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
(2005年5月22日開始寫,5月31日寫畢)
很早就聽說了《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那本書長久以來都靜靜地躺在家中的書櫃裏,雖然故事情節非常熟悉,只可惜我一直沒有認真看過;在學校上課時,我們學過作者周國平的散文,由此得到的印象,他是個對於世界看得很深很深的人,文筆也好。但都只限於遠距離地觀望,沒能近看。去年三月患了癌症后,我體驗了生與死的滋味,親與愛的滋味,希望與戰鬥的滋味,當媽媽將《妞妞》帶到了我手中時,我馬上急切地願意翻看、體會。因為,我就是另一個故事版本中的妞妞,我與妞妞同年同月生———1990年4月。
我用孩子的目光和一位父親的目光對視,我以癌症患者的身份和一位癌症患兒的父親對視。他又是個哲學家,肯定能在這本書中寫出他的體驗。一
從書的第一句話“妞妞是在離我家不遠的一所醫院裏降生的”,我的心就被作者的筆幸福地牽着走。我相信,一本書的好壞,一看它的開頭就知道了。從《飄》裏的“郝斯佳長得並不美”到《約翰克里斯多夫》的那句“江聲浩蕩,自屋後上升”,都有種娓娓道來的感覺。我想像着整整15年前,幸福的哲學家父親開始寫札記。感嘆誕生的奇迹,奇迹的誕生,說“你來了,我們才第一次有了家”(30頁),“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我整天坐在搖籃旁,怔怔地看你,百看不厭……最美的是你那雙烏黑澄澈的眼睛”。“此時此刻,即使請我到某個國家去當國王或議員,我也會輕鬆地謝絕的。”(32頁)我已經看到了妞妞,我看見了她的眼睛,美麗的眼睛,她也發現了我在看她,於是開心地笑了。妞妞!與我一般大的妞妞!
不幸降臨到了這個歡樂的家庭里,壞消息接踵而至,但哲學家父親的表現除了可以理解的心痛的悲傷(我太能理解了,因為我們家庭何嘗不艱難呢)以外,他的很多舉動與心理我卻覺得是錯誤和難以理解的———當大夫告之孩子得了惡性眼底腫瘤時:“我只知道一件事:妞妞活不長了”(59頁);
當眼科主任簽署了“左眼摘除,右眼試行放療和冷凍”的醫囑后:“我到此止步了,醫囑的執行被無限期地拖延了下來。”(268頁)注意!請注意!妞妞不是沒有活的可能!是他們主動放棄了!不是沒得治,是他們決定不治。這回,放棄了救的努力,沒有可以扭轉的機會,妞妞真是“活不長了。”
但等待死亡的過程是多麼讓人心痛!真的,我閱讀的時候想像他們的生活都不敢置信。我不敢置信於他們這樣的決策———等死,我不敢置信於他們的思想———將惡性腫瘤與死亡畫等號,說“我的患有絕症的女兒”(109頁),甚至還用“死症患者”一詞(259頁)。我擁有與他們毫不相同的治病經歷,是因為我擁有一位毫不相同的媽媽。我媽媽從來沒有把它當做絕症,抓住每一個機會,她認真研究思考,不盲目去做任何事情,在每個決策上都做到了最好。看到妞妞的一生是在家中度過的,我為她難過,妞妞還只能說:“去外外。”那就讓我為她說她不會說的話吧!
