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談合作不得周詳
有媒有姻緣
“二·七”罷工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想戰勝敵人,自個單練不成,必須爭取同盟,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共產黨有合作的基礎,共產黨願與其合作。
國民黨在革命的政黨里,有地盤、有軍隊、有政權。孫中山非常希望袁世凱死後的新一屆政府恢復辛亥革命的象徵——《臨時約法》,沒想到段祺瑞公開聲稱“我一不要總統、而不要國會、三不要約法”,氣焰較袁世凱有過之而無不及。
孫中山再舉義旗,掀起護法運動,聯合西南軍閥對抗北洋軍閥,結果很快失敗。孫中山敗走上海,隨後南下廣州。廣州是孫中山的重要基地,也是當年革命洪流最為洶湧的地方。海軍的兩艘軍艦宣佈擁護孫中山,北京的一百多名國民黨籍黨員也尾而隨之。1917年的廣州,不夠法定人數的非常國會召開,就是這個議會上,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從1921年開始,中國就存在兩個政府,北京以五色旗為國旗,廣州以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政府雖然建立起來,但是孫中山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他需要掀起生機勃勃的革命運動,需要自己穩定的財政收入,需要有一支強大的能夠支持革命且聽命於自己的軍隊。作為國民黨領袖的孫中山,革命總是沒完沒了地失敗,孫中山痛定思痛,深感國民黨已經喪失了當年革命的勇氣。眼瞅着辛亥革命勝利十年,建黨17年的國民黨,黨員們做了官,買了房子,娶了姨太太,生活安逸,也開始安於現狀。國民黨急需改組,補充新鮮血液,吸收年輕的、朝氣蓬勃之人。孫中山看中了共產黨——徹底革命的政黨。
共產國際也希望能夠在中國開展共產主義運動,他們希望國民黨能夠支持工人運動,能夠吸引民眾參加反對軍閥和外國帝國主義的鬥爭。共產國際指示中共要同國民黨合作。就這樣,因緣聚足,時機成熟,共產國際做媒,從中撮合,國共兩黨有了合作的基礎與意向。
你我的姿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1923年,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三大”,決定同孫中山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產黨員採取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幫助國民黨改組為四個革命階級聯盟的政黨。
共產黨人的雙重黨籍,當兩黨目標一致時很好共處,一旦兩黨分裂,對革命領導權的問題就凸現出來。未成年的共產黨,早起容易犯下“左傾”或是“右傾”的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完成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放棄領導權就是右傾;照搬外國經驗,擴大了革命的對象就是左傾。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關係,是同盟軍。資產階級既不是領導,也不是敵人。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本該由資產階級領導完成,指示中國資產階級軟弱、妥協,它完成不了,所以只能由無產階級來領導。
作為國共合作另一方的中國國民黨,也表現出了應有的姿態。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的重點是改組國民黨。國民黨本是鬆散的歐美式政黨,1905年成立到國共合作前,剛剛召開“一大”。但是共產黨告訴他,得把黨員給凝聚起來,國民黨組織形式向共產黨靠攏。國民黨“一大”通過了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張,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立聯俄羅、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黃埔萬人迷
國民黨“一大”標誌着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革命要用暴力手段,暴力就得有自己的軍隊。孫中山當年外號叫孫大炮,他不像康梁,給皇上上書,一再上書。孫中山明白:想要朝廷聽話就得推翻它。暴力革命需要有自己的軍隊,不能像武昌起義那樣靠新軍,護國運動靠西南軍閥那樣。
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的幫助下,國民黨在黃埔建立陸軍軍官學校。正式名稱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黃埔的三年屬於速成班,一共開辦了六期,半年一期。1927年遷往南京,改名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這是一所正式的軍官學校,學制三年。孫中山在黃埔6月16日的開學典禮上,親臨講話,勉勵學生:“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蔣介石非常看重黃埔,他在就任黃埔軍校校長之前,已經是中將軍銜,粵軍的參謀長,國民黨的軍隊主要就是廣東的粵軍。黃埔軍校校長編製是少將軍銜,但是蔣介石寧可降級到黃埔軍校當校長,因為他看得出來這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後來國民黨的高級將領都是黃埔出身,跟蔣介石是師生之誼。
黃埔軍校把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愛國精神和革命精神。黃埔軍校不但要教會學生放槍,還讓學生知道槍朝什麼人放。當年的黃埔軍校門口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橫批是“革命者來”。黃埔聲名赫赫,從東三省、內蒙古投奔而來報考的學生比比皆是,那會兒到廣州,有的得走一年才到。所以,到黃埔的都是熱血青年,知道為什麼來流血犧牲。他們在戰場上非常勇敢,以一當十,以十當百,黃埔軍校為國民革命軍培養了不少人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很多都出身於黃埔。共產黨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裏面共有四個出身於黃埔。就這樣,兩黨合作,建立起革命武裝,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