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第十一節

爬升速度快的人受到舊人的嫉妒和排斥,是常有的事情。何況社會形態已大大轉變,進入實力主義時期,所以,這種情形屢見不鮮。

"這一點我了解。這就是你沒有攜帶派令、只以口信傳達的理由吧?其實,這樣做是合乎兵法原則的。我很快就會悄悄前往魏都,請你先回去向龐將軍報告吧!"

孫臏欣然允諾受聘之事,打理身邊事宜后悄悄離開邯鄲,出發前往梁。

這個樣子好像間諜嘛!抵達梁后,他靜靜待在一家客棧,在等待龐涓派人來接的期間,以這句話消遣自己。

事情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第三天,十數名捕吏闖進他的房間。

"有人密告,說你是間諜。你乖乖就縛受審吧!"捕頭說完這句話,就叫捕吏綁縛孫臏。

這個嫌疑很快就會洗清的。孫臏還持着樂觀態度。

實際上,自己的行徑確實有招致懷疑之處。連自己都認為自己像間諜,被人檢舉應該不是荒唐的事情。

被逮捕時,他沒有說出龐涓的名字。這是他以兵法家立場考慮的結果。

有意起用自己的龐涓很可能是受到舊臣的反對。如果此時說出受他聘請之事,搞不好會把事情弄砸。抵達梁后,已照密使指示有所聯絡,所以龐涓應該知道他所投宿的客棧。龐涓知曉誤捕之事後,一定會下令放人——孫臏作如是想。

然而,被投獄三天,遲遲未見龐涓出現。孫臏到這時候才發覺事有蹊蹺。

"齊國出身的你,過去隱姓埋名在邯鄲待過一段時日,現在又潛入魏國,這一切我們都知道的!"負責審問的官員大聲喝道。

孫臏咬緊牙關不說實情。

對方說的話一點沒有錯。他由於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家世,所以隱姓埋名到邯鄲兵法私塾就讀。至於悄悄來到魏國,是聽從龐涓的指示。

"你是齊國間諜,還是趙國間諜?哪個國家派來的?你還不快招?"這名官員瞪圓大眼,用刑棍猛打孫臏背部。

"我不是間諜!"孫臏呻吟着說。

至此,他不得不說出受龐涓之邀聘前來這件事了。

隔日,這名官員再度進來,給他一記耳光。

"混賬東西!你竟然撒謊!龐將軍說根本不認識你這個人,更否認聘請你當參謀這件事!你這不是誣告嗎?"

"啊……"孫臏不覺驚叫出聲。

這不是以抹殺一個人為目的的兵法應用嗎?——可是,龐涓為什麼要抹殺我呢?

這個疑問很快就得到解答。

被判決的這一天深夜,龐涓到牢獄來見孫臏。見面時獄吏被命令退下,只有兩個人面對。孫臏是被帶上枷鎖和腳鐐的。

孫臏被判的是"臏"刑。這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將受刑人雙腿由膝蓋部分切斷。

孫臏本名不詳。由於他是受了"臏"刑的人,所以人們遂稱他為"臏"。

"在你的雙腿還未被切斷之前,我來告訴你這個理由吧!"龐涓嘴邊泛着冷笑說,"你明明是名門出身,卻佯裝成一般的人,這一點我實在看不慣。還有,你才華出眾,也是我難以容忍的事情……你很快就要變成一個廢人。我對你格外開恩,不把你關在牢裏,而要把你關在我的宅邸廂房,讓你親眼看到我飛黃騰達的情形。"

"原來如此……"孫臏頷首的同時,臉上的陰鬱表情頓時消散。

原來他在微笑。他是不是由於疑竇消失而變得豁然開朗呢?

在各地傳布的風聞,因此常被帶回國內,甚至傳入諸侯耳中。另一方面,大小諸侯無不大量驅使間諜至各地,用以彙集情報,並且以此與民間傳聞對照,以測定其可靠性——

孟嘗君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當今之世,無人能與之比肩。

秦昭王聽到這個風聞后,命令家臣道:"設法聘請孟嘗君到我國來吧!"

