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媒體關注

第17節 媒體關注

韓寒受到媒體關注是從"新概念作文大賽"開始的。

最早是1999年4月12日出版的第15期《新民周刊》。那天我在上班,忽然接到金山區檢察院一位朋友的電話。他說,他看到這期《新民周刊》封面上有醒目的大標題《"新概念"蘋果--挑戰中國語文應試作文教育》便買了一本,看到裏面一篇講"新概念作文比賽"的報道中講到了韓寒,問我韓寒是不是我的兒子。我說是的。他說他把這本雜誌送給我。

我拿到那期《新民周刊》一看,裏面有一篇該刊記者沈嘉祿寫的特稿《讓孩子們寫點真的一一"新概念作文"挑戰"應試作文"》,裏面有一小段介紹道:

……更令人驚訝的是,松江二中的韓寒同學沒有接到複賽通知,雜誌社的編輯就打電話聯繫,讓他趕在頒獎大會前來補考一次。他滿頭大汗地來后,編輯李其綱拿了半杯水,又順手抓起一張廢紙塞進杯中,說:"就這個題,你寫篇文章。"

只見韓寒眉毛一揚,力透紙背地寫下了標題《杯中窺人》。"我想到了人性……"

一篇雜文一揮而就。評委們看了大吃一驚,把一等獎給了他。

這就是能力。"新概念"要的就是能力。

我當時也在場,並且是陪韓寒一起趕去的,知道韓寒並沒有"滿頭大汗",也不見他"眉毛一揚"--他沒有"揚"眉的習慣,但這篇文章第一次把韓寒從"新概念"中凸現了出來。我不知道除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外,還有沒有沒收到複賽通知而補考的原因。如果有,那沒有收到複賽通知反倒有點因禍得福的味道了。

沈先生的這一段文字,後來被許多報道韓寒的媒體多次引用。

此後,《新民晚報》於1999年10月11日刊登該報記者錢勤發寫的特稿《青春的光彩--"新概念作文大賽"幕後的故事》,文章的四節中有一節專寫"韓寒補賽的故事"。韓寒開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錢的文中講到"在李其綱審讀(韓寒)文章的縫隙間,他無意中看到韓寒又在抓緊點滴時間看書,看《歐洲哲學史》"。--這一細節以後也被媒體大量引用,事實上,韓寒從沒看過《歐洲哲學史》。

接着,1999年10月27日,《文匯報》刊載題為《語文60分的孩子寫出長篇小說》的文章,披露了一些"內幕",關於"新概念"的,關於韓寒留級的,關於韓寒寫長篇小說的。現摘錄如下:

編輯部的同志第一次聽到"韓寒"的名字,還真有點像京劇里的"亮相"。那天已經接近傍晚了,可《萌芽》的編輯們還在緊張地審閱着參賽者的作文。突然一位編輯大聲叫了三聲"好!"大家知道發現好文章了,就主動地圍了過去。這篇初賽文章的題目為《書店》。……文章中,作者採用的是諷刺、比喻、幽默的筆法,其老練程度,使編輯們不相信是出自於一位16歲的中學生之手。編輯部產生了分歧,有人認為文章很可能是請人操刀的,有人則認為,即使操刀怕也是很難找到這樣的高手。是驢子是馬複賽便知。

接着便是寫韓寒補考的過程。隨後,文章又介紹道:

就是這樣一個獲獎者,卻由於學習成績不佳,將在高一年級里"再奮鬥一年"。在平時的學習中,他的數理化成績總在個位數和十位數之間徘徊。有人說,他的文章寫得那麼好,語文成績應該是好的吧?韓寒喜愛看一些別人不大看的書籍,其中如《錢鍾書傳》、《走出魔鏡的錢鍾書》、《舌華錄》、《李敖快意恩仇錄》等,而且對書中的有些詞句倒背如流。因此,他的語言功夫也就變得出奇的老練。然而,他的語文成績卻很差,有零分的,也有及格的。因為他感到量化的考試是違背語文學科特點的。去年他語文的學期總評分為60分。他也參加過幾次作文比賽,但"總因做作的功夫不及人家,評委又憐惜我的文筆而尷尬地給了兩個二等獎"。最近,他雖然剛把一部……描寫全新校園生活的小說刪改成21萬字,出版社也正在商量出版事宜,但聽說這事的人還是疑惑了:韓寒的語文成績到底如何?

