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莫盧迪
1979年6月17日
1.扎伊爾
飛離拉瓦馬格納機場五小時后,下面的地貌起了變化。一過離扎伊爾邊境不遠的戈馬,他們就發現飛機在剛果熱帶雨林最東端的指狀地帶上空飛行。埃利奧特凝視着窗外,被下面的景色所深深吸引。
在淡淡的晨曦中,縷縷薄霧猶如棉絮吸附在密林的華蓋之上。間或他們從渾濁的河流那暗色的彎曲處或有道路穿過的深紅色的陡峭溝壑上方飛過。但他們看見的基本上都是綿延不斷、一望無垠的密林。
景色單調乏味而且顯得可怕——面對被斯但利稱之為“巨大而冷漠的自然世界”的確讓人感到害怕。坐在帶空調的舒適的飛機座位上,使人不由地意識到這遼闊而單調的森林正是自然的巨大造化,其規模使得大城市或人類的其他創造相形見絀。綠色蓬鬆的大樹,樹榦直徑達40英尺,拔地而起,高達200英尺,搖曳的綠葉之中足以掩映一座哥德式教堂。埃利奧特知道這片森林向西綿延近2000英里,一直延伸到扎伊爾瀕臨大西洋的西海岸。
埃利奧特一直在期待着埃米對見到適合她生活的自然環境的反應。只見她目不轉睛地看着窗外,就像在三藩市的時候說出彩色卡片或散落在她的活動房屋地板上的東西一樣,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打着手語:這兒叢林。她在辨認叢林並給看到的東西取名。但他未感到埃米更深的認識能力。
埃利奧特問她:“埃米喜歡叢林嗎?”
叢林這兒,她用手語示意,是叢林。
他相信她的內心一定有感情變化,於是繼續試探。“埃米喜歡叢林嗎?”
叢林這兒,是叢林。叢林地方這兒埃米看見叢林這兒。
他試用了另一種辦法。“埃米生活在這裏的叢林嗎?”
不,埃米毫無表情。
“埃米住哪兒?”
埃米住埃米房子。她指的是自己在三藩市的活動房屋。
埃利奧特看着她解開安全帶,用手托着下巴,懶洋洋地看着窗外。她打着手語:埃米要香煙。
她注意到芒羅在抽煙。
“以後抽吧,埃米,”埃利奧特說道。
早晨7點,他們飛越馬斯斯錫鉭礦業聯合企業那些閃亮的金屬屋頂上空。芒羅、卡希加和其他幾名腳夫去了飛機的后艙,他們一邊清理設備,一邊用斯瓦希里語興奮地交談着。
埃米見他們離去,打手勢說:他們擔心。
“擔心什麼,埃米?”
他們擔心人擔心他們擔心問題。過了一會兒,埃利奧特走到飛機后艙,發現芒羅的夥計們正在齊腰深的一堆堆麥稈中,把設備裝進一隻呈橢圓形魚雷狀的細布袋中,然後把麥稈塞在設備的周圍。埃利奧特指着魚雷狀的細布袋問道:“這些是什麼?”
“這叫克羅斯林集裝箱,”芒羅答道,“非常可靠。”
“我還從來沒見過這樣包裝設備的呢,”埃利奧特邊說邊看這幾個人幹活,“他們好像在非常仔細地保護我們的設備。”
“是的,”芒羅說道。接着他走到位於飛機前部的駕駛艙和飛行員協商。
埃米手語道:鼻毛人騙彼得。“鼻毛人”是她對芒羅的稱呼,但埃利奧特沒有理睬她。他轉身問卡希加:“離機場還有多遠?”
卡希加抬頭看着他。“機場?”
“在穆肯科。”
卡希加略加思索后答道:“兩小時。”說完他咯咯地笑起來。他又用斯瓦希里語說了點什麼,他的兄弟們也笑了。
“有什麼好笑的?”埃利奧特問。
“噢,博士,”他在埃利奧特背上拍了拍說,“你真是生性幽默啊。”
飛機開始帶坡度拐彎,在空中進行慢速大盤旋。卡希加和他的兄弟們注視着窗外,埃利奧特也朝外看去。他只看到連綿的叢林——然後看見下面有一列綠色吉普車隊正沿着泥濘的道路向前行駛,看上去像軍事編隊。他聽到有人重複了好幾遍“穆古魯”這個詞。
“怎麼啦?”埃利奧特問道,“這是穆古魯?”
