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河陽市這些年市政建設發展的確非常地快,尤其是新城區建設,用“日新月異”這樣的詞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當初,為了籌集建設資金,市政府領導想盡了辦法。城市建設漂亮了,外面的人尤其是上級領導到河陽來,對這裏的印象明顯就不一樣了,都說想不到這樣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內陸城市,離省會都還有相當的路程,居然就有了如此的現代氣息,真正體現了市政建設的超前意識和大手筆。

每當聽到這樣的評價,河陽市的領導們心頭都喜滋滋的,比喝了茅台還舒服。

不過,正像世界上任何事情總有做得不盡如意的地方一樣,河陽的城市建設也引發了一些矛盾。比如拆遷呀、安置呀等等。好在政府的威權還是挺有效果的,許多矛盾和糾紛最後都能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而這也讓政府一些部門領導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但凡是出於建設需要,再加上政府出面,沒有搞不定的事情。但誰也沒想到,偏偏這一次,卻出現了意外。

出意外的項目就是那座新修建的商業城。

原先,河陽市有過一座商業城,那是一位老市長手上建的。那座商業城的地點建在離老的市委市政府不遠處,那裏也是河陽建市以來最古老、同時也是最繁華的街區。不過,雖說地處繁華鬧市,當時的人們卻受計劃經濟觀念的桎梏,卻很少有人敢於經商,即使麻着膽子做小買賣的,手頭的原始積累沒有完成,也多不願意進商業城去——畢竟進了裏面,除了交納稅收,還得多交一筆管理費。小本生意,小打小鬧,能省一分是一分,在街邊隨便擺個攤,同樣能掙錢,何必用自己的汗水去養那些商業城裏的管理人員呢!可是,河陽市好不容易有了這麼座商業城,不能留做擺設呀,於是市裡幾個相關部門千動員萬動員,才使商業城的店鋪全部或賣或租了出去。而最先帶頭並動員許多商戶入住商業城的,是一個叫臧國慶的人。

臧國慶之所以會帶頭進駐商業城,是因為他的眼光和別人不一樣。在當時的情況下,河陽市那些做生意的人多這樣想:我做點小買賣,還用得着到商城裏面和別人扎堆嗎?大家都到商城裏,不是競爭更激烈嗎?不如隨便在哪兒弄個店面,這樣既自在,又靈活,何況進商業城還得交管理費,沒什麼好處。但臧國慶卻以為,商城裏,雖然賣同樣商品的店家會集中在一起,導致競爭會更激烈,但這樣一個地方卻有着吸引和聚攏人氣的作用。顧客多,人流量大,商品銷售量自然會大大增加。那麼哪怕這裏賣出的東西比別處價格略低,只要數量上去了,錢一定賺得更多。果然,河陽商業城開業后,由於商品尤其是成衣和小商品、小家電品種齊全,價格相對低廉,整個河陽市的老百姓都把這裏當作購物的理想去處。特別是各個縣城的居民和鄉下農民,到了河陽必到商業城,進駐商業城的商戶們很快嘗到了甜頭,他們賺的錢比在街面上的開的店多得多了。臧國慶頭腦靈活,在進貨方面懂得研究人們的心理,又時刻關注外面的信息,因此總能把河陽市民最需要的東西採購進來,並引導市場。以至河陽商業城不少商戶都以他為參照,他進什麼樣的貨,那些商戶也進什麼樣的貨,儘管時令上比他慢半拍,卻比街面上其他店鋪要領先一些,這樣,河陽商業城的名氣和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僅僅幾年,河陽商界就有傳說,講臧國慶的身家財產已超過千萬。臧國慶自己倒是一直保持低調,從不張揚炫耀,工商局、稅務局等方面的反映,他經商也向來是規規矩矩,奉公守法的。作為河陽市的納稅大戶,臧國慶還被推選為市政協委員。

這次河陽市開發新城區,在新老城區交界處建這座“新河陽商業城”,政府動員商戶們集資,並允諾河陽商業城的商戶們在集資后優先獲得新商業城的店鋪購買、租賃權,集資款及其利息可以認定為相關的定金。臧國慶作為政協委員,按照市裡要求,不僅有帶頭集資的義務,還承擔起組織、發動整個商業城的商戶們集資的工作。儘管商戶們已經嘗到了商業城群聚效應的甜頭,但由於政府要求的集資額數量很大,大家手上現金不足,期限快到的時候,離集資要求還差相當大一截。臧國慶和商業城裏一些重點商戶們商量了一下,決定一定要想盡辦法,確保新河陽商業城的建設資金籌齊。臧國慶帶頭把自己在老商業城經營的一批店面提前出售。原先,這裏的店鋪每平方米售價已達到3800了,臧國慶的出售價格定在3600。有跟他關係非常好的商戶就說:你這樣提前出售,價格上可就吃大虧了。但臧國慶神秘地笑笑說,老兄,我這樣做,一來是支持政府搞建設,二來嘛,也是為自己呀。別人不解,問為什麼。臧國慶說,你想呀,早一點籌齊了資金,新商業城可以早一點完工,這是一。二呢,等新商業城建起來后,市裡行政中心也已經搬過去了,那邊的店鋪價格會火爆的,這邊嘛……嘿嘿。他話沒說完,對方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那邊火爆了,這邊的生意自然會受到影響。