雖然人才交流在當時已經相當盛行,但孟嘗君是齊國王族之一,聘請這樣的人到秦國來談何容易。孟嘗君本身也不可能輕易應聘。一旦來到秦國之後倘若遭到不測,不是要貽笑大方嗎?

這樣的時候,先送人質是當時的習慣。而且人質的分量是否足夠也是值得商討的一個指標。在立意之初就準備犧牲人質,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從未發生過。

秦國擬以涇陽君為人質,以此條件央請孟嘗君前來。涇陽君是秦昭王的舅舅。

但這次事件並未談妥。

齊湣王二十五年時,此議復起,結果,孟嘗君真的到了秦國。那是公元前299年之事。

秦國卻為如何安置孟嘗君的問題而議論紛紛——

孟嘗君是真正的有能之士,應該重用為宰相,以期對我秦國有所建樹——

不,孟嘗君畢竟與齊王有叔侄關係,成為我國宰相后,倘若暗中與齊勾結,該怎麼辦?

贊成與反對意見一時分為二,相持不下。

其中更有人以孟嘗君之生辰不吉為理由而反對起用。

孟嘗君的生辰是五月五日。

古代中國人普遍認為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不吉利的日子。陰曆五月為夏季之巔峰期,火氣格外強盛,而五日更是午日,運勢強而不吉。據傳,這一天出生的小孩,長大之後都會克其父母。

孟嘗君出生時,他的父親曾經命令家人將他丟棄。

而他的母親卻偷偷養育他。

來到秦都后的孟嘗君,並不是無所事事地等待着秦王的旨令。他帶來的家臣團之中有一忍術高手。他命令此人暗中探查秦的廷議動向。

"情勢好像不利於大人……"這名忍術高手做此報告。

倘若秦國決定不用孟嘗君,事情並不能夠就此了結。自己不用的人才,絕對不讓他人使用,所以要殺掉——這是戰國時代的慣例。

孟嘗君等於處在生死關頭!

間諜最後探出最壞的情報,原來昭王的決定是——監禁孟嘗君一段時期,然後予以殺害!

孟嘗君這批人住的宿舍,已在秦兵監視當中。

現在如何是好呢?

在獨裁君主制度之下,任何事情都以王者一言而定,因此,上上之策是向君王哀求饒命。但這件事情要通過誰來做呢?

君王最會聽從的是什麼人的話?

調查的結果,得知昭王當時最寵愛一個叫幸姬的側妃,對她所說的話,他幾乎無所不聽。

這當然也是家臣團中情報專家的功勞。

"好,就由孔路去找幸姬吧!"孟嘗君命令道。

孔路是說服能力很強的人。他擅長的不是理論,而是以情說服別人。

"如果你送我白狐裘,我就向大王請求釋放孟嘗君。"幸姬對孔路說。

"好,我來想辦法吧!"

孔路回來報告時,臉上露出憂鬱神情。

白狐裘是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件的皮衣。這件皮衣集狐腋下部分之純白色毛製成。一隻狐身上的白毛只有一小撮,因此,製成一件這樣的皮衣,需要上萬隻狐。

孟嘗君來秦時,曾經帶來一件白狐裘,但已獻給昭王正室。

幸姬在競爭心的驅使之下做此要求,也是女人心態使然吧?

但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這個東西天下找不到第二件,我們有什麼辦法呢?"孟嘗君臉色凝重地搖頭。

"報告大人。我們日前獻給昭王的白狐裘還擺在宮廷倉庫里。我去把它偷出來,怎麼樣?"這時,有"狗盜"之名的偷竊高手開口道。孟嘗君家臣團員可謂人才濟濟。

"太好啦,你就試試看吧!"

"我以能為大人效勞為榮哩!"

