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回到總督衙門,羅龍文說知一切經過,胡宗憲自然深感欣慰。不過,對趙文華的了解,他比任何人來得深,在任何情況下,趙文華總是拿個人的利害擺在第一位。如果形勢有變,發覺這樣做比那樣做對自己更有利時,儘管信誓旦旦,亦不惜自食其言;因此胡宗憲認為最好立即會銜出奏。唯有如此,才能讓他無法翻悔。
這樣做法,未免操之過急,反易惹起趙文華的懷疑。只是胡宗憲堅持己見,羅龍文亦只好照辦;當時擬了一個奏稿,說是東南倭患,仰賴皇上的威福,決定遣派徐海去招撫。同時補敘了徐海卧底的經過,請先交部存記,俟立功回來,賞給官職。
胡宗憲對這個奏稿,非常滿意,因為這一下可以徹底為徐海洗刷清白;只要趙文華同意,便是確認了徐海的身分與功勞,再不怕他出什麼不利於徐海的花樣了。
“總督,我有個要求。”羅龍文此時另有個主意,很負責地說:“這個奏稿我有把握,一定可以讓天水同意;不過,我要壓兩天才能送給他看。”
“只要你有把握,壓兩天未嘗不可。不過,是何緣故,我倒要聽聽。”
羅龍文不肯說,實在是不便說。他是想把這件事推在毛海峰頭上。這好象堂堂總督,不如遠來的一個海盜,說出來會使胡宗憲不快,所以羅龍文故意詭秘地一笑,半開玩笑地答說:“天機不可泄露。”
※※※
到得第三天傍晚,正當趙文華滿足羅龍文的請求,由趙忠陪着毛海峰謁見以後,重陽補祝趙老太太壽辰以前,羅龍文在這個時機中見到趙文華。
“大人,”他滿臉歡欣地說,“明天氣,就要熱鬧了,大人也要忙了!”
“是啊!”趙文華也很高興,“多承諸位厚愛,真正不敢當。”“國恩家慶,諸福駢臻,大家也都要託大人的福,理當略表寸衷。我在想,大人辛苦了多時,從明天邊,不該再為公事操心,才能敞開來好好樂一樂,所以有件我經手的事,想趁今天辦掉它。”
“好啊!什麼事?”
“毛海峰承大人溫言慰諭,興奮異常,他說,他本來只是他義父叫他幹什麼,一切主意要汪直自己拿。現在看大人這樣寬厚待人,他決定極力勸他義父來投誠;而且聽他的口氣,大概大人班師回朝的時候,就有好消息來。那真是錦上添花。”
好個錦上添花!趙文華久在朝中,深知功勞不論大小,只要來得是時候,就有意外的效用,譬如皇帝生日,或者有其他慶典之時,恰好報功,那錦上所添的一朵花,就顯得格外艷麗奪目。如果班師回朝,又正逢獻歲,而有汪直受撫的消息到京,必然龍顏大悅,有逾格的褒獎。
這樣想着,便即隨聲答說:“能這樣最好,能這樣最好!”
“不過,這要彼此配合得好。毛海峰的意思,最好有一種表示,能堅汪直之意;在我看,最要緊的是徐海肯賣力。兼顧這兩種用意,我擬了個會銜的奏稿,胡總督說是要請大人作主。”說完,羅龍文將奏稿取了出來,雙手奉上。
這一套迂迴曲折的說詞,一方面投合趙文華的心意,另一方面又很謹慎地避免了他對胡宗憲的猜疑。趙文華不疑有他,毫不考慮地提筆在他的銜名之下,畫了兩道直杠,是個草書的“行”字。
※※※
看到這個“行”字與趙文華的簽名,胡宗憲長長地舒了口氣:“今天晚上我可睡得着覺了!”
“是!”羅龍文歡暢地笑道,“我亦云然!”
