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玄宗罷占楊玉環 貴妃餵奶安祿山
上山入林隱岩洞,出凡入世顯神通。
濟世度人逍遙遊,相逢一笑此山中。
且說張李二仙約定:從安濟橋這頭走到那頭,誰先到誰就是贏了。若鐵拐李贏了,張果老日後就得倒騎毛驢,若張果老贏了,鐵拐李日後也得倒着走。
兩人說好,張果老還不放心,又將了鐵拐李一軍:“不許反悔。”鐵拐李也不示弱:“咱們擊掌為定。”
兩人走到一起,伸手擊掌。張果老又向鐵拐李伸手示意:“請!”鐵拐李也一伸手道:“請!”
兩人禮畢,各自前行。張果老“得”的一聲,驢兒撒腿就向前衝去。鐵拐李收起鐵拐,兩腿不瘸也不拐了,他緊走兩步,走到了驢兒的前頭。
張果老見狀,掏出魚鼓,將魚鼓變作鞭子,鞭催驢兒快走。可任憑他如何鞭抽,怎麼吆喝,驢子總也趕不上鐵拐李,鐵拐李總落他的驢兒一尺多遠,分明鐵拐李在成心氣他。
此時橋上行人正多,見兩人一驢如此玩耍甚感有趣,個個站下看個熱鬧。有人吶喊為他們鼓勁:“嗨!快跑,驢兒要攆上了。”“驢兒,快跑!”有人索性拿張果老開涮:“驢兒,加鞭!”不時還有一陣陣笑聲。張果老顧不了許多,一個勁地搖鞭吆喝。
張果老只看到鐵拐李一瘸一拐,一時忘記了鐵拐李也是個神仙。他的驢兒再快也快不過神仙,他的驢兒再神也神不過真神真仙。
不一時兩人走到了橋頭,張果老仍是不服:“這次不算,你把鐵拐扔了不算。”鐵拐李笑說道:“你想反悔?拿着鐵拐走得更快,不忍心把你落得太遠而已。再說,當初你並未說不許收起鐵拐。”
張果老只好服輸:“罷了,我倒騎毛驢便是。”鐵拐李卻很大度:“認輸就行了,毛驢就莫倒騎了。”張果老拍拍毛驢:“咱說得到輸得起。”從此他便倒騎毛驢了。
張果老和鐵拐李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把這段經過講完,鍾離權對何仙姑道:“李孔目盡幹些作弄人的勾當,他在人間做善事也是如此。”張果老趁機附和道:“對,他是個古董的老東西。”鐵拐李指着張果老道:“趁機報復不是?”張果老對鍾離權道:“你說說他乾的好事。”
鍾離權舉杯說道:“且飲一杯再說無妨。”於是三人也舉起杯,四人一飲而盡。飲畢鍾離權講起了鐵拐李與狗皮膏藥的事。
鐵拐李自得了太上老君送的葫蘆,便背上它雲遊四方,一邊修仙訪道,一邊行醫送葯。一日他見一行醫的郎中醫術高明、待人和善,不過這郎中對陳瘡爛毒卻束手無策,鐵拐李見此便有意要幫幫他。
這日郎中要外出行醫,一出門見一老者衣衫破縷、蓬頭垢面,手持木杖一瘸一拐地向他走來。郎中一見便迎上前去說道:“老人家,有何不適,我能否幫你啊?”老者搖搖頭,指指腿,邊將褲腿捲起來給郎中看,邊說道:“疼啊!這個可能治?”
