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

兒子

那孩子戰戰兢兢地哭着參加了母親的葬禮。他臉色陰沉的害羞地聽着席特哈爾塔認他這個兒子,歡迎他留在瓦蘇代瓦的茅屋裏。他一連多天面色蒼白地坐在安葬他母親的小山旁,不思飲食,緊閉雙眼,也緊鎖了心扉,苦苦地反抗命運。

席特哈爾塔很關心他,對他不加干涉,尊重他的悲哀。席特哈爾塔明白,兒子不熟悉他,不可能像愛父親那樣愛他。他漸漸發現這個十一歲的少年是個嬌生慣養的孩子,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在富裕的環境裏長大,吃慣了佳肴美食,睡慢了柔軟的床鋪,習慣了對僕人發號施令。席特哈爾塔明白,悲傷和寵慣的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心甘情願地滿足於陌生和貧困的環境。他並不強迫孩子,而是為他做一些事,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給他。他希望通過友好的耐心來慢慢贏得孩子的心。

孩子來到他身邊時他說自己很富有很幸福。隨着時光流逝,孩子對他仍然疏遠和冷淡,性情自負而固執,不願幹活兒,對老人不尊敬,還偷摘瓦蘇代瓦樹上的果子。席特哈爾塔開始意識到,兒子到來並沒帶來幸福與安寧,而是帶來了煩惱與憂慮。可是他愛孩子,寧可忍受愛的煩惱與憂慮,那也比沒有孩子的幸福和快樂要強。

自小席特哈爾塔住進了茅屋,兩位老人就分了工。瓦蘇代瓦又獨自承擔起船夫的職責,席特哈爾塔則為了跟兒子在一起,負責屋裏和田裏的活兒。

席特哈爾塔等了很久,等了好幾個月,盼著兒子能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愛,對他的愛有所回報。瓦蘇代瓦也等了好幾個月,在一旁觀望、期盼和沉默。一天,小席特哈爾塔又發怪脾氣,折磨父親,並且摔爛了兩個飯碗。到了晚上,瓦蘇代瓦把朋友叫到一邊,跟他商議。

“請原諒,”他說,“我找你談是出於好心。我看到你在折磨自己,看到你很苦惱。親愛的,你兒子使你苦惱,也使我苦惱。這隻小鳥過慣了另一種生活,住慣了另一種巢。他不像你出於憎惡和厭倦而逃離了富裕生活和城市,他是違背自己的意願而不得不丟掉那一切的。我問過河水,朋友,我已經問過多次了。可河水只是笑,它笑我,笑我也笑你,對我們的愚蠢笑得前仰後合。水願意找水,青年願意找青年,你兒子現在可不是待在能夠讓他興旺發達的地方呀!你也問問河水吧,聽聽它的意見嘛!”

席特哈爾塔憂心忡忡地望着他的和藹可親的臉,臉上那許多皺紋保留着經常的爽朗。

“我能夠和他分開嗎?”他小聲問,頗感慚愧。“再給我點時間吧,親愛的!瞧,我正在爭取他,爭取他的心,我要用愛心和友好的耐心來捕獲他的心。河水總有一天也會跟他講話,因為他也是應召而來的。”

瓦蘇代瓦的笑容更加溫和了。“哦,是的,他也是應召而來的。他也屬於永恆的生命。可是我們,你和我,知道他的使命是什麼嗎?他該走什麼路,該做什麼事,該受什麼苦?他的痛苦小不了,他的心高傲而堅硬,這種人會吃很多苦,走很多彎路,做很多錯事,擔很多罪孽。告訴我吧,親愛的:你不調教你的兒子吧?你不強迫他吧?你不打他吧?你不責罰他吧?”

“不,瓦蘇代瓦,這些我都不會去干。”

“我知道。你不強迫他,不打他,不命令他,因為你知道柔能克剛。水勝過岩石……愛心勝過暴力。很好,我讚美你。可是,你主張不強迫他,不責罰他,這難道不是你的一個失誤么?這豈不是用愛心來捆綁他么?這豈不是每天都在用好心和耐心來減壓他,使得他更加苦惱么?你難道沒有強迫他,這個高傲和嬌慣的孩子,強迫他跟兩個老人擠住在一間茅屋裏?兩個老人把米飯當作美食,他們的想法不可能跟他一樣,他們的心衰老而平靜,連走路的姿勢都跟也不同。難道這一切還不是對他的強迫,還不是對他的責罰嗎?”