於是,在剛開始讀《妞妞》時,我就準備大寫文章,好好說一下自己的讀後感。想想媽媽是怎麼疾風暴雨般救我的。2004年3月24日下午在學校我突然呼吸窘迫,是因為胸腔里長了一個大瘤子。後來得知它是縱隔非精原生殖細胞腫瘤,國內少有認識,少見治療經驗。在一發作就險些要命的情況下,我進了腫瘤醫院,大夫說法不一,媽媽在一天之內,多方聯絡,定奪,25日住進中日友好醫院。在醫生準備手術的同時,她遍訪胸外科權威人士,請他們看片子。其中只有一位見過此種腫瘤,並有過兩例手術經驗,術後半年內都複發死亡。媽媽用數碼相機把片子拍下來發到美國。在病發第三天,她就讀到美國腫瘤醫生髮來的相關論文,打定主意,按國外經驗,規範治療,先化療再手術。接下來,她又設法爭取大夫接受這個治療思路,愣是在胸外科這個動手術的地方上了化療。全部過程只花了9天。而她認為其實還可以再快,每每為此感到遺憾。
我之所以寫這麼多,是因為我想告訴讀者“爭取生命”這個詞的意思。我媽媽從未放棄,她也恐懼,她也傷心,要知道她是與我相依為命的單身媽媽,你便可想而知其痛苦和重擔。她也想到可能“子尤活不長了”,但在行動上是盡全力為自己的孩子努力爭取任何一個可能存活的機會,哪怕無力回天,也無怨無悔。可是這位哲學家父親呢?一個等待自己孩子活活死去的過程,按他們的說法:“等待死亡,這種感覺真是異乎尋常。”(73頁)我痛苦。
回到這本書來,從明白妞妞的病後,他們努力維持平穩的生活,哲學家父親不斷地重複着無底的空、無底的空這樣的話語,在看妞妞打預防針時想着“我們何嘗不明白,連這一次也是不必要的”(62頁)。要給妞妞剪頭髮,他“不吭聲,心想既然她活不長了,她來時一頭黑髮,就讓她這麼美麗地走吧”,儼然床上躺的不是活潑的孩子,而是一張死亡證明。
接下來的第四章,我看到的是望不見頭的兩位家長的鬥嘴,或調侃或絕望,以一句“想開點,就當我們沒有生她”開頭,用“人生不過如此,你想想一百年後……我知道,早去晚去都是去”來安慰自己,既然這樣,大家就都別活了,反正早去晚去都是去嗎!還有很多調侃的話使得本該沉重的故事變得怪模怪樣,說些什麼“一個是性情古怪的老頭,一個是脾氣暴躁的婦人,當然勢不兩立”這樣無聊的話。其次就是絕望的話語,因為這話語是無根據的,我更覺出它的荒謬。他們鐵定認為妞妞得癌症就會死,束手就擒。“妞妞能活下去該多幸福。”(69頁)“沒準等不到那一天,動了手術,死於癌症複發或第二腫瘤的可能性還很大。”“何必讓她再受這些苦!既然註定要去,遲去不如早去。現在她畢竟還不懂得留戀生命。”(71頁)“可是我們救不活她。”(73頁)“知道她活不成,為什麼還要讓她受苦?”(78頁)“我的女兒註定活不了。”(111頁)簡直一句比一句荒唐,請問,她為什麼不能活下去?能否活下去的機會就掌握在你們二位手中呀!
“跟你說句真話吧———妞妞絕對完蛋!”(75頁)那讓我也跟你說句真話吧,你不救她她確實得完蛋。父母獲知自己的孩子得癌症,由此想到她活不長了。他們悲傷,哭,然後將孩子帶回家等死。絕望的父親寫出了《絕望的親情(札記之二)》。
“新生兒和癌症———上帝呵,你開什麼玩笑!”他對命運怒喊着。他在第105頁舉了個例子:我認識一對夫婦,他們的十七歲的獨生女兒患了癌症。開始,他們也痛不欲生。可是,時間久了,他們被拖得疲憊不堪,便盼望女兒早日死去,使他們得以解脫。我完全理解這種情況。”我完全不理解這種情況!也真奇怪,遍視全書,哲學家父親從別人身上聽的所有例子都對他的思想有利,像孩子得癌症家長就很厭煩,甚至棄嬰而去一類。但我想這大概是少數,不然就別蓋醫院了,直接蓋棄嬰站得了。請看看醫院裏那些團結一心戰鬥的人們吧!札記之二里還有這樣的話:“有人勸我,既然你必死無疑,不如讓你早日解脫,何必在你身上徒勞地耗費精力和感情。我不是不知道,一切希望都已破滅,你只是在捱日子而已……”(107頁)勸的那人說的是什麼話?
