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貢記憶
英格蘭皇族愛德華?芬頓在向葡萄牙人行賄的時候,利瑪竇正在廣州展開秘密行動。
1583年10月24日,利瑪竇跟隨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從澳門出發,取道廣州、三水之後抵達肇慶兩廣總督府。利瑪竇望着富麗堂皇的兩廣總督府,腦子裏不斷冒出那個貪婪的總督陳瑞的形象,堂堂的大明帝國封疆大吏,怎麼會看上西洋人的那點玩意兒呢?利瑪竇心裏有點忐忑不安,自己帶着傳播天主教的使命,而這個地方將是自己的傳教之夢開始的地方。
利瑪竇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登陸廣州的時候,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派往大明的特使已經?通過行賄的手段到澳門來旅遊了。西班牙人接管了葡萄牙人在東方的所有殖民資產,現在的意大利也由西班牙腓力二世控制着。腓力二世一生致力於將天主教向全球推廣,意大利人利瑪竇就是帶着西班牙國王的使命來到了大明帝國。英格蘭人卻反對天主教,一旦英格蘭貴族愛德華?芬頓這位冒險家帶着女王的艷信,逃離葡萄牙人的視線來到帝國的紫禁城,見到年輕氣盛的萬曆皇帝,皇帝就會對葡萄牙人很不客氣,而大明帝國一旦跟英格蘭結盟,利瑪竇在大明帝國的土地上將寸步難行。
葡萄牙人嚴密地監視着愛德華?芬頓的行蹤,這位英格蘭貴族坐在葡萄牙人的船頭,像個犯人一樣孤苦伶仃,沒有一個人跟他說話,也再沒有貴族的氣派。這位爺有個寫日記的習慣,當他孤獨的時候,就遙望遠方,遙望大明帝國的都城。葡萄牙人的商船離大明帝國越來越遠,愛德華?芬頓只有將帝國的山山水水記錄在日記本上。
英格蘭人帶着遺恨回到了萬里之遙的倫敦。
利瑪竇看了看身邊的羅明堅,這位在利瑪竇心中堪稱偉大的意大利傳教士在這片土地上付出了太多。陳瑞擔任兩廣總督的時候,羅明堅冒險行賄陳瑞,沒想到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陳瑞在皇帝生氣的時候接受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的請求,萬曆皇帝氣急敗壞地罵陳瑞是包藏禍心。陳瑞倒霉了,羅明堅也被趕離了肇慶,一切努力都白費了。現在,肇慶知府王泮終於同意天主教重返肇慶。
利瑪竇拜訪了肇慶知府王泮,發現肇慶知府正在大興土木,在七星岩建文昌閣、在城東郊區建崇禧塔。善於察言觀色的利瑪竇抓住了這個機會,因勢利導,伺機向王泮提出在肇慶建房的申請。利瑪竇的小算盤打得很周全,只要大明帝國讓自己在肇慶修房子,那以後這就屬於傳教士的資產,不僅可以居家,還能成為傳播天主教的佈道場。
王泮拿到利瑪竇的建房申請后也不敢貿然批複,陳瑞跟葡萄牙人交往的教訓讓整個兩廣官場為之膽寒。現在如果讓意大利人在肇慶建房,使用權和所有權成了鬼佬的,豈不是允許將來鬼佬在肇慶同澳門一樣成立市政議會?利瑪竇作為羅明堅的助手來到肇慶,和王泮的主動邀請有很大關係,這個王泮也希望從鬼佬身上得到西洋的稀罕物什,估計也暗中接受了葡萄牙人的賄賂。
居留權是個大麻煩,王泮越想越覺得非同小可,這事還得向兩廣總督請示彙報,最好讓總督大人出面同意或者否決。王泮很快將利瑪竇的申請書遞交到新任兩廣總督郭應聘的手中。郭應聘拿到報告的時候,王泮少不了一通恭維好話,郭應聘哪有時間去考察一個鬼佬修房子的事情,既然知府大人都說利瑪竇帶來的是西方的儒學,那跟大明帝國的儒家文化應該是一脈相承的,應該支持。
身為陸軍副司令員兼兩廣總督的郭應聘稀里糊塗地被肇慶知府王泮給蒙了,便在利瑪竇的住房申請報告上簽字表示同意。王泮拿到總督的批文,在建設中的崇禧塔北面劃出一塊地,給這批來自西方的宗教人士興建教堂和住所。到底是修建寺廟呢,還是按照歐洲人的風格建教堂呢?這是一個麻煩的問題,中國老百姓不喜歡屋頂尖尖的房子,倒是對佈道的寺廟有上千年的感情積澱。利瑪竇不想教堂一修成就遭到大明帝國子民的反感,甚至在教堂的設計中綜合了寺廟的設計,利瑪竇穿的也是佛袍。一副和尚打扮的利瑪竇就這樣開始了在中國的佈道生涯。