卡希加使勁搖搖頭。“真見鬼。這個該死的飛行員,我告誡過芒羅上尉,這該死的飛行員迷航了。”
“迷航?”埃利奧特重複道。這個同聽起來令人心寒。
卡希加笑起來。“芒羅上尉已經作了糾正,還把他臭罵了一頓。”
飛機現在向東飛離叢林地帶,朝着山巒起伏、長有落葉林的高原地區飛去。卡希加的兄弟們時而哈哈大笑,時而相互打鬧,時而興奮地閑聊,好像很開心。
這時,羅斯回來了。她匆匆沿過道走來,顯得神情緊張。她打開紙板箱,抽出幾個包着金屬箔的籃球般大小的球形物品。
這使他想起了裝點聖誕樹的金屬箔。“這是幹什麼用的?”埃利奧特問道。
話音剛落他就聽到了爆炸聲。福克爾飛機在空中劇烈地抖動。
他急忙跑到舷窗邊,看到飛機右側有道又細又直的白色拉煙①,其末端拖着黑煙。福克爾飛機此刻正帶坡度轉彎飛向叢林。這時他看見從綠林中衝出一道拉煙,扶搖而上,直撲他們的飛機。
①飛機等在高空飛行時留下的霧化尾跡。
是導彈。他恍然大悟。是枚導彈。
“羅斯!”芒羅喊道。
“準備完畢!”羅斯應聲答道。
只見紅光一閃,接着便是猛烈的爆炸聲,窗口的視野隨即被濃煙擋住。飛機在爆炸聲中搖晃起來,但依然在轉彎。埃利奧特覺得難以置信:竟然會有人向他們發射導彈!
“雷達!”芒羅大聲喊道,“不要用光學測定!用雷達!”
羅斯把收集的銀球抱在懷裏,沿過道走到飛機後部。卡希加打開機艙後門,風呼呼地灌進艙里。
“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埃利奧特問。
“別急,”羅斯轉頭答道,“我們會把這段時間補上的。”嗖的一聲響,緊接着就聽到第三次爆炸聲。趁着飛機仍在急劇傾斜轉彎之際,羅斯撕開了那些球上的包裝物,然後把金屬球向空中撒去。
發動機在轟鳴。福克爾飛機向南飛行了八英里,並且爬升到1.2萬英尺的高度,然後在樹林上空的待降航線上盤旋。每盤旋一周,埃利奧特都可以看到懸浮在空中的金屬箔,猶如朵朵發光的金屬雲。又有兩枚火箭在空中爆炸。儘管他們離得很遠,但爆炸聲和衝擊波仍然使埃米不安。她在座位上前後搖擺,輕輕地咕噥。
“那是金屬箔,”羅斯解釋道。她坐在那台便攜式電腦前敲擊着鍵盤。“它可以擾亂雷達武器系統。那些雷達制導的薩姆導彈判斷出我們在雲中某個地方。”
埃利奧特聽到她的話說得不緊不慢,恍若夢中。他聽不懂。“但是誰在向我們開火呢?”
“很可能是FZA,”芒羅說道,“就是扎伊爾軍。”
“扎伊爾軍?為什麼?”
“這是一場誤會,”羅斯說道。她頭也不抬,繼續敲擊着鍵盤。
“一場誤會?他們在向我們發射地空導彈!能是一場誤會?你不認為最好呼叫他們,告訴他們這是一場誤會嗎?”
“不能,”羅斯答道。
“為什麼不能?”
“因為,”芒羅說,“我們不想在拉瓦馬格納機場備案。從技術上說這意味着我們現在正在侵犯扎伊爾領空。”
“天哪!”埃利奧特說。
羅斯一言不發,繼續在電腦上工作着。她按了一個又一個鍵,力圖消除顯示屏上的靜電干擾。
“當初我同意參加這支考察隊,”埃利奧特嗓門大了起來,“並沒有想到會栽到這一場射擊戰中。”
“我也沒想到,”羅斯說道,“看來我們的回報比預料的要高。”
未及埃利奧特答話,芒羅就用手臂勾住他的肩膀把他拉到旁邊。“不會有什麼事的,”他告訴埃利奧特,“那都是些過時的60年代的薩姆導彈,這些導彈之所以爆炸是因為其中大多數導彈的固體推進器因年久而爆裂了。我們沒有危險。只管照看好埃米,她現在需要你的幫助。讓我和羅斯幹活。”
羅斯承受着巨大的壓力。飛機在離金屬箔片八英里處盤旋,她必須迅速決斷。然而她剛剛遭到一次極大的而且完全出乎意料的挫折。
歐日財團聯合考察隊從一開始就搶在了前面,現在要比他們早大約18小時20分鐘。在離開內羅畢之前,芒羅和羅斯就擬定了一個計劃,該計劃將不僅消除他們和歐日聯合考察隊的時間差,而且可使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考察隊比聯合隊提前40小時到達現場。根據這個計劃——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羅斯未告知埃利奧特——他們將在穆肯科山光禿禿的南坡上空傘降。
芒羅估計,從穆肯科山到達那座已是一片廢墟的城市要花36小時。羅斯預計跳傘時間將在那天下午2點,根據穆肯科山上方的雲量和具體的空降地點,他們或許會在6月19日中午就抵達那座廢墟城。
