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高麗
劉大官人連忙道:“那姓朴的是金大人派來協助小人處理天台山草藥和高麗人蔘鹿茸的交易事項的當然這只是明面里的說法實際上他就是來監視小人的罷了。”
蕭逸風怔了一怔問了句:“高麗?”
“是啊高麗。哦那金大人和這個姓朴的都是高麗人。”劉大官人巴巴地道。
“高麗人不是一貫向北朝稱臣么?什麼時候跟南……跟咱們陳國關係這麼好了親密到如此重要的藥材產地居然靠一個高麗番奴來監工的程度了?哼!豈有此理”蕭逸風學着他老爹和楊廣都會的一手來了個“拍案大怒”。
劉大官人心裏樂開了花只要這為小王爺高興了自己的手腳就再也不會被綁着了。就算日後還是要派監工來但只要不是高麗人大家都是陳人事情不就好商量了么?那麼這其中的油水至少要豐厚三成啊實在是……嘖嘖。
“是呀小人也這麼想但是那些高麗人壓施大人壓得緊施大人迫不得已只好讓他們派個人過來催催工不過……”他頓了頓看了下蕭逸風的臉色沒現什麼不正常才繼續接着道:“他來這裏好象還有其他目的。”
果然蕭逸風被他勾起興趣反問道:“他還有什麼目的?”
劉大官人有一點為難面色尷尬地道:“這個……具體小人也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要麼是找東西要麼是找人。”
蕭逸風皺了皺眉頭盯着他問:“找東西找人?一個高麗番奴在我大陳境內找什麼人找什麼東西?嗯……你有這樣的懷疑總有些理由吧?你的理由是什麼?說說看。”
劉大官人點頭哈腰地應了一聲見蕭逸風剛才那杯茶已經喝了小半杯了連忙叫下人再端來一杯然後親自為蕭逸風奉上才說道:“那姓朴的剛來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那時候他就喜歡經常沒事往山上亂竄小人原本以為他是去看藥材的情況也就沒多在意。後來沒多久他就寫信讓金大人再派了兩個下人過來伺候他。當時小人就奇怪了咱們天台縣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找幾個機靈點的下人總歸是不成問題要是他不會漢話那也就罷了那還能說是語言不通不好伺候。可其實他的漢話說得簡直和平常漢人一模一樣那他還要金大人給他派下人就很可疑了從那時候起小人就開始注意他了。”這位劉大官人說起來這事來好象是他自己行事謹慎一般其實不然他當時倒真是懷疑過那朴先生但理由並不是覺得他有其他目的只是以為他跟自己不對頭不願意接受自己的饋贈。當然劉大官人也不會無緣無故的饋贈於他自然是有所圖謀的他圖謀的是什麼當然也就是這藥材交易中的油水這一點實在無需贅述。
蕭逸風沉着臉並不說話。劉大官人喝了口茶繼續道:“後來小人現他那兩個下人身手都很好而且來到天台縣以後很少呆在莊裏伺候那姓朴的反而大部分時間都往山上跑就跟那姓朴的之前一樣小人實在懷疑得很後來就派了幾個經常在天台山採藥的遠遠地跟着他們現他們每次出去既不是監察採藥也不是遊山玩水而是很有目的地探尋什麼只是……似乎到目前為止他們都還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請小……呃陳公子一定要相信小人的判斷他們一定有什麼圖謀!”
蕭逸風聽完沉默了幾個高麗人在陳國找什麼呢?或者說在天台山找什麼呢?高麗這個邊陲小國什麼時候竟然開始關心中土的事情來了?或許是蕭逸風出身為皇室現在又貴為皇親的關係對於邊陲小國覬覦中土天朝的情況特別敏感。特別是在大隋即將動滅陳的戰役之前現高麗竟然與南陳關係如此密切更讓他感覺到一些不平常他不由得要仔細思考一番究竟該怎麼看待高麗呢?