1584年9月,利瑪竇大大刺激了大明帝國。
王泮陞官了,升任廣東按察司副使分巡嶺西道。利瑪竇一直感激王泮對他的幫助,兩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王泮陞官之後依然喜歡到利瑪竇的教堂坐坐,看看教堂里的歐洲洋船,聽利瑪竇講講歐洲的風物。有一天去教堂,王泮發現教堂內新掛了一幅拉丁文版的世界地圖,看了半天也沒有看明白,倒是覺得有些像大明帝國的行軍圖。王泮對利瑪竇這幅圖很感興趣,委託利瑪竇繪製一幅中文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當初雖然對陳瑞的受賄極度鄙視,但卻沒有完全搞懂中國人的心態。王泮的委託讓利瑪竇感到責任重大,很快採用歐洲最先進的平面投影技術,用中文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利瑪竇畫完地圖就趕緊給王泮送過去,本以為這位廣東大法官會高興一場,沒想到王泮拿着放大鏡在地圖上看了一圈后,臉色相當難看,王大人身邊的官員臉色也很尷尬。已經?學習了一陣子中文的利瑪竇感到事情不些不妙。
王泮心裏在嘀咕利瑪竇不懂事,其實利瑪竇的《山海輿地全圖》畫得是相當科學,地圓說、五大洲、經?緯線、子午線等大明帝國官員聽說過的,或者沒有聽說過的,都在地圖上體現出來了。讓王泮心情不爽的是利瑪竇把地圖的中心畫成歐洲,把大明帝國的版圖放置在右邊的一角。這簡直就是藐視天朝上國,堂堂大明帝國乃世界之中心,這個利瑪竇怎麼這麼不懂事呢?
利瑪竇當時有點懵,王泮拿着放大鏡梆梆地在大明帝國的版圖位置敲了幾下,利瑪竇終於明白這幫官員的意思了。沒想到大明帝國的官員貪污受賄厲害,夜郎自大的個性也很明顯,可惜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了,一切的一切在這個古老的帝國都沒有改變,還以為地球的中心就是中國。以王泮為代表的帝國官員的毛病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不是王泮的錯,也不是大明帝國的錯,這種骨子裏的固執與執迷不悟已經?傳了千年,更何況明朝的八股文人呢?為了天主教的市場,利瑪竇只有諂媚地迎合王大法官的意思對地圖進行修改。
世界地圖畫好了,大明帝國在世界的最中央,利瑪竇把地圖展開,王泮心花怒?放,這是西方人繪製的最全的世界地圖,只要打開這張圖,就能將全球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利瑪竇在一旁捋着鬍子,心裏很不是滋味。改變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就跟天主教在歐洲傳播一樣,被信奉了幾代王朝的天主教在英格蘭一夜之間就給廢除了,在大明帝國傳教甚至要穿和尚的衣服,教堂要掛寺廟的名字。為了偉大的精神鴉片,利瑪竇不斷告誡自己要有耐心。
王泮認認真真地看完了世界地圖,有很多地方還是搞不懂,不過這不要緊,利瑪竇現在有求於自己,只要一聲吩咐,任何一個小地方要想搞明白,只要讓利瑪竇做一下中文註解就搞定了。就像現在的官員不懂英語一樣,搞個同音的漢語標註,多看幾次就是榆木腦袋也會了。看着萬里河山,王泮心中豪氣頓生,欣然親自作序,讓利瑪竇以中文註解。
興奮的王大法官沒有忘記要跟同僚們分享這幅偉大的世界地圖,一高興就個人掏腰包印刷了十幾份《山海輿地全圖》,除了一幅送給遠在萬里之遙的年輕皇帝,在衙署及家中也懸挂了利瑪竇的作品。王泮整天看着由自己撰寫序言的世界地圖,心中很是暢快,還將印刷的地圖當做禮品贈給友人及鄰近各省的主要官員。非常值得慶幸,王大法官加印的地圖至今還有四份分別保存在英國和日本。日本人看着處於世界中心的大明帝國,大受刺激,武士們意淫中國的基因更是一代代地遺傳了下來。不僅日本人如此,《山海輿地全圖》一送到皇宮,萬曆皇帝就有點傻眼,在大明帝國萬里江山之外,居然還有那麼多地方?