郎中蹲下看了看,見老者腿上不過長了個小膿瘡而已,便點點頭說道:“這個不難。”說著從藥箱裏拿出一貼膏藥為老人貼上,邊貼邊說道:“這個貼上,明日就好。”老者點點頭道:“那就好,可我沒錢給你啊。”郎中說道:“不礙事,你趕快回家歇去吧。”邊說邊起身走去。
次日這老者又一瘸一拐地來到郎中家,郎中家的看家狗見着這老者吠個不停。郎中見狀忙起身迎出,喝退看家狗,笑着對老者說道:“老人家,腿怎樣?”這老者哎呀哎呀地叫個不停,又彎腰捲起褲腿道:“哎呀,你看看吧。”
郎中蹲下來將膏藥揭開一看,那膿瘡不但沒好,反而變大了一半。郎中看罷說道:“老人家,你莫急,你這瘡毒還沒出來,我給你換貼葯,明日一準能好。”說著起身,又為老者取來一貼膏藥為他貼上。貼完葯,老者又哎呀哎呀地走了。
第三日一早,這老者又哎呀哎呀地來到郎中家,那看家狗依舊跟着他叫個不停。郎中一見有些傻了眼。他沒顧得上去管這個看家狗,徑直走到老者跟前,緊忙揭開膏藥一看,那膿瘡又比昨日大了一半。郎中自語道:“這個怪了。不過老人家,你忍着點,我去給你配一貼最好的膏藥。”
郎中去後院配藥,這狗依舊盯着這老者狂吠不停,老者舉起木杖向狗打去。這狗真不禁打,竟被一棍子打死。這老者將木棍一晃,那木棍竟變作了一把刀,他蹲下身,三下五除二就把狗皮給剝了下來。
郎中後院一心配藥,並未注意前院所發生的一切。等他配完葯回來看到前院的慘狀,卻不知該如何處置。他看着那老者結結巴巴地說道:“你,這,…。”
那老者卻笑着向郎中招招手,示意郎中過去。老者要過郎中手中配好的葯,將其攤在剪下的一塊狗皮上,又貼在自己的膿瘡上,然後起身健步而走。
郎中緊步跟出門外,卻見這老者飛升而起,眨眼間不見了蹤影。郎中看着驚奇萬分,猛想起老者的木杖還在院中,急回身去尋,搜遍整個院子也沒尋見。
郎中正在納悶,忽然意識到這是神仙鐵拐李在向他傳授治瘡良方,他忙跪地向天而拜。自此,人間便有了狗皮膏藥。
鍾離權剛說完,張果老便對何仙姑說道:“你看這個李孔目是否古董?傳授藥方不好好傳授,竟把郎中折騰得要死!”仙姑聽了只是笑。鐵拐李辯解道:“這樣他才能知道這個方子的利害。”
張果老又對鐵拐李笑說道:“對了,前些日子我在宮中,遇到了你的一位弟子,他曾問起我你為什麼能治百病卻還是個拐子?”鐵拐李道:“又再胡言亂語,我成道幾百年來不曾收過徒弟,哪來的弟子?”張果老道:“你以後的弟子。”鐵拐李道:“胡說!我以後的弟子你也知道?”張果老道:“你還未見到他,你見到他就知道了。”
何仙姑聽了拍手笑道:“好啊,我們又有一位道友了。這樣就有五個道友了,離八仙聚齊不遠了啊!”說得眾仙都笑了。何仙姑又對鐵拐李道:“你快去度他成仙!”鍾離權道:“凡事順其自然,時候不到,你去度他他也不能醒悟。”張果老道:“此言甚是!如今他還在痴迷不悟。他雖是大仙之才,有成仙得道之運,但最終他能否成仙得道,還得看他自己的造化!”
四仙在終南山且說且飲,遊玩幾日,各自散去。何仙姑也對鍾離權道:“我且到增城去看看。”鍾離權笑道:“當去,我亦云游去了。”
何仙姑來到增城,時下天氣炎熱,仙姑悄悄看望父母后便在離家不遠的樹林裏乘涼。適逢這兒遭受大旱,已有兩個月不曾下雨。仙姑在樹林裏聽林邊過路的兩人說道:“這個鬼天,若再不下雨,今年可要完了。”忽又聽另一人說道:“你看那樹林裏是誰,可像成仙的素女?”
