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我媽媽來隊的第二天傍晚。

我正和媽媽一起在宿舍里吃晚飯,段雨國急匆匆地闖進來:“指導員,快,連長的一家來隊了!”

我扔下碗筷,趕忙跟着段雨國來到接待烈士親屬住的房子裏。

戰上們正你出他進地忙乎着。見我進來,梁大娘和韓玉秀站了起來。床上睡着那剛出生三個多月的女娃。

段雨國對梁大娘說:“大娘,這是我們指導員!”

老人直朝我點頭:“唔,唔。讓你們操心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歲了。穿一身自織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幾處打着補丁。老人高高的個,背駝了,鬢髮完全蒼白,面孔乾瘦瘦的,前額、眼角、鼻翼,全鑲滿了密麻麻的皺紋。象是曾患過眼疾,老人的眼角紅紅的,眼窩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遲鈍的柔光,裏面象藏着許多苦澀的東西。如果是在別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會相信這就是連長的母親啊!

我連忙雙手扶着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

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轉臉對韓玉秀:“小韓,您也坐下。”

玉秀剛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轉過身去給孩子餵奶,輕聲哄着啥事還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閨女,莫哭,莫哭……”

“大娘,聽說你們上路十幾天了。怎麼才到……”

沒待我說完,段雨國貼着我的耳報告訴我,大娘她們下了火車,是步行趕來連隊的!

“啥?!”我心裏打了個寒悸。

從火車站到連隊駐地一百六十多華里,難道這祖孫三代是翻山越嶺,一步一步挪來的?這時,我發現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褲角上全沾滿了南國殷紅色的泥巴。昨天剛落過一場雨,路該是多難走哇!段雨國對梁大娘說:“大娘,下了火車站不遠就是汽車站,汽車能直接開到我們連的山腳下。怎麼?你們沒打聽着有長途汽車站!”

玉秀小聲說:“打聽着了。”

大娘接過話:“庄稼人走點路,不礙事。”

“你們在路上走了幾天呀?”段雨國又問。

“四天帶一過晌。”玉秀邊給孩子餵奶邊說,“要不是老打聽路,走得興許還快些。”

我忙結段雨國遞個眼色,不讓他再問了。

在邀請烈士親屬來隊時,團里已寄去了足夠用的路費。這祖孫三代下了火車步行而來,是將路費用在別的事上了,還是為了省出幾塊錢?!粱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帳單,足以使我曉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過得該是有多難……

炊事班長帶着幾個戰土,端着剛出鍋的麵條和四碟兒菜走進來。他們把麵條盛進婉里,讓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飯。

這時,大娘從床上摸過一個包乾糧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帳用的那種紗布縫的,沾滿了旅途上的塵埃。大娘解開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裏面包著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兒,還有幾個咸蘿蔔頭。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兒,朝麵條碗裏放……

炊事班長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別吃這爛瓜干做的煎餅了!瞧,都擠成碎碴碴了……”

“帶在路上吃沒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湯泡泡還能吃。”大娘說著,又把那煎餅碴兒往碗裏捧……

我眼裏濕了。此時,只有此時,我才真正明白,粱三喜生前為啥因我扔掉那一個半饅頭而大動肝火啊!

…………

大娘和玉秀安歇後,我打電話報告團政治處值班室,說梁三喜烈士一家已來到連隊。

接電話的是搞報道的高幹事。他告訴我,一個月前,團政治處已給梁大娘和韓玉秀去過兩次信,讓她們來隊時一定帶上樑三喜生前的照片和寫的家信。高幹事讓我務必抓緊時間問一向照片和家信帶來了沒有。因為軍區舉辦的“英雄事迹展覽會”即將開館展出,梁三喜烈士的照片和遺物都太少,軍、師政治部已多次來電話催問此事……

次日早飯後,我又去看望大娘和玉秀。

屋內已坐着幾位戰士和幾位班、排長。玉秀去年(七八年)三月間曾來過連隊,他們跟她早就認識。

玉秀顯得很是年輕,中上等的個兒,身段很勻稱。臉面的確跟靳開來生前說的一樣,酷似在《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扮演春妮的陶玉玲。秀長的眉眼,細白的麵皮,要不是掛着哀思和淚痕的話,她一定會給人留下一種特別溫柔和恬靜的印象。她上身穿件月白布褂,下身是青黑色的布褲,褂邊和褲角都用白線鑲起邊兒,鞋上還裱了兩綹白布(後來我才知道,她是按古老的沂蒙風俗,為丈夫服重孝)……

