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戈鐵馬
1
【滇緬公路:東起雲南昆明,西出邊境重鎮畹町與仰光公路相接,全長963公里。沿途高山大壑,地形險峻。公路始築於民國二十六年(即1937年)底,徵集民工二十餘萬人,夜以繼日,人挑肩扛,艱難備至。經年余始得完成。】
——《雲南文史資料第二十七輯》
公元一九四二年二月,緬甸毛淡棉失守后大約兩周,滇緬公路上突然塵土飛揚旌旗揮舞,浩浩蕩蕩的中國軍隊好像一條望不到頭的灰色長龍,開始向緬甸境內大規模挺進。
國內輿論無不歡欣鼓舞。
蔣委員長向新聞界發表講話指出:“我華軍此次入緬,定能扭轉緬國局勢。”
重慶軍委會發佈公告:“為國軍入緬告後方民眾書”。
《中央日報》號外:“國軍遠征緬甸,定能楊威異域”。
《雲南日報》通訊:“我省民眾踴躍勞軍,滇緬路各縣場面感人”。《商報》消息:“軍政部明令規定,遠征軍一律付給盧比”。
延安《新華日報》以“慰勉國軍入緬”為題發表社論,讚譽遠征軍出國抗日。
…………
一支隨軍攝影隊風塵僕僕從廣西、四川、貴州轉進雲南,到處拍下八方父老“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感人場面。影片後來終於沒能與觀眾見面,原因是飛機不幸失事,電影成果統統毀於大火之中。
戴安瀾,自號海鷗,陸軍少將,安徽無為人。黃埔三期畢業,早年參加北伐。因在“剿共”中戰功卓著,多次得到擢升。“盧溝橋事變”后,先後參加長城保衛戰,台兒庄大戰和武漢大會戰,屢有建樹。三十五歲升任陸軍第二百師少將師長。
第二百師是蔣介石的嫡系,也是當時中國唯一的摩托化步兵師。全師裝備有坦克、裝甲車、摩托車和大口徑火炮,步炮比例達三比一。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二百師在廣西崑崙關與日軍精銳部隊第五師團鏖戰一月,陣地反覆爭奪,終於擊斃日軍指揮官中村正雄少將,取得著名的崑崙關大捷。此役充份顯示了第二百師的裝備優勢和戰鬥力,為此全師受到國民政府集體嘉獎一次,參戰人員提薪餉兩級。師長戴安瀾因指揮有方和重傷不下火線,榮獲四級青天白日寶鼎勳章一枚,被譽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蔣介石語)。
緬戰之初,以中央嫡系三個軍為主力,以國內最精銳之第二百師為先導入緬作戰,這一兵力配置本身足以說明委員長決心之大,甚於國內戰事。
三月初,蔣介石首次以盟軍中緬印戰區總司令的身份飛臨緬甸臘戌視察。
臘戌是緬甸北部一座歷史悠久的邊境小城。它坐落在湯彭山脈與薩爾溫江夾峙的三角地帶,為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滇緬公路蜿蜒而至,在這裏同仰光公路和仰(光)密(支那)鐵路相接。臘戌歷史上曾經屬於清朝政府管轄,在臘戌城東郊的石壁上至今仍能看見永昌府石刻的文告。
自從滇緬公路通車以來,小城一夜間突然變成一座超級軍用倉庫。仰光港開出的列車晝夜不停地將軍火和各種戰爭物資卸在車站和城外的空地上,再由中國境內開來的長長的車隊運走。由於滇緬公路山多路陡,路況極差,因次積壓在臘戌的軍火物資始終堆積如山,後來英國人不得不把包袱扔給中國,讓中國人自己來擔任裝卸工和看守。
遠征軍初入緬時,重慶政府為了節省軍費開支,命令所有軍隊一律將裝備留在國內,然後徒手到臘戌重新武裝。這一措施造成極大混亂。許多戰鬥師團由於裝備不全或者領不到配套的武器而無法繼續開進,因此這座寧靜的小城便因為中國大軍的湧入變得終日喧鬧不已。
