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說起來,聰子早就有這種毛病,有時候故意說一些嚇人的話。

看上去好像不是故意演戲,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可以讓對方從一開始就意識到是惡作劇而放心的神色,似乎在對你袒露一件生命攸關的大事,那樣一本正經、鄭重其事,而且滿含悲愁。

清顯對這一套本應習以為常,卻不由自主地問道:

“你說突然不在了,為什麼?”

佯裝的漠不關心裏孕含着不安的反問正是聰子求之不得的。

“這個原因我不能告訴你。”

於是,聰子在清顯心靈的杯子的清水裏滴入一滴墨汁。清顯實在防不勝防。

清顯目光銳利地盯着聰子。她總是這樣。這就是清顯憎恨聰子的原因。因為她總是突如其來地給清顯造成莫名其妙的擔心受怕。那一滴墨汁在他的心裏逐漸擴散開來,整杯水都將變成深灰色。

聰子憂傷而緊張的眼睛為愉悅的快感而顫抖。

兩個人回來的時候,大家見清顯的情緒極其低沉,都很吃驚。這件事又會成為松枝家那些女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清顯任性的心靈同時也具有自我增加腐蝕自己的不安情緒的不可思議的傾向。

如果這就是戀情,如此堅韌,如此持久,那才像一個年輕人的樣子。清顯卻不是這樣,與其說他喜歡美麗的鮮花,不如說他更喜歡帶刺的黯淡的花種。聰子深知這一點,也許才播下這顆種子。現在的清顯除了給這顆種子澆水,等待它發芽,最終在自己的心田裏繁密生長之外,對其他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他一心一意地培植着不安。

他得到“興趣”,此後一直心甘情願地成為苦悶的俘虜。他對給予他猶豫不決和不解之謎的聰子十分惱火,也對自己沒有執意解開謎底的優柔寡斷十分氣惱。

和本多在中之島上休息的時候,清顯說過希望得到一件“有決定性意義的東西”。他經常這樣想,雖然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但就在這件光輝燦爛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東西”眼看着就要到手的關鍵時刻,受到聰子那淡藍色的和服的干擾,把他推回到猶豫不決的泥潭裏。其實,這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東西也許只是在可望不可及的遠處閃爍光芒,而他以為在伸手可觸的地方受到聰子的干擾。

更使他氣憤的是,解開謎底和消除不安的所有途徑都被他自身的驕矜所堵死。例如,他即使想追問對方,也只能採取“你說自己突然不在了,這是什麼意思?”這樣的問話方式。因為這樣只能造成自己對聰子關心的程度受到懷疑的結果。

這該怎麼辦?怎麼做才能使別人相信我的不安與聰子無關,完全是自己抽象的情緒的表現。

清顯翻來覆去地苦思冥想,但最後變成怪圈,繞不出來。

每當這樣的時候,平時討厭的學校也成為散心解悶的去處。午休時間,他總是和本多在一起,不過本多的話題多少有點無聊。自從那一天本多和大家一起在正房的客廳里聆聽月修寺住持尼宣講佛法以後,他就痴迷上了佛法。當時清顯也在場,但是心不在焉,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現在本多卻把當時聽到的教義按自己的理解逐一闡述,灌進清顯的耳朵里。

佛法在清顯的經常耽湎於夢幻的心靈里沒有留下絲毫痕迹,卻在本多的十分理性的頭腦里注入新鮮的力量,這實在很有意思。

月修寺位於奈良近郊,作為尼姑庵,卻屬於法相宗,這本來就很少見。其偏重理論的佛學教義可能對本多具有吸引力。不過,住持尼為了引導人們進入惟識的大門,把佛理講得深入淺出,還特地援引不少淺顯易懂的例子。

“住持尼說,她是從瀑布口上的死狗想到這次宣講佛法的。對吧?”本多說:“毫無疑問,這也體現出住持尼對你們一家人的慈悲心懷。那摻雜着貴族語言的古典京都口音猶如微風輕搖的屏風帷幕一樣,在不動聲色之中隱現着無數淡淡的表情。那一口京都口音使佛法的宣講更加感人。

