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牛津生活

第三章:牛津生活

羅納德很享受在牛津的大學生活,他找到了學術方向,他和伊迪絲的關係,和一次悲劇性的法國之旅。

1911年,牛津大學的生活依社會階級區分,學校里既有貴族公子(偶爾也有千金),也有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占極少數)子弟,他們有各自的娛樂方式,兩個圈子裏的人互不往來,但是很快,中下層階級的大學生們也與有錢的同學們一樣,學會喝酒抽煙,在宿舍里和密友一起宵夜,有些學生嘗過鴉片和可卡因。托爾金在牛津大學是典型的中低階層學生,對他來說,在牛津體驗人生的自由,遠比學習和擴大智慧視野有更大的影響,這是教會和T.C.B.S所不能給予他的。他花太多的時間和金錢結交朋友,享樂,因此,在第一學年結束時,他已負上了債,這是非常普遍的,但不免令他憂慮。此外,還有更多的事讓他分心,他參加了辯論社、論文社和方言社,感覺如魚得水。

托爾金以往都生活在男性的世界裏,這當然也受當時社會習俗的影響,未婚男女只有在長輩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在一起,而少數進牛津大學學習的女孩也在只招收女生的女子學院。

對托爾金和他的同學們來說,這完全正常,他們延續着毫無女性參與的青少年時光,只有其他男性為伴。托爾金雖然還是思念着伊迪絲,但其他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卻只要其他男孩為伴,甚至認為女人會毀了他們的志向。不過對托爾金來說,這一切與同性戀無關,他後來曾說,直到他參軍后,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

除此之外,還有學業的壓力。托爾金遇到了幾位明師。喬。賴特教授,一個自學成才的典範,從未受過正規教育,6歲就在羊毛工廠工作,15歲開始自修,進夜校學習法語、德語、拉丁語,後來到海德堡拿了學位,並最終獲得博士學位,他精通俄語、古斯堪的納維亞語、古撒克遜語、古英語,及其他很多現代和古代語言,回到英國,被聘為牛津大學比較語言學副教授(不拘一格降人才)。賴特是個嚴厲的教師,對托爾金非常嚴格,不過托爾金很有語言方面的天分。在中學讀書時,他受明師指導,對拉丁語和希臘語鑽研頗深,並且,對古芬蘭語和古斯堪的納維亞語等也略知一二。賴特教授引領托爾金更深入地走進這個深奧而廣袤的世界,指點他各種不同文化和不同時代的語言如何擁有相關的聯繫、傾向和主題。因此,托爾金第一年的大學生活飛快地過去了,這段時間可能是他自童年以來最快樂的日子。