原來他們是一樣的心事,苦心設謀,將徐海拉了出來,降身辱志,重新“落水”去卧底,大功已建,卻幾乎害得徐海送掉性命,說起來等於出賣朋友。如今有了這樣一個結果,總算可以交代了。
“事不宜遲,明天一早就要拜疏。”
於是連夜繕寫奏疏,通知驛站,派定專差。第二天一早,轅門大開,設置香案,胡宗憲穿一身簇新的公服,向擺在香案後面的一個黃匣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然後,中軍旗牌,捧着黃匣子交給跪接驛差;大炮三聲中完成了“拜疏”的儀式——那個黃匣子表示盛着奏疏;事實上是空匣子,奏疏另外用油紙包好,外加護板,再打成一個長條形的包裹,在拜疏的儀式之後,另外為驛差縛在背上,這才上馬飛奔,限時到京。
“這才真的算是定局了!”胡宗憲不勝感慨地說,“做事容易做人難,做人容易做官難。”
“做事容易做人難”是成語;“做人容易做官難”這句話,在羅龍文還是第一次聽說。想一想笑道:“做人容易做官難,是句雋語;不過,官字上面應該要加一個好字。”
“不然!”胡宗憲搖搖頭,“做官的經驗,你當然不如我深知其中的甘苦。做個好官,只要一念之轉,倒還不大難。最難的是,既想做官,又想做事。想做事就得設法攬權,攬權就難了!既不能侵他人之權,又得自守分際,變成弄權,搞得身敗名裂!此所以難。”
絕頂聰明的羅龍文,談到做官,自然不及胡宗憲;所以聽得這番話,有聞所未聞之感。細細咀嚼了一番,點點頭說:“其實也不難,只要掌握得住‘守分際’三字,自能立於不敗之地。”
“談何容易!”胡宗憲搖搖頭說,“且不去說它了!我們談正經:明山現在可以出頭了,阿狗何以還不來?”
“聽說早來了。只是不願來見總督。”
“為什麼?”
“當然是不甘心。”
“是的!實在愧對此人。’胡宗憲說,“如今還要他遠涉風濤。我想,我個人應該對他有所報答,替他做件什麼事。小華,他家裏有什麼人?”
“親族雖有,早不往來,當然是因為他‘自甘下流’的緣故,如今真相已明,他亦可以重新進祠堂,見祖宗!不過,那是以後的話,總督如果在這方面幫他的忙,要等他來了,問清楚了再說。眼前,有件事,或許要靠總督的大力成全。”
“你說,只要辦得到,我一定儘力。”
“最好讓王翠翹還俗。復歸明山的懷抱。”
胡宗憲一愣,茫然地問:“此事我又何能為力?”接着又說:“那是他們個人之間的感情,兩情相悅,願偕白首;只要王翠翹願意蓄髮,心雲老師太莫非強人所難,硬拿鏈子鎖住她,教她青燈黃卷了一生?”
“原來總督還不知道,王翠翹的出家是情非得已,有托而逃!那就無怪會這樣說了。”
“噢!我倒還不大明白,如何是有托而逃?是因為——”
胡宗憲終於自我撞開了記憶之門,“是因為嚴公子的緣故?”
“總督到底想起來了!”
“我懂了!”
胡宗憲起身蹀躞,幾次望着羅龍文欲言又止,顯得躊躇而又焦急的神氣。羅龍文知道,他所躊躇的是:第一,為了庇護王翠翹而得罪嚴世蕃,犯得着,犯不着?第二,即使不惜忤犯嚴世蕃而願庇護王翠翹,可是能不能對抗得了嚴世蕃,亦成疑問。
這是很難作決定的事。因此,羅龍文雖有辦法,卻不願先說;要看他的態度,再考慮是否可言。同時,他也不作任何催促,希望胡宗憲作出毫不勉強的決定。
終於,胡宗憲開口了,如羅龍文所想到的第二點,他說:“要想個有用的法子,如果沒有,那就不止於徒勞無功,而且無益有害,那就一動不如一靜了!”
羅龍文明白,所謂“無益有害”,意思是王翠翹還了俗,可能反倒不能保住清白,歸入東樓嬪媵之列。這當然也可能的事,但如做得周密迅速,嚴世蕃即便未能忘情,亦將徒呼奈何!
這樣想着,便即說道:“我有個法子,可行不可行,且說出來請總督斟酌。總督如肯降尊紆貴,收王翠翹為義女,作主嫁與明山,婚後找個隱秘的地方去住。這樣,東樓一則礙着面子,再則也找不着人,不就只好算了?”
話很有道理,可是胡宗憲不願立即有所決定。因為他覺得這並不算最好的辦法。譬如,收名妓為義女這一點,就很容易引起物議。如果還有更好的辦法,就可以不這麼辦。
“我們再想想。”胡宗憲這樣答覆,“事緩則圓,多算勝少算。”
羅龍文微感不悅。他一向自負算無遺策。辭別出門,在路上又想,始終覺得這個辦法才是最好的辦法。既然要為徐海“做件什麼事”是胡宗憲自己的許諾,那就不妨此刻便着手進行。
※※※
一向清靜的法雲庵,出現令人驚奇的情況。終年緊閉的雙扉,開得筆直;扶疏的花木中,掩映着彩繡的朱幡,明亮的燈盞,一望而知是有喜慶。
做壽當然要設壽堂,但不能設在大殿上,大殿上法脾氣鳴,佛號響亮,三十六眾比丘尼在為趙老太太唪誦消災延壽的經卷。壽堂另有地方。
在大殿西面,另有一條甬道,能到一座大廳。這座廳歸知客所管,逢到觀音誕日,或者菩薩開光之類的盛舉,富貴人家的內眷來燒香,便都在這座廳上接待。平時就佈置得十分雅緻,這天自更不消說得。
在朱友仁的引導之下,羅龍文瞻仰了壽堂。正中掛一幅大紅底子,五彩緙絲的無量壽佛;繫着彩綉桌圍的長條上,設一幅雲白銅的五供,燃着粗如兒臂的壽燭;點起上好檀香製成“壽”字盤香;中供壽桃壽麵,另外兩盆黃澄澄的佛手。里裡外外擺滿了菊花,更顯花團錦簇,無限生機。
東西兩面壁上,只掛胡宗憲頭銜的十六幅壽屏。雖是青壁,只懸挂的地位,配置得宜,一點不顯得單薄。羅龍文是行家,只看這一點,便知是高人經營,不由得要動問。
“這壽堂,是哪位指揮佈置的?”
