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忘的童年佳肴
父親,也就是養父,每臨近清明節,都會做清明粑。每年一開春,我就眼巴巴等着和父親一起上山。
學着走路是一歲多,兩歲不必大人扶,自個兒走。三歲就跟父親上山。坡彎彎曲曲,不是特陡,沿途開有野花,五顏六色,晃着眼香。最喜歡豌豆胡豆花,嫩粉嫩白,女孩子的花。四五歲后,慢慢走,父親不必時時背我,他不放心,就跟在我身後。站在家門前,抬頭可見南山,連綿着黃山,奇異挺拔,酷似駱駝孔雀大象,山前臨江,山後有山,雲霧繚繞,怪是神秘。看似近,真要爬上山頂,卻要花兩小時。一般我們就在山腰上,沿清水溪走,不到一碗泉就止步。
父親在家很少說話,到了山上,他也是一句頂一句,實打實。坡上潮濕地方,生有一種草本細葉,周身白毛茸茸。父親蹲下,摘了一瓣,放在我手心裏,說,災荒年沒吃的,都吃它,後來連它都沒得吃,就吃它的根。我打破砂鍋問到底。父親說,在浙??老家叫“錦菜”、“米菜”,四川人叫“清明菜”。這麼多名字,我記不住,但是記住了父親說話時的神情,彷彿久遠的過去,拉着他的腦袋。父親吩咐我摘尖兒,留住根,明年還能摘。清明一刻最嫩,之前只嫩香,氣稍弱,之後顯老,端午節一過,老得不能吃了。
滿滿一網簍,父親下山前用溪水洗凈,回家后又用水清一遍。切碎,晾在竹箕里,準備面,通常是麵粉,偶爾用糯米粉。加入清明菜,揉均勻,拍成巴掌那麼大,薄薄的一個接一個,貼在鐵鍋周圍,鍋底放半木勺水,蓋上鍋蓋燜。十分鐘后,揭鍋蓋,鍋底還殘留滾燙熱水,順時針轉,一直到個個粑透黃,用鍋鏟翻個兒,兩面黃就起鍋了。蘸些白糖,原本糯是糯,菜香是香,現在是餅黃、陷露點點碎白,吃在嘴裏,有嚼勁,酥軟軟甜蜜蜜,香氣嫵媚,胃口大開。
上初中時,父親眼盲厲害,夜裏照樣啥也不見,白天視覺更差,不可能到山上摘清明菜。我呢,各種書都亂看,看到清明粑居然是父親老家浙南的傳統佳肴,歷史久遠,溯至晉文公、介子推,清明菜,學名叫“鼠尾草”,也叫“艾草”或“陳艾”。我問父親。
父親說,同樣名字,但不是端午節驅逐蚊蟲、熬水洗澡、少長疔瘡用的那種。
下年吧,我去摘清明菜,粑里可以放鮮筍芥菜肉丁?
父親沒有回答。邊上鄰居馬媽搭訕,鮮筍芥菜肉丁?痴人說夢吧?美滋了,沒天沒地?
經她這一頓搶白,我臉紅了。買肉憑票,大清早排長隊,還可能買不着肉,就是節省了票,有肉,可到哪裏去弄鮮筍芥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真是笑話。
回想父親一年年做的清明粑,大都是甜的,偶爾咸,撒點花椒粉。他專心致志切菜和面,埋頭在灶前轉動鐵鍋炕粑,與鄰居們八卦做菜,嘻笑怒?罵截然不同。父親嗜葉子煙和陀茶,飯量不多,從不挑嘴。有一次,下鄉當知青的大姐回城,她看厚厚的《紅樓夢》。我也趁空看,邊看邊抄?在小本子上。紅樓里有個丫頭叫晴雯,盛了一碗火腿鮮筍湯,端放在寶玉跟前,寶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說:“好燙!”另一丫頭襲人笑道:“菩薩,能幾日不見葷,饞的這樣起來。”一面說,一面忙端起輕輕用口吹。她教一旁的人學着服侍寶玉,別一味獃憨獃睡。口勁輕着,別吹上唾沫星兒。她認為那湯肯定好喝。我年紀太小,不太看得懂小說,倒是對裏面的吃感興趣。到走廊前,對着欄杆下堂屋的父親問,過年時他做的鹹肉和鮮肉湯,是否就是小說里的寶玉吃的湯?
父親像是沒聽見一樣,繼續裹他的葉子煙。大姐從樓下房間一步跨入堂屋,快人快語:“那是爸爸的浙江家鄉菜,腌篤鮮,若是用浙江金華或宣威的火腿,味才好。爸爸以前走船時買回來我吃過,爸爸還用來做過清明菜滋飯。”她得意地說。
我好奇地問怎麼做。大姐一步步上樓來,嘴裏賣着關子說,你得請我,我才說。
我請她說。她看看我半晌,才說,誰也不會告訴你,只有我。用清明菜和糯米,菜少一點,米多一些,放鹽和蔥花和豬油。菜切碎。米淘凈。油鍋燒熱后,下火腿和清明菜炒,撒鹽炒出味來,加適量水,放糯米拌勻,蓋好鍋蓋,文火煮熟,出鍋前放蔥花,就是一頓香噴噴的飯菜。
大姐說得我饞極,口水都快流下。
大姐向來會說,不會做,一上灶,再好的東西一經?她手都變難吃。我羨慕她能吃到父親做的清明菜滋飯。尤其是父親再也不做清明菜后,我也沒有再吃過這種粑。問過家人,都說很難在重慶的山上找到清明菜,一些野菜成為佳肴,有人養,能賣出好價錢,比如馬思莧摘二根,而清明菜幾乎絕跡了。
如今父親與我生死兩隔,葬在南山八年有餘。每每想起父親,差不多都是給我做小棒、做算盤、給我穿衣的事,他把斗笠遞給我,說天要下雨。他摸着黑走路,扶着樓梯上閣樓的樣子,那扶着牆的手哆嗦着向前,試探性地摸着,穩妥后,才再向前一步。他能很遠就知道我回家,不說話,當我近了,叫他時,他只是笑笑。好多小時的情景,像一幀幀發黃的黑白相片來回重疊,卻忘了清明粑,和清明菜也隔開了。
細雨紛紛,去山上的路全是行人。我走在其中,看見父親在前面,我叫他停下。可是父親不應,繼續走。我茫然失措,回到家裏,驚喜地發現父親在大廚房裏,他專心致意地轉動鐵鍋,做清明粑,我便站在灶前,望着。父親把做好的清明粑放在扁平碗裏。我腳跟腳隨他回到屋裏,父親說,等媽媽回家再吃。可我兩眼還是盯在碗裏。他看看我,拿起一個清明粑,分了一半,蘸了少許砂糖,遞給我。我狼吞虎咽,最後把大拇指食指舔了又舔。父親問我:“好吃,還想要?”
我點點頭。父親把那一半拿在手裏,蘸了砂糖,又遞給我。我高興地吃起來。吃着吃着,我醒了。父親好些年絕口不提清明粑,是因為他心裏裝着清明粑,對他這個一生都只能在異鄉生活的人來說,清明粑就是家鄉。我喜愛的食物一向會吃了再吃,可是唯獨清明粑,一直有意識地避着,是由於清明粑連着父親,我一日比一日思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