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1
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來。換一種說法,就每一個人的潛質而言,本無所謂短長,短長是運用的結果,用得好就是長處,用得不好就成了短處。
2
華滋華斯說:“孩子是大人的父親。”我這樣來論證這個命題——
孩子長於天賦、好奇心、直覺,大人長於閱歷、知識、理性,因為天賦是閱歷的父親,好奇心是知識的父親,直覺是理性的父親,所以孩子是大人的父親。
這個命題除了表明我們應該向孩子學習之外,還可做另一種解釋: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的童年狀況也是他的成年狀況的父親,因此,早期的精神發育在人生中具有關鍵作用。
3
人是情感動物,也是理智動物,二者不可缺一。
在人類一切事業中,情感都是原動力,而理智則有時是制動器,有時是執行者。或者說,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則做出取捨,進行加工。世上決不存在單憑理智就能夠成就的事業。
所以,無論哪一領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種強烈情感的人。區別只在於,由於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對那作為原材料的情感,我們從其產品上或者容易認出,或者不容易認出罷了。
4
情感和理智是一對合作夥伴,如同一切合作夥伴一樣,它們之間可能發生衝突。有幾種不同情況:
其一,兩者都弱,衝突也就弱,其表現是平庸。
其二,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情感強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發達而情感貧乏。在這兩種情形下,衝突都不會嚴重,因為一方穩佔支配地位。這樣的人可能一事無成,也可能成為傑出的偏才。
其三,兩者皆強,因而衝突異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終於能駕御磅礴的情感,從最激烈的衝突中便能產生最偉大的成就。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5
一個人對於人性有了足夠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會變得既深刻又寬容,在這樣的眼光下,一切私隱都可以還原成普遍的人性現象,一切個人經歷都可以轉化成心靈的財富。
6
絕大多數人的生命潛能有太多未被發現和運用。由於環境的逼迫、利益的驅使或自身的懶惰,人們往往過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條窄縫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讓潛能中極小一部分從那裏釋放,絕大部分遭到了棄置。人們是怎樣輕慢地虧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
7
不論電腦怎樣升級,我只是用它來寫作,它的許多功能均未被開發。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
8
驕傲與謙卑未必是反義詞。
有高貴的驕傲,便是面對他人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不卑不亢,也有高貴的謙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傲視他人,它們是相通的。
同樣,有低賤的驕傲,便是憑藉自己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趾高氣揚,也有低賤的謙卑,便是面對他人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奴顏婢膝,它們也是相通的。
真正的對立存在於高貴與低賤之間。
9
我聽到一場辯論:挑選一個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個更重要?雙方各執一端,而有一個論據是相同的。一方說,人品重要,因為才智是可以培養的,人品卻難改變。另一方說,才智重要,因為人品是可以培養的,才智卻難改變。
其實,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要有大的改變都很難。
10
也許,人是很難真正改變的,內核的東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呈現不同的形態,場景的變化反而證明了內核的堅固。
11
人性意義上的偉大是世界性的,必能贏得一切民族的人的尊敬。
耶穌說:“先知在自己的家鄉往往不受歡迎,而在家鄉之外卻受到尊敬。”套用他的話,我們可以說,只在自己的家鄉受到推崇、而在家鄉之外不受歡迎的榜樣是不夠格的榜樣。
12
在任何專制體制下,都必定盛行嚴酷的道德法庭,其職責便是以道德的名義把人性當作罪惡來審判。事實上,用這樣的尺度衡量,每個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潛在的罪人。可是,也許正因為如此,道德審判反而更能夠激起瘋狂的熱情。
據我揣摩,人們的心理可能是這樣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於是嫉妒之情便化裝成正義的憤怒猛烈噴發了,當然啦,決不能讓那個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場;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做了類似的事,那麼,堅決向法庭認同,與罪人劃清界線,就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彷彿譴責的調門越高,自己就越是安全。
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之處,人與人之間必定充滿殘酷的鬥爭,人性必定扭曲,愛必定遭到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