但哲學家父親在札記里還是寫了許多美麗而感人的話,他在回應這個勸他的人的時候,說:“有一千條理由讓你早走,只有一條理由把你挽留,這條理由勝過那一千條理由,它就是我對你的愛。徒勞嗎?愛不怕徒勞……徒勞嗎?愛絕不徒勞。”他又這樣解釋生命的得失:“生命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因此無論什麼年齡的死都是不可計算和比較的,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的喪失。”說的多好呀!可接下來這樣一句把前面的全推翻了:“但是,面對孩子的死呢?”
他又滿懷激情地說:“我愛我的女兒勝於愛一切哲學。沒有一種哲學能像這個嬌嫩的小生命那樣使我愛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兒能活,就讓隨便什麼哲學死去好了。”好!太讓我感動了!可是緊接下來的一句是:“然而,我的女兒註定活不了。”
還註定?原來死去的不是哲學,而是女兒。死了女兒的哲學家父親最終還得靠活着的哲學來安慰自己了。
整整20節18頁的札記,最終說出了什麼?
札記寫完了,哲學家父親還是得離開書桌,接着陪女兒等待死亡。我痛苦。他寫:“我們眼睜睜看着它一天天擴大。”(149頁)為什麼?為什麼要眼睜睜?我就這樣興奮地往下看,不斷能發現出我可以批評的依據。但這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這哲學家父親太會寫了,我看似獨立的思緒也會被他帶着走,他哭我也哭,他笑我也笑,我努力清醒,告訴自己:你不是要指出他們的錯誤,寫一篇批評的文章嗎?可隨即我又說:“算了!還是先進入妞妞的世界吧!”我想很多讀者也是這樣的,沿着作者給出的惟一一條路走,忘了思考:除了等死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妞妞真的得了癌症就得死?他們努力爭取妞妞的活沒有?
為什麼我也跟着作者的筆走?因為作者把妞妞塑造得太可愛了!妞妞,和我同年同月的妞妞,我與她一起驚恐於燈燈亮了,燈燈滅了(妞妞小詞典一章,作者形容她的視力逐漸減退,對光越來越不敏感),跟她學說“爸爸”,“媽媽”,認識花鳥魚蟲,雷電風雨。我最愛看妞妞生活中的小插曲,那些小逗事讓我越來越沉醉於他們的生活。不行!要冷靜!我邊愛着妞妞,邊思索着怎麼批《妞妞》,我艱難地總結着自己偶爾想出的話語,可不久就全忘了。我的讀書過程是很痛苦的!我猶豫了,真的要寫這篇文章嗎?
二
我愛上妞妞了,妞妞的家長難道不愛?按他們的話說當然是愛的。現在他們改主意了!他們要救妞妞了。這就讓我認識了哲學家父親思想中的另一面。他們的拯救行動分幾路,先是找氣功師。氣功是中國的國寶之一,但打着氣功的旗號賺錢的人多是江湖騙子。哲學家父親找的,就是這類人。我很少看見他藉助於現代醫學,氣功治病的人他倒是找了不少。後來發現“氣功大師”們沒用,他們這時才決定為妞妞做放療,妞妞是近滿月時被發現患腫瘤的,而這時她已經一歲兩個月,他們下這個決心下了一年一個月,而我從發病到上化療只用了9天。
