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之將盡?
2001年9月9日,貝理雅首相的內閣政府收到一份非常令人震驚的備忘錄,備忘錄用了一個簡單的標題:“呈內閣能源政策事務處”。這份備忘錄是石油消耗分析中心一群一流的地質學家精心準備的。
英國內閣辦公室的備忘錄集中於這樣一個主題:“世界面臨嚴重的烴供給困境”。備忘錄中陳述到,“全球石油供應現狀已上升為政治風險問題……如果加大對中東地區生產的投資,能夠提高產量,但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提高而已。只有伊拉克是一個巨大的例外……”。內閣辦公室備忘錄進而預言“全球石油產量將會很快下降。石油產量峰值的時間取決於中東地區的儲備量……樂觀估計,全球峰值會在5~10年間出現”。報告也預言了全球天然氣的峰值會在20年後出現。作者建議政府要進行“相關的工作來驗證這些計算”。但是備忘錄被悄悄地藏起來了。
貝理雅有一些消息靈通的石油顧問。這些人中包括英國石油的總裁布朗爵士,他也是首相的親密朋友。1999年,即英國備忘錄出台的兩年多前,布殊當選總統的一年前,美國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布朗爵士的英國石油公司的分公司)的總裁邁克·鮑林聲稱,“我們已經搭上了石油末世紀的頭班車”。
鮑林所言對喬治·布殊、詹姆斯·貝克以及迪克·切尼來說,意義十分明確。令人好奇的是,這麼一個影響經濟穩定和安全的意義深遠的觀點,在2000年大選期間及以後從來沒有被公開地提出來過。
從20世紀20年代起,過去的一個世紀裏有好多次預言,說世界上的石油將消耗殆盡,但每次這樣的厄運預言者都被證明是錯誤的。總是有人杞人憂天。那麼為什麼這次的警告就應該比20世紀70年代的警告更有現實意義呢?
簡短的回答是,因為這次有更多的證據支持該預言。至少,賭注大得足以引起一場嚴肅的討論。奇怪的是,不像以前的石油恐慌,這一預言並沒有引起公開討論。這才是最令人震驚的。
地質學者並沒有預言世界將會在5~10年內耗盡石油。他們爭論的是其他一些內容,即在世界石油需求,特別是來自中國和其他經濟增長地區如印度和印尼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長的同時,目前使用的易於獲取的、便宜的石油將會急劇減少。他們也討論了各種不同的替代品,包括重油、煤以及核能,但它們都不能代替石油。他們的分析的經濟含義令人驚愕,幾乎一個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是由便宜的、充足的石油來支撐的。
一些嚴肅而中立的地質學者都支持這樣的觀點,即世界石油正接近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技術上稱為峰值。英國石油損耗分析中心曾經精心準備了2001年9月9日的內閣政府報告,其中的一位主要人物就是科林·坎貝爾,一位備受尊敬的地質學家。他的預測得到了一些世界一流地質學者的支持,這些學者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礦業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院、法國石油學院、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還有一些私人能源顧問比如道格拉斯·威斯特伍德有限公司以及瑞士的石油諮詢公司。
這些傑出的地質學者在客觀地討論這樣的問題,未來十年或更長時期內全球人口和經濟的適度增長,將導致全球石油需求持續增長,而許多大油田的石油產量卻在急劇下降,比如北海油田、阿拉斯加普拉德霍灣油田以及墨西哥、俄羅斯和尼日利亞的油田。
2003年5月的石油峰會上,美國能源專家,也是切尼和喬治·布殊的顧問馬修·西蒙斯發出過警告。西蒙斯曾經是貝克能源組織協會的主要成員,並且是提交給切尼的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可不是小人物,而是布殊政府能源問題的權威人士。在法國石油學院,西蒙斯對國際地質學者和能源專家組織說:“五年前我幾乎沒有考慮過‘峰值的含義以及它到底什麼時候會出現’的問題。”他說:“令人擔憂的是,峰值將臨,沒有幾年了……如果我是正確的,未預見到的後果是毀滅性的……不幸的是,如果我是正確的話,世界還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
西蒙斯接着描述了在目前較低的成本下,如果運輸、食品和工業突然遭遇最基本的能源短缺,這對世界經濟意味着什麼。他認為:“沒有好的能源解決方案來維持現狀。當前的一種選擇是緊縮我們的經濟發展。”簡而言之,他預言世界唯一的前景是進入到深度的經濟衰退和蕭條當中。
在2002年7月關於現有石油儲備的討論上,科林·坎貝爾指出,“隨着五年後石油和天然氣峰值的到來,石油短缺將在2010年左右出現”。他指出,世界上40%的能源需求以及90%的運輸燃料的需求都來自石油。坎貝爾總結到:“很明顯,世界不得不學着如何消耗得少些,更少些”。
地質學者把石油峰值定義為這樣的一個點,即給定地區的石油儲量已經被開採了至少一半。峰值之後,每開採一桶石油都需要更多的投入,抽取石油需要保證井下有足夠大的壓力,而向老油田中注入氣或者水耗資巨大。這就意味着當世界主要的油田經過峰值之後,石油成本很可能暴漲。那麼,此次預言的峰值不僅僅是一個油田的峰值,或者是一個產油國的峰值,而是一個絕對的峰值,即世界範圍的石油峰值。
