕也不是涼粉,大道的許多認識與俗人相反。它要求你謙卑、容納、無為、不言,這不更像是在找彆扭嗎?
上德若谷。上品的道德好像低下。因為不爭,因為無名,因為不起鬨、炒作、大轟大嗡,你太清高了,客觀上這就是對於庸俗人的侮辱與映襯,是對於世俗的挑戰與蔑視,你難以見愛俗世。
大白若辱。坦誠與陽光反倒使某些人看到了你的短處,因為你不事遮掩,不作粉飾,不避弱點。而旁人,則致全力於自我美化。
廣德若不足。德施萬眾,則萬眾期待你的德行,期望值自然升高擴大,你的廣德也就不足了。還不是若不足,而是一定不足。
建德若偷。剛健純正的德性,高於平均數,也常常得到高於平均數的回饋,那麼低於平均數差於平均水準的那些人,只能認定你是在投機取巧了。否則,不等於承認他們的低下嗎?
質真若渝。自己不純不真實的人,是無法相信大道的純真的。他們根本不相信世上有比他們純正的人。
大方無隅。太方正了反而沒有稜角;太方正了你就不會站隊拉幫結派,不會為山頭而衝鋒陷陣;太方正了你就會接受太多的忠言諍言,海納百川,當然就無隅無角了。
大器晚成或者免成。小巧之物,說成就成;龐大之器,則永遠不得完成。一首俳句絕句甚至律詩,可以做到精雕細刻、完美無缺。長篇巨著《紅樓夢》卻始終沒有全本,並可以不斷發現它的某些瑕疵。一個蘇州綉娘的雙面刺繡可以盡善盡美,一個大政治家的業績卻永遠
做不到。一個小園林可以做到精美絕倫,一條江河、一座山嶺、一個風景區卻做不到。
大音希聲。最大的音樂是世界的交響,最大的聲音是天籟的聲音,又有幾個人聽得見聽得明聽得進?
大象無形。同樣,最大的形象是世界之象、自然之象、大道之象,誰看得准看得清?
老子在這一章里實際上發了牢騷,講了許多反話,他後來也說,正言若反。但是此章的最後他忍不住了,他說了一句“夫惟道,善貸且成”,有了這一句,前面說的若存若亡、大笑之、若昧、若退、若颣、若谷、若辱、若不足、若偷、若渝、無隅、晚成、希聲、無形、隱、無名共十六個貶義命題,全不算貶義了。不但不是貶義,而且是高深玄妙的無限讚頌了。
這也是老子的將欲頌之、必固貶之吧!達十六款的牢騷發足了,道,老子必然能以此翻身,胸有成竹,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