高麗實際上應該稱之為高句麗。高句麗與中土正統王朝的關係或許可用“叛服不常”四字帶過結合舊有的歷史來看高句麗的戰略意圖還是很清楚的。當初高句麗建國之始僅在渾江、鴨綠江中游佔據一小片土地四面皆敵:西面為漢遼東、玄菟〔註:第二玄菟郡〕二郡南為樂浪、帶方二郡北面是夫余東邊有沃沮。因此除了對周邊小邦和夫余、沃沮進行吞併、打擊外對歷代中原王朝採取了時戰時和的態度但中心是圍繞着蠶食、兼并上述四郡進行的。一旦中原王朝強大時就採取稱臣納貢的恭順態度;中原一旦有事或國家分裂即乘機入寇侵掠以收漁人之利。中間雖幾經反覆有幾次還因受到中原或地方朝廷的報復性討伐而幾乎亡國但在五世紀初還是完全達到了其戰略目標:上述四郡先後入其囊中夫余等也先後征服西至遼河東、北已無強敵東南與百濟、新羅接壤。其後鑒於北魏已興向中原內地進取的可能性不大後來高句麗長壽王從丸都城遷都平壤致力於向朝鮮半島南部展以打擊百濟、新羅為主;對中原王朝則以遼河為界採取守勢。
因為帝室皇族都要讀史所以具體一點的情況蕭逸風也有了解比方說高句麗與漢朝是打打停停的。那時候高句麗剛剛立國主要精力在於吞併周邊小國以及應付象夫余這樣的大國還沒有力量敢向天朝叫板。高句麗建國稱王后西漢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也承認其高句麗王號並令玄菟郡管理。
但這個事情後來從王莽同志那裏開始就搞糟了這位王皇帝一來比較講究禮儀規矩象高句麗這樣的小國怎麼好僭越稱王?於是降一級為侯;這位老兄還有給別人改名字的喜好比如“匈奴單于”改作“降奴服於”等等。待匈奴反了就集三十萬大軍準備討擊並征高句麗人助攻。高句麗人不願和匈奴打仗派去的兵紛紛逃亡塞外為盜寇還打死了遼西大尹田譚——這還了得?於是王皇帝派大將嚴尤來討嚴尤擺了個鴻門宴斬了高句麗邊將延丕大獲全勝。王皇帝大悅又揮了一下自己的嗜好:下旨貶高句麗為“下句麗”高句麗王為“下句麗侯”。王皇帝雖然搞爽了、痛快了、舒暢了但是高句麗從此以後就成為東北的一大邊患。後來(注一下吧:具體是公元14年)高句麗人佔領了屬於玄菟郡的高句麗縣〔再注一句:高句麗既是族國名也是縣名〕這是第一次攻陷了漢家的郡縣。
邊陲小國竟然敢攻打天朝聖土這豈是天朝所能忍受的?於是十四年後東漢遼東郡太守兵討伐高句麗。大武神王高無恤堅壁清野退入國都附近的丸都山城據守。漢軍圍困了三個月高句麗人糧食將盡大武神王急中生智以犒軍為名派人給遼東太守送去了酒和捉到的鯉魚。太守以為城裏糧草充足只好退兵。高句麗躲過了第一次幾乎亡國的厄運。四年後漢光武帝因偃武修文重新冊封恢復了高句麗的王號。但高句麗並未因此而停止對東漢的侵擾九年後大武神王向鴨綠江南的樂浪郡動進攻一度佔據。再七年後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復了樂浪阻止了高句麗的擴張並劃定朝鮮半島上的薩水以南地區歸東漢直轄以北屬高句麗統領。從此時起高句麗的觸角開始伸入了朝鮮半島。
此後高句麗與東漢中間維持了六十餘年的和平高句麗太祖王高宮在這六十多年的和平期之後一直頻頻出擊周邊小國6續納入其麾下。待周圍統一內部的王權經整合而大大增強后又重新寇邊中原。太祖王之後次大王、新大王、故國川王三代對東漢採取了順服的態度除偶爾小衝突外基本上罷兵休戰大概和平了五十多年。
東漢末年(紛亂的三國時代)公孫氏雄踞遼東遠近戎夷咸服。高句麗與公孫氏的關係初時較和睦還曾出兵幫助其剿滅山賊。但高句麗新大王初即位時王兄拔奇曾得到公孫度之助起兵爭位旋敗死。從此高句麗與公孫氏就結下了梁子。公孫氏欲入中原爭鋒必須要先解決高句麗這個後顧之憂;高句麗要想實現獨霸遼東的預想也必須要排除掉公孫氏這個障礙。二者都心懷鬼胎互相提防。但高句麗畢竟力弱主要採取保境安民的守勢待機而動。公孫康時曾給高句麗以重擊並焚毀其國都國內城高句麗被迫遷都山城丸都。