聽這一問,朱友仁臉上像飛了金一樣。“一位老太太!”他說,“不知道羅師爺見過沒有?陸太婆!”
“原來是她!久仰了。”
“要不要見一見?”
“當然!可在這裏?”
“請跟我來。”朱友仁領頭,推開西面靠里的一座門。原來這座廳還有后軒,裏面又另是一番佈置,傢具什物都是小一號的,脂粉氣也重些,一望而知是特為堂客所備的起坐之處。
“陸太婆,”朱友仁高聲喊道:“我來引見,這位是總督衙門的紅人,羅師爺!”
羅龍文抬頭看時,一位老太太飛蓬着一頭白髮,而臉色紅潤,精神十足,身上只穿一件青布夾襖,下系一條玄色細裙。真所謂“亂頭粗服”,卻掩不住那大家風範,與精明強幹的氣質。
“幸會,幸會!早就想拜見陸太婆了!”羅龍文一面說,一面恭恭敬敬地作揖。
“不敢當。”陸太婆還着禮說:“早就仰慕羅師爺的大名。請坐,請坐!”
等坐定了,羅龍文欠身說道:“這次為趙老太太祝壽,原該歸我跟趙總管兩個人奔走;多蒙你老人家偏勞,而且佈置得那樣子出色,真正感激不盡。明天趙大人看了,一定會誇獎,讓我叨光,有面子。”
“哪裏,哪裏!”陸老太平說:“年紀大了,精神不濟了,只好將就將就,勉強弄個樣子。不教人笑話,已是萬幸,哪裏還會得趙大人的誇獎?”
“你老人家太客氣了!我不是當面恭維,只看掛那十六幅壽屏,其中就大有學問。”
陸太婆突然眼睛發亮,彷彿一下子年輕了二十歲,笑的時候,不但露出了還很好的一嘴白牙,而且眼角上有魚尾紋,可以想見她年輕時也是個風流放誕、顛倒眾生的尤物。
“羅師爺真是法眼!”她在微笑中顯得嚴肅,是一種高貴的表情,“不枉了我們半天的功夫。”
因為用了“我們”的字樣,羅龍文自然而然地轉頭探望,想看一看她的那個助手,想像中自然是蘭心慧質的一名青衣侍兒。
這面看沒有,那面看也沒有,不等他臉上失望的表情落入陸太婆眼中,她就覺察到了。
“羅師爺,實不相瞞,這一次我管這樁閑事,倒是心甘情願,高興得很。”她略停一下說:“剛才承蒙你獎許,我是受之有愧;佈置壽堂,別的都容易,就那兩面雪白的粉牆難辦。又不能俗氣,又不能太素凈,更不能失身分,胡亂弄些不相干的東西補壁,只有在那十六七條上打主意;間隔高下,斟酌又斟酌,都虧得有個人幫忙。若說還看得過去,功勞大半是那個人的。這個人是本庵的一位師太,法名悟真。”
“悟真?”羅龍文覺得這個名字好熟,但就是一時想不起來,只喃喃的念着:“悟真,悟真!”
“想來羅師爺也聽人提起過她?真正是‘出淤泥而不染’——”
一語未畢,羅龍文失聲喊道:“啊!就是王翠翹!”
