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滿了「眼睛」

掛滿了「眼睛」

掛滿了「眼睛」

商場中心展覽區,掛滿大大小小的「眼睛」。如中國傳統布藝吉祥掛飾,不過由小孩創作剪貼縫製,物料是絨布、彩繩、珠子、碎花等,基本部份是個眼睛形中空設計,寓意「看得見的希望」,"SeeingisBelieving"。

作品成串連結,不但分享集體創作樂趣,還展示了眾志成城。斑斕眼睛共9,000個,「看得見」的學生們,關懷「看不見」人士,藉此行動籌款,捐予奧比斯在國內進行防盲救盲工作。

我見一位媽媽在向小孩解釋。他或者聽不明白,媽媽掩着他雙目,讓他感受一下失明的痛苦──忽然間小孩恐慌得哭起來了,原來這就是「盲」!他有生之年(約三四歲),從來不知道伸手不見五指是這樣的……嚇得媽媽趕忙撫慰:「不會的不會的,你不會盲的。」

任何意外傷病之發生,事前都是「不會的不會的……」你只能面對、接受、解決、適應。即使最親愛的父母,亦不可以分擔。

當世上出現一個善良的眼睛掛飾,意味世上有一個眼睛將得到醫護幫助。這活動由非牟利的慈善機構「香港青年藝術協會」與渣打銀行合辦,迄今已踏入第六年。在太古城中心二樓舞台舉行,可即場捐獻。六月十四日結束。

協會前曾在另一些商場展覽過蝴蝶設計、膠瓶雕塑、點對點視藝展,均具啟發性。

伸手不打垂首人

蘋果日報2009年06月12日

一度,大家也以為英國首相白高敦(GordonBrown)被逼躬鞠下台。而且各傳媒早早以他垂頭喪氣黯然神傷的表情定格示眾,若以中國人「氣色論」觀察,是大勢已去之相。

不過世事難料,峰迴路轉,他竟可「大步檻過」──這真是個有畫面有隱喻之俗語,似乎還聽到吁了一口氣。

白日前終於與工黨國會議員閉門攤牌。本來形勢不妙,他得面對議員濫領津貼醜聞、七日內十一名內閣大臣和次官辭職、工黨多次選舉失敗……加上黨內議員逼宮,相位岌岌可危。絕地翻身,原來非靠什麼反撲反擊反彈,而是認低威。他的演說感性地承認自己有弱點,有些事做得不好,學懂了怎樣以較集體方式領導黨和政府……之類。結果這「懺悔、改過」多於一切的發言,被目為他「歷來最好的演說」──可見實力扔過一旁,舌燦蓮花便挽狂瀾之既倒。

大家也從中學懂一些道理嗎?還沒到最後一刻,千萬彆氣餒。自己不好,對,但有誰比我好些?沒有吧?那麼兩害相權取其輕,尚可苟安一陣。逼宮者提不出強勢後繼人選或新政綱,一切等於鳴鑼響鈸,吵嚷徒然。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落難者若肯矮化認錯,大夥也不致趕狗入窮巷,所以「伸手不打垂首人」,亦雙方處世良策。

拖拉症候群

蘋果日報2009年06月10日

見人住處一如亂葬崗,便想:怎可與雜物同住?鵲巢鳩佔喧賓奪主?人答:「龍床不及狗竇。」別說人了,自己一樣亂。我們只是見慣了住慣了適應了,經長時間累積下來之物,不知從何扔起……對,世上有這麼一種「拖拉症」。

書店中專書,勸你積極地提升生活質素,曰《戰勝拖拉》。也有教人過簡單日子,曰《雜物,再見啦!》

為什麼拖拉?明知今天留待明天明天留待後天,充滿罪惡感。但見並非「必須」呀,逃避之,忘記之,反正擠得出一個舒服位子就算了,即使勉為其難收拾,又捨不得扔棄,扔棄了回頭給撿起,因為把情感和回憶搭進去了,人不瀟洒。拖拉症候群延至最後一刻不得已仍說:「再待一陣,忙完后一定做!」這種人搬家肯定不死也得脫層皮。

其實不過是這樣:

(一)決定哪些是雜物。(二)丟掉不需要的東西。(三)找到正確的收藏法。(四)但凡五年內沒碰過的統統作廢,不能心軟。(五)不讓無用之物苟存性命於亂世,借屍還魂,佔住毛坑不拉屎──槍斃后不回頭。

以上是看完幾本專書後的心得。我看書很快,但對付心魔很慢。最最最有效的方法,只是「下定決心,立即動手」而已。

自我沈澱,知足常樂

蘋果日報2009年06月05日

這幾天儘是「靚聲村姑」蘇珊博伊爾的消息。她在才藝節目《全英一叮》中人氣急升,決賽后卻失控痛哭精神崩潰!終被救護車送至私人病院治療。醫生認為她需要安靜休息數天,直至康復為止。

四十八歲的大嬸無經歷無名利無愛情……瞬即全球矚目,中間當然有種種壓力。難怪她行為怪異,患得患失,又爆粗又潑茶又自言自語。以為穩操勝券?大熱倒灶,承受不起。不入院靜養,實在難熬。

──但想深一層,人不快樂,因為不知足。

過關斬將晉身決賽,亦有出色表現。得第二是輸,但人家10人跳舞組合Diversity憑實力和驚喜演出奪冠,有他們的理由,蘇珊是「屈居亞軍」才那麼痛苦。

也許沒時間把這段日子的跌宕沈澱一下。比起世上同她當初一樣面目模糊的人來說,已豐盛而複雜,經歷過悲喜得失,見過世面,贏盡支持,全球多少fans為一個陌生人打氣?光這份關懷金錢買不到也買不起了。再者,即使未能在英女王御前表演,滿足不到虛榮,一生已經改寫,進軍百老匯、與歌劇教父合作,巡迴演唱電視唱片廣告合約在等着,估計收入逾800萬英鎊(約一億港元)──憶苦思甜,已得到太多了。訓練自己知足,比誰都快樂。

死咬不放

蘋果日報2009年06月08日

雖然我愛吃魚,但小時曾被骨鯁喉,那種恐慌至今猶在,以為呼吸困難會一命嗚呼,日後一旦遇上多刺的魚,情願小心些奢侈些,大塊的肉連骨吐掉。還有亦被回光反照的魚咬過,牙齒又尖又細,咬時如針刺不大疼,拉扯時傷口大了,劇痛。所以愛吃魚,是報仇吧?

不過沒新聞中魚咬人事件那麼凄厲。事主是經驗老到女漁民,竟碰上兇猛的油?(海鰻),被緊咬手腕不放,丈夫強力扯脫,她痛得哇哇大叫,受傷流血得送院治療。才兩斤重的魚,攻擊能力如此強?原來其殺傷力僅次於鯊魚,曾有潛水員被巨型油?王咬斷手臂呢。

除此,石頭魚、老虎魚、螃蟹、瀨尿蝦、龍蝦……都危險。別小覷普通游水生蝦,牠不咬人,但頭上有根堅硬無比如「閃電」的刺,肯定叫你流血收場。

流血也罷,有些「死咬不放」(例如鱉),古老傳說是等到行雷。電視上資深魚販教大家良方,若附近有水,便忍痛放入,牠覺得這個環境有機會走脫了,才鬆口覓地逃生。心想: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一切動物的求生本能,在危難關頭髮揮至極限。人不應怪責牠們絕地反擊,因為人在生死存亡之際更加兇悍。我們只是暫時未遇到試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碧華散文精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李碧華散文精選
上一章下一章

掛滿了「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