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劉立民市長決定再去狀元里暗訪一次,這已經是他來到大江市第三次去狀元里了。每次都是把車停在小巷口,一個人走進去,專找老人聊天,他不相信那些彙報上來的材料,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因為他深知開發狀元里非同小可,干好了政績一件,干不好小孩屙屎挪挪窩,輕則走人,重則丟官。
其實他一到大江就有好友良言相告,千萬別碰狀元里這個燙手的山藥,出政績的工程多了,沒必要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險。但是他的脾氣就是喜歡冒險,他承認自己也是一個不能脫俗的官員,免不了在做每一件事時首先想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但是他又有與眾不同的一面,那就是還想做一些讓百姓口碑相傳的實事好事,每到一地做官,他都會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我來過這裏,我走時沒留下遺憾。在大江市他即使什麼都不做,只要把狀元里這件事給做好了,就沒有遺憾了。
既然狀元里改造工程前幾任市長都沒幹成,劉立民的決心就更大了,他在市委常委會上慨然擲下一句話:我一定要把狀元里的事解決好,我們這任市領導班子不能再讓大江五百萬市民失望了。
劉立民一個人走在狀元里深深的小巷裏,感受的是一條古老街道的滄桑,兩旁是青磚碧瓦的舊房子,腳下是歷經風雨的青石路,一些粗壯的大樹,枝葉繁茂,記錄著時光走過的痕迹。
蘇家大院和周家大院分別佔地二十多畝,以前是大雜院,每個大院都住了十幾戶人家,後來因為被列為省級保護文物,住戶都遷出另外安置了,因為兩個院子都位於狀元里中間,一直沒有對外開放,完全就是閑置着,交由市文物管理所管理。
劉立民站在兩個院子中間的路上,看着緊鎖的大門,寂靜的院落,不由感慨萬千,曾經是聲名顯赫朱牆紅瓦,而今物是人非,財富留下了,蘇周兩家的人呢?遺產也罷,財富也好,也不過是落的個人去樓空。真正應了那句:縱有華屋千萬間,睡覺不過二尺寬的俗語,生前處心積慮的買房置地,死後卻都不知歸了何人。
而現在卻成了他劉立民的麻煩,拆又拆不得,不拆這整個狀元里改造工程都得圍繞着這兩個院子傷腦筋。
劉立民正沉思,一位老人走了過來,看他有些眼生,就問:小夥子,找人嗎?
劉立民搖搖頭說:不找人,看看這院子。
老人說:這院子有啥好看的,*時要不是革委會住着,早拆了,現在成了寶了,保護着不讓拆,修天安門廣場時都拆了三座城門,哪個不比這兩個院子值錢,皇帝住過的都拆了,狀元住過的還有什麼稀奇的,害得我們這片年年下雨年年淹,也不知啥時是個頭。
老人說著走了,劉立民愣了一會,繼續朝里走,他看到有一戶人家門開着,就走進去問:有人嗎?
也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大爺從屋裏走了出來,打量着他問:你找誰?
劉立民笑着說:不找誰,就是想看看你這房子,怎麼樣,老人家,在這住了多少年了?
老大爺找個小凳子給劉立民坐下說:從我往上數住了三代了,這房子再也不能住了,不經雨了。
劉立民問:你的孩子們呢?也住這嗎?
老大爺嘆了口氣說:這狀元里都成老人院了,年輕的都在外面嶄新的樓房裏住着呢?住還願住這破房子。
劉立民問:政府要是拆遷,你們願不願啊?
老大爺說:怎麼不願意,這幾年都量了好幾回了,每回都是有上文沒下文,狗咬尿泡子瞎歡喜,都是蘇家和周家兩個院子給牽連的,拆不動,沒有房產公司願意往這投錢,有幾個小青年都想着夜裏把那兩個院子給扒了。
劉立民笑了說:那可不能扒,違法呢,政府會想辦法的。
老大爺疑惑的問:你是做什麼的?是不是在政府里做事?
劉立民說:是啊,我來就是想了解一下咱居民的想法,大傢伙都出出主意,看看怎麼改造這一片才好,人多力量大,總會有辦法的。
老大爺搖搖頭說:政府都沒有辦法辦的事,老百姓能有什麼主意,其實要我說,就是政府不願意出錢,把這兒的老百姓都遷出去,在這裏建個廣場或者公園不就行了。
劉立民微笑着說:主意是不錯,可是政府拿不出來這麼多錢哪,開發這裏還是得靠房產商投資才行。您放心,這房子你也就住你這一代人了,這屆市領導一定會想出辦法來讓你們都住上好房子。
老大爺也笑了:那感情好,我們等着呢,不過,我聽說,這裏有幾處老房子都是市裏的一些領導在幾年前買下的,就等着拆遷時給補錢呢。
劉立民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有些暈眩的感覺,他一下子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不讓自己碰這兒了,為什麼這麼多年那麼多的市長都栽在這兒了,他發覺自己太樂觀了,甚至樂觀的有些蠢。
劉立民有了一種恐懼感,他也終於體會到了老家農村裡流傳的一句俗語:與人不睦,勸人蓋屋的涵意。農村蓋幾間屋子都能讓人傾家蕩產,這一片幾百戶人家,得藏着多少未知的兇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