那忘形的神情,使得陸太婆發愣,不過旋即恢復常態,“當然,”她說:“羅師爺不知道悟真的來歷。”
“是!你老人家也是法眼無虛!翠翹真箇‘出淤泥而不染’。可惜——”他黯然低首,不忍再說下去。
這讓陸太婆非常注意了。原來對於王翠翹的身世,看樣子他知道得比自己多得多。七分關切、三分好奇,她覺得自己不該再多說一句有關王翠翹的的話,應該細細請教人家。
“羅師爺,”他首先表明態度,“悟真我見過幾次,都沒有在意,這一次跟心雲老師太談起,借她庵里替趙老太太平個壽堂,心雲賣我的面子,答應了。又說派個人幫我的忙,喚出來才知道是悟真,談起來她懂的東西真多,我跟她十分投緣。不過她的身世隱痛,我不便多問,她也不肯多談。如今倒要請羅師爺細細告訴我。”
當她說到一半時,羅龍文靈機一動;等她說完,他的盤算也停當了。這樣,有關王翠翹的一切就不是閑談,需要好好地考慮以後,才能出口。
“王翠翹的身世隱痛,我可以說完全知道;只不過不是象你老人家這樣的人,我不必談她,談了也沒有用。”
“喔!”陸太婆很沉着地答說,“這是羅師爺你看得起我!”
就在這時候,羅龍文發現門帘閃動,有好些人在張望踟躕,知道陸太婆由朱友仁代趙忠請託,一手經理這樁喜慶,有許多執事人等着她發落,倒覺得不便因閑談誤了她正事。
陸太婆也發覺了,道聲:“得罪!”起身走到另一邊坐下。
這時朱友仁不知又從哪裏鑽了出來,趨前低語,只見陸太平口講指畫,朱友仁不斷點頭。不一會,發落已畢,朱友仁和門帘外面的人影,很快地消失無餘。
“沒有事了!”陸太婆走回來很輕鬆地說,“羅師爺想來還沒有用午飯,我借花獻佛,備一頓齋飯供養。”
“多謝,多謝!久聞法雲庵的香積廚,精緻無比,今天托太平的口福了。”
“精緻的素齋,倒多的是。不過——”陸太婆笑笑,“回頭你就知道了。說實話,請你吃齋是假,要聽你談王翠翹是真。”
在羅龍文是正中下懷。就剛才陸太婆離座片刻,他已通前徹后想了一遍,籌劃好了一個面面俱到的辦法,正需要有這樣一個能夠從容細談的機會,所以微笑不語,只在臉上表示出欣然接受邀約的神情。
等齋飯一擺出來,果然精緻非凡;尤其難得的是還有一壺酒,色呈微紫,香醇異常。據陸太婆說,這是她自己攜來的家釀,而亦唯有她有這份可以在法雲庵小酌的特權。
“‘長者賜,不敢辭’!”羅龍文滿飲一杯,為自己斟滿了再次舉杯:“太平,我敬你老一杯!話說在先,這杯酒不太好喝。我有樁閑事非管不可而實在管不了,想想只有太平你老人家才能管。”
這又激將又恭維的手法,最對陸太婆的脾胃,矜持地先喝了口酒說:“請先說出來再商量!”
見此光景,是千肯萬肯的了。羅龍文一仰脖子幹了酒,笑容滿面地說:“真是幸會!我先謝謝太平,這樁閑事一定管得成了。”
“羅師爺,你不要這樣說。我雖是三綹梳頭、兩截穿衣的婦道人家,倒不喜歡扭扭捏捏,有什麼說什麼。你托我的事是什麼,我不知道,不過你托到我,當然也想過,一定是我辦得到的。請快實說吧!”
“說來話長。我先要談個人。”羅龍文向左右看了一下;是有顧忌的神氣。
左右有三個人,兩個是陸太婆的丫頭,一個是法雲庵的小尼姑,陸太婆便喊一聲:“阿靜!這裏用不着你們伺候了。”
年紀較長的那個丫頭,答應一聲,呶一呶嘴,將她的女伴一起帶走,羅龍文方始低聲說道:“有個明山和尚,太平想來聽說過?”
“不就是徐海嗎?”
“是的!”羅龍文又問:“你老人家看,徐海是怎麼樣一個人?”
徐海是何許人?誰不知道。陸太婆所了解得比他人多些的,亦無非王翠翹有托而逃而已。因此,這時聽羅龍文一問,不由得發愣。但她也是閱歷極深的人,心知此一問中大有隱情,所以老實答道:“我只不過人家怎麼說,我怎麼聽,沒有打聽過這個人。”接着又說:“羅師爺怎樣問我,想來一定有一番曲折在內?”