三月三日,當委員長座機在臘戌機場剛剛停穩,另一架塗成黑色的美國轟炸機也鑽出雲層,在跑道另一端徐徐降落。委員長同他的美國參謀長在緬甸不期而遇。
委員長慢慢迎上去。他遠遠伸出手來,微笑,然後站定。他的頭努力後仰,雙目平視,姿勢相當僵硬。委員長既想對客人表示友誼,又為自己內心的矜持和優越感所約束,因此很像一個身不由己的木偶。委員長是這樣一個東方政治家:他的本質是小農經濟的產物,帶有濃厚的保守性和封建主義色彩,但是他的政治觀卻是開明君主和西方共和制的混合物。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事有兩件:一件是追隨民主先驅孫中山,另一件是多次東渡日本留學考察。歷史證明孫中山是個失敗的理想主義者,他倡導的三民主義和西方民主制在本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是註定行不通的。而明治天皇卻是一位東方的彼得大帝,他不僅成功地結束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而且促使日本帝國迅速強大,欲與西方列強爭雄世界。
委員長內心深處一直將明治天皇作為效仿的榜樣。
而美國人史迪威則是憑着西方人的直覺不大喜歡面前這位身着大元帥軍服的中國委員長的。他挑剔地覺得委員長的表情過分做作,眼睛冷冰冰的,缺少機智與激情的魅力。好在熱情活潑的蔣夫人及時轉移了美國將軍的注意力,她講一口流利動聽的美國英語,使所有的美國客人感到親切。
下午,委員長在下榻的皇家飯店接見史迪威並把他介紹給他的部下。接見方式相當具有中國特色:委員長站在陽台喋喋不休地訓話,而他的將軍們的表情則好像一群綿羊。
史迪威皺起眉頭,他從委員長身上嗅出一種獨裁者的專制氣味。
傍晚,史迪威一行離開臘戌,登上飛機繼續東行。
2
三月的緬甸,薩爾溫江流域赤日炎炎,旱象叢生,猛烈的熱帶季風好像一群群野馬在光禿禿的平原上奔來奔去。這是緬甸一年中最蕭條也最炎熱的季節,晚稻早已收割,早稻尚未栽插,因此沃野千里的同古大平原到處顯出深長的空曠和寂寞來。
二十九日拂曉,太陽尚未露臉,同古城外的皮尤河被一層淡淡的薄霧籠罩着。遠遠望去,皮尤河大橋好像一條死氣沉沉的巨蟒,一動不動地僵卧在水面上。
連日來,從仰光撤下來的英緬敗軍如同潮水一般涌過大橋,他們連同古城也不敢停留,就慌慌張張繞城而過,往曼德勒方向逃去。一眼望不到頭的仰曼公路上,到處都是英國人丟棄的武器和裝備,還有許多汽車翻倒在河溝里。
根據情報,日軍一個師團已經尾追而至,另有一個師團向西面包抄企圖一舉圍殲英緬軍主力。驚慌失措的英國人雖然節節抵抗,但是他們的抵抗幾乎無濟於事,現在日軍前鋒已經距離同古城不到二十英里。
當最後一批英緬敗兵涌過皮尤河大橋,中國遠征軍第二百師先頭部隊一個營剛好趕到大橋北岸。
對於剛剛入緬的中國大軍來說,他們面臨的戰場形勢十分嚴峻:仰光陷落,緬甸國門洞開,日軍長驅直入,盟軍一觸即潰。在這樣形勢下倉促應敵,勢必一開始就陷入被動和不利。
更重要的是委員長再次顯得信心不足。
敵人大兵壓境,僅以中國遠征軍收復仰光是不夠的,可是如果不能收復仰光,入緬作戰就失去目的,而緬甸失守的最大受害者仍將是中國。英國人答覆:已命令中東及印度軍隊增援緬甸,請貴軍火速開赴前線。委員長敏感地覺察出這是英國人的花招。英國人根本不想收復仰光,他們只想拿中國軍隊去當擋箭牌。