仙姑聽有人認出她來了,匆忙離開,並留下了一條綠絲帶。這兩人走進樹林,沒見着人,卻看到一條絲帶。兩人彎腰將其撿起一看,見上面有一首詩:
麻姑怪我戀塵囂,一隔仙凡兩相遙。
留絲弄雨慰親人,倒騎黃鶴聽鸞簫。
兩人一見,頓時興奮不已:“果然是何仙姑,我們有救了。”兩人急忙拿着絲帶來到何泰家,未及進院就大喊:“仙姑來了,素女來了!”何泰夫婦聞聽,慌忙出來:“在哪?”
兩人揮舞着絲帶:“在這兒,在這兒!”何泰夫婦不解,兩人忙將剛才看到的述說一遍,又把絲帶上的詩句念給夫婦二人聽。
婦人接過絲帶,顫抖着手說道:“她來看我來了。”說著竟哭了起來,邊哭邊說:“這孩子怎不進屋,怎不讓我看她一眼,她不知道我想她啊?!她也不想看看我,神仙竟是狠心腸哪!”眾人一旁勸道:“她不是來看你來了。”“她能看到你,你看不到她。”正說間,忽然風起雲湧、電閃雷鳴,眾人抬頭一看,竟見雲頭仙姑手持荷花,倒騎黃鶴徐徐而過。
婦人見狀朝天哭喊仙姑的名字,何泰仰天注視,其他人不約而同地跪地就拜。不多時仙姑過去,天上陰雲密佈,大雨傾盆而下。眾人喊道:“仙姑起雨來了,快進屋避雨。”夫人不肯進屋,眾人強行將其架入屋內。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鐵拐李一日在長安雲遊,見街上有一人手持三尺長的大拍板在邊走邊唱。一群人正跟在他後面邊追邊笑,有的孩童還跟着他學唱。但見此人雖時值盛夏,卻穿一件破爛的藍色棉衫,腰扎一寬約六寸的黑色腰帶,光着一隻腳,另一隻腳卻穿着只破靴子。這人邊走邊唱道:
世事何悠悠,貪心未肯休。
聽盡天地名,何時得歇頭?
四時凋變易,八節急如流。
為報大宅主,雲地騎白牛。
跟在他後面的一個人問道:“瘋子,你叫什麼?”他聽了也不惱,一邊繼續往前走一邊唱:
踏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三春樹,流水一擲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又有人問道:“你叫藍采和吧?你多大了?”他聽了哈哈大笑,然後又拍着拍板有板有眼地唱道:
騮馬珊瑚鞭,驅馳蕩蕩道。
自憐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髮應會生,紅顏豈長保。
但看見邱山,介是蓬萊島。
這時有人說道:“你唱的是什麼啊?他在問你是多大了?”他聽後繼而唱道:
我見世間人,生而還復死。
昨朝猶二八,壯氣胸襟土。
如今七十過,困苦形憔悴。
恰似春回花,朝開暮落矣。
有人說道:“七十多了,可不像!信口胡說吧?”也有的說道:“他瘋瘋癲癲的,你能聽他的?”
