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門店的槍聲

板門店的槍聲

來韓以前,不知道韓國電影已經達到了如此之高的水準。一天晚上,吃過雪糕后,我請金恩惠等兩位學生看電影,目的是為了讓她倆給我當翻譯。電影是赫赫有名的《JSA》,即《共同警備區》。這是根據朴上延的小說《非軍事地區:DMZ》改編成的。三八線兩側,是聯合國和朝鮮聯合管轄的“共同警備區”。

一天深夜,朝鮮一方的哨所內傳出了槍聲。影片以哨所牆上彈孔的特寫鏡頭為開端,敘述了對發生在板門店的神秘槍擊案的一場複雜的調查。

聯合國派來負責調查的主力官員,是一位漂亮的具有韓國血統的瑞士女軍官蘇菲。她根據南北雙方倖存者的陳述報告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發現兩份報告疑點甚多。韓軍的李秀赫班長,說他被綁架到“北韓”后,在艱難的逃跑過程中,向“北韓”軍人開了槍。與此相反,“北韓”的生存者吳敬弼中士則說,南方首先越過軍事分界線襲擊他們。一粒消失的子彈殼就是這起命案的鎖鑰,可是兩位當事人從此卻一直緘口不言。在那神秘的“不歸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共同警備區是南北冷戰的象徵,它不僅是半島南北的分界線,也是中國美國的分界線,是東方西方的分界線,是兩種人類理想的分界線。雙方軍人在相隔僅幾步的距離內彼此面對面盯着站崗,真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板門店談判和斧頭衝突案(1976年)都發生於此。斧頭衝突案后,美韓一方為紀念喪命的美軍波尼帕斯大尉,便又稱共同警備區為波尼帕斯基地。

守衛共同警備區的韓國部隊是一種特殊部隊。他們要先到美軍服役,然後經過選拔而被派遣到此。共同警備區士兵雖然是韓國國籍,但名義是聯合國部隊的成員。

因為南北雙方隔橋對峙,所以他們每天都處於一級戰備狀態。可是軍人也是有感情有良心的活人。不太長的時間內,他們就察覺到每天見面的“北韓”士兵也是同胞,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青年人。

一個深夜,在巡邏中因撒尿而掉隊的李班長踏上了一顆地雷。萬分危急之中,經過那裏的“北韓”軍人吳中士救了他。從此,他把吳中士當作哥哥,二人產生了深厚的友情。他們忘記了休戰的現實,李班長每夜冒着危險越過三八線。他們在“北韓”的哨所內一起喝酒,談女人,交換禮品,還一起討論故鄉。多少個歡樂的夜晚,如同夢境一般。然而悲劇降臨了,“北韓”軍官的巡查,迫使他們捲入了預想不到的槍戰。如果是在後方的城市或鄉村,這樣的友情是非常平凡的。可他們是邊界上的哨兵,所以不得不用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兄弟。

在狹窄的空間裏進行全方位攝影,攝影機往返交錯地拍攝着哨所內部。場景緊張到令人屏息,同時使觀眾對於半島南北分裂的現實深深嘆息。觀眾和漂亮的蘇菲都看出了,雙方指揮官都知道這次槍戰的內幕。可是他們不願意公佈真相。李班長和吳中士也寧願把真相埋藏在心裏。但最後因為不能解脫的內疚和人道主義激情,李班長和他的部下都自殺了。朝鮮人民軍戰俘的女兒蘇菲陷入了無底的悲哀。

本片導演宣佈:“我們不但利用神秘的電影結構造成讓人緊張的氣氛,而且以回憶的場景和幽默的穿插喚起被遺忘的人道主義。然後電影在悲壯中結束。”

朴導演對於電影視覺語言的遵循和突破,都表現出新一代韓國導演的才華。高達30億韓元的拍攝費用,沒有給影片帶來負擔而是帶來了極大的收益。朴導演在盡情發揮了電影的娛樂功能之後,在結尾的鏡頭裏利用一張照片濃縮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南北方分裂的悲劇。四名主人公在一個畫面內由不同的角度互相對視着站崗值勤。南側,一個西方女遊客的帽子被風吹落到北側,頓時一片緊張。粗獷的朝鮮人民軍吳中士俯身拾起,微笑着遞過來。那一刻,全世界的陽光都燦爛了。為了那一刻,我後來又看了一遍《JSA》,沒用翻譯。

(強烈建議中國文化部門引進此片,使人民體會分裂之苦、統一之甜。)

註:關於“南韓”、“北韓”的稱呼問題——通常所說的“南韓”、“北韓”,本來是朝鮮半島上一個統一的國家。二戰後在冷戰體制下分裂為實際上的兩國。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都予以承認。它們的正式國名分別是“大韓民國”和“韓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但是雙方都認為自己的國名所指的領土包括整個朝鮮半島(韓國叫韓半島),即包括對方。所以單獨指一方的時候,可以簡稱為韓國、朝鮮;而一般同時說二者的時候,要說“南韓”、“北韓”。這樣的非正式稱呼又準確、又客觀。韓國人都是這麼說的,而北韓則說成“南韓”、“北韓”,道理相同。本書是從客居韓國的立場寫的,所以用的是“南韓”、“北韓”。用南和北的說法,他們雙方都能夠接受,而正式的國名,他們卻彼此都不接受,雖然他們同時加入了聯合國,但一般不用正式國名互稱,談判時也只用“南北會談”或“北南會談”的提法。如果我們外國人假裝“客觀”,同時叫他們的正式國名,那恰好是他們最反感的,因為那等於是支持半島“兩國論”,等於永遠反對他們的統一。就好像西方人把“中國”與“台灣”或“中華民國”並列給我們的感覺一樣。我們寧肯聽“海峽兩岸”這樣從民族文化角度出發的提法。所以,考慮到這些因素,在二者對舉的上下文裏,還是用“南韓”、“北韓”為合適,(同樣,“韓半島”、“韓戰”等提法也加上引號後部分保留。)這樣才能突出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人民的分裂之痛,表達我們支持統一的一片真誠。歐美等世界各國差不多都是這樣用的。本書為了出版方面的格外慎重,多處使用了“南方”、“北方”一類的概念,在不是並列的情況下,也分別酌情使用了正式國名或簡稱,但作者的客觀立場是一致的。特此說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獨立韓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獨立韓秋
上一章下一章

板門店的槍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