問題在於委員長已經騎虎難下:取勝沒有把握,撤軍又沒有借口。委員長出任中緬印戰區總司令之初,曾致電美國總統,誇口要“讓中國軍隊來獨立防守緬甸”。如果戰而不勝,或者不放一搶就溜之大吉,都將嚴重有損委員長的形象。何況委員長還盤算從美國人那裏得到更多的武器裝備和租借物資。
委員長不愧是政治家,政治家往往善於從宏觀把握策略和機會。仗當然要打,而且應該打得轟轟烈烈,但是損失必須有個限度。委員長不想為英國人做嫁衣裳。
他一面命令大軍按兵不動,一面單獨召見戴安瀾,詢問第二百師能否在同古堅守一兩周,打個勝仗?戴立正,誓言鏘鏘:
“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楊威國外之盛舉,戴某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敵凶焰,固守同古。”(《戴安瀾傳》,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
三月九日,委員長飛離臘戌回國,指揮大權交給杜聿明。委員長走後的同古之役就註定是一場缺少進取精神和轟轟烈烈的被動戰。
十九日晨,日軍一個快速大隊分乘二十輛繳獲的汽車和摩托車,大搖大擺尾追到皮尤河南岸。日本人根本不把英緬軍的殘兵敗將放在眼裏,他們連通常的火力偵查都省略了,就一路打着槍肆無忌憚直奔大橋。
伏在北岸的先遣營副營長曹行憲少校從望遠鏡里看得清楚,他把敵人車隊放進埋伏圈,然後猛一揮手。隨着一聲巨響,事先安放的幾百公斤炸藥將皮尤河大橋掀上天,橋上的汽車和人群好像下餃子一樣紛紛跌下河去。埋伏在河堤上的中國軍隊把暴風驟雨般的機槍子彈和炮彈潑向敵人,打得敵人不及招架,就扔下許多屍體和汽車倉皇逃走了。
先遣營首戰告捷,向師部發回擊退敵人一個大隊,殲滅一個小隊的捷報。
打掃戰場的時候,士兵從一具日本大尉軍官屍體上找到一份作戰地圖。地圖上標明:同古正面之敵為日軍第五十五師團,西路為三十三師團。另有兩個增援的主力師團正從海路趕往仰光登陸。曹副營長倒吸一口冷氣,連忙親自把繳獲的地圖送到師部去。
同古是南緬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譯作東吁或東瓜,人口十一萬。同古距仰光二百六十公里,扼公路、鐵路和水路要衝,城北還有一座永克岡軍用機場,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著名的同古大戰就在這裏拉開序幕。
第二百師指揮部,師長戴安瀾在屋子裏踱來踱去,眉頭緊蹙,不住地摩挲剃得泛青的大腦袋。戴安瀾身材高大魁梧,喜歡穿馬靴掛馬刀,頗似沙皇時代的白俄軍官,因此崑崙關大戰時敵人曾把他誤認為俄國人,驚呼“中國陣地上有一名白俄將軍”。
現在,這位常勝將軍卻陷入一種少有的和莫名其妙的焦躁不安中。
形勢發展出人意料。在臘戌,委員長對戴安瀾的忠誠勉勵有加,但是面授的機宜卻十分含糊。委員長再三強調“保存實力”,“堅守同古一兩周”,可是並未指明堅守同古的戰術意義何在。阻滯敵人?掩護英軍撤退?抑或虛張聲勢?如果集中遠征軍的優勢兵力,果敢迎擊冒進的正面之敵,擊潰或吃掉其中一部是完全可能的。問題在於戴安瀾僅僅是個師長,對於領袖的決策,他既無權質疑,又不敢貿然多嘴,因此他的使命註定是“理解和不理解的都要執行”。
既然委員長需要二百師“打個勝仗”,他的理解就是擋住敵人,不許敵人越過同古城一步。但是先遣營送回的敵情加重了他的不安。一旦敵人援軍趕到,他區區一個師能擋住敵人二至三個師團的強大攻勢嗎?