這個人畢竟不是浪得虛名,果然成功地潛入戒備森嚴的秦宮倉庫,偷出日前呈獻的那件白狐裘。

孔路將這件珍寶獻給幸姬,經由後者在閨中向昭王說情,孟嘗君宿舍之警備因而解除。

因枕邊細語而發出的指令,隨時都有變卦的可能。因此,行動非迅速不可。孟嘗君和家臣團連夜趕路逃至函谷關。過了這個地方后,就安全無虞。

函谷關位於現在的西安與洛陽的中間,當時是秦國的東關。過了此關,東方就是魏國的勢力範圍。

孟嘗君人馬俱疲的一行人來到函谷關,見到關卡時,門已關上。

關卡的規定是"聞雞鳴開門",而此時天還沒亮。

秦昭王果然後悔釋放孟嘗君之事,於是立刻派出快馬部隊前往追回。

"追兵快到了!"

一行人中有一聽覺特別敏銳者。這個人把耳朵貼在地面后,向孟嘗君報告追兵將於半小時內到達。

"該如何是好呢?"

孟嘗君環抱雙臂,嘆息道。

這時,一名擅長模仿動物叫聲的人問道:"讓守兵聽到雞鳴聲就可以,是不是這樣呢?"

"是啊,因為規定如此。"

"好,這件事情我來處理。"

這人模仿動物叫聲可謂惟妙惟肖。他把手指放在唇邊發出來的聲音,果然和雞鳴一模一樣。

附近一帶真正的雞,這時也紛紛發出司晨之鳴。

"公雞叫了,快開門吧!"

函谷關守兵揉揉惺忪睡眼,推開了大門。

雖然建立法律萬能、嚴罰主義體制的宰相商鞅已死四十年,但他所定的規則依然沿襲迄今。

聽到雞鳴之聲而不即刻打開關卡之門,守兵將會受到嚴厲處罰。

孟嘗君家臣團中不但有神偷及模仿動物叫聲的名手,更有偽造文書的天才。

關卡門打開后,要有封傳(通行證)才能過關。一行人所用的封傳,這個人早已準備妥當。

這是法律第一主義的一大漏洞。看到持有封傳時,守關官員沒有理由不讓這批人通過。

孟嘗君主從一行人遂順利通過關卡,走出秦國之境。

秦國追兵趕到函谷關,是孟嘗君一行人過關后不久的事情。

孟嘗君在回齊國的途中,到趙國拜訪了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

這和現在各地流氓大亨偶爾彼此造訪,大約類似。戰國四公子都不是什麼高尚人物,實質上等於地方流氓大亨。

趙國百姓聽到大名鼎鼎的孟嘗君前來,紛紛擁到路旁圍觀。庶民好奇是任何時代都相同的事情,在當時,接觸到新鮮事物的機會更是稀少。人們遂成群結隊一睹這位來自國外的名人風采。

湊熱鬧中的一名老百姓不經意地說:"人們都說孟嘗君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原以為此人必然相貌堂堂,現在一瞧才知道,個頭連我都不如嘛!"

這句話卻被孟嘗君聽到了。

"可惡的鄉巴佬,竟敢侮辱我。把這個村子的人全都殺掉!"他大聲吼叫起來。

家臣立即一一從車上躍下,拔刀砍向村民。結果,村民不分老幼婦孺,全都成了他們的刀下亡魂。

斫擊(以刀砍殺)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史記》中有此記載。

這是人神共憤的野蠻行為,戰國大夫不把百姓視為人的醜惡心態,於此完全暴露。

"士為知己者死"只不過是好聽的話罷了,現實與此相去甚遠。

回到齊國后,孟嘗君被擢升為宰相,一時甚為春風得意。

"食客三千"似乎不是誇張之詞。只是,這批食客在待遇上有等級之分。雞鳴狗盜之類人物住的宿舍叫做"傳舍",三餐絕少有魚類菜肴。中級食客住的是"幸舍",菜色之中一定有肉。高級食客住的是"代舍",出入有車輛或轎子可以代步。最高級食客則被准許住獨立房屋。

但孟嘗君在齊國的地位並非是屹立不墜的,秦和楚都知道,只要他不居宰相之位,齊國國力就會衰弱,因而屢次進行中傷謀略。

齊湣王不但稱不上是明君,更是善妒者——

齊國是因為有了孟嘗君,所以才穩定。

他連聽到這樣的風評都會生氣。

實際上,這風評是國際性謀略手段,用意在於刺激齊王。

由於與齊王不和,孟嘗君被迫下台。

垮台後,三千食客個個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一個名叫馮諼的人。

馮諼是個舌辯之徒,為使孟嘗君複位,確實用心施展智謀。

孟嘗君因而得以再度成為齊國宰相。

"既然複位為宰相,大人應該和從前一樣,廣為網羅食客才行。"馮諼說。

"要我把以前的食客召回?"