1913年1月2日深夜,在托爾金21歲生日前夕,他寫下了夢想多時的信函,又一次向伊迪絲傾訴了他的情感,並祈望能在長久的分離后很快與她重聚。但是回信卻暫時將他的希望和夢想打破了。伊迪絲不久前與同學的哥哥喬治。菲爾德訂婚了。不過她在信中暗示,她是擔心羅納德已經移情別戀,未免老處女的命運,只好在自己的社交圈內找個合適的年輕人訂婚(真現實啊…)。1月8日,托爾金乘火車去切爾騰納姆(伊迪絲居住的地方)解決此事,他們長談到深夜,伊迪絲確信託爾金仍愛着她,答應解除與喬治的婚約(可憐的喬治,他深愛着伊迪絲)。不過,在那個冬天,羅納德和伊迪絲都有困難需要去克服。1913年1月和2月,托爾金不得不全力以赴準備他在牛津大學文學士學位競賽獎學金的第一次考試。這關係到他能否獲得古典語言的學位。在第一學年中,他並沒有始終如一地認真學習,而一邊學習一邊往返於切爾騰納姆也分散了他不少的精力。到2月底,他參加了考試,只獲得了第二等(他的老師們對此非常失望,認為他應該獲得第一等),儘管總體評分是第二等,但比較語言學(他最擅長的科目)表現得卻很完美,結果,由埃克塞特院長領銜的評議委員會建議他由古典文學轉學英國語言文學。托爾金欣然接受。他對古典課程研究的主要課題——希臘和羅馬文學——從無多大興趣,對他來說,日耳曼民族的古神話和用古斯堪的納維亞語(或者用古冰島語)寫的傳奇故事更具有吸引力,更純正。托爾金幾乎只對語言感興趣,從未對“現代”文學流露出任何興趣。他認為人們過高地評價了莎士比亞,也不喜歡他的劇作。他沒有時間閱讀德萊頓或彌爾頓的書,更討厭“現代”作家——18、19世紀作家(無語,只能說他確實是天才,不喜歡文學卻寫出那麼吸引人的文學作品,無心插柳啊)。幸運的是,他又遇到了另一位才華橫溢、作風開放的導師肯尼思。塞瑟姆,他僅比托爾金年長4歲,他似乎是個內向乏味的人,然而談起本行來頭頭是道,令托爾金崇拜不已。在必修課以外,托爾金對語言課程和文化與哲學間的關係潛心研究,咀嚼回味,不久就證明他走對了學術之路,不但適合他的性情、興趣,也促使他走向語言學者之路。與此同時,伊迪絲。布拉特面臨的問題也不小,其中最重要的是,信仰的問題。托爾金不能想像他找的對象不追隨母親的信仰,因此伊迪絲必須皈依天主教。伊迪絲自幼信仰英國國教,雖然不是虔誠的教徒,但皈依天主教對她來說確實有困難,她對天主教並無真正的興趣,終其一生,她都不諱言自己厭惡告解,此外,她還不喜歡天主教嚴格的戒律,此外,如果遵從托爾金的意願,她就會被姨夫趕出家門(她住在切爾騰納姆的姨父家裏,他非常討厭天主教),不過,她非常渴望嫁給托爾金,因為這個男人深愛着她,對她非常體貼,有着遠大前程,於是,1913年春天,她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姨父,意料之中,被趕出來,她和她的表姐(40幾歲的單身女人)一起搬到附近一個叫沃里克的城市。儘管他們和其他新人一樣共浴愛河,但有時也會生氣和爭吵。他們相處的時間非常短暫,並不十分了解對方,在分離的這段時間內,兩人都已經有所改變,走上了不同的路。托爾金只有在和伊迪絲分別後,才真正走上學術之路,而伊迪絲毫無學術氣息。她自小擁有的音樂天賦被白白荒廢了,從來沒有人鼓勵她,沒有人培養她。此外,兩人的性格也並不十分相投。

她是個十分獨立活潑的姑娘,而托爾金髮現,除了以感性和照顧的方式,他很難向伊迪絲表達自己的情感。他戀愛中這種不成熟的表現深受他所讀的書的影響,他在信中稱呼她為“小可愛”,將她在沃里克的住所喚作“小屋子”,過度保護她,這一切都出自善意,但是對於一個長期自力更生、精神獨立的女性來說,這樣做一定讓她煩悶壓抑。

也許是因為這些爭論,需要一些反省的時間,因此1913年的夏天,托爾金前往歐洲邊工作邊度假。他接受了一份家教工作,照料幾個墨西哥男孩,一塊去法國旅行,隨行的還有他們的嬸嬸。他們都期望托爾金帶他們在這個城市做一次文化之旅,但是旅行很快演變成了災難。第一個問題是,托爾金幾乎不懂西班牙語,法語也應付不來,簡直沒法和學生們溝通,很快,他發現自己極其不喜歡法國菜(為啥?法國菜不是很好吃嗎?),並且發現他在法國特別是巴黎遇到的英國同胞粗魯無禮(真沒面子),最慘的是,幾個墨西哥男孩對法國文化沒興趣,而他們要求托爾金帶他們去的旅遊景點被(托爾金)認為是俗不可耐的。事情在一個嬸嬸忽然去世后結束了,當時他們在一條小巷裏漫步,這位較年長的嬸嬸被一輛失控的汽車撞上,幾個小時后就因傷重去世。

1913年秋天,托爾金在牛津大學進入第三個學年,他非常享受大學生活,同時他的學業也非常好,獲得埃克塞特學院頒發的斯基特英文獎,不久也得到第一級的榮譽。

1914年1月8日,伊迪絲皈依天主教,幾個星期後,他們便正式訂婚,直到此時,他才寫信告訴他的朋友和其他老同學,他給T.C.B.S的每個成員寫信。對托爾金來說,那個春天的世界似乎最明亮,他已經和18歲以來就嚮往的女孩訂婚。就像當時所有人一樣,他們都不知道,不到年底,英國將參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魔戒的鍛造者:托爾金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魔戒的鍛造者:托爾金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牛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