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 從政走“紅道”
楊前線1954年9月出生於廈門,父母均是教師,一輩子為人師表,循規蹈矩。父母給他取名“前線”,也有一定歷史淵源。
50年代開始,廈門雖已解放,但由於其地理環境特殊,與台灣一水之隔,兩岸劍拔弩張,軍事對峙嚴重。楊前線出生那年,台灣海峽戰雲密佈,炮聲依稀。父母給他們惟一的兒子取名“前線”,意思就是說廈門已首當其衝成為對台軍事的前沿陣地和海防哨所。
楊前線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妹。因為是男孩,父母相對寵他。楊前線書讀得一般,上中學正趕上“文革”,不是學工,就是學農,荒廢不少學業。他是參加工作后,作為工農兵學員上大學鍍幾年金,領取了一本大專文憑。
楊前線進海關時並不出眾,1.7米的個頭,長得又瘦弱。那時海關有不少所謂幹部子弟,風華正茂,不是擁有一官半職,仕途錦繡,就是潛力無限,前程看好的業務尖子。和他們相比,楊前線看不出有什麼獨特優勢。誰也想不到,若干年後,他會官運亨通,平步青雲,躍居成為廈門海關的關長。
楊前線命運發生轉機的時候應該是認識張某之後。張某是北方人,生長在秦皇島,其父參加革命早,家庭背景優越。
張某原在秦皇島海關工作,後來被關里保送到北京經貿大學海關進修班讀書。楊前線和她是進修班上的同學。幹部子弟的張某不僅長得明眸皓齒,且言行舉止總透出一股大家閨秀之神韻,被公認為校花。很多男生綠葉簇擁紅花,這眾多追求者中包括楊前線。起初張某根本沒把楊前線放在眼裏,楊前線也明顯感覺到張某對他的不屑一顧。他不斷地遞情書,百般地獻殷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張某開始與楊前線談起戀愛,兩人形影不離,很叫張某一大群追隨者心裏嚴重失落。
3年大專學業結束,學員從哪裏來又將回到哪裏去。張某家在秦皇島,楊前線家在廈門,南北相隔,只能靠鴻雁傳遞書信。張某從小嬌生慣養,加上先天性心臟病,在家養尊處優慣了,她當然希望楊前線北上,把他們的愛巢建在秦皇島。楊前線也已做好“倒插門”準備,與家人攤牌,可父母不同意,就這麼一個兒子,怎捨得他遠走高飛。楊前線的母親給張某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長信,懇求她來廈門,並再三表示,一定會像對待自己親生閨女一樣對待未來的兒媳婦,決不會讓她受半點委屈。張某讀完楊母的家書,感動得淚水漣漣。
為了與楊的這份感情,張某毅然離開熟悉的城市和慈愛的父母,奔赴廈門。
楊前線和張某很快在鷺島成親。因為兩人同在海關上班,相伴出入,恩愛有加。許多同事向他們投去羨慕的目光。張某的業務水平、工作能力被公認要比楊前線強;但再好強的女人可以跟全世界的人試比高低,也不會跟自己心愛的男人較勁。她憑藉父親的威望和關係,頗大家子氣地助夫婿在官場上大展身手。當然,楊前線自身的潛力也被開發得淋漓盡致。他從普通科員到當上副科、正科、副處、正處……一路青雲直上。
張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照醫生的說法是不宜懷孕生子。但楊前線是單傳,公婆眼裏流露出的總是想得孫子的企盼目光。當然,他們不敢說,豈能拿兒媳的生命當賭注。楊前線也再三表態,為了妻子的安全,他決意不要孩子。
張某還是懷了孕;懷了孕的張某堅持盡婦道要把孩子生下來。1982年年底,張某剖腹生下7個月的早產女嬰,體重不到4斤,看上去像只令人憐惜的小貓咪。所以他們給女兒取小名叫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