萬曆皇帝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幅已經?做過手腳的世界地圖的另一端,那位風韻猶存的多情女王曾想方設法跟自己聯手,遺憾的是那封滴血的艷信已經?落入西班牙人手中。遙遠的歐洲大陸,因為天主教一場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不斷上演。就是那個西班牙,企圖通過天主教來掌控英格蘭,這讓伊麗莎白在硝煙之中更加夢想遙遠的大明皇帝。戰爭號角無休止,更遙遠的美洲,一船船的黃金白銀正被西班牙殖民政府運送到歐洲,而大明帝國的國庫里,流淌着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白銀,這些財寶都是海上貿易帶給帝國的財富。
利瑪竇的世界地圖突然讓萬曆皇帝心如刀絞,處在帝國邊沿的那三座小島,一直是大明帝國的心頭之患。洪武高皇帝的時候,倭寇不斷侵擾沿海,搞得國家不得不宣佈禁海:片板不得出海。洪武皇帝的政令成了朱氏王朝的祖訓,可是到了嘉靖年間,日本人大大地傷害了這位關起門來坐江山的皇帝,大明帝國跟藩屬日本的貿易在陰謀與殺戮中畫上了恥辱的句號。
日本人跟大明帝國之間的梁子從孝敬洪武皇帝朱元璋起就開始結下了。
皇帝是天下人日思夜想的一個位子,朱元璋鳥槍換炮當了皇帝后,一大幫私鹽販子、讀書人、武林高手都很眼紅,朱元璋整天哄着一幫武夫跟私鹽販子們爭奪萬里河山,國內的對手還沒有消滅,海外的日本人又跑來搗亂。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1369年,一幫日本的無業游民突然出現在山東海濱郡縣,那會兒日本人的獸性還比較原?始,男女老少一概掠走。
皇帝寶座還沒有坐熱,日本人就將自己的子民給掠走販賣了,朱元璋氣得吹鬍子瞪眼睛,馬上任命楊載為使臣到日本去,一來是告訴日本人,現在中國已經?改朝換代了,蒙古人已經?快完蛋了,統治中國的不是那個當年一心要滅了日本的蒙古人,而是慈悲為懷的和尚皇帝朱元璋。二來楊載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告誡日本人不要再騷擾大明帝國的邊境,最好當個孝順的乖兒子,不然我老朱肯定不客氣,到時候把你們日本的皇帝給綁了,也是替天行道。
楊載帶着朱元璋草擬的國書到了日本,當時也是消息閉塞,日本處於南北戰爭時期,其門戶九州島為南朝後醍醐天皇之子懷良親王所控制。楊載作為使臣,根本就沒有弄明白誰是日本皇帝,誰在真正掌握日本的政權。楊載一行稀里糊塗地跑到了南朝的地盤上,可是這位楊大使再次進錯了廟門,居然跑到了南朝懷良親王的府第,都沒有問清楚這個懷良親王到底是皇帝還是臣子,就拿出朱元璋的聖旨高聲朗讀起來:
上帝好生,惡不仁者,向者我中國,自趙宋失馭,北夷入而據之,播胡俗以腥膻中土,華風不競,凡百有心,孰不與憤。自辛卯以來,中原?擾擾。彼倭來寇山東,不過乘胡元之衰耳,朕本中國之舊家,恥前王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宵衣肝食垂二十年。自去歲以來,殄絕北夷,以主中國,惟四夷未報,間者山東來奏,倭兵數寇海邊,生離人妻子,損傷物命,故修書特報正統之事,兼諭倭兵越海之由,詔書到日,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盜,聯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懷良親王一直對中國很是反感,尤其是元朝的蒙古人想方設法要將日本滅了。他們控制了高麗人,組織了海上聯軍,如果不是狂風大作,加上高麗人的豆腐渣工程導致蒙古人的戰艦一下水就散架,日本人真就被中國滅種了。元朝沒有滅掉日本自己卻先滅亡了,兩國自然斷交。加上日本南北分裂,懷良親王已經?實現了北九州的統一,年輕氣盛的他正在謀划北伐,沒想到這個時候冒出一個中國使團,還讓自己裝孫子孝敬中國皇帝,否則就要綁了日本天皇,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懷良親王一怒之下將使團中的五人拉出去砍了腦袋,還將使臣楊載關了禁閉。日本就是這樣的沒有素質,在此300年後的甲午海戰,大清帝國的使臣到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為了在談判桌上撈取更多好處,將大清帝國的使臣關了禁閉,在中國戰場上瘋狂殺戮,然後提着鮮血淋漓的大刀跟中國談判。懷良親王殺了五人之後也有點後悔了,朱元璋把蒙古人都給滅了,這位爺又是新登基,萬一惹毛了他真打到日本,現在日本南北分裂,朱元璋這個時候滅日豈不是小菜?