"是的。"

"看到我垮台就絕情地離我而去。現在聽到我複位,他們還好意思回來找我嗎?要是有人厚着臉皮回來,我還要當面吐他口水哩!"孟嘗君悻悻然地說。

聽到這句話時,馮諼立刻從馬上下來,深深作揖,說:"有生命者必死,這是一定的道理。同樣的,富貴之際人來,貧窮之時人去,不也是一定的道理嗎?就以市場為例,早晨時分的市場人多得你推我擠,入夜後卻人跡稀少。這並不是因為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黃昏,而是市場只有早上才有東西賣的緣故。大人失去地位后,食客離您而去,道理與此相同。您因此而怨恨有能之士,這樣怎麼能網羅人才呢?沒有人才,大人還能完成偉業嗎?"

"我知道了。"孟嘗君終於頷首。

事實上,齊王並不是再也不嫉妒孟嘗君。

不久,孟嘗君又與齊王不和。齊王遂企圖殺掉他。

孟嘗君聽到消息靈通食客的報告后,立刻亡命至魏,並在該國被聘為相。

齊湣王死後,繼位的襄王與孟嘗君和解。

孟嘗君遂成為小領主,與諸侯為伍。他的領地是一個叫"薛"的地方。

薛在現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史記》作者司馬遷於孟嘗君活躍時代約二百年後,走訪薛地,並且有"該地風紀極惡,村裡子弟凶暴者居多"之記述。

這是孟嘗君召集的儘是天下俠客及雞鳴狗盜之輩,而這批人的子孫後來在該地定居的結果——據說,當地人以這樣的話語告訴司馬遷。

"秦攻打魏之後的動向如何,實在是令人擔憂的一件事情。"鬼谷先生一語道破了蘇秦的來意。雖然已是耄耋之年,頭腦還是相當的清楚。

鬼谷先生是來歷不詳的人物。

這個人以其居住地為名,真正的姓名沒人知道。

依據《史記》註釋,扶風池陽(陝西省扶風縣)與潁川陽城(現在河南省登封縣)兩地都有鬼谷之遺迹。此外,湖北省遠安縣及湖南省大庸縣也都有傳說中鬼谷先生曾經居住的場所。因此,這個人不但姓名不詳,連居住地也不明確。

實際上,這也難怪。因為他只准人們以"鬼谷先生"稱呼他,一年之中的前半和後半分別在扶風和潁川度過,其間更常到各地旅行。

據說,鬼谷先生享年數百歲。

和一般人一樣,生於這個世界的鬼谷先生,日子一久,當然也進入老境。

他的銀髮垂到眼瞼上,馬尾似的長須則更垂到胸前。

"不久后,我大概連行動都不能如意了吧?"

一天,平常很少說無謂之語的鬼谷先生,突然以慣常的沉重聲音說了這句話。當時在一旁的數名弟子聽到了,不覺面面相覷。

在學塾上課時,老師在帷幕之後進行講述;對一般學生,則由資深弟子代理老師授課——這是當時的習慣。因此,《漢書·董仲舒傳》才記載有"一些學生從來沒有見過老師的臉"之事。

鬼谷先生之第一、第二弟子分別是蘇秦和張儀。平時以代理方式對學生講課時,都由這兩個人擔任。

蘇秦於學成之後,為了尋覓仕途,踏上行遍諸國之旅。

輩分較低的張儀,在才華上卻遠勝蘇秦。

"你留在我的身邊吧!我很快就會沒有力氣講課,連別人說的話都聽不清楚,所以很需要你啊……"

在鬼谷先生的央求之下,張儀遂答應留在學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戰國:戈馬鐘鼓殺與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春秋戰國:戈馬鐘鼓殺與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