席特哈爾塔感到震驚地望着地面。他小聲問:“你說我該做什麼呢?”

瓦蘇代瓦說:“送他回城去,送他回他母親的房子去吧,那兒還會有朴人,把他交給他們吧。要是那兒沒人了,就給他找個教師,不是為了讓他受教育,而是讓他跟其他男孩、女孩在一起,回到他的世界中去。這些難道你從來沒想過么?”

“你真是看透了我的心,”席特哈爾塔悲哀地說,“我經常想到這些。可是你看,我該怎麼把他這個本來就心腸很硬的孩子送回那個世界去呢?他難道不會大肆揮霍,不會沉醉於享樂和權勢,不會重犯他父親的所有過失,不會完全迷失於輪迴之中?”

船夫的笑容粲然生輝;他輕輕撫摩着席特哈爾塔的胳臂說:“問問河水吧,朋友!你聽它正在笑哩!你真的相信你干蠢事是為了避免兒子干蠢事?你能保護兒子不受輪迴之苦?你怎麼做呢?通過教誨,通過祈禱,通過勸誡?親愛的,難道你完全忘掉了那個故事,當然你在這個地方給我講過的那個關於婆羅門之子席特哈爾塔的發人深省的故事?是誰保護沙門席特哈爾塔免於輪迴,沒有墮入罪孽、貪婪和愚昧之中?他父親的虔誠,他教師的勸誡,他自己的良知,他自己的探索,這些能保護他嗎?有哪個父親、哪個教師能阻止他過自己的日子,以生活來玷污自己,自己承擔過失,自己啜飲生活的苦酒,找到自己的路呢?或許只有你的寶貝兒子,就因為你愛他,因為你想讓避開煩惱、痛苦和失望?但是,即使你為他死十次,恐怕也不可能絲毫改變他的命運!”

瓦蘇代瓦還從來沒說過這麼多的話。席特哈爾塔向他誠懇地道謝,然後就憂心忡忡地走進了茅屋,但他久久仍無法入睡。瓦蘇代瓦說的這些話,他自己其實也想過,早就懂得。但那只是一種他無法做到的認識,而他對孩子的愛,他的柔情,他害怕失去孩子的恐懼,卻要比這種認識更強有力。以前,他可曾對什麼如此痴迷過?他可曾如此熱愛過某個人,如此盲目,如此痛苦,如此無奈而又如此幸福?

席特哈爾塔不能聽從朋友的忠告,他不能放棄兒子。他任憑兒子對他發號施令,任憑兒子瞧不起他。他沉默和等待,每天都進行默默的好心的鬥爭,進行無聲的耐心的鬥爭。瓦蘇代瓦也沉默和等待,友好、體諒和寬容地等待。在耐心方面他們倆都是大師。

有一次,孩子的臉使他想起了卡瑪拉。席特哈爾塔忽然想起了一句話,那是很久之前,在青春歲月里卡瑪拉對他講過的一句話。“你不會愛。”她對他說。他同意她說的話,把自己比作一顆星,把那些孩子般的俗人比作飄落的樹葉,但他畢竟還是從那句話里聽出了一種責備。實際上,他從來都沒能完全迷戀和委身於另一個人,忘掉自己,為了愛另一個人而去做蠢事;他從來都不會這樣,正如他當時感覺到的那樣,這點正是把他與那些孩子般的俗人區分開的重大差別。可是如今,自從他的孩子來了,就連他席特哈爾塔也完全變成了俗人,為了一個人而受苦,熱愛一個人,痴迷於一種愛,由於一種愛而成為傻瓜。現在,雖然遲了些,但他畢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這種最強烈最罕見的激情,深受其苦,苦不堪言,可是又很愉快,感到更活躍了,更充實了。