這人正是藍采和,他出生於周(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八月十一日丑時。其父藍明德,生於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六月初五日午時,原居汝寧府汝陽縣(今河南省汝南縣),至唐天授元年(690年)時任揚州節度使。時武后臨朝,改唐為周,任用酷吏、殘害忠良,后移遷於江南省江寧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藍采和的母親陳氏,久未懷孕。藍明德夫妻40餘歲時求禱於嵩岳神人,回來后即夜夢神人饋葯一丸,吞后即覺異香襲體,紅光滿室,香氣不散,夢后懷上了藍采和。
藍采和為人耿直,自幼發奮讀書,娶妻蕭氏,繼配岳氏。藍采和夫妻育有三子,名本仁、本俊、本信。本俊、本信早殤。
藍采和於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中進士,后授左闕諫議大夫。其為官期間就博覽群書,尤對道書愛不釋手,並常與道士談經論道,也常於府中按着道書及道士所言習煉道功,對道家功法頗有領悟,雖未隱居起來全身心地修鍊,但也受益匪淺。他為人坦誠,樂善好施;為官清正,剛直不阿。
後來唐朝皇宮出了一個楊貴妃,楊貴妃的出現不僅改變了藍采和的命運,也改變了唐玄宗和唐王朝的命運。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唐玄宗開元六年(公元719年)出生於四川,祖籍陝西,其父楊玄炎任蜀州司戶,父死後依叔父楊玄珪為生。開元22年,17歲的楊玉環被送入唐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後宮,封為王妃。壽王瑁為唐玄宗與其愛妃武惠妃所生,所以楊玉環原本是唐玄宗的兒媳婦。
唐玄宗後宮嬪妃成群,但唯獨寵愛武惠妃,不幸的是後來武惠妃因病而死。唐玄宗十分懷念武惠妃,鬱鬱寡歡,雖後宮佳人數千,卻無可心之人。
一次,唐玄宗到華清池洗浴,在走廊上發現了一個女子。這女子隔着廊兒,在花窗下斜倚着,她背着身子,雲髻半偏,襯着柔軟的腰肢。她突然又轉過臉來,半邊腮兒恰恰被一朵芙蓉花兒掩住,露出那半麵粉頰來,玄宗驚心亂目地看着,不禁朝她微微一笑,那女子立時羞的面色緋紅,好似花兒綻放,與芙蓉融為一體。玄宗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女子見狀慌忙走開。但那女子好像有意在吊唐玄宗的胃口,不即不離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總與玄宗保持着一段距離。玄宗緊追其後,中官高力士莫名其妙地跟在他們後面。
這女子正是壽王妃楊玉環,這天她隨壽王一起來華清池避暑,恰好碰上了唐玄宗。
楊玉環的美麗與柔媚一下子把唐玄宗給迷住了,晚上玄宗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着,楊玉環的身影清晰地在他眼前晃來晃去,好像池塘蓮荷中的花影,那麼婀娜,那麼神秘,她似乎就站在他的身旁,紅唇皓齒,一笑一顰都那麼燦爛。
第二天一大早,他一臉倦意地對高力士感嘆道:“這美人兒真可愛!叫朕心下好難拋!”高力士馬上明白了皇上的心意,於是奏道:“萬歲如果喜歡那楊氏,奴才替萬歲爺去召她進宮來見一面兒。”玄宗嘆口氣道:“我們翁媳見一面兒有什麼意思,眼見這相思病要害到底了!”高力士眼珠一轉有了主意,附在玄宗耳邊嘀咕了一通,玄宗聽了連聲稱讚:“好主意!”
於是高力士把萬歲爺的意思告訴了楊玉環,並勸她丟下壽王,進宮去博得萬歲爺的寵愛。楊玉環在華清池見皇帝對她痴痴顛顛的樣子,早已柔情蕩漾,聽高力士一說,自是欣然同意。