這個計劃是極其危險的,他們要把未受過任何訓練的人員空投到離最近的大城鎮也要有三天多路程的一片荒野上。如果有誰受了重傷,生還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還有一個設備問題:在海拔8000到1萬英尺的火山坡上,空氣阻力減小,克羅斯林包裝可能起不到足夠的保護作用。
起初,羅斯不同意芒羅的計劃,認為它太冒險。但芒羅使她相信該計劃是可行的。他有幾條理由:其一,翼傘上裝備了自動測高緩釋裝置;其二,火山上的碎石就像沙灘一樣鬆軟;其三,克羅斯林集裝箱可以多裝東西;其四,他可以親自背着埃米跳傘。
羅斯反覆檢測了休斯敦電腦上的成功概率。結果很明確。跳傘成功的概率是.7980,也就是說每5次跳傘中有1次會有人受重傷。然而,如果跳傘成功,探險隊成功的概率是.9934。這實際上意味着他們肯定會先於歐日聯隊順利抵達考察現場。
其他計劃都沒有這麼高的概率。她看着計算數據說道:“我想我們就跳傘吧。”
“我認為必須如此,”芒羅說道。
由於地緣政治的最新情況正在變得對他們越來越不利,跳傘將解決許多問題。基加尼人正全面造反。憚格米人動蕩不穩。扎伊爾軍為鎮壓基加尼人把裝甲部隊開進了東部邊界地區。臭名遠揚的非洲野戰部隊以開槍殺人為樂。如果他們跳傘進入穆肯科山區,就可以避開這些危險。
但是,這一切都是扎伊爾軍用導彈襲擊他們以前的情況。現在,他們依然在預定的跳傘區域以南80英里的基加尼地區上空盤旋,在浪費時間和油料。他們精心安排並由電腦確認的這一大膽計劃此刻似乎突然行不通了。
更為困難的是,她與休斯敦聯繫不上,因為電腦和衛星接不上。她在便攜式電腦上工作了15分鐘:增大功率,啟動變頻密碼。最後她終於明白,信號傳送正受到電子干擾。
卡倫·羅斯真想哭,這種感覺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
“現在別急,”芒羅把她的手從鍵盤上拉開,輕聲道,“一樣一樣來,沒有必要煩惱。”此前羅斯一直在敲擊鍵盤,但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幹什麼。
芒羅知道,埃利奧特和羅斯兩人所面臨的形勢都越來越糟糕。這樣的情形他在以前的一些考察隊裏也曾見過,特別是有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參與其中時更是如此。科學家整天在實驗室中工作,各種條件都可以進行精確的調節和監測。漸漸地,他們以為外部世界的情況也如同實驗室里一樣易於控制。儘管從道理上他們也懂,可是當他們發現自然界在遵循自身的法則,而對他們根本無動於衷時,所產生的震驚就會造成巨大的心理打擊。芒羅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羅斯說道,“我們的飛機顯然不是軍用飛機,他們怎麼能向我們開火呢?”
芒羅看着她。在剛果內戰中,民用飛機經常被各交戰方擊落。“這樣的事經常發生,”他說。
“那麼,干擾呢?這些混蛋還沒有能力干擾我們。我們的發射機和衛星轉發器之間的聯繫正在受到干擾。要有一顆衛星才能進行這種干擾,而且……”她欲言又止,皺起了眉頭。
“你不會以為歐日聯隊會無所事事吧,”芒羅說道,“問題是你能不能排除?有沒有辦法反干擾?”
“沒問題,我有辦法,”羅斯說道,“我可以編製脈衝跳頻碼發射,也可以在紅外載波器上進行光學發射,還可以聯通陸基電纜——可是,我無法在幾分鐘內把這些都搞起來,我現在需要信息。我們的計劃泡湯了。”
“一樣一樣來吧,”芒羅輕聲安慰說。他看到她神色緊張,知道她現在頭腦不清。他也知道自己無法代她思維,他得再度讓她平靜下來。
芒羅判斷,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考察隊已經完蛋了——他們不可能先於歐日聯隊到達剛果考察現場。但是他不想打退堂鼓。多年來,他曾率領過各種考察隊,知道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他說:“我們還可以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補回來?怎麼補?”