“是的。跟你老人家談談不要緊,為了翠翹,也不能不跟太平細談。”這一談,纖細靡遺,將徐海的底蘊,盡皆透露;甚至徐海將銜命去招撫汪直,助成器倭的最後一功,亦毫無保留地告訴了陸太婆。
當然,他還沒有提到未來的。原來的打算是變過了,難得陸太婆對王翠翹激賞,事情更有把握,便覺得盡不妨從容陳詞,要聽對方的感想,再作計較。
陸太婆不僅止於感想,而是感動,眼圈都有些紅了,“唱本上常有些紅顏薄命,英雄末路的故事。我總在想,紅顏薄命,倒是見得多了;象秦叔寶被困天堂州,不見得有那樣的事!果然如此,哪裏還好算個英雄?誰知道,真有這種叫人沒奈何的情形。唉!”她嘆口氣說:“而且紅顏薄命,英雄末路,都湊在一起了。”
這番感嘆極深,而且以徐海與王翠翹分飛為憾的心情,溢於言表。了解到這一點,羅龍文因勢利導,話就容易說,也容易見效了。
“太平,你不要這麼說。沒有遇見你老人家以前,我也是這麼想,現在不同了。翠翹不見得薄命,徐海也不會末路,好姻緣仍舊在!只是好事多磨,一磨到救星出現,以後就都是好日子了。你老人家信不信?”
“我怎麼不願意信?無奈——”陸太婆停了一下說:“她說的救星,要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已經出現了!”
“在哪裏?”
“太平!”羅龍文笑了,當然是有意做作:“你老人家跟我裝糊塗,是不是?”
陸太婆微感不悅,庄容答道:“羅師爺,我們雖然第一次見面,日子長了,你就會知道,除非是我看不起的,不然我一定誠懇待人。”
“是!我失言了。”羅龍文說:“看起來你老人家確是自己不曾想到。要成全他們那頭好姻緣,除卻你陸太婆,連神仙都不行!”
“這——”陸太婆大為驚異,“羅師爺,我倒也略略有點自知之明,就沒有想到有那樣的法力。莫非你是故意恭維我?”
“我也跟太平你一樣,一向誠懇待人,決不肯在應該說真話的人面前說假話。”羅龍文略停一下說:“只要我一說,你老人家就明白了。”
於是羅龍文很坦率地談了他跟胡宗憲商定的計劃,接着又談他遇見陸太婆以後的想法,王翠翹拜胡總督為義父,實不如拜陸太婆為義母來得妙!
“陸太婆,你聽我說,妙處在哪裏?第一、以胡總督的身分,將她作義女,自然會惹起議論,甚至誤會。第二、胡總督收翠翹作義女,又讓她與徐海奇鏡重圓,熟悉內幕的人,明知這是對付嚴公子的辦法。這就不但對胡總督不利,在翠翹亦不會有什麼好處。第三、縱令翠翹自己願意還俗,但有胡總督夾在裏面,顯得好像仗着官勢,心雲老師太不能不讓翠翹還俗,這對法雲庵的名聲也不大好。如今換了你老人家替義女作主,一切順理成章,毫無後患,豈不是再妙不過?”
陸太婆靜靜地聽他說完,默不作聲。因為她聽出來羅龍文有句未說出口的話:憑她錦衣衛大堂陸炳的嬸母的身分,才能庇護得了王翠翹。換句話說,這也等於跟嚴世蕃作對。這一點關係重大,不能不慎重考慮。
這是無法細作衡量的事,因為她對嚴世蕃的一切,所知究竟不多。只能從情理上着想,第一,她根本不知東樓想羅致王翠翹,不知者不罪,談不到有意作對;第二、嚴氏父子亦不能為一個女子,與同殿為臣、而且聲勢烜赫的陸炳生什麼意見。
這樣一想,心便寬了,再想到撮成王翠翹與徐海的團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更不能抗拒她自己那種愛管閑事的性格的誘惑。
於是,她說:“羅師爺,你也不要一廂情願,誰知道翠翹自己的意思怎麼樣?”
“太平,你是指哪一點?是說她不願拜你為義母呢?還是不願還俗?”
“兩樣都有。”
“那你請放心!我知道翠翹的性情,她跟你老人家投緣,一定會親親熱熱喊你一聲‘娘!’”
“那麼,第二點呢?”
“第二點還用得着問我嗎?”
“羅師爺!”陸太婆很認真地說,“怎麼不要問你?”
“喲!你老人家倒想,她叫你‘娘’,天下有個做女兒的,不聽娘的話的嗎?”陸太婆站了起來,“羅師爺,你真利害!”她說:“原來是要拿難題目扣在我頭上。”
“不敢,不敢!”羅龍文惶恐地說:“我不敢在你老面前耍手段。”
“那倒無所謂。說實話,我還佩服有手段的人,只要居心忠厚就好。”陸太婆想了一下,喊道:“阿靜!”