他清楚地感到,這種愛,這種對兒子的盲目的愛,是一種激情,是符合人性的,它就是輪迴,一股混濁的泉,一股捉摸不透的水。但同時他又覺得,它並非毫無價值,而是必不可少的,它來源於自己的天性。這種樂趣也應滿足,這種痛苦也得品嘗,這種蠢事也該乾乾。

在這段時間裏,兒子盡讓他干蠢事,讓他每天都忍氣吞聲地忍受兒子的壞脾氣。這個父親既沒有讓兒子喜歡的東西,也沒有讓兒子懼怕的東西。這個父親是個好人,是個善良、溫和的好人,或許是個很虔誠的人,還說不定是個聖人——然後這些品德並不能贏得孩子的心。兒子覺得父親把他困在這間可憐的茅屋裏真煩人,他討厭父親,至於父親對頑皮報以微笑,對辱罵報以友善,對惡行報以寬容,則正是這個老偽君子的最可恨的陰謀詭計。孩子倒寧可受到他的恐嚇,受到他虐待。

一天,小席特哈爾塔的這種思想終於爆發,公開反對起父親來。父親分派他干一件活兒,叫他去拾些乾柴枝,可是孩子卻不肯出屋,執拗、惱怒地站在那兒,用腳跺地,攥緊拳頭,朝父親劈頭蓋臉地吼叫仇恨和輕蔑的話。

“你自己去拾乾柴枝吧!”他暴跳如雷,“我才不是你的奴僕!我知道你不會打我,根本就不敢!我知道你想用你的虔誠和寬容來不斷地懲罰我,想讓我自卑。你想讓我成為像你一樣的人,也那重頭戲虔誠,那麼溫和,那麼明智!可是我呢,你聽着,我要讓你全都,我寧可做搶劫犯和殺人兇手,下地獄,也不做像你這樣的人!我恨你,你不是我父親,哪怕你當過十次我母親的情人!”

他滿腔憤怒與怨恨,向父親咒罵了上百句粗野而惡毒的話。然後,孩子就跑掉了,直到夜裏很晚才回來。

第二天早上,孩子又不見了。另外,一個用兩種顏色的樹皮編成的小籃子也不見了,籃子裏藏着船夫擺渡得到的銅錢與銀幣。小船也不見蹤影,後來席特哈爾塔才發現它已泊在對岸。孩子逃走了。

“我得去追他。”席特哈爾塔說,儘管他昨天聽了孩子那些罵人話后難過得直發拌。“一個小孩子可沒法獨自穿過大森林。他會喪命的。咱們得扎個筏子,瓦蘇代瓦,渡過河去。”

“那就扎一個筏子吧,”瓦蘇代瓦說,“也好把孩子弄走的渡船划回來。不過,你還是放孩子走吧,朋友,他不再是小孩子了,他會救護自己的。他要找到回城的路,他做的對,別忘了這點。他做的恰恰是你誤了做的事。他想要自己照顧自己,走自己的路。啊,席特哈爾塔,我看出你很難受,但你所受的苦卻是別人會笑話的,也是你自己不久就會笑話的。”

席特哈爾塔沒答話。他已經拿起了斧子,動手造一個竹筏,瓦蘇代瓦則幫他用草繩捆紮竹筏。然後,他們划向對岸,可是筏子被河水衝下去很遠,他們奮力逆流而進才使筏子到了對岸。

“你幹嗎隨身帶着斧子?”席特哈爾塔問。

瓦蘇代瓦說:“咱們船上的槳有可能已經丟了。”

可是,席特哈爾塔知道他的朋友在想什麼。他在想,孩子會把船槳扔掉或者弄斷,為了報復,也為了防止他們追趕。果然,小船里沒有了船槳。瓦蘇代瓦指指船底,微笑地望着朋友,似乎要說:“你沒看齣兒子要跟你說什麼嗎?你沒看出他不願被人追蹤嗎?”不過,他並沒把這話說出來。他動手製作了一支新船槳。席特哈爾塔同他道別,去找逃跑的孩子。瓦蘇代瓦沒有阻攔他。