1999年11月23日,《上海中學生報》頭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該報記者徐明的長篇報道《作文比賽一等獎的獲得者,六門功課"開紅燈"的留級生--韓寒:我是誰》。報道刊出后,在上海的中學生中引起了轟動,大量談自己看法的信湧向編輯部。12月7日,該報又以一個版面摘登了眾多讀者的來信。

1999年12月7日,《解放日報》又以《長篇小說作者=高一留級生--松江二中學生韓寒給教育界出了道"難題"》作了報道。

1999年11月,《浙江日報》主辦的《家庭教育導報》還在籌備,兩位記者專程從杭州趕到金山來採訪韓寒,並在2000年1月1日創刊號上以《高才留級生》為題,介紹了韓寒的情況。此後,韓寒開始受到上海以外省市媒體的關注。

此外,還有一位上海的"著名自由撰稿人"劉建一直在關注和搜集媒體關於韓寒的報道。在差不多時機成熟后,劉建綜合各媒體對韓寒的報道整理成一篇5000字左右的文章,正好小報一版、大報半版。於是,全國各地的報紙鋪天蓋地出現了劉建的同一篇文章:《一個"特才生"與應試教育》、《"特才生"挑戰應試教育》、《"特才生"遭遇應試教育》、《一個"特才生"給應試教育出難題》、《"特才生"韓寒給應試教育出難題》等等等等。

期間,一位作家也坐不住了。他覺得大家寫得太淺,不如作家思考問題深沉,便從浦東趕到金山作採訪,打算寫一篇有"深度"的報道。後來在東北和西部的許多報紙上也就小報整版、大報半版地出現了諸如題為《"偏才"少年選擇休學》、《"天才"少年被迫休學引起風波》之類的同一篇"作家版"文章。看了"作家版"的文章后,覺得"作家"到底與"記者"或"撰稿人"不同,有時也想像得太不着邊際了。有些我們沒做過的事情,你這樣一寫上去后,我們連補做都來不及。這畢竟是通訊或者大特寫,而不是小說。此文後來讓人從2000年7月1日的《深圳晚報》上"摘"給《讀者》雜誌,《讀者》雜誌又於2000年10月(第20期)上以《韓寒退學》(署名"許青")為題刊登后,"流毒"就更廣了,連2000年11月25日晚中央電視台(二套)關於韓寒的《對話》節目中在介紹韓寒時都採用了裏面的一些不準確的說法,如什麼韓寒以《穿着棉襖洗澡》一文獲"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二等獎。其實根本沒這回事。《穿着棉襖洗澡》是韓寒1999年11月8日發表在《新民晚報》上的一篇文章。一篇不夠準確的寫人的文章,無疑會讓人對這個人的"認識"產生偏差。

2000年4月4日,韓寒開始休學后,上海《青年報》於4月30日以《韓寒休學寫小說》為題作了報道,引發了全國性的又一場媒體報道熱。許多外地的報刊開始不滿足於過去那種比較表面化的報道,開始由記者自己采寫。上海、浙江和吉林等多家電視台也都做了"韓寒現象"的談話節目。

媒體對韓寒的關注和報道,引起了松江二中一些老師和領導的擔心和不快。松江二中政教主任洪韻燾在《少女》雜誌2000年第8期上呼籲:《千萬不要再炒作韓寒了》。洪老師在文中說道:

一直以為媒體對韓寒的炒作,讓它自生自滅為好。因此,無論是報社記者來校採訪,還是電視台做談話節目,我都一概婉言謝絕,主要是怕一不留意傷害了韓寒。然而現在,我想說一句心中憋了許久的話:請為韓寒想一想,不要再炒作韓寒了!

在和韓寒的多次接觸中,我目睹了媒介的過分炒作在韓寒身上產生的負效應,深深地為韓寒的健康成長擔心。

曾記得,去年(1999年)11月份期中考試剛結束,我校文學社組織了一次南潯之行,韓寒隨隊前往。途中,他很高興地對我說,這次期中考試我進步了,物理肯定及格,數學也比以前好,而且很自信地說,期末我的目標是消滅紅燈,看着韓寒真誠而興奮的目光,我打心底里為他高興。因為韓寒是否能把功課學好的關鍵在於他自己。況且,他要將功課學好,並非像某些媒介不負責任的斷言,會犧牲他的"個性化發展"。