“住持尼講述的是過去唐代一個名叫元曉的人的故事。他為求法,奔走於高山峻岭,夜宿荒冢之間。夜半醒來,口渴難耐,便伸手從旁邊的洞穴里捧水喝。他從來沒喝過這麼清涼甘甜的水。喝完又睡去,早晨醒來,曙光映照在昨夜喝水的地方,原來他喝的是積存在骷髏里的水。元曉頓覺噁心,把喝的水都吐出來。然而,就在這時,他悟到一個真理: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骷髏無異。

“不過,我感興趣的是,這個元曉在悟道之後,是否能夠又喝了骷髏里的水而發自內心地覺得甘甜清涼呢?純潔也是如此。你不這麼認為嗎?不論女人多麼墮落,純潔的小夥子從她身上照樣可以體會到純潔的愛情。但是,當知道這是一個極其厚顏無恥的女人時,當知道自己純潔的心靈所描繪的只是一個一廂情願的美好世界時,他還能從這個女人那裏體會到同樣純潔的愛情嗎?如果可能的話,你不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嗎?自己的心靈本質和世界的本質如果能夠如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你不覺得非常好嗎?難道這不就是掌握了解開世界之謎的鑰匙嗎?”

本多明白自己還沒有接觸過女人,清顯也不懂女人,所以他無法反駁本多的奇談怪論,但是這個任性的少年似乎覺得,正因為自己與本多的本質不同,他生來就已經掌握揭示世界秘密的鑰匙。他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自信。他覺得自己經常做夢的體質、自命不凡卻又容易惶恐不安的性格、天生的美貌等等,都是深深嵌入自己柔軟肉體裏的一顆寶石,不痛不腫,但為了時而從肉體深處放射出來的明亮的光芒,也許他具有類似病人的矜持。

清顯對月修寺的來歷一無所知,也不感興趣,反而是與月修寺毫無關係的本多去圖書館查找資料,調查清楚。

月修寺建於十八世紀初,作為寺院,不算太老。第一百一十三代東山天皇的女兒為緬懷年輕駕崩的父皇的遺德,篤信清水寺的觀音菩薩,對常住院的老僧講述的惟識論感興趣,逐漸皈依法相的教義,剃髮為尼。后離開原先的皇家寺院,另創學問寺,即為現今之月修寺的開山。法相尼姑庵的特色保持至今,但皇家寺院的傳統已在前一代消絕。聰子的大伯母雖有皇家血統,但成為第一代的臣下住持尼……

本多突然單刀直入地質問道:

“松枝!你最近是怎麼回事?我說什麼話,你都心不在焉。”

“沒的事。”

清顯猝不及防,只好含糊其詞地回答。他的那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看着本多。朋友知道自己的傲慢,這沒什麼羞恥的,可怕的是知道自己的苦惱。

他明白,如果現在對本多推心置腹地道出真情,本多就會毫不客氣地闖進他的心裏。而清顯絕不允許任何人這樣做,他恐怕會立刻失去這惟一的朋友。

然而,本多立刻看穿清顯的心事。為了繼續保持他們的朋友關係,必須捨棄粗俗的友情,不應該在剛剛塗好油漆的牆壁上不慎留下自己的手印。必要的時候,甚至對朋友經受臨終的痛苦般的折磨也要視而不見,尤其這是一種隱藏才能變成高雅的特殊的痛苦的時候。

這種時候,清顯的眼睛充滿一種真切的懇求。本多甚至喜歡他的這種目光。這是希望把一切都停泊在曖昧的美麗岸邊的目光……。在這種瀕臨破裂的冷酷狀態里,當友誼處在一種交易的無情對峙中,清顯才變成懇求者,而本多成為審美的欣賞者。這才是兩個人心照不宣地期望的狀態,是別人稱呼他們兩人的友誼的真正本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豐饒之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豐饒之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