那時候所謂勝利,就只好同陣地共存亡。可是犧牲的意義何在呢?戴安瀾在地圖前站住,一種隱隱的悲哀好像蟲子一樣悄悄爬上心頭。
“師座,我看應該把皮尤河前哨陣地撤回來。”參謀長余從德小心翼翼地提醒他。
戴安瀾一驚,曹營副已經在一旁立正多時。
“撤回來?我看可以。回去告訴你們黃團長,多留幾組機動哨,其餘部隊在屋墩一帶構築陣地。留心敵人坦克。”戴安瀾同意道。
戴安瀾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軍人,令行禁止,勇猛頑強,一旦受命,便以死相報,絕無二心。
“師座,敵情有變,同古不久將成孤城,萬一援軍不至——”參謀長悄悄說出自己的擔憂。
“已經遲了,德公。”戴安瀾喟然慨嘆:“安瀾已經向委員長立下軍令狀,戰至一兵一卒,死守同古。如果天不助我,這裏就是安瀾的葬身之地!”
參謀長黯然。戴安瀾深恐自己的悲觀情緒影響部下,於是毅然決然宣佈:
“來人!傳我的命令,各團營進入陣地,準備戰鬥。本師長預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下了必死的決心,戴安瀾反到釋然。軍人既不懼死,又何必心煩意亂?於是他伏在桌子上,同參謀長全心全意地研究起地圖來。
一個年輕副官匆匆鑽進指揮部,腳跟一併:
“報告,杜軍長副司令長官到——”
為了防備孤軍深入的第二百師被日軍吃掉,手忙腳亂的遠征軍司令部急令第五、六兩軍從臘戌推進至曼德勒,同時命令新二十二師前出到央米丁和彬文那一線,擔任二百師後援。英緬盟軍三個師也在西線卑謬穩住陣腳,與中國軍隊遙相呼應。至此,戰爭雙方均已擺出陣勢,日軍大舉進攻,氣勢咄咄逼人,第一線兵力有兩個師團。中英盟軍取守勢,全線總兵力為十三個主力師。
但中國方面真正上場的只有第二百師。
3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日,中國遠征軍第二百師與侵緬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在同古城外發生激戰,雙方均有較大傷亡。
同一日,日本空軍兩架飛機轟炸緬甸南部盟軍最大的馬圭機場,英緬空軍的飛機除少數逃往印度外,其餘大部分在地面被摧毀。此後,盟軍的飛機在緬甸上空消失了大約整整兩年。
既然同古之戰註定是一場局部力量懸殊的防禦戰,因此日本人一開始進攻,第二百師就像刺蝟那樣縮成一團,擺出死守同古和挨打的架勢來。
根據戰後日本防衛廳公佈的檔案材料,我們得以將當時作戰雙方的武器裝備作一比較:
日軍第五十五師團:
兵員:20,259人;
150毫米野戰炮:36門;
迫擊炮:200門;
空中支援:3個航空中隊。
中國遠征軍第二百師:
兵員:11,000人;
75毫米野戰炮:20門;
迫擊炮:100門;
坦克車:3輛(其餘留在臘戌待運)
空中支援:無
——見《緬甸作戰》
儘管日軍對華軍佔有較大優勢,但是日軍增援部隊還在海上顛簸,而華軍的強大後盾就在兩百公裡外的曼德勒。如果中英聯軍下決心實現以收復仰光為目的的戰略設想,那麼在同古附近主動包圍和吃掉這個日軍師團是完全可能的。
盟軍之間的互相猜疑和同床異夢斷送了勝利的希望。
日軍第五十五師團是一支從中國戰場上撤下來的二流師團,該師團在長沙會戰中曾遭受重創,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元氣。新上任的師團長竹內寬中將是個雄心勃勃的年輕將領。仰光作戰後,為了擴大戰果,他甚至置後方空虛於不顧,率領師團窮追猛打,企圖一舉攻下曼德勒。
輕敵冒進畢竟犯了兵家大忌。
皮尤河前哨戰使他繼續北上的雄心初步受挫。繼而二十日中午,步兵第一四三聯隊奉命發動進攻,遇到強有力的反擊后受阻於皮尤河北岸。二十一日,師團主力到達,對同古城及外圍最杯、屋敦陣地發動全面進攻。
出乎師團長預料,他的部隊竟遭到緬戰以來最為猛烈的抵抗。一連三天,第一四三、第一四四聯隊傷亡慘重,攻擊已成疲軟勢頭,師團長即調另外兩個聯隊投入戰鬥。
日本空軍從仰光機場出動百餘架次飛機對同古城進行狂轟濫炸,投擲燃燒彈毒氣彈無數。但是同古防線仍然沒有被突破,城內守軍始終沒有動搖或敗退的跡象。
二十二日夜,日軍敢死隊在敵人陣地上捕捉到一名軍官,經審訊才得知同古守軍是中國軍第二百師,並且在曼德勒一線還有兩個中國軍嚴陣以待,總兵力達十萬人。
竹內師團長後背突然滲出許多冷汗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日本人對於中國軍的到來竟然一無所知,這使他感到震驚。同時又暗暗慶幸。如果中國人在同古設下一個圈套,那麼他的將軍生涯註定到此為止。令他費解的是,中國人為什麼只縮在城裏死守,而忽略了這個絕好的戰機?