放療經歷的描寫,讓我深深感到他的優越感,我想這也是他不能接受自己孩子得了癌症的原因。請看他是怎麼寫的吧!“北京醫院放療科,來這裏求治的都是掙扎在死亡線上的癌症患者。”在人身上畫上紫色標記是為了標示出需要接受放療的區域。他寫道:“一個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那個紫色方框畫在鼻樑正中,宛如小丑的化裝。”(257頁)他在用一種看馬戲團表演的眼光審視着這些人。好像是在寫別人的事,跟自己無關。我對於哲學家父親對殘疾的敵視感到震驚。他為自己是“正常人”而驕傲,“正常人”生活在“正常世界”里,排斥着外來的一切“殘缺”事物。他既認為自己高他們一等,不屑與他們為伍,又為自己的孩子竟是這種命運而感到悲哀。當他發現自己的孩子是所有就診者中最小時,寫:“這麼一個剛剛來到人世的鮮嫩的小生命竟也加入了這支死亡之旅,不由得引來了她的同志們的同情的目光。”我看,這同情的目光更多的是發出於父親自己吧!他從未真正融入到患者家屬的身份中,去認真投入治病的行動,話語裏滿是不滿與自憐。為什麼說它是死亡之旅?為什麼不是求生之旅?我媽媽告訴我,開始化療那天夜裏,她獨自捧着我那隻24小時靜脈給葯的手,感到的是無限的希望和喜悅。而當醫生把紫色標記印在妞妞臉上時,他竟“感到深深的屈辱”。(258頁)回家拚命洗,他看來當健康人當得太久了,一下子成患者家屬還不適應,說:“如同革出教門一樣把妞妞革出了健康人的世界。”恐怕他更驚異的是自己也要逐出優越的健康人的生活了。
為了讓妞妞能有正確接受放療的姿勢,大夫找來一個原來的小病人用的小盒子讓她躺進去。哲學家父親形容:“那個病孩一定已經死去,這隻為放療製作的木盒的真正含義就是小棺材,妞妞也必將死去,而我們如同那個病孩的家長一樣也必須經歷眼前這個步驟,就像執行一種死亡的預備儀式。”放療這一求生的過程,在這裏被他描繪成死亡儀式。所以最讓我遺憾的是,恐怕到現在,他還堅信妞妞必死,沒有措施可以補救。故事進展到了無可選擇一章,作者開始表達他的悔恨,這一舉動又讓我猶豫了,工作該不該進行下去?一個父親,在真誠悔恨於他的種種錯誤的行為。
“我活着,妞妞卻死了。我對妞妞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268頁)“我不肯接受我有一個殘疾女兒的事實。”“既然我得不到'全',那麼就讓她'無'!更有甚者:讓她'無',以成'全'我!結果,我活着,妞妞卻死了。”“如果現在讓我選擇,我當然會毫不猶豫地給妞妞動手術。”既然他都悔恨成這樣了,把我批評他的話都先拿來主動批評自己了,我還有什麼可寫的?不!這文章我還要寫,因為我又發現了可寫的依據,我艱難地將哲學家父親的筆推走,拿起我自己的筆。
我為什麼還要批評?原因是他悔恨得不夠,悔恨得不在地方,他在尋找給自己開脫責任的理由。270頁,“悔恨”章的第二節,他先摘了《眼科腫瘤》一書,形容妞妞病的兇險。“預后不良。即使摘除雙眼,在30歲前仍有50%患其它癌症的概率。加上癌細胞未消滅乾淨導致的轉移的可能,放療造成的發生第二腫瘤的可能,這個概率還要增大。”恐怖吧!誰看了都絕望了吧!別治了!乾脆等死吧!當然,這種話嚇不倒我,我的腫瘤不比妞妞的好,甚至還要危險,媽媽聽到的話比這還恐怖,可是!哲學家父親引的這段話里出現了兩次概率一詞,它不管多嚇人它都只是概率,如何行動仍在於你自己,到了你這兒就是百分之百,或者帶着妞妞衝過艱難萬險,或者看着這段概率來概率去的文章傻了眼。