席特哈爾塔在森林裏找了很久,才意識到他的搜尋毫無用處。他尋思,孩子說不定早就走出了森林,已經回到城裏了,要是他還在路上,那麼他看見追蹤者就會躲起來。他繼續想,發現自己並不為兒子擔心,他內心深處知道,兒子既不會喪命,也不會在森里遇到危險。不過,儘管如此,他還是不停地趕路,不再是為了救孩子,而只是出於想再見孩子一面的渴望。他就這樣一直趕到了城市。

他走近城市,踏上寬闊的大街,來到那個原來屬於卡瑪拉的漂亮花園大門口站住了。他就是在這兒子第一次看見了坐在轎子裏的卡瑪拉。當時的情景又浮現在腦海中,他依稀看見自己站在那兒,年紀輕輕,一個鬍子拉碴、赤身露體的沙門,滿頭塵土。席特哈爾塔佇立了很久,從敞開的大門往花園裏望,看見身穿黃僧衣的和尚們在茂密的樹下走動。

他佇立了很久,沉思着,似乎看見了一幅幅畫面,聽見了自己的生活故事。他佇立了很久,望着那些和尚,彷彿看到的不是他們,而是年輕的席特哈爾塔,是年輕的卡瑪拉在大樹下走。他清晰地看到自己如何受到卡瑪拉款待,如何得到她的第一個吻,如何自豪而又輕蔑地回顧他的婆羅門生涯,自豪而又渴望地開始他的世俗生活。他看到了卡馬斯瓦密,看到了僕人們,那些盛宴,那些賭徒,那些樂師,看到了那隻被卡瑪拉關在籠子裏的小鳥,再一次體驗了這一切,充滿了輪迴之念,於是再一次衰老和疲倦,再一次感到噁心,再一次感受到那種尋求解脫的願望,再一次靠着聖潔的“唵”才恢復了健康。

席特哈爾塔在花園門口佇立了很久,才意識到驅使自己來到此處的希望是愚蠢的,他並不能幫助兒子,他不該拽住兒子不放。他內心深深感到對逃亡者的愛,這就像一個創傷,可是他同時也感到,這創傷並不是讓他哀嘆感慨的,它勢必會開花結果,大放光彩。

然而,此記得這創傷還沒有開花結果,還沒有大放光彩,這使得他很傷心。促使他來到這兒追尋失蹤的兒子的目標既已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一片空虛。他悲傷地坐下,感到心中有什麼正在死去,感到空虛,看不到歡樂,看不到目標。他坐在那裏出神,等待着。這是他在河邊學會的本領:等耐,有耐心,傾聽。他坐在大街上的塵土中傾聽,傾聽自己的心如何疲乏而悲哀地跳動,期待着一個聲音。他坐在那兒傾聽了幾個鐘頭,再也看不見以往的情景,陷入空虛之中,聽任自己沉淪,看不到一條路。他感到作品灼痛時就默誦“唵”,以“唵”來充實自己。花園裏的和尚看見了他,因為他已坐了好多個鐘頭,花白頭髮落滿了灰塵。於是,有一個和尚走過來,在他面前放下了兩個芭蕉。老人沒看到他。

一隻手碰了碰他的肩,把他從這種麻木中喚醒了。他馬上就認出了這觸碰,這溫柔、扭怩的觸碰,蘇醒過來。他站起身,向來找他的瓦蘇代瓦問好。他望着瓦蘇代瓦那和藹可親的臉,望着那溢滿了笑容的細密的皺紋,望着那雙開朗的眼睛,也笑了。這時,他看見了面前的芭蕉,遞一個給船夫,自己吃了另一個。隨後,他默默地跟着瓦蘇代瓦返回了森林,返回了渡口。誰也不說今天發生的事,誰也不提孩子的名字,誰也不談他的逃走,誰也不點到那傷口。回到茅屋裏,席特哈爾塔躺到自己的床上。過了一會兒,瓦蘇代瓦來到他身邊,端給他一碗椰子汁,卻發現他已經睡著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席特哈爾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席特哈爾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