很快,從空中和地面傳回的偵查情報使師團長大大鬆了一口氣。中國人正在彬文那和央米丁構築防守陣地,破壞鐵路,曼德勒的中國軍主力亦無南下的跡象。
這就是說,中國只打算拿一個師來探一探虛實,他們根本不想全力以赴同日軍較量。竹內師團長重新堅定了信心,決心吃掉二百師,蕩平同古城。
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義勇軍也及時趕來助戰,加入了日軍對中國人進攻的行列。
4
工兵團長李樹正,上校,湖南人,黃埔四期畢業。在同古作戰中擔任機動預備隊指揮官。
二十四日上午,李團長奉命指揮部隊在同古城北炸毀鐵路,構築防禦工事,警戒敵人側襲。當時遇有敵機襲擾,部隊就地隱蔽,忽然副官報告永克岡機場盟軍聯絡官詹姆士少校緊急求見,於是李團長連忙離開鐵路,連滾帶爬奔回指揮部。
詹姆士少校的職務是東南亞盟軍聯絡官,負責協調前線友軍作戰。他在永克岡機場擁有一架軍用小飛機,這種特權使得許多中國軍官羨慕不已。但是這位少校同中國人打交道總是搖頭晃腦,彷彿他不是小小的聯絡官而是緬甸總督。這次少校向李團長指出的問題是機場防守兵力太少。他還指出敵人隨時可能襲擊機場,切斷同古守軍的退路,因此少校要求立即增派不少於一營士兵加強防衛。
“真是活見鬼!”李團長在心裏暗暗罵道。他是工兵團長,工兵的任務是破壞鐵路和敷設地雷,一個英國少校有什麼權利對他指手劃腳下命令呢?
“告訴少校,”他對翻譯說,“等我報告師座后,一定尊命派一營士兵保衛他的飛機。”
滿臉堆笑送走洋人,李團長才往地上啐了幾口。他又吩咐副官:“把汽車營都撤過鐵路去。機場歸五九八團,讓洋人找師長去。”
下午二時,一股數目不詳的日軍在緬甸姦細帶領下經小路迂迴到城北,與正在破壞鐵路的工兵團猝然遭遇。日軍一個衝鋒就打垮了工兵團,李團長倉皇爬上一輛吉普車逃到彬文那。機場守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終因寡不敵眾,殘部退回城裏。詹姆士少校冒着敵人密集的彈雨駕機起飛,僥倖逃出同古。日軍佔領機場,切斷第二百師退路,把同古城團團包圍起來。
永克岡機場失守事件被當作中國人不會打仗的證據一直報告到盟軍總司令部,杜聿明為此受到委員長訓斥。李樹正團長沒有得到將功補過的機會,他被軍法處判處死刑,就地執行。
同古守軍並未因後路切斷而驚慌退縮,他們在強敵面前表現了罕見的戰鬥勇氣和高度的犧牲精神。中國官兵憑藉簡陋的工事和武器,始終拒敵於城外。城市被夷為平地,陣地斷糧斷水;每天都有肉搏戰發生,每天都有官兵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二十四日夜,日軍敢死隊百餘人摸入最杯陣地,排長馬立成身中六彈,死戰不退,被敵人劈殺,屍體數日不倒。