他引用上面的書本還不夠,又轉述了來自某醫學權威的忠告:“不要動手術,活下來後患無窮,後悔也來不及。”這是哪門子醫學權威?他那些靈通的朋友這時又準時出現了,報告最合作者心意的消息:“某甲、某乙、某丙有一個孩子也是患這種病,動了手術,無一例外,活到二十幾歲都死了”。首先我想說這樣的話毫無科學依據,我們怎樣能夠預期二十年以後的事情呢?再者,二十歲的人生也是多姿多彩的。按照哲學家父親的話,無論什麼年齡的死都是不可計算和比較的。在二十多歲的年齡上,音樂家中的舒伯特、莫扎特已經開始創作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文學家中的曹禺寫了《雷雨》,而張愛玲一輩子的好作品都寫在此時。得到了上述這些情報,哲學家父親說他“是要在兩個最壞之間做選擇:或者讓妞妞早早夭折,或者讓她在經受手術、失明、癌症複發之苦后仍在青少年時代夭折。既然都是最壞,選擇還有什麼意義。”(271頁)我差點就被他這個話蒙蔽了,心想,說得對啊,按照作者的話說,長痛不如短痛,好死勝過賴活。(272頁)我按照作者給我的這條惟一的思路一直想下去,我接受了他給出的答案,讓妞妞無辜而悲慘的死亡有了最好的理由。哲學家父親又說:“我實質上已經做了選擇:放棄手術,讓妞妞在命定的時間死去,其實這是惟一正確的選擇。”(272頁)這是命定的嗎?這是父親給女兒定的吧!還沒等命運判死刑,他先積極主動地給女兒判了死刑。父親接著說:“給妞妞動手術始終是我一個時隱時現的念頭,”他聽說了上海癌症俱樂部一個十九歲的女孩雙眼失明,卻與正常人一樣快樂生活,最近還準備要去美國上學。我想哲學家父親當時的心情一定是詫異的,他奇怪,當初對於小瞎子的生活有那麼多恐怖的想像,如“她是個瞎子,完全不能自理。現在她小,有我們的愛護,長大了不定怎麼受欺負呢。”(278頁)原來盲人也可以如此生活。這時我才明白,看來錯誤是源自道聽途說,所以如此悲觀,剛聽了這麼一個好例子就想動手術了。他沒有為妞妞治病做更多的科學研究。哲學家在我的印象中是專門想事的,而且比一般人會想。寫出那麼多思想札記的大哲學家,在給女兒治病時,顯得不僅不高明反而愚昧。
在發現盲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后,哲學家父親帶妞妞去做CT,他又開始描述:“小小的身軀擺在鋪着白布的長長的檢查台上,沒有一絲生氣,像一具小屍體。”(275頁)在醫生勸他們放棄手術后,妞妞的父母商量,最後得到的答案是:“我傾向不動,動了她還會死。”(275頁)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說的太多了。反正任由瘤子長了一年多,現在確實想救都麻煩。
他們反覆的次數太多,剛把妞妞抱回家,妞妞在鋼琴上的表現又讓他們感動起來,最終把妞妞還是帶回了醫院。總算住院了!都住院了,他們還不斷猶豫,在我看來,哲學家父親懼怕不好的結果,連嘗試的膽量都沒有,最終使好的可能隨着壞一起而去。哲學家父親說兩個女醫生在勸他,“沒見過我們這樣的,到這地步還不死心。有的家長來就診,把孩子扔在門診處,自己一走了之……”這樣的醫生有良心嗎?以治病救人為天職的醫生居然把這樣的事例拿出來勸人,勸人效仿,這世界是善是惡我都不清楚了。
其實哲學家父親舉這樣的例子還是安慰自己,大夫們勸完,他“正好順水推舟,當天下午就叫出租車回家。”(277頁)哲學家父親難過呀!他對自己說:“你無法擺脫那深入骨髓的悔恨,手術越是不可能,你就越是後悔沒有及早手術。”為了安慰自己,他又將眼科主任的回信和天津眼眶內腫瘤權威的答覆搬出,無非是手術無用的話。我看到媽媽在書邊空頁上的字跡:“我也曾面對這樣的說法,但我決意向前。”他雖然說:“只是到了現在,她對於我才真正成了不可代替的專有名詞。”但他依然在重複:“無論動不動手術,她都難保性命。”甚至有更絕對的:“可是,她必瞎,她必死。”我現在寫這段話時,我的心裏都顫抖,這像一個說女兒是自己專有名詞的父親該說的話嗎?是誰給妞妞這樣的命運?我也就聽見作者這樣絕對地說過,他是宣判妞妞必死命運的人!