見我進屋,她站起來點了點頭,臉上閃出一絲笑容,算是打招呼。然而,那絲笑就象在暴風雨中開放的鮮花一樣,轉眼便枯萎了,凋謝了,令人格外傷感。

大家都默默地抽煙,好象都不知該對烈土的老母和遺妻說啥才好。

昨天晚上,我已對全連講過,關於粱三喜留下‘欠帳單”的事,誰要是有意無意地透露給烈士親屬知道,沒二話都要受處分!大家含淚擁護我定的“干法令”……

此時,我琢磨着該怎樣把話題引出來。我想應該先向大娘和玉秀介紹連長在戰場上的英維壯舉,然後再問及照片和家信的事。但一看見床上躺着的那才三個多月的女娃和低頭不語的玉秀,我的心就隱隱絞痛。

如果不是我下到九連搞“曲線調動”,上級派別的指導員來九連的話,粱三喜怎會休不成假啊!那樣即使他在戰場上犧牲了,他與妻子不也能最後見一面嗎?再說,戰場上粱三喜如果不是為了救我,他也不會……

“秀哪,隊伍上不是打信說要三喜的照片啥的。”大娘對玉秀說,“你還不趕緊找出來。”

玉秀忙站起身,從床上拿過個藍底上印着白點點的布包袱,從衣服裏面找出半截舊信封遞給我:“指導員,別的沒有啥。他就留下過這兩張照片。一張是他五歲那年照的,一張是他參軍后照的。”

我接過半截信封,先摸出一張照片,一看是梁三喜的二吋免冠照,這和從他的幹部履歷表中找到的照片,無疑是一個底版。

當我取出第二張照片看時,那變得發黃的照片使我一怔:照片上有位三十五、六歲的農家婦女,墨黑的頭髮,綰着髮髻,慈祥的笑臉,健康豐滿。在她的懷前,偎依着兩個一般大的小男孩。照片上方有行字:大貓小貓和母親合影留念1953年5月於上海“啊!”我象觸了電一樣驚叫一聲。這照片我不也有一張嗎?就夾在我上高小時用的那本相冊里……

我腦子嗡嗡響,轉身對着粱大娘:“大娘,這照片上……”

大娘探過身來,用手指着照片:“這邊這個孩子叫大貓,就是俺那三喜。那邊那個孩子叫小貓,是隊伍上的孩子。這照片,是大娘俺有一年到上海去送小貓時,抱着兩個孩子照的……”

霎時,我覺得眼前一陣發黑,周身象處在飄悠悠的雲端里!呵,命運之神,你安排過芸芸眾生多少幕悲歡離合啊……

在我十幾歲之前,媽媽不止一次對我講過:那是一九四七年夏,國民黨向山東沂蒙山區發動了重點進攻。孟良崮戰役之後,為徹底粉碎敵人的進攻,我主力部隊外線出擊去了。

這時,我出生了。媽媽生下我第三天,便患了“擺子病”(沂蒙土話:即瘧疾),一點奶水也沒有。我餓得哇哇直哭。地方政府派人把媽媽和我送到蒙山①腳下的一個山村裡。村中有位婦救會長,是當時魯中軍區的“支前模範”。她也生了個小男孩,那男孩比我大十天。就這樣,那位婦救會長用兩個奶頭喂着兩個孩子。為躲過還鄉團的搜查,她把她的孩子取名大貓,叫我是小貓,說大貓小貓是她生的一對雙胞胎……

媽媽也曾多次對我說過,那婦救會長待人可好啦,有奶水先盡我這小貓咂,寧肯讓大貓餓得哭。媽媽在那婦救會長家中過了滿月,治好了“擺子病”,接着又隨軍南下了……

直到我將近五歲時,那婦救會長才把我送到上海,送到爸媽身旁。當那婦救會長帶着大貓悄悄走了之後,有十幾天的時間,我天天哭着找娘,哭着找大貓哥哥……

“指導員,你……”

“指導員,你怎麼啦?”

恍惚中,我聽見戰友們在喊叫我。

“大娘!”我吶喊了一聲,撲進了粱大娘懷中。

大娘輕輕推開我:“孩子,你……你這是咋啦?”

“大娘,我……我就是那個小貓!”

“啥?!”大娘一下放開我,用手擦擦紅紅的眼角,望望我,搖了搖頭:“不,不會……吧。”

“是!大娘,我真是那個小貓!”我哭喊着。

“你……你真格是當年趙司令的孩子?”

“嗯。打孟良崮時,他是縱隊司令員。”

“你媽勝吳?叫……”

“嗯。她名叫吳爽。”

大娘又楞了會,當我又伏進她懷中時,她用手撫摸着我的頭,喃喃地說:“夢,這不是夢吧……”

我伏在梁大娘懷中,心潮翻湧:呵,梁大娘,養育我成人的母親!呵,梁三喜,我的大貓哥!我們原本都不是什麼龍身玉體,我們原本分不出高低貧賤!我們是吃一個娘的奶水長大的,本是同根生啊!……

①沂蒙山是由沂山和蒙山兩道縱橫幾百里的山脈組成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高山下的花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高山下的花環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