夜裏高力士悄悄把楊玉環帶到了唐玄宗面前,玄宗一見到楊玉環,兩眼就色迷迷地上下打量開了,高力士當即讓楊玉環入浴。玄宗看着浴池裏的楊玉環,玉體白皙如“凝脂”,在朦朧的霧氣中時隱時現,如同仙女一般,不禁眼花繚亂,神魂顛倒。
當夜56歲的唐玄宗與22歲的兒媳楊玉環在綉帳中極盡男歡女愛,綱常倫理全拋在了腦後。
此後楊玉環按照高力士的精心安排,離開壽王先到內宮的太真觀做了一個女道士,取號太真,並身穿道服,目的是消除人們對玄宗亂倫的議論,以使玄宗可以堂而皇之地將楊玉環迎入後宮。
楊玉環明知這是唐玄宗的權宜之計,可又害怕日子久了會夜長夢多進不了後宮。於是在一次與玄宗同寢時,她把臉伏在玄宗的胸上,嬌聲說道:“陛下一定要把臣妾呼為太真,一輩子禁閉在太真宮?”玄宗撫摸着楊玉環說道:“不,不,你只是暫避太真宮,區區小事何必如此認真!”楊玉環哭說道:“對陛下來說是小事,對臣妾來說卻是終身大事。妾自身蒙聖上垂愛,深感於懷,若不能常侍陛下於左右,今生今世則無顏活在人世!”眼淚濕潤了玄宗的胸脯。玄宗頓起憐愛之情,將楊玉環緊緊地抱在懷裏。從此玄宗開始稱楊玉環為娘子,並令別人也照此稱呼。
壽王見王妃被父皇搶去,無可奈何,半個不字也不敢說,只好忍氣吞聲。玄宗為了補償,便聘韋詔訓的女兒為壽王妃。
開元29年正月,玄宗下詔改年號天寶,楊玉環走出了太真宮,與玄宗一起迎接普天同慶的天寶元年。自此玄宗整日與楊玉環在一起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每晚必與楊玉環同榻尋歡,至午夜不肯作罷,次日日上三竿方起,就連早朝慣例也被取消了。這正是白居易在《長恨歌》裏所說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楊玉環姿容出眾,不僅體態豐腴,肌膚細膩,面似桃花,單純快樂,而且通音律,善歌舞。玄宗也自幼喜愛音樂,會作曲,能舞蹈,共同的愛好,更使玄宗如痴如狂地迷戀着楊玉環。玄宗曾創作《霓裳羽衣曲》,楊玉環只是稍加瀏覽,就將其編成了舞蹈。楊玉環依韻而舞,歌聲婉若鳳鳴鶯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表現出一種縹緲神奇的意境,令玄宗興奮不已,親自為其伴奏。
天寶四年楊玉環被冊立為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登峰造極。一日楊貴妃隨口提到蜀中荔枝味道鮮美,玄宗隨即詔令嶺南送荔枝進京,為了保證到京的荔枝新鮮,運送荔枝五里換馬,十里換人,馬不停蹄,日夜兼程。
玄宗有一弟弟寧王,兩人感情融洽,常同席飲酒。寧王也通曉音律,擅長吹奏玉笛。楊貴妃常向寧王借玉笛,據傳兩人一來二去就暖昧起來,進而發展為私通。有人把這一傳聞寫成了一首詩:“梨園靜悄悄,笛聲飄渺,隔牆相思怎得了,頻借笛聲傳報。寧王弄情聲聲,貴妃聞聲銷魂,回想先前吻‘小’時,禁不住,暗將笛管細咬。這一切,玄宗皇帝哪知道,只有邊上人,聞笛聲,代他把可憐的淚兒拋。”這首詩迅速傳開,連宮女也偷着傳唱,不久,也傳到了玄宗的耳朵里。玄宗一怒之下把楊貴妃攆回了娘家,但還不到一天,玄宗就開始絕食,發脾氣打人。高力士問要不要給楊貴妃送點東西,玄宗把自己的飯也送過去了。在家惶惶不安的楊貴妃,見到玄宗派來的中使,哭着說道:“請上奏皇帝,妾罪當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只有髮膚是父母所生。今當即死,無以謝上。”遂剪一縷頭髮請中使獻給玄宗。玄宗見到中使肩上放着一縷頭髮,大吃一驚,以為貴妃要自裁,急命高力士接貴妃回宮。楊貴妃見事情敗露,並有感於玄宗對他的寬愛,便不再與寧王來往。玄宗也從此更加溺愛楊貴妃,對楊貴妃言聽計從,有求必應。楊玉環有三姐妹,皆被封為國夫人之號,其父被追封為太尉、齊國公,其母被封為涼國夫人。