高句麗在外交上對待公孫氏的一招就是遠交近攻分別與吳、魏建立了關係。東吳曾派使者出使遼東公孫淵處後來公孫淵反目殺死為的兩使者。使者團中有幾個逃亡到高句麗假稱奉孫權之命而來。從此高句麗與東吳一度打得火熱東吳還賜予高句麗東川王為“單于”的稱號。但好景不長曹魏當然不願看到這種關係繼續展下去頻頻派人出使高句麗促其與東吳斷交。幾年後高句麗迫於魏國壓力與吳絕交斬吳使胡衛等送級與幽州。三國時代的形勢展很快隨着諸葛亮死於五丈原魏國西南戰線壓力減輕開始騰出手來收拾桀驁不訓的公孫淵。於是司馬懿率四萬大軍分水6兩路出征遼東並要求高句麗出兵相助。高句麗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派出主簿大加率數千精兵幫助魏軍作戰。幾個月後襄平城破公孫淵走死於梁水公孫氏在遼東的勢力土崩瓦解。魏軍隨即潛軍浮海又收樂浪、帶方二郡。魏在原公孫氏所轄地區設平州轄遼東、昌黎、玄菟、樂浪、帶方五郡並置東夷校尉於襄平以統管之。
公孫氏敗亡后遼東諸郡盡入魏手。當時魏正忙於與吳、蜀的戰爭內部司馬氏與曹氏又斗得正歡無暇回顧。高句麗故態復萌東川王又開始頻頻入寇攻打遼東幾個小城獲得一些小勝便自以為兵強馬壯大吹大擂。有大臣沛者得來絕食死諫勸國王不要惹惱大魏招來亡國之運可那時的東川王哪裏聽得進去。
果然不久吳蜀方面戰事稍息魏國派毋丘儉東征以報高句麗侵寇之仇。毋丘儉帶領魏軍步騎萬人東出玄菟郡向高句麗進。高句麗東川王親自率領步騎2萬餘人迎敵至沸流水戰魏軍於梁口。兩軍對陣以死相搏魏軍以方陣迎敵。東川王被打得大敗魏軍斬數千級。東川王率少數殘軍狼狽逃回據守堅固的丸都城。毋丘儉圍城后見山城的西北面山體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採用避實就虛正面佯攻西北偷襲的戰法選派一些身強體壯善於攀登的士兵帶着兵器長繩偷偷地順着山崖爬上去先殺死上面的守兵“束馬懸車”攻破了丸都山城。據《三國志》所載魏兵“屠丸都”採取了燒光殺光的策略唯獨對當初勸說國王不要侵犯魏國的沛者得來一家網開一面“儉令諸軍不壞其墓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不久后毋丘儉再征高句麗東川王奔買溝。毋丘儉派玄菟太守王頎緊追東川王過沃沮千有餘里至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而還。東川王在逃亡中抑鬱死去。〔這裏說一下:據《三國史記》載高句麗以詐降計刺殺王頎打敗魏追兵。但此事不見於任何中國史籍應為其吹噓之語大家鄙視一下棒子吧。〕魏軍兩次征討每次均俘獲高句麗人口數千將他們遷入內地。
毋丘儉東征是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征討魏之勢力遠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原屬高句麗統轄的朝鮮半島嶺東穢貊地區也歸入了樂浪、帶方二郡。高句麗幾遭滅頂之災僥倖苟延殘喘了下來。以後四十餘年高句麗不敢再向遼東入寇並頻頻向魏、晉納表稱臣過了一段太平的日子。
斗轉星移到了西晉末年國內狼煙四起高句麗也欲借中原衰微之機東山再起並先後蠶食吞併了朝鮮半島上的樂浪和帶方二郡。不料一個強大的對手——漢化的鮮卑慕容氏政權在遼西崛起了。慕容氏本為東部鮮卑三大部之一時其領慕容廆受晉封為“持節都督幽平二州東夷諸軍事、平州牧封遼東郡公”。使慕容氏取得統轄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帶方五郡的合法權力。慕容廆死後第三子慕容皝繼立稱燕王正式建立前燕政權。
