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的尹淮
韓國的《海東名臣錄》記載,朝鮮時代的尹淮,年少時出門投宿,主人不許,他就坐在院子邊上。主人的兒子拿了一顆大珍珠出來,掉落在院中,被一隻白鵝吞下。主人找不到珍珠,就綁了尹淮去告官。尹淮也不分辯,只要求連鵝也一同綁去。次日,“珠從鵝后出”,真相大白。主人很慚愧,問他昨日為何不說,尹淮答道:“若昨言之,則主人必剖鵝覓珠。故忍辱而待。”
尹淮處變不驚、受辱不辯的從容態度,是很令人嘆服的。大有蘇東坡所云“無故加之而不怒,卒然臨之而不驚”的風範。我遇到的許多韓國朋友,聽別人稱讚韓國的優點時,眉開眼笑,和藹親善,而聽到別人對韓國有一點點委婉的批評時,立刻臉布凝霜,反唇相譏,甚至拍案決眥,暴跳如雷。我的師兄高遠東指出:“韓人性狹直而急競。”我因此很少批評韓國,在韓國遇到再大的委屈也盡量牙掉了吞落肚,並且不時勸告初到韓國的中國人:“千萬別給韓國人提意見。”我開始時甚至懷疑,莫非韓國人自古就是這種火暴脾氣?
但尹淮的故事使我認識到,古代的韓國人也是崇尚這種仁愛儒雅的大家之風的,連別人冤枉他盜竊都能忍受,這是何等的自信。今天的韓國人脾氣暴躁,恐怕是與一部充滿壓迫和抗爭的近代史更有直接密切的關係的。當一個民族洗刷了自己的屈辱,在世界上重新獲得自己的尊嚴時,他們的脾氣或許就會優雅起來吧。如尹淮這般胸襟寬宏之人,能夠出現於韓國的昨天,自然也可以出現於韓國的明天。
(因為有了對韓國朋友這樣的信心,我也敢於寫些大膽批評韓國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