然而此後,報界、電視台對韓寒的炒作日益火爆,隨之而來的副產品是每天像雪片一樣從全國各地飛來的郵件,以及一些女孩子追"球星"、"影星"似的對韓寒的"窮追不捨"。於是,我們無奈地看到,早晚自修課用韓寒自己的話來說成了他過"信生活"的時間;上任何課又都恢復到聽不進的狀態,學校為他寫作提供的單套寢室,也成了他可自由與外界聯繫的絕好場所,一些與他年齡很不相符的話語會從他的口中吐出,令周圍的老師和同學為他臉紅。學校的紀律已不在他的眼中,曠課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有一次甚至喝得醉醺醺地半夜才歸……顯然,韓寒的行為和學校的管理形成了尖銳的衝突,也和中學生的道德行為規範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上學期末韓寒的考試成績又退回到了十幾分甚至個位數。曾經立下的"壯志"現在隨着媒介的炒作變得面目全非。有關的報社、媒體是否該想一想,你們的過分炒作是在"捧殺"韓寒啊!更讓我揪心的是在韓寒的心靈深處發生着一些微妙的變化,我曾婉言勸他對媒體的採訪、邀約適可而止。不料他語出驚人:"他們炒我,我也在炒他們。"韓寒心裏清楚得很,現在將名氣炒得越大,將來自己的書就越好賣,所得的版稅就越可觀。不過,韓寒畢竟還年輕,沒有想到"將來要靠版稅吃飯"的他,歸根到底要靠自己作品的實力吃飯,媒介的炒作終有一天會"熄火"。人家說你是"天才"也好,是"奇才"也罷,都是當不了真的,說的人是不用負任何責任的。

近來,韓寒休學又成了某些報紙炒作的熱點,有的報刊乾脆用頭版頭條大書"韓寒休學寫小說"那樣的煽情標題。其實,韓寒心裏應該是很清楚的,休學是學校給予他的又一條特殊政策,因為多次違紀,根據校紀校規,學校早就可以給他處分,再說,根據現行學籍管理條例規定,學習成績個位數的他,得面對第二次留級的現實。休學是學校的建議,真正的目的是給予他一年的緩衝期,給予他一次認真思考、再作選擇的機會。他採納了。如果在一年的"闖蕩"中,韓寒意識到得為自己今後的寫作打下相當的科學文化基礎的話,或者認識到他可以在松江二中既充分發展特長又完全可以同時學好文化知識的話,他可以申請復學。當然,如果韓寒始終認為高中階段的知識對於他來說,完全沒有學習的必要,即使復學也依然如故的話,那麼,我倒完全贊成上海電視台《有話大家說》節目中一位學生所言,韓寒就不必要佔着這個學額,他完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這個選擇,得由韓寒自己通過冷靜的思考來定。可是現在,韓寒休學的炒作,又顯然是在往這一選擇天平的單側加砝碼,這就不能不使每一個關心韓寒的人擔心。韓寒畢竟還只是一個涉世不深的學生,在看到他的特長的同時,更應看到在成材和成人的道路上,他同樣也需要幫助和引導。

請多為韓寒的長遠想一想,千萬不要再炒作韓寒了!

松江二中高一(10)班韓寒第二個高一的班主任顧韋平老師在接受《人民日報·華東版》記者採訪時也說:

韓寒剛留級到我班時還是想讀點書的,且有明顯進步,畢竟有高考壓力。但期中考試結束,媒體紛紛報道他出書以及多門功課不及格的事後,情形就不一樣了。他暈暈乎乎,逐漸地狂得不得了,讀書心思沒有了,曾一度向上的感覺也沒有了,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不上大學,只要有個圖書館也一樣成材,開始自由散漫,不守紀律。我覺得他是在媒體炒作中迷失了自己。

一位少年,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始終被媒體關注,成為社會熱點,而且這"熱"似乎還有"方興未艾"之勢,這的確讓人驚奇,讓人不可思議。

面對媒體的狂轟濫炸,一些人表示了憂慮,怕韓寒成為"明星"後會失去自由,部分行動會被媒體左右。認為他休學本來是要脫離他不能忍受的教材和學校環境的教條化的約束而要相對的自由,媒體的過分關注會讓他失去部分自由。甚至有人擔心:他只有十七八歲,心理不成熟,讓媒體一"炒"后,"捧"了就暈頭轉向,"批"了就垂頭喪氣。

我覺得媒體的事情是很難說得清楚的,媒體報道只要客觀就好。現代社會誰也離不開媒體,即使你批評媒體"炒作"的觀點和態度也還是要通過媒體傳達出來。事實上,記者和媒體要左右韓寒也是比較困難的。韓寒坦言一開始他對媒體的採訪、報道的確感到新奇,但不久就感到有點"厭煩"了。"捧"也好,"批"也好,他都泰然處之,寵辱不驚。記者安排不了他的時間,他答應採訪的話,他自己會約定時間地點。無論是本地還是外省市的記者,凡輾轉打聽到我的單位與我聯繫要求採訪韓寒的,我從沒給韓寒作過主同意或不同意,都讓他們直接打電話找韓寒。我知道,韓寒推掉了許許多多的採訪。

媒體要在競爭中生存,記者要捕捉社會熱點,所以媒體和記者對韓寒的關注有他們的理由。韓寒的婉拒可能會"得罪"一些記者和媒體,但我想他們最終也會理解:韓寒需要清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兒子韓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傳記紀實 兒子韓寒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節 媒體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