臧國慶低價出售店面籌集資金支持市政建設的消息馬上被河陽日報記者打聽到,他們把這作為一條重要的新聞線索來發掘,寫出報道登在報紙的頭版上。這樣一來,商戶中許多人都學他的樣子,有的也賣了店面,還有的甚至把空閑不住的商品房也賣了。當然,他們這樣做不是出於虛榮,而是認為臧國慶的做法是一種很好的投資方法,值得效仿。這樣一搞,新河陽商業城的資金籌集很快就到位了。

新商業城的建設速度應當說是快的,因為新的市政中心一帶的開發和建設被作為市長工程提到河陽市頭號重要的位置上,報紙經常對它的進展情況做詳細報道,市長史朝義也時不時帶着一幫官員和電視台記者前往視察。

眼看着新商業城一天天有了規模,成了樣子,河陽商業城的商戶們心裏都喜滋滋的。好些商戶在空閑的時候還會跑到正在施工的現場去看,考察那裏面的設計,盤算自己將來該選擇哪個地方來購置店面,哪個地方的朝向好,哪個地方客流量可能會更大一些……大家在經商的時候,議論的話題也經常是新商業城什麼時候建成開張。有些商戶甚至還向臧國慶提要求:既然你和政府說話方便,能不能跟政府提一下,店面分配最好提前一些,這樣等一裝修好我們就可以搬進去,省得到的時候這邊等分配,那邊店鋪卻空在那裏。

商戶們的意見有道理,臧國慶便通過渠道向市裡主管部門轉達了這些意見,但卻始終沒有得到明確答覆。他以為這是因為新商業城還在建設中,領導一時考慮不過來,也就不好再問。但是,當整個城市新區建好,市政中心也搬過去后,新商業城的出售方案還沒有公開,這就讓一些商戶產生了疑惑。有些人到處打聽,但無論從城建、房管還是工商部門,都得不到確切消息。後來,隱約聽到一種說法,說是新河陽商業城的出售和分配要“重新洗牌”,這下那些把自己店面賣掉的商戶便着了急,他們急吼吼地找臧國慶,說“重新洗牌”是什麼意思,政府是不是欺騙大家?臧國慶自己也聽到這種說法,但他卻不信。他說,什麼叫“重新洗牌”?牌還沒開始抓呢。我們都交了“定金”,到時候店鋪分給我們是不會有問題的。現在店鋪分配方案還沒出來,誰得哪些店鋪根本都不知道。假如已經分配了又重新分配,那才叫重新洗牌嘛,對不對?

臧國慶的一番分析,大家聽了覺得有道理,便認為那些傳聞屬於小道消息,也許是某些事先沒有參與集資的商戶眼紅而造出的謠言。

從新商業城建好大約過了兩三個月的樣子,市裡幾家部門聯合發了個文,內容是關於新河陽商業城店面出售和租賃的簡要方案。這個文件隻字沒提當初集資的事,而是提出實行招標,同時又規定,為了振興河陽市第三產業,鼓勵更多的人參與三產發展以及擴大招商引資,參與招標者必須是在河陽市沒有固定商業攤點的人,而原先凡已經在河陽各商業點從事固定經營的商戶,不得參加招標。按照這份文件的條文,那麼那些在老商業城從事經營的商戶也同樣沒有了參與招標的資格。

這份文件是尹凡到河陽工作前幾天下達的。但是,當時文件出來肯定顧顧忌到可能產生的社會反響問題,因此文件內容一直作為高度保密的信息,限制外傳。

不過,紙畢竟包不住火。在河陽這個地方,任何被稱為機密的東西都不可能長期機密下去,用不了多少時間,那些所謂的保密信息便會像滲水一樣從一些不易察覺的角落滲向社會。

河陽商業城的商戶們漸漸知道了這個消息,第一反映都是氣憤。他們又找到臧國慶說這個事。不過這一次找臧國慶,商戶們的情緒就沒那麼好了,大家一邊罵政府不守信用,對臧國慶說的話也開始有些難聽,講他與政府合夥來欺騙大家。也有講一點公道的就說,這也不能怪臧老闆,他自己集資拿出的錢最多,他也被蒙在了鼓裏呢。

的確,臧國慶雖然是政協委員,但關於這份文件的情況,他知道得甚至比某些商戶還晚。儘管正式文件誰也沒看到,但根據這次傳聞的內容,大家憑直覺都相信其十有八九是真的。

臧國慶和一些商戶代表分別找相關主管部門詢問情況,可是這些單位卻沒有一家承認他們已經發出了這樣一份文件,不是說相關方案正在起草中,就是說還要等上級的具體指示,有的乾脆一推二六五,回答三個字:不知道!