阿靜應聲而至,帶些埋怨的聲音說:“菜、飯都冰涼了!也不招呼一聲。等下又要喊胃痛了。”
陸太婆笑道:“今天怎麼樣也不會犯胃氣。你去請悟真小師太來。”
阿靜答應着走了。不多一會,陪着王翠翹翩然而至,發現羅師爺在座彷彿一驚。那雙既黑且亮的眼睛,倏然一轉,然後平靜地說道:“想不到羅施主也在這裏!”接着走到陸太婆身後,替她撂一撂飛蓬的白髮,那份熟不拘禮而自然親熱的神情,使得羅龍文更有信心了。
“翠翹——”
羅龍文剛喊得一聲,王翠翹便截斷了他的聲音,搶着說道:“羅師爺,叫我悟真!”
這是兜頭一個軟釘子,碰得雖不算痛,卻不免掃興;好在羅龍文沉着,笑笑說道:“名字無所謂,悟真也好,翠翹也好,你還是你,樣子總不錯的。”
“樣子也變過了。”說著,王翠翹伸手到頂,手指觸着僧帽,又彷彿突然記起什麼,重又放下。
顯然的,她的原意是要取下僧帽,示以僧尼的特徵,表示“樣子也變過了”。而舉手復又放下,當然是不願脫那頂僧帽。由此可以斷定,王翠翹的塵根未凈,那“三千煩惱絲”如果能重新留起來,亦未嘗不是她的希望。
看準了這一點,羅龍文覺得正該掌握時機,直抉本心,隨即說道:“不管怎麼樣,在我看,你還是從前的你。翠翹,你認陸太婆作個義母,好不好?”
這個提議,在陸太婆都有突兀之感,深恐王翠翹當面拒絕,搞成無趣的僵局,所以想說兩句否認意味的話,以便作為自我轉圜的餘地。可是,未曾開口,已為羅龍文的眼色阻止住了。
而王翠翹的感覺,相當複雜,也可以說相當矛盾,明知此舉不合於佛門的規矩,卻又覺得有這樣一個義母噓寒送暖,亦很不錯;而要想辭謝,可又說不出口。及至看到陸太婆那種尷尬的神色,內心更平添了許多惶恐,越發囁嚅着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翠翹,佛門不是無情之地,你也不要說,出了家就可以不要父母。果真不要父母,可又為什麼叫‘師父’?又是‘師’,又是‘父’,俗家的五倫中倒佔了兩倫,這又怎麼說?”
這一問,王翠翹無話可說,而心裏的疑慮亦就解消了一大半,想了一會笑道:“也只有羅施主,才想得這樣的歪理。”
“歪理也是理。你如果講道理,就得聽我的勸。”
“羅師爺,”陸太婆反倒不忍逼迫王翠翹:“你讓她慢慢想,不要逼她!”
脾氣淡淡的一句話,只為王翠翹與陸太婆投緣,便覺得這句話十分體貼,因而也就越發傾心。靦腆地說道:“娘,你要不要我這樣一個女兒?”
一聽這話,陸太婆一把將她拉過來,摟在懷中說道:“我哪會不要?求之不得!”
“好了!”羅龍文喝乾一杯酒,“我的差使完了!”
“差使!”王翠翹疑雲大起,仰起頭問道:“娘!羅施主說的什麼?”
“不相干,我慢慢說給你聽。”陸太婆探手入懷,摸索了半天,從胸前摘下一塊彩玉來:“這塊翡翠在我身上四十年了,當年我上花轎之前,我老娘親手交給我的,如今給了你。”
“妙,妙!”羅龍文笑着說:“這又值得喝一杯酒。”
陸太婆還未及答話,只見一名青衣侍兒疾趨而前。低聲說道:“好象有貴人來了。”
門帘僻處,朱友仁鑽了進來,“太平,趙大人來拜!”他說了這一句,回身將門帘高高掀起,裡外視線,都無阻隔了。
這是件很出人意外的事,陸太婆要辭謝,王翠翹想迴避,都已不及;因為趙文華已由趙忠陪着,踱了進來。於是羅龍文便又自然而然地負責起了居間引見之責。
“太平,請這面來。”他將她引入主位,隨又上前迎接趙文華。
“多承費心,感激之至,我特為道謝。”趙文華向羅龍文拱拱手說。
“我不敢居功,費心的是這位陸老太太。”
“是,是!”趙文華抬眼一望,整一整衣襟,“想來這一位就是陸老伯母了。”說罷,回身向趙忠吩咐:“取氈條來!”
這竟是要以大禮拜見,陸太婆急忙說道:“萬萬當不起,決沒有這個道理!”
“老伯母不必客氣。我跟令侄在朝中交好,親如手足,理當執後輩之禮。”
“不是這麼說,不是這麼說!趙大人朝廷柱石,身分貴重。我怎麼敢當大禮?”此時紅氈條已經取到,陸太婆越發著急:“羅師爺,羅師爺,請你千萬擋住趙大人,不要折了我的壽算。”
“既然如此,”羅龍文便橫身攔在中間勸道:“趙大人,就請起禮相見吧!”