天寶二年正月,安祿山入朝。安祿山生於武周長安三年(公元703年)正月,本是營州(今遼寧朝陽)胡人,身材高大,皮膚白凈,既有武藝在身,又有智謀在心,經過一番征戰,終於從一名普通的士卒而成為有名的大將軍。為了討得玄宗的歡心,他入朝謊奏說:“去年七月,營州境內出現了害蟲,蠶食禾苗,臣焚香對天說:‘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抵,願使蟲散。’忽然來了一大群紅頭黑鳥,霎時把蟲吃得精光。”安祿山講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玄宗以為他對己忠誠無二。安祿山原任平盧節度使,后又相繼兼任范陽節度使及河東節度使,並封東平郡王。
以前,唐分別把公主嫁與奚與契丹,雙方關係友好和睦。天寶四年,安祿山欲以邊功邀寵,屢次侵犯北方的奚與契丹,逼其各殺公主叛唐,安祿山擊敗契丹,並藉機擴大自己的實力,招兵買馬。玄宗是個喜好邊功的人,安祿山的所作所為正合他的心意,他卻不知安祿山竟暗藏殺機。
天寶六年,安祿山又奉召來朝,玄宗設宴款待了他,他趁機上奏玄宗說:“臣蕃戎賤臣,受主寵榮過甚,臣無異才為陛下用,願以此身為陛下死。”玄宗聞奏大喜,命楊貴妃與安祿山以兄妹相稱。安祿山見楊貴妃寵冠六宮,與她搞好關係對自己有利,便求比自己小十六歲的楊貴妃認他做養子。楊貴妃故意笑而不答,玄宗卻當即應允。安祿山馬上跪倒在楊貴妃腳下,給“母親大人”行禮。
從此,安祿山有了隨意出入禁中的借口,他有時與楊貴妃對面而食,有時在後宮中通宵達旦,以致流言四起,只是玄宗被蒙在鼓裏。
安祿山身材魁梧,面貌堂堂,又善甜言蜜語,竟把楊貴妃給迷得心馳神往。楊貴妃暗想:皇上是玩弄自己的人,而這個可愛的胡人是可供自己玩弄的人。
“洗三”是當時嬰兒出生后家人所舉行的一個重要儀式。嬰兒出生后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為嬰兒祝吉,這就是“洗三”。“洗三”是為了洗滌污穢,消災免難,圖個吉利。給小兒“洗三”是很正常的,而給年壯的乾兒子“洗三”,大概只有楊貴妃能做得出來。
據《通鑒紀事本末·安史之亂》記載,天寶十年正月三日,是安祿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楊貴妃賜給安祿山豐厚的生日禮物。過罷生日的第三天,楊貴妃特召安祿山進見,替這個“大兒子”舉行“洗三”儀式。楊貴妃讓人把安祿山當做嬰兒放在大澡盆中,為他洗澡,洗完澡后,又用錦繡料子特製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祿山,讓宮女們把他放在一個彩轎上抬着,在後宮花園中轉來轉去,口呼“祿兒、祿兒”,嬉戲取樂。玄宗聽得吵鬧,問內侍太監怎麼回事。太監打探后告訴他原委,玄宗聞聽也跑去看熱鬧。老皇帝哪見過如此滑稽的場面,當場捧腹大笑,又賜給楊貴妃洗兒錢,並賜安祿山許多東西。
玄宗走後,楊貴妃讓宮女把祿兒抬入卧室,並讓宮女用五色錦緞結成一個搖籃,把祿兒放入搖籃。安祿山知趣地口喚媽媽,一會兒又裝作孩兒啼哭,楊貴妃便將她抱在懷裏,任意撫摸、捏弄。
妙女摸捏壯男,哪能不走火?摸着摸着,安祿山就哭喊着要吃奶。祿兒的這一請求,正中楊貴妃的下懷。她笑眯眯地解開酥胸,一對渾圓雪白的狂乳顯露了出來。安祿山握在手裏,一下就將紅杏兒銜在口裏,他瘋狂地抽吸着,兩手在楊貴妃的酥胸上狂亂地抓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