坎貝爾預言:“2005年之後,發掘和開採一桶石油所需的能源將會超過一桶油本身提供的能源。”他補充道,在過去的20年間,儘管已經花費了一萬多億美元,來發現新的未開採的油田以替代老的北海油田、阿拉斯加以及其他油田,石油公司還是不能滿足目前的石油消耗需求。坎貝爾估計每發現一桶石油的同時就要消耗掉四桶,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在另一項關於石油峰值問題的研究中,馬修·西蒙斯引用了一組令人警醒的統計數字來闡明發現新油田的悲觀速度。位於前10位的石油勘探和石油產品公司在2000~2002年之間花費了1950億美元,使得每天的石油產量從2240萬桶增長到2410萬桶,當今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的93%來源於此。西蒙斯接着預言石油和天然氣供應量將持續下降,“10~15年之內將目前已發現的儲量全部耗盡”,也就是在2010年或2015年。只要有一個大的油田出現峰值,那麼產量的急劇、垂直下降只是個時間問題。坎貝爾引用了一個在北海的老油田的例子,布倫特油田在峰值過後的四五年間產量已經下降了90%。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未能意識到隱藏的危機。許多大油田的資源在過去的30年左右已經到達或者已經接近峰值,然而總儲量的統計數字仍然給人以豐富的幻想。在故意忽略石油峰值的問題上,那些大公司及政府都有既得利益。布殊政府在石油峰值問題上的利益不是短暫的。美國世紀,美國霸權統治下的和平,就是我們要面臨的未來。
實際上,坎貝爾以及其他一些中立的地質學者證實了切尼1999年在倫敦說過的話。坎貝爾曾經斷定,世界上唯一蘊藏大量未開採石油,並可以以低成本開發的地區就是中東。
坎貝爾和西蒙斯都注意到了三角地區特殊的地質構成,它擁有世界上現有石油儲量的65%,甚至更多。這個三角地區包括下列國家: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以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還有卡塔爾。據說伊拉克擁有中東最大的未開採的石油儲量。美國政府的某些研究估計伊拉克可能擁有4320億桶未勘查的石油資源,遠遠超過沙特阿拉伯。在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石油資源都達到峰值后,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伊拉克以及整個中東的戰略意義將呈指數級的暴增。並且那些石油仍然由阿拉伯政府控制。
在2003年初的埃克森美孚勘探公司的雜誌上,公司總裁喬恩·湯普森間接地支持了地質學家們的一個基本分析,即全球石油危機將會在2010~2015年之間到來。湯普森寫道:我們預計世界現有油田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正在以平均每年4%~6%的速度下降。為了滿足2015年的預計需求,每天必須新增相當於一億桶的石油產量,這相當於今天產量的80%。換句話說,我們目前每生產10桶石油和天然氣,到那時我們還需要額外發掘、開發和生產8桶。另外,生產這些新增的石油和天然氣的成本預計將遠遠高於目前的花費。
對世界上那些最大的,以發掘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為己任的能源公司來說,這些評論無疑是一顆炸彈。他指出,世界在未來的十年內對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劇增,而新油田的發現還不可預期。滿足新能源需求的成本將“相當地高”。湯普森在篇首寫到,“一個革命性的變化”,非常貼切。
目前世界能源供應已經現出早期的危機,這一估計令人震驚。如果這一估計是正確的或者是非常接近的話,那麼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高出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衝擊幾個數量級。克林頓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前任中東問題高級專家肯尼斯·珀拉克支持入侵伊拉克,他毫不客氣地講:“過去50年間全球經濟是建立在便宜的、充足的石油基礎之上的,如果拆除這個基礎的話,全球經濟將會崩潰。”
簡而言之,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底,大概2010年或2015年的某個時間,或許更快,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可能就會消耗殆盡,這就是布殊當局冒着巨大的風險單方面進軍伊拉克的動機。這也說明了布殊領導下的美國政府關於國內和對外政策的考慮。
如果美國能一直保持對伊拉克石油的軍事控制的話,華盛頓將在所有可能的經濟競爭中佔有絕對優勢。戰爭之前,伊拉克政府已經與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簽訂了長期的石油開採合同。華盛頓五角大樓的戰略家們並沒有忽視這一點,即這三個國家在未來的任何危機中都是石油競爭對手。切尼也不例外。在2001年切尼拒絕公開的能源問題工作小組的檔案中,詳細地繪出了伊拉克油田的地圖並記錄了在伊拉克有合作項目的外國公司的名單。文檔當時僅公開了部分內容,在確保佔領伊拉克之後才完全公開。
2004年初,在掃清障礙后,華盛頓宣佈在伊拉克的石油開採以及重建工作只會分給那些曾經在佔領伊拉克的過程中幫助過它的公司。最早獲利的石油公司是雪佛龍-德士古——賴斯原來所在的公司、英國的英國石油、殼牌,還有切尼的哈利伯頓公司。
正好在準備伊拉克戰爭的時候,隨着對沙特阿拉伯班達爾王子空軍基地依賴的減少,卡塔爾的多哈成為美國在海灣地區的主要軍事基地。從2004年初起,伊拉克面臨著美國長期的軍事佔領,很可能要長達幾十年之久。切尼的美國新世紀計劃的作者之一羅伯特·卡根,在伊拉克戰爭的幾個月後關於伊拉克的談話中對《亞特蘭憲法報》說:“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把主要的軍事力量集結在中東地區……如果我們在伊拉克擁有武力,那麼石油供應就不會遭到破壞。”
當世人見證了布殊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結果后,人們自然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的軍事力量就是為了確保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資源的直接控制。這也是為什麼一旦佔領伊拉克,華盛頓就不怎麼關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