慕容氏立國前後與高句麗之間進行了多次戰爭。高句麗先後七次入寇遼東、玄菟、樂浪、帶方諸郡;慕容廆也還以顏色兩次進攻高句麗腹地還掘了西川王的王陵。及慕容皝稱燕王後為進圖中原準備先一勞永逸地解決後方的高句麗問題。建威將軍慕容翰指出:通向高句麗有南、北兩道南路險狹北路平闊。建議佯攻北路以精銳出南道直搗丸都。此建議為慕容皝採納。
準備妥當之後慕容皝先派遣長史王寓率兵一萬五千人從北道大張旗鼓進。高句麗故國原王果然中計派王弟武帥精兵五萬把守北道的關馬山城自己率部分老弱守南道。不料慕容皝親領精兵四萬以慕容翰、慕容霸為先鋒偃旗息鼓從南路掩殺過來。結果不言而喻高句麗軍大敗兩員大將被斬。燕軍一鼓作氣殺進了丸都城故國原王落荒而逃。燕軍還抓獲了國王的母親和王妃。慕容皝本準備追擊但北路的王寓因力弱戰敗陣亡遂決定班師。燕軍將丸都劫掠一空虜走了高句麗百姓五萬多口還挖了國王父親美川王的墓帶走了王父屍體。最後燕軍一把火焚毀了丸都然後班師回國。
故國原王返回后只好重建家園這次不敢再和燕人抬杠而是收集了各種珍寶和虎皮、人蔘、鹿茸等特產派王弟到燕國稱臣納貢。慕容皝只把國王父親的屍體還給了高句麗。過了十三年後慕容皝看到高句麗還算俯聽命又接到送來了大量貢品才把國王的母親送回了高句麗並封故國原王為“征東大將軍、營州刺史、樂浪公、高句麗王”。
又過了十幾年前燕被前秦所滅。高句麗將逃亡而來的燕太傅慕容評執送前秦並向苻堅稱臣。
高句麗與前秦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前秦送僧人、佛像、佛經與高句麗從此佛教傳入高句麗。但後來高麗佛門與蕭逸風生許多糾葛則是現在還年紀幼小的他完全想不到的——此乃后話暫且別過不提。
長期以來高句麗一直沒有忘記向遼東的擴張。然而一直沒有如願還多次遭到中原王朝和遼東地方政權的大規模討伐幾次使其邑落殘破王都被毀瀕臨滅亡。因此在那個時期高句麗的疆域很不穩定經常是得而復失。
曾經有一個猴子說過:風水輪流轉明天到我家。這話放在高句麗身上倒是很像那麼個事。東晉末年也就是高句麗第十九代廣開土王時形勢生了有利於高句麗向外擴張的變化。中原地區的東晉政權已衰敗不堪早已失去了對周邊地區的控制能力;各割據勢力紛紛擁兵稱雄;慕容氏的後燕政權也因內訌疊起失去了對高句麗爭雄的資本;北魏政權剛剛建立其勢力還達不到遼東;南面的百濟政權也因天災**呈現衰敗之象。此時歷史為廣開土王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廣闊舞台。
廣開土王又稱好太王名談德。中原古籍中稱其為高句麗王安。在高句麗歷史上廣開土王以武功顯赫而獲得讚頌。廣開土王的最大業績是使高句麗終於佔據遼東稱雄東北。在廣開土王執政的前期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征伐百濟的戰爭中還騰不出力量進攻遼東又加上當時控制遼東的慕容氏政權(後燕)還很強大高句麗人還無力戰勝慕容氏不得不對慕容氏採取臣附朝貢接受封王的策略。如慕容寶嗣位后曾封廣開土王為平州牧、遼東、帶方二國王。後來後燕以廣開土王“事燕禮慢”為借口起進攻慕容盛親統三萬人馬前來討伐高句麗不能敵連失新城、南蘇兩邑僅此一役慕容氏拓地七百餘里掠得高句麗五千戶。當時高句麗和後燕相比後燕還佔有一定的優勢。
好太王在順利打敗了百濟以後把主要力量轉移到了遼東。之後好太王一反臣服後燕的方針與慕容氏進行了殊死的爭鬥幾經反覆終於將遼東地區據為已有。燕王慕容熙兩次出兵反擊力圖奪回遼東地區均未達到目的遼東自此牢牢地掌握在高句麗手中。從太祖王次進攻遼東到好太王最後佔據遼東整整經歷了三百年此間經過了大小數十次戰役戰鬥高句麗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實現了十幾代國王的夢想。