前思後想,懷良親王將楊載、吳文華二人拘留了三個月後放回大明。朱元璋一聽說日本人殺了中國使團成員,一下子就跳了起來,一定要把日本人給滅了。當時朱爺身邊已經?有一大幫子的儒家文化人,一看朱元璋這麼衝動,趕緊拉住朱元璋,說國內還是一鍋粥,蒙古人還沒有滅了,這個時候分兵滅日,那樣反倒給國內那些私鹽販子可乘之機。1370年,朱元璋再遣萊州府同知趙秩出使日本,懷良親王以為老朱找麻煩來了,又要大開殺戒。
趙秩當時就差沒尿褲子,楊載回國將懷良親王描繪成一位殺人如麻的惡魔,現在懷良親王不分青紅皂白又讓人將使團成員拉出去砍腦袋,這個時候只有一搏,讓沒文化的懷良親王了解一下中國的歷史,蒙古人已經?成為過去了,朱皇帝不計較日本人去年殺掉使團成員的前嫌,主要是皇帝本人慈悲為懷的和尚出身,現在帝國再派使臣,就是要給日本人最後一次機會。趙秩這急中生智的一番表演,一下子把懷良親王給鎮住了,他趕緊給趙秩一行賠禮道歉,並送還明州、台州被虜男女70餘口,還派僧人祖來入明朝貢。
日本和尚來孝敬大明皇帝,朱元璋本來很開心,不過很快就了解到這一次來孝敬自己的和尚可能並不是代表日本皇帝的。為了驗證自己的情報,朱元璋在奉天殿召見當時正掛餳於金陵天界寺的日本僧人椿庭海壽,詢問其日本國情。椿庭海壽告訴朱元璋,懷良親王壓根兒就不是皇帝,楊載跟趙秩他們去的太宰府也不是日本的都城,日本的朝廷在京都,那裏的皇帝才是日本真正的天皇。
朱元璋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膽大包天的懷良親王居然敢殺使臣冒充日本老大,還厚顏無恥地派和尚向自己朝貢,這不是嘲笑自己是和尚嗎?可是人已經?來了,朱元璋還是咬牙給了日本人大筆的賞賜。祖來帶着賞賜回國,刺激了不少日本的地方武裝,他們也希望通過孝敬大明帝國的皇帝來獲得更多的賞賜。後來肥后菊池武政派來了僧人宣聞溪、日本大隅守護島津氏久派來了僧人道幸;十年之後懷良親王派來僧人如瑤。
日本和尚使者頻繁登陸大明帝國國土,帶着大筆的禮物來孝敬大明帝國的和尚皇帝,也成了朱元璋在位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送走了祖來,朱元璋一下子覺得通過外交途徑讓日本人管好自己的無業游民,基本上是痴人說夢:“幼君在位,臣擅國權,傲慢無禮,致使骨肉并吞,島民為盜,內損良善,外掠無辜,此招禍之由,天災難免。”
日本人的欺騙讓朱元璋很傷心,大明帝國是泱泱大國,這個時候出兵滅日,太有損自己的威望了。到時候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帝國的皇帝被日本人給騙了,那豈不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一旦大明的軍隊開到日本,天下人又要嘲笑朱元璋是被人當猴兒耍后氣急敗壞地武裝報復,到時候天下藩國何以能臣服?