趙文華原就是等他來這麼一勸:“恭敬不如從命。”他說:“我就放肆了!”
說罷,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陸太婆連忙還禮。禮罷落座,趙文華殷殷致謝,盛讚禮堂佈置得雅緻華貴,說可惜老母在京,不能親眼看到,否則一定很高興。
恭維得很懇切,陸太婆自然高興,向後望了一眼說:“也多虧這位小師太幫我的忙!”接着微微轉臉向後:“悟真,你也見見趙大人。”
王翠翹在陸太婆身後,原是有意借柱子障蔽,又半側着臉,所以趙文華不曾注意。等她一踏出來,正面相看,突然間象着了電似地,身子微微一震,兩眼亂眨了一會,隨即視線發直了。
直到王翠翹合什為禮,趙文華方始警覺,“不敢當,不敢當!”他欠一欠身答了禮,轉臉問道:“這位小師太是本庵的?”
“是!法名悟真——”趙忠嘴唇牽動了一下,似乎還有句話想說未說。
羅龍文了解他的意思,是不便當面說奇“悟真”的來歷,縱然如此,多少是件尷尬的事,所以他趕緊把話扯了開去。
“大人,有件事我跟趙總管商量過。”羅龍文看一看陸太婆說:“當著陸老太太在這裏,正好說定局。”
“是,是!請見教。”
“是補祝太夫人的千秋,文武官員以及鄉紳的內眷,理當到壽堂來一申敬意——”
“阿,啊!”趙文華不自覺地打斷了他的話,“小華,不是你提起,我竟未想到,敝眷不在這裏,魚軒蒞止,何以應酬?這不是件大大不妥的事嗎?”
“是!是有點不妥。如今只有作個權宜之計。大人與錦衣衛陸大人在朝情如手足,真正是通家之好。因此,我有個唐突的建議,請,”羅龍文看看陸太婆說:“你老人家不要罵我在替你招攬閑事。”
聽他這麼說法,陸太婆已能料到是怎麼回事,只是矜持身分,不宜道奇,更不宜先有表示,便裝作不解地說:“羅師爺,我沒有聽清你的話。”
“是這樣,”羅龍文略一沉吟,正對着趙文華說:“大人,我覺得大人不妨請陸老太太費心,代為接待女眷。”
這當然是個很好的建議。但趙文華生性多疑,又最怕吃虧,所以心裏雖已覺得事情非這麼辦不可,但仍舊要想一想,是不是羅龍文想藉此機會來抬高陸太婆的身分?因為,他已從這幾天時常陪在左右的朱友仁口中,知道陸太婆是怎麼樣的一個“外場人物”了。
陸太婆卻真不愧是“外場人物”,一看應該是求之不得的事,而趙文華意存躊躇,便知有所顧慮;而所顧慮的,無非是怕外人誤會她跟趙家的關係如此之深,倘或她打着他的旗號有所招搖,出了事於他的前程有礙。
因此,她覺得必須有所表白。而首先需要表白是,她確是此時才知道羅龍文有此打算,決非預先商量好了,有意找個藉口,藉此因緣附會,自高聲價。
於是,她略略沉着臉說:“羅師爺!趙大人領兵來救百姓,凡在子民,無不感激,就是這個緣故,又念着舍侄跟趙大人同殿為臣,所以我來管這個閑事。不過管閑事也有限度,效勞效力,憑我自己的一點心,能做到怎麼樣就怎麼樣,至於替趙大人代為接待拜壽的堂客,當然也是效勞的一法;不過,這就不是憑我的一點心了!交淺言深,沒分寸的事,我從來沒有做過。你為啥不先跟我商量一下呢?”
話中大有責備之意,而不安的卻不是羅龍文,而是趙文華,他在出門之前剛接到京報,陸炳新加了“太保兼少傅”的“官銜”,足見得聖眷正隆。倘或得罪了陸太婆,家書中附上一筆,說是趙文華看不起陸家,認為陸家不配替他代作主人,接待賓客,這個誤會是相當嚴重的。何況,不管怎麼說,羅龍文的建議總是好意,遲疑不受,更顯得自己不識好歹。
這樣一想,臉上的表情立刻變了,惶恐歉疚地站起身來,兜頭一揖:“諸事請老伯母費心!”又向羅龍文一揖:“老兄為我着想,真是無微不至,感激,感激!”
就事論事,這就非常圓滿了。談到傍晚時分,羅龍文送別趙文華,又向陸太婆再三致意以後,回到胡元規的典當。一進門便遇見阿狗,不由得驚喜交集。
“你什麼時候回來的?”他問,“人接來了沒有?”