不久後燕滅亡北燕據有遼西。待北魏興起北燕滅亡時高句麗迎北燕末主馮弘及北燕遺民至遼東。后因馮弘欲去劉宋被高句麗長壽王遣人殺害。高句麗乘機兼并了北燕一部分遺民並穩固了在遼東的地位從中原內戰中漁利。
廣開土王死後其子長壽王即位。長壽王是高句麗諸王中精於分析形勢善於掌握全局敢作敢為頗為難得的人才。面對高句麗疆域擴大的新形勢他頭腦特別冷靜採取了北和中原諸朝南侵新羅、百濟的策略。其時北魏咄咄逼人中原北方即將統一高句麗向中原內地擴張的可能性已經不大。長壽王於是將都遷往平壤這一舉措具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為抵禦北部中原諸朝的進攻提供了彈性保證了王都的安全不會再輕易出現以前都城多次被毀那樣的情況了;二是為推進南進政策創造了有利條件。後來的事態展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這樣從長壽王起高句麗採取了南進的方針重點打擊百濟、新羅;對中原諸朝採取事大納貢的策略。在近兩百年的時間內高句麗與中原沒有再生大的戰事。朝貢的次數大大增加從東漢到十六國近四百年史書記載的高句麗入貢只有十二次;而整個南北朝不到二百年記載的入貢次數卻高達一百零九次。這一段時間中高句麗諸王接受南、北朝冊封的記載不絕於史:從晉安帝冊封長壽王樂浪郡公高句麗王開始到蕭逸風的玄曾祖梁武帝蕭衍也冊封文咨明王為車騎大將車後來又加封文咨明王撫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再到陳文帝授平原王寧東將軍為止高句麗一直受中原王朝冊封。
諸多冊封中蕭逸風最為注意的是“領護東夷校尉”一職這本是為加強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管轄而設立原由中原王朝派人擔任后改由少數民族領兼任仍為中原政權的官員之一。在這個問題上北魏與東晉南朝諸政權有些區別北魏視高句麗為屬國故封此官;而東晉南朝諸政權以高句麗為藩屬國故在高句麗王前加“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等稱號。後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中原各王朝不再稱其為高句麗王而稱高麗王這都是由冊封詔令而起的。但是在《三國史記》中始終稱高句麗就連中原冊封之號均記做“高句麗王”。可見“高麗王”純粹是中原王朝所加之號。
到長壽王末年時高句麗疆域空前擴大其南境自牙山灣經鳥嶺、竹嶺到平海與百濟、新羅相接擴大到今朝鮮大同江、載寧江、臨津江、漢江沿岸為高句麗全盛時期。蕭逸風從《魏書-高句麗列傳》中看到過記載說其“民戶三倍於前魏時其地東西二千里南北一千餘里”。(即東臨日本海西濱黃海南到漢江流域北抵遼河為界是東北亞地區最為強大的王國之一。)
想到這些蕭逸風才猛然現原來那個在中原人心目中的跳樑小丑、邊陲小國現在居然已經有了號令北方諸小國的實力甚至把觸角伸進了連壤都不接的南陳!
此事非同小可日後可能還要與姑爺和阿爹商量一下蕭逸風暗暗的想着。
“你趕緊把你知道的所有有關高麗的事情詳細稟報給我。”蕭逸風面色嚴肅的對劉大官人說道劉大官人自然連連點頭保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忽然蕭逸風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問道:“你說了半天那姓朴的如何如何他現在人呢?”
劉大官人道:“方才幾為道長破陣之前那姓朴的就推說累得很去睡覺去了。”
蕭逸風心裏泛起不妙的預感但還是吩咐道:“趕緊把他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