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夜、韓愈·溫瑞安
後世一個同樣偉大的文學家蘇軾評價說,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可謂卓有見地。韓愈的人格、修養以及整個的文學成就,無疑是不可爭議的。爭議的恰好是他的詩歌,這種爭議來自他對新途徑的開闢,新技法的探尋。也是在這點上,韓愈和溫瑞安有了某種共同之處,而雖然兩人的優缺點都很多,不是一兩段話能說清楚的,但我要談的正是這一點。
韓愈的特點是以文為詩,用大量散文般的語言去顛覆詩歌的傳統,他甚至在《南山》詩中用五十一個帶“或”字的詩句來鋪排,這種結構在古代詩歌中是罕見甚至不符合常規的,甚至是對詩歌對稱之美、音韻之美的顛覆,但韓愈就是用了。
溫瑞安是一個詩人,他的創造正好和韓愈相反,是以詩為文,以詩為武俠。溫瑞安小說中經常會有優美的詩歌化的句子出現,就像他的一部小說的名字一樣,《刀叢里的詩》。但這還不是最獨特大膽的,他和韓愈一樣,不僅僅是將一種體裁的優勢援引來完善另一種體裁,而是敢於用一種去顛覆另一種。這種顛覆有時候可能帶來對傳統審美模式的衝擊,也可能不被很多讀者理解,但是,其中的驚人之筆,卻足以銘刻在武俠小說乃至詩歌散文發展的史冊上。很多年來,我始終無法忘記,第一次看到溫瑞安小說中大段的相同的單字,或者整篇空白時候的震撼。比如,上頁的最後告訴你,“他眼前出現一片空白”,當你翻過這一頁的時候,那真的是一片空白。
所謂“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百代以下,是否也有人拿來形容溫瑞安呢?姑妄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