朱元璋從此對一切非日本朝廷派來的貢使一概拒絕接待,並命禮部頒發勘合文冊,凡至中國使者,必驗勘合相同,否則以假冒逮之。後來大明帝國給日本頒賜的勘合百道,系由日字號勘合100道和本字號勘合100道,以及日字號勘合底簿2冊和本字號勘合底簿2冊組成。日字號勘合100道、日字號與本字號勘合底簿各一冊存於明朝禮部;本字號底簿一冊置於福建布政司。而本字號勘合100道、日字號勘合底簿一冊則送至日本。
朱元璋被日本的懷良親王耍了兩次之後,對日本人的態度是小心又小心,謹慎又謹慎。孝順朝貢都需要勘合執照,沒有執照想登陸大明帝國的土地都不行。當然還有專門的程序來監督執照的使用。凡是日本人來朝貢,那麼每艘船都要帶一道勘合,船在寧波登陸之後,日本人要拿出勘合跟福建布政司存放的底簿核對無誤后,才能護送至京。到了北京通州碼頭,再與置於禮部的底簿核對。當然,大明帝國派到日本的船隻,也是需要帶日字號勘合,與日本的日字號底簿核對無誤后,才准予入口貿易的。每逢朝廷改元時,即將新勘合和底簿送到日本,把未用完的舊勘合和底簿收回。
日本人孝敬大明帝國皇帝可不是因為他們真心臣服,他們更看重的其實是大明皇帝大方的賞賜。其實向大明帝國朝貢不是什麼新鮮事,歷朝歷代都有先例。周邊國家跟中國沒有完全展開貿易,只能通過向中國皇帝贈送禮物,中國皇帝再回贈禮物的方式進行物品交換,這種朝貢模式又叫朝貢貿易。朱元璋一登基就想向周邊小國家展示自己的實力,咬着牙回贈,回贈的價值遠遠超過進貢的價值,日本人就看準了這個價差,各派勢力想方設法通過孝敬大明皇帝來發朝貢貿易的財。
大明帝國為了規範朝貢貿易,專門在寧波設立對入境貨物進行監督、檢查的市舶司。來大明帝國的朝貢船隻不僅運載孝敬皇帝的禮品,官員、船員們還會夾帶一些私人的貨物來大明銷售,既然別人是孝順來了,也是順帶賣點東西,大明帝國的市舶司還有禮部就要派專人管理外商在民間進行的互市貿易。日本人來大明帝國的船上更是裝滿了掌權將軍、各大武士、守護大名、大寺院等權臣貴族的私人貨物。當然還有跟官員走得近的商人和水手的私人貨物。
日本人更看重大明帝國的絲、絲棉、棉布、錦繡、紅線、水銀、針、鐵鍋、瓷器、古錢、古字畫、古書、藥材、氈毯、馬背毯、小食籮、漆器、醋等,這些商品一運到日本國內就會被瘋搶,價格是打着滾兒地漲。但是他們不能大張旗鼓地在中國市場上收購,只能通過給皇帝孝敬送禮的法子,讓皇帝賞賜給日本人。日本人拿着皇帝的賞賜一回到國內就可以大肆銷售,財富也就越來越向貴族階層集中,朝貢貿易的爭奪也隨着政權的動蕩越來越激烈,到了大明帝國那個寶器正德皇帝的時候,日本人為了爭奪朝貢貿易市場更是在帝國的土地上刀槍相見,掀起血雨腥風。
日本彈丸小國可是諸侯林立,戰亂四起,細川氏、斯波氏、昌山氏、大內氏等權臣輪番掌握朝政。兩個最大的武土豪族大內氏和細川氏更是強強聯合,共同排擠名義上的掌權者將軍。大內氏跟細川氏在聯合之後,共同操縱了對大明帝國的朝貢貿易。到底向大明帝國皇帝孝順多少貢品呢?大內氏跟細川氏進行了會商,最後決定由大內氏出兩船,細川氏出一船,由了庵桂梧出任正使,率船隊赴大明。
世界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還沒等船隊出發,細川氏就覺得虧的慌,大家都是掌握槍杆子的武士,憑什麼你大內氏要多一條船?多一條船意味着將來運回日本的貨物將比細川氏多至少一倍以上。細川氏左思右想不對勁,既然出使船隊已經?定了,那麼只能暗中再派一船搶先到達大明帝國。於是,在了庵桂梧的船隊還沒有出發的時候,細川氏就秘密派遣宋素卿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