接下來就是我不忍再看的過程,可憐的妞妞!讓我心痛的妞妞!和我同年同月的妞妞!她痛苦,而她的父母除了能和她哭成一片卻無能為力!漸漸地,她筋疲力盡,功能逐一喪失,癌細胞遍佈全身。我焦急而氣憤地想怒吼,看着可愛的生命死去是多麼殘忍!我要寫文章!但還是妞妞讓我心軟,讓我遲疑,如此這般得出一個結論,然後又用另一個反駁,再得出新一個,我的思想兩方對峙,異常激烈。作者非常會寫,“妞妞突然伸出手,緊緊抓住挨近她的雨兒的手腕,輕輕嘆了一口氣。”(338頁)那時我的心猛地提起來,與妞妞一起呼吸。“接着,她的手鬆弛了,全身猛烈抽搐了一下,停止了呼吸。”當一切結束,哲學家父親寫出:“妞妞在我的懷裏,她的小腦袋無力地垂到一側”那句時,我的心肯定停跳了,世界與我一起哭泣,為她哀悼。但不行!我要冷靜,雖然我痛苦,我還是要繼續寫!
三
妞妞死了,故事卻還沒結束。有些事情我還得總結一下。
一個不斷筆底吐出生命哲理的人,卻對生命的頑強表示厭惡;一個快樂地寫着新大陸(札記之一),說著“做父母才學會愛、付出與愛”等等愛的主題的話語的人,對他的女兒表示了怎樣的愛?直到我寫這行字的時候,我才突然想起,這位哲學家父親在整個18個月裏,做了什麼愛的事情?
“不行,成了個小瞎子就不是她了”(71頁)。哲學家父親愛的,不是眼前這個瞎妞妞,而是他心目中的妞妞,他理想中的妞妞。這時他如果想到“太慘了,給強姦了都不知道是誰幹的,我看過一個電影就這樣”(71頁)他還會說“整天坐在搖籃旁,怔怔地看你,百看不厭”嗎?他還會陶醉於妞妞有趣的話語,她愛聽音樂,她愛發脾氣,她愛指揮人的舉動嗎?他愛的只是妞妞健康的一面,他從未正視過妞妞殘疾的眼睛,這時,一切他對世界生命的哲學議論都沒有意義了。他敵視殘疾。妞妞死後,他們在法雨寺許願,眼前出現了兩個年輕的殘疾人,他形容其中一個“畸形得全無人樣……活像一隻在塵土中爬行的醜陋的甲蟲。”(359頁)原來如此!愛思考的哲學家父親,殘疾人在您眼中是如此不堪。那麼讓我們試想,如果妞妞是別人的孩子,你偶爾在街上看見她,看見她殘疾的眼睛———那“面目全非、能看到地獄”(152頁)的眼睛,您是不是也會說一句:“我心中一下子黯然,感受到了生命欲求的卑賤和無謂。”(359頁)《北京法源寺》裏李敖借主人公之口說:“寺廟的用意並不完全為了超度死者,也是為了覺悟生者。”那麼您,應該比一般人想得更多的大哲學家,您覺悟出什麼了?