上等兵金某,與敵人巧妙周旋三日,斃敵七名,安然返回陣地。
二十六日,屋敦陣地兩度失守。五九七團三營與日軍反覆肉搏,全部壯烈殉國。
二十八日晨,日軍和緬奸百餘人化裝成當地土著,在牛車中暗藏槍械炸藥,企圖經錫塘河橋頭混入城內。經五九八團查出,全部殲滅。敵人惱羞成怒,竟向城內發射糜爛性芥子毒氣彈百餘發。所幸適逢旱季,毒氣多被季風驅散,中毒者十餘人。
入夜,日軍偷襲第二百師指揮部。激戰通宵,通訊聯絡一度中斷。戴師長親自掌握一挺機槍與日軍戰鬥。拂曉援兵至,方告脫險。
至二十九日,日軍攻勢漸呈衰竭,前線陣地出現少有的平靜氣氛。一群群白嘴鴉和餓鷹競相飛到陣地上來啄食腐屍。
戴安瀾在彈坑累累的陣地上巡視。
連日激戰使這位威風凜凜的少將師長此刻看上去萎靡了許多。他已經兩處負傷,胳膊上扎了繃帶,薑黃色呢軍服被彈片撕開一道大豁口,露出裏面染了血漬的襯衣來。
士兵們或散坐在工事抽煙,或靠在掩體裏打盹,他們中有不少是傷員。士兵們默默地注視着他們的師長走過,表情漠然,沒有人站起來敬禮。
悲觀絕望和聽天由命的情緒好像毒蛇一樣悄悄啃噬着少將師長的心。在騎兵團一營隱蔽部,戴安瀾遇見一個頭纏繃帶的負傷軍官,他認出是先遣營營副曹行憲。這位畢業於德國軍校的少校應付此刻看上去相當狼狽:衣衫襤褸,光着兩隻腳,眼睛裏佈滿血絲。因為戰車還在臘戌,騎兵團只好委屈當步兵,因此這些外行的步兵更比別人當得艱苦。
戴安瀾擰起眉頭,冷冷地訓斥道:
“你是個長官,原來的威風哪裏去了?”
曹營副立正:“是,長官。”
“先遣營還剩多少人?”
“報告,連傷員在內,還有二百二十七人。”
戴安瀾心頭一震。這個營都是機械化人才,是二百師起家的本錢,難道他們就報銷在這場得不償失的陣地戰里?
“把騎兵團撤下去。”他下了決心,命令參謀長,“把預備隊調上來。師部特務營作總預備隊。”
曹營副一動不動,毅然決然說:“師座,我有一句話要說。”
戴安瀾停住腳,他看見曹營副呼吸迫促,嘴角顫抖。
“師座,這仗不能再打了。”
“何以見得?”
“敵人佔盡優勢,我軍困守孤城,這不是打仗,是坐以待斃。”
“混蛋!你敢動搖軍心?!”
曹營副忽然撲通一聲跪下來,聲淚俱下地說:
“師座,不是曹某怕死,實在是為師座您和全師弟兄着想!敵人一旦援軍至,我軍必定困死無疑。師座,想想活着的弟兄吧,趕快向東突圍,否則再遲就來不及了!”
戴安瀾大怒,抬腳把他踢翻在地。但是曹營副又抱住他的腿不放。
“師座,您不能在拼下去,第二百師一萬弟兄都指望您了!”