主管部門不肯透露情況,他們就調動各種關係進行刺探。刺探來刺探去,竟然獲得了這樣一個消息:參加競標的人選居然都大致確定得差不多了,其中有好些是市裡一些相關局的局領導親戚,這些人當中絕大多數過去沒有從事過商品零售的經歷。他們有些是辦鄉鎮企業的,有些是跑運輸的,還有些是種田的農民。他們之所以紛紛參與到新河陽商業城店面的競標中來,當然是看見原先的商業城經營效果好,許多的商戶都賺了錢,而新商業城所處地段是“黃金碼頭”,其賺錢的可能性更大——這是河陽目前最炙手的一塊肥肉,熱騰騰,香噴噴,過了這個村,今後很難有這個店,因此都想來“搶灘”。競標的內定名單中還有少數外地人,那些人也大多不是從事商品零售的,不過他們具體來歷就不是很明白了。

這些情況一湊,河陽商業城的商戶們都嗷嗷叫了起來,他們聯名給市長史朝義寫信,要求公開幾家主管局制定的文件,並要求市政府兌現當初搞集資時許下的諾言。

發出的信沒有得到答覆,卻聽到新商業城店面發售的競標很快就要開始。這次,連臧國慶也忍不住了。他和一些商戶代表商議,到底該怎麼辦?商戶代表們的態度都是一致的,說領導既然不答覆我們,主管部門又封鎖消息,等店面都賣掉了,我們不就沒機會了嗎?集資款雖然他們不可能賴掉,但卻把我們當猴子給耍了一把。我們要趁競標還沒開始,趕緊爭取主動。至於如何爭取主動,大家想來想去卻沒有輒,最後有人提出,嗨,實在不行,我們就採取民間婦女的辦法,一哭二鬧三上吊。市裡那些頭頭腦腦,也都是不怕你講道理,就怕你不講理的。又有一個人說,現在他們搞暗箱操作,我們把它給捅出來,讓他們操作不成!

這兩句話大家都聽懂了,那就是要把事情鬧大。把事情鬧大有兩個方法,一是讓新聞媒體曝光,第二就是集體上訪。大家的思路被集中到這個方面后,便轉而想該怎樣“把事情鬧大”。有人想起當初集資的時候臧國慶的事迹上了河陽日報,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便說我們也請河陽日報記者把這個事情反映反映。當即有人就反駁他說,你這個人做生意倒挺精明的,怎麼這個事情一點也弄不明白?那張報紙歸市裡領導,這個事情會給市裡抹黑,它怎麼會登呢?真是沒文化!這時,又有個人就說,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大家停業一天,到市政府門口去,找他們討個說法!

到市政府門口去討說法,說白了就是集體上訪。這些商戶們魚龍混雜,雖說也是在河陽這個地方摸爬滾打久經歷練的,但要搞這樣的行動從膽氣上還真的不那麼壯。不過,他們的個人利益最終還是在心中佔了上風,大家只是稍稍猶豫了一下,在一些血氣旺盛的傢伙鼓動下,做出了決定:抓緊時機,就在最近的日子裏,商業城商戶集體停業一天,到市政中心去討說法去。只要在新商業城有集資的,每戶至少去一個人,為了壯聲勢,盡量動員家人和親戚一起去。如果發現誰家沒有去人,回來后“全體共討之”,以後大家不再和他一塊做生意了!決定做出了,大家不約而同把目光朝向臧委員,等他表態。在這種情勢下,臧國慶當然不能掃大家的興,不能和眾商戶的態度相悖。況且,臧國慶自己當初為建新商業城籌集的資金以千萬計,那是把自己多年經商的積累包括老商業城一排相連十幾間店面出售獲得的資金都投了進去的。如果在新商業城不能買得店面,那麼自己在老商業城也無立足之地,以後的事業就要陷入困境了。個人現實的困境和商戶們憤慨激動的情緒都將臧國慶催逼到虎背之上,他說,既然大家都這樣一致,我也贊成大家的意見。現在政府在倡導誠信社會,我們向市裡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要求,當然是合理的。說實話,我們上訪也是不得已。不是改革開放,不是政府的積極推動,我們哪能通過經商成為河陽先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人呢?我們感謝政府,但是今天這個事情錯不在我們商業城的商戶,我們要去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利益。臧國慶這樣一表態,商戶代表們都鼓起了掌,大家互相交頭接耳,說想不到臧國慶到底當了政協委員,水平還真的是蠻高。

不過,臧國慶補充說,我們去上訪,目的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不是去鬧事,到時候大家盡量做到克制和冷靜,不要把有理變成了無理。

河陽商業城商戶集體上訪的決定就這樣通過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政界乾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政界乾坤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