真可惜,您沒有看見他們與命運抗爭時的頑強,那自強不息的精神!妞妞生病,她父母還去逛西單市場,這時他們看見“有兩個男性盲人互相攙扶着,各人手持一根竹竿,摸索着前進。他們在交談,面露笑容。”(85頁)他們心想:“太慘了,我決不讓妞妞那樣。”可是你怎麼知道他們在交談時多麼開心呢?他們的世界並不比明眼人要黑暗。
癌症在您的腦海里是絕症,是死的同義詞,可您不知道,我們在與死抗爭的過程中,才感受到了真正的生!您是一個健全的、健康的哲學家,您的悲天憫人產生於書房裏,您的生命思考產生在稿紙上,書房稿紙是一回事,治病救人又成了另一回事,其實,我們在病房裏看到的病人們和病人家屬們,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是真正體會到生命偉大的人,他們從未言敗,他們自強不息,他們也會哭,但眼淚是他們下一輪戰鬥的號角,不像您,當孩子接受放療被印上紫色標記時,“感到深深的屈辱”。您在努力排斥着疾病,死亡這些詞彙,您不敢想像自己本來健康的人生怎麼出現這樣一個死亡的岔口,只有在家中與可憐的妞妞玩樂時,您才感到一絲安慰並感到當父親的樂趣,要知道!即使身體不健全或者病人的世界也是別有一番洞天的!
我從李敖的書里接觸到了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作家,叫邱銘笙。他在提到因為自己的殘疾,不被女人接受時,寫了這樣一段極其有趣而值得思考的話:“我從無恨意,也沒有遺憾,不過我會‘不服氣’、會‘感慨’,‘感慨’女人呀、女人,她們、她們不愛我的並不是我的人,她們愛的、她們愛的,呵!竟是我的兩隻腳!”那麼我也可以這麼說,我們終於明白了,啊!原來放棄妞妞的原因,是他不愛妞妞的全部,只愛妞妞健康的眼睛!《北京法源寺》裏又有這樣一句話,“善和行善是兩回事,善不行,不算是善。”以此我們也可以說,沒有行動的愛不算愛。那麼他的行動是什麼呢?他的反思便是因果無憑一章的內容:要是四川姑娘沒有打來不合時宜的電話等等事件的產生;他悲痛的顯示就是第四章的名字:哭不是懦弱;他為妞妞求生,最後得到的答案是:“那是腫瘤嗎?不,那是她的業。”(246頁)此語出自哲學家夫婦都覺得他是好人的李氣功師。我也從這位好人李氣功師的嘴裏得知妞妞的身份,因為在觀音菩薩那兒犯了錯誤所以被貶下凡。當妞妞左眼完全失明時,李好人說:“我用天目看了一年後的情形,看見她扎了兩個小刷把,正向觀音磕頭。她會活得好好的。”(250頁)那麼妞妞呢?扎了兩個小刷把的可愛的妞妞現在在哪兒呢?我向你要人!
我時常想像,想像自己拜訪這個同年同月生的妞妞,她肯定是個美麗的女孩兒。我與她海闊天空地長談,既然她是鋼琴天才(275頁),那我就得要求她彈上一曲,曲畢,我興奮地要求她再來一首,而那琴聲,已長入我夢,長入我心。妞妞!讓我心痛的妞妞!
×××
要盡量做個正直的人,熱愛自由尤其高於一切
子
尤
11歲
我躺在靈魂的病床上,想讓看似潔白的藥水洗刷我短淺的眼光,一次次疼痛的考驗,
讓我感覺到夢是那麼的渺茫。
12歲
子尤十四歲
完美,是最不完美的
殘缺,是最偉大的輝煌
廢墟,為自己驕傲
他等待着廢墟森林的延伸子
尤
13歲
青春,我向你宣戰
相信未來
因為我相信失敗
在覺醒的瞬間迸發的一刻
我仍要用苦痛的目光在歲月的光陰里留下
相信未來是天才更是野獸
是天才更是野獸
雪/
惟一能強烈感受到的,是剛毅的氣勢和勇往直前。面對長長的旅程,我們不能庸俗地表揚她們不怕死,因為她們這種信念,即使遭到劫難———累死或被襲擊,生命的延續依舊告訴她們:FlyandFly。子
尤
14歲
這一年,有兩個詞彙是佈滿我思緒的每個角落的,即疾病與女生疾病代表着苦難,女生預示着希望我與疾病為伴,享受不盡;和女生一起,則初嘗思念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