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楊百萬的第一桶金

二、楊百萬的第一桶金

楊懷定的故事,中國散戶幾近耳熟能詳了。1950年生人,一直在上海鐵合金廠當工人,工資先是每月36元,後來漲到了每月53元。1988年春節,楊懷定38歲,廠里倉庫丟了一噸多銅材,因為楊懷定妻子承包的電線廠所用的原料是銅材,楊懷定一下子成了重點懷疑對象。後來,雖然小偷被抓住了,冤情被洗刷了,但楊懷定心裏總有點不舒服。1988年3月,他辭職了。

辭職后,楊懷定便投身到了買賣國庫券的生意中。1985年期的國庫券開盤價104元,利息率15%。站在交易所門口的楊懷定,心裏開始盤算起來。今天帶來了20000元,如果20000元全部買下,一年就有3000元利息。而存在銀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來的近2000元,遠遠超出工廠的工資。於是,他果斷地把帶去的20000元都買了國庫券。

後來,楊懷定描述當時的心情時說:“買是買了,但心裏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發現漲到112元了,我趕緊賣了,賺了800元。”一年的工資到手了,楊懷定心放寬了些,又開始突發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國庫券買回來,再以112元的價格賣出去,不就可以賺錢了嗎?由於當時全國已有七個城市開放了國庫券交易,楊懷定決定打聽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那時候國庫券行情屬於國家機密,但當天的《解放日報》報道了上海的開盤價和收盤價。依此類推,各地的黨報一定會報當地的行情。”

楊懷定立即跑到上海圖書館,翻看全國各地的黨報,終於查到安徽合肥當日國庫券開盤價94元,收盤價98元。

於是,他連夜去合肥,一個來回,20000元的本錢一下子變成了兩萬二。跑了幾次以後,楊懷定嘗到了甜頭。之後,楊懷定來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採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把國庫券源源不斷地搬到上海,一年就賺了100萬元。在20世紀80年代,對許多人來說,成為萬元戶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楊懷定發了,“楊懷定”這三個字也漸漸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楊百萬”卻名動天下。資金量做大后,他不再親自到外地跑了,雇了幾個人在全國各地跑,他坐在上海用電話遙控指揮。

這些人每到一地,第一個任務就是打聽當地的國庫券行情。楊百萬說:“用現在的話講,我就是買信息。我變成信息中心,知道哪裏價格最低。我指揮他們從最低的地方開始依次買進,越買差價越小,最後回到上海賣出。人換

班休息,資金不閑着,每天在滾動、膨脹。”

說到這裏,再提一提當今成天仰望着大盤胡思亂想的億萬股民,中間有不少人經歷過那個時代,但都沒能成就自己的百萬神話。探究其中道理,莫不是因為缺乏一種素質,比如膽商?

作者本人以前做過頻繁買進賣出的小股民,做過職業機構的操盤手,對普通股民的心態非常了解,並且有條件從不同角度看待一些錯誤的交易心理。談到“膽商”二字,不妨先提一下股民大眾的某些錯誤心理:

●跌不敢買,因為知道抄底通常勝率不高;漲不敢買,因為“專家”天天強調追漲如何如何不妥。最後,你在本該是機會的時候,當了一回看客;直到行情進入加速階段,才被迫殺進去,撿一個煙屁股。

●自己套牢時,相信很快就會解套。別人深套時,卻不敢投入該股,認為還會繼續深套。

●看中一個板塊,就堅信這個板塊有強勁的漲勢,還會尋找各種消息來證明自己的判斷,至於是不是事實完全取決於自己相不相信。

●拋掉一隻股票之後,會十分焦灼地尋找下一個目標,直到買進才安心。

●套牢補倉時,會感慨有閑置資金的好處。但在買進的時候,又怕資金閑置,全倉買入。

●時刻關注股票行情,誤導了本來正確的判斷。

投資大眾會有這樣滑稽的心態,固然有智商、財商、情商方面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膽商問題,要麼有膽無識,要麼有識無膽,以致進退失據,沒能在恰當的時機做正確的事情。

在股市裡打滾,天賦很重要,要有高智商、高情商,更要有高膽商,膽子太小,成不了大氣,但又不能放膽胡來。膽商就在於有膽識,有膽有謀,堅毅,忍耐。楊懷定就因為他不同尋常的膽商,才有如此思維突破和執行力,另外他在20年前就有這般“信息戰”的意識,觀念應該是很超前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股神沉思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中國股神沉思錄
上一章下一章

二、楊百萬的第一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