“剛到不多一會。”阿狗毫無表情地指指樓上:“在上面。”
羅龍文顧不得多說,拉着阿狗,直奔上樓,樓上是庫房,堆滿了一列列高大的木架,而在木架盡頭,另有奧妙。羅龍文不必問就知道胡元規一定將徐海安置在那個隱秘的所在。走到底有堵板壁,壁上掛一塊水牌,這就是機關;移開水牌,有扇小窗,一推便開,向里望去,正好與胡元規打個照面。
裏面拔開梢釘,複壁開啟,徐海站着迎候;執手相看,一臉嫣然,害得滿懷興奮的羅龍文心裏酸酸地,十分難受。
“一切都變好了!明山,你要出頭了!”
徐海沒有答話,而胡元規知道他的心境,一連串的打擊,一連串的自我抑制,消蝕了他的生趣,使他變得遲鈍了。也許他根本還沒有聽清楚羅龍文的話,所以趕緊插嘴說道:“來,來!坐下來,慢慢談。”
“好!坐。”徐海很緩慢地坐了下來,兩手撐住凳子,彷彿怕傾跌似地;雙眼直勾勾地望着羅龍文,只是眨眼。
羅龍文這才看出他大大地變了個樣子,心裏又急又難過,而為了怕刺激徐海,還不能擺在臉上,依舊堆足了笑容問道:“這一向興緻如何?”
這句話問得就有些不大得體,而徐海似乎不曾在意,點點頭說:“你好!你好!”
這有些答非所問了!羅龍文轉臉去看胡元規與阿狗,一個臉色憂鬱;一個轉過頭去,根本就不願讓他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
羅龍文心想,這是怎麼回事?得要弄弄清楚。一切正事,此時自然都不便談,想了一下問胡元規:“他們恐怕還沒有吃飯吧?”
這是暗示,弄點東西來讓徐海吃,他就可以抽身來細問究竟。胡元規當然懂他的用意,便即答道:“中飯早已吃過,晚飯原要等你來開。我先叫人去弄些點心來。”
等叫人端了一盤重陽應時點心的粟糕來,徐海的眼中有了些光芒,用手抓着,吃個不停。羅龍文便將阿狗一拉,走到間壁小屋,站定了腳,卻不知如何說起。
“羅師爺,你看見了吧!你看,做官做府的,作的什麼孽?”
“怎麼回事?”羅龍文的雙眉皺成一個結,痛心疾首的感覺,溢於言表:“也沒有多少日子,怎麼變成這個樣子?現在人到底怎麼樣?有些恍惚了。”
“豈止恍惚,腦筋不清楚了!”
“怎麼會呢?”
“怎麼不會?”阿狗答說:“換了羅師爺,只怕你也會變得這樣!”
想想也是,生離死別、國恨家仇,特別是那種辱身降志,身入地獄所建的功勞,不僅被一筆抹煞,而且身分不正,心跡不明,世上有如此奇冤,氣量再大的人,亦難釋懷。如果有兩三知友在一起,談笑飲啖,樂數晨夕,比較還好排遣;一個人悶然獨處,日日夜夜所想的,都是這些令人抑鬱難宣的事,久而久之,那有不成失心瘋之理?
一想到失心風,羅龍文像驟然失足似地,一顆心往下一沉,急出一身冷汗,“唉!”他真有欲哭無淚之感:“怎會弄到這步田地?”
“羅師爺,你也不必着急,急亦無用。照我看,有一個人可以醫得好他的病。”
一聽這話,羅龍文愁懷一開,急急問道:“誰,誰?”
“你道還有誰?自然是翠翹。”
“是她?”羅龍文笑了,“阿狗,我告訴你,翠翹拜了一位義母,鼎鼎大名的陸太婆。”“真的?”阿狗不覺顯露了稚氣:“尼姑拜乾娘,倒是新鮮話把戲。”
羅龍文摸摸他的頭,笑逐顏開地說:“一切包在我的身上。走!”
走到前面,只見徐海將一盤粟糕吃得只剩了一塊,阿狗便說:“既然你喜歡,索性把這塊也吃了。”
“不好意思。”徐海答說,“吃得光光地,窮凶極惡難看相。”
阿狗不由得向羅龍文望了一眼,彷彿在說:聽他這話,神智象是又很清楚。羅龍文懂他的意思,也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有熟人陪在一起,徐海的精神就會好得多。照此看來,阿狗的看法不錯;只要有王翠翹在他身邊,一定可以使他恢復常態。
於是陪着徐海吃過飯,閑談了一會,等他上床,羅龍文便邀阿狗與胡元規一起去看胡宗憲,準備有所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