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票房關門以前趕到,就有了安全感了
戲院裏有上千個座位,可是,往往每一個座位都賣掉了,而輪到你的時候,他們很客氣地掛上“客滿”的牌子。
到處都客滿!公共汽車客滿,火車客滿,海濱浴場客滿(也許有一天,我們得為著實際需求而推出一種站泳的姿勢),飯館客滿,甚至連醫院都客滿。
要給自己找個座位可真是不容易的,土話說“一個蘿蔔一個坑”,我想世上最悲哀的事莫過於做一支找不到坑的孤懸的蘿蔔了。
買不到電影票並不算什麼(就算是你最想看的片子,即使是最後一場),但有一天,你畢了業,捧着履歷表想換一席棲身之地,卻一再被拒絕,一再聽到“敝處沒有缺,等有機會再通知你吧!”試想是何種滋味?
沒有“缺”!沒有“位置”!沒有“立足點”!
而為人尤其可哀的,不是沒有安身之地——而是沒有“立命”之所,我們的時代充滿了許多精神上的流浪漢,他們一無所歸,一無所屬,並且由於長期的“貧無立錐之地”,他們甚至養成一種“恥於回歸”的氣概。
在西方,在東方,每天有無數卜者為人們預言他們能否順利地攫取一個座位——一個愛巢、一張辦公桌,或是名人錄上的一行名字。
可是,我們什麼也占不到——除非我們走進上帝充滿的愛中,除非我們在他的救贖計劃中有一個位置。否則,在人間我們所佔取的座位,將像那孩子所買到的電影票一樣,僅僅供我們在黑暗中看一場別人的悲歡離合,然後,我們站起來,咯然消失在散場的群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