戴安瀾怒不可遏,劈臉打了曹營副兩耳光,命令衛兵將他拖下去。不料師長剛剛轉過身,背後傳來兩聲槍響。原來曹營副掙脫衛兵,開槍自殺了。
戴安瀾無語,內心大慟。
他原先指望效忠委員長,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也在所不惜。但是兩聲槍響震撼了他那麻木和冷漠的靈魂。軍人雖不畏死,但是雖死何為?戴安瀾分明聽到來自廣大官兵的怨憤與抗議。
人一旦厭惡死亡,便不會泯滅所有的同情與良知,戴安瀾開始向生的慾望屈服了。
二十九日,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傳來,自私自利的英國人終於拋棄了中國盟友,他們在尚未通知友軍的情況下倉皇撤退,把同古側翼暴露給敵人。
戴安瀾的決心徹底動搖了。
“杜軍長副司令長官台鑒:
敵與我接觸戰自十九日,激戰至二十八日,凡十餘日矣。我已瀕彈盡糧絕之境,官兵兩日無以裹腹,仍固守同古鐵路以東陣地……
自交戰之初,敵勢之猛,前所未有,尤以二十四日至今,敵機更不斷轟炸,掩護其戰車縱橫,且炮兵使用大量毒氣彈,晝夜輪番向我陣地進
攻……援兵不至,我雖欲與同古城共存亡,然難遏倭寇之凶焰……何益之有?……”
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可以將這份電報看作戴師長意志不堅定和理性復蘇的雙重證據。
電報剛剛發出,城外陣地又傳來激烈槍炮聲,錫唐河橋頭陣地失守。
原來日軍增援部隊第五十六師團已經星夜兼程趕到同古。
5
日軍第五十六師團是一支軍威赫赫和善於創造奇迹的主力部隊。師團長渡邊正夫中將,東京陸軍大學畢業,以擅長山地叢林戰著稱。師團的全部戰鬥序列由坦克、裝甲車、炮隊、汽車、摩托車和步兵團組成,行軍神速,火力強大。該師團在剛剛結束的馬來半島作戰中曾率先佔領吉隆坡。由於大本營方面深感緬甸方面第十五軍力量薄弱,於是命令將第五十六師團和另外一支精銳部隊第十八師團緊急調往仰光增援。當渡邊師團長的船隊還在海浪里顛簸的時候,就接連收到同古前線的告急電報,於是他命令各部隊邊登陸邊出發,結果先頭部隊僅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三百公里長途急行軍,於二十九日晚投入對同古的進攻。
日本援軍的到來打破了同古前線的僵局。中日兩軍原本象兩個筋疲力盡的摔跤手,誰也無法將誰摔倒,但是第五十六師團的加入立刻使中國軍的防線好像一隻脆弱的盤子那樣四分五裂了。
三十日,日軍一部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突入城內,並從南北兩面將第二百師分割開來。同日,另一部日軍則佔領錫唐河以東陣地,掐斷了二百師往東突圍的最後一線希望。
下午,一股日軍再次逼近指揮部。戴師長指揮特務連與敵激戰,傍晚始將敵擊退。
三十日晚,中國遠征軍新二十二師奉命救援第二百師。他們從南陽車站北面殺開一條血路,掩護第二百師撤退。是夜槍炮聲徹夜不息,雙方在黑暗中混戰,互有傷亡。到次日凌晨,中國守軍大部分渡過錫唐河,跳出日軍包圍圈。
至此,歷時十二天的同古大戰終於以中國軍隊主動撤退而告結束。日本人佔領一座空城,中國軍則退守一百英裡外的彬文那。戰鬥尚未結束,中日雙方都迫不及待地在各自首都發佈戰報,都稱自己取得重大勝利。雙方輿論為此沸沸揚揚,國民情緒跟着振奮鼓舞。事實上該戰役雙方損失基本相等:日本人付出重大代價僅攻佔一座廢墟,中國人雖然後撤一百英里,卻阻滯了敵人攻勢,因此公正的結論應該是:雙方都取得了應有的勝利和遭到了不應有的失敗。
同古之役初步矯正了西方人對中國軍隊的歧視和偏見。它在軍事史上的意義幾乎等於零,但在認識論上的價值卻意外地獲得一個高分。
《戴安瀾列傳》載:“……敵酋東條英機在日本議會上承認,同古之役為旅順攻城以來從未有過之苦仗。”
《印度快報》:“韋維爾爵士說,‘我原以為中國人不能做什麼……現在看來他們確實能夠做點什麼。”
史迪威:“近代立功異域,揚大漢之聲威者殆以戴安瀾將軍為第一人。”(《戴安瀾列傳》)
史迪威:“……中國戰場失敗的責任不應歸咎士兵,不是士兵怕死,而是軍官無能,不是軍隊沒有士氣,而是統帥沒有信心。”(《史迪威出使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