芒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循拉戈拉河向北。雖然河水湍急,但沒問題。”
“拉戈拉河太危險。”
“我們還得看,”芒羅說道,不過他知道羅斯是對的。拉戈拉河確實太險,尤其在6月。但他的聲音顯得鎮定,令人寬慰,令人信服。“要不要告訴其他人?”他最後問了一句。
“行,”羅斯答道。遠處又傳來一聲導彈的爆炸聲。“我們離開這兒吧。”
芒羅迅速走到福克爾飛機後部,對卡希加說:“叫大家做好準備。”
“是,老闆,”卡希加答道。一瓶威斯忌酒依次傳到每個人手上,大家都喝了一大口。
埃利奧特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大家正在做好準備,”芒羅答道。
“準備幹什麼?”埃利奧特又問。
這時,羅斯面色嚴峻地走了過來。“從這兒開始我們就要步行了,”她答道。
埃利奧特看看窗外。“機場在哪兒?”
“沒有機場,”羅斯說道。
“你這是什麼意思?”
“我是說,沒有機場。”
“飛機準備降落在荒野上嗎?”埃利奧特問。
“不,”羅斯答道,“飛機根本不降落。”
“那麼我們怎麼下去?”埃利奧特問。然而就在他提問之際,他的心往下一沉,因為他知道答案是什麼。
“埃米沒有問題,”芒羅樂呵呵地說。他幫埃利奧特繫緊胸部的皮帶。“我給她打了一針你給的索羅倫鎮靜劑,她會很安靜的。完全沒問題。我會牢牢地抓住她。”
“牢牢地抓住她?”埃利奧特不解地問道。
“她身體太小,降落傘弔帶套不起來,”芒羅說,“我得抱着她跳傘。”埃米打着響鼾,口水流到了芒羅肩上。他把埃米放在地板上。她渾身軟綿綿地躺着,依然在打鼾。
“注意,”芒羅說道,“你的翼傘會自動打開。你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根繩子。拉左手的繩子往左,拉右手的往右,接着——”
“她怎麼辦?”埃利奧特指着埃米問道。
“我帶。現在注意。如果出了什麼問題,啟動胸前的備用傘。”他輕輕敲了敲一個布包,裏面有個帶數字的黑色小匣子,上面的讀數是4757。“這是下降速度測量儀。當你到達3600英尺的高度,還在以每秒2英尺以上的速度下降,你的備用傘就會自動打開。什麼也別擔心,一切都是自動的。”
埃利奧特被汗水濕透的身體不禁打了個寒顫。“怎麼著地呢?”
“不用管它,”芒羅咧開嘴笑着說,“着地是自動的。全身放鬆,兩腳承受衝擊,相當於從10英尺高的地方跳下去。這個動作你做過1000次了。”
埃利奧特看見他身後的艙門已經打開,強烈的陽光照射進來,風呼呼地直往裏灌。卡希加手下的兄弟們一個接一個地跳了下去。他看了羅斯一眼,只見她臉色慘白,下唇顫抖,正抓着艙門。
“卡倫,你不要——”
她已縱身跳下,消失在陽光里。芒羅說:“下面該你了。”
“我從來沒跳過傘啊,”埃利奧特說。
“這就太好了。你不會害怕的。”
“可是我真的害怕呀。”
“我可以幫助你,”芒羅說完,就把埃利奧特推出了飛機。
芒羅看着他落了下去,臉上的笑容也頓時消失。他採取這種斷然行動是為了埃利奧特好。“如果一個人不得不做冒險的事,”他後來說道,“發怒是有益的。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自己,真的。即使讓他恨某個人,也不能讓他精神上垮掉。但願埃利奧特在向下落的過程中一直在恨我。”
芒羅明白所面臨的各種危險。他們在跳離飛機的瞬間,也就離開了文明,脫離了文明社會中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一切。他們不僅在穿越天空,而且在穿越時間,倒退到一種原始而危險的生活中——剛果那一成不變的現實中。這種現實在他們到來以前已經持續了數個世紀。“這就是生活的事實,”芒羅說,“但是在他們跳之前,我沒有理由為他們擔憂。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人帶進剛果,而不是把他們嚇死。嚇人的時間有的是。”
埃利奧特在向下墜落,心裏怕得要死。
他的五臟六腑在翻騰。他嘗到了膽汁的苦澀。風在他耳邊呼呼直響並猛拽着他的頭髮;空氣奇冷,他當即凍得直打哆嗦。他的下面是覆蓋在起伏山巒上的巴拉瓦納森林。他無心欣賞眼前的美景。事實上,他閉起了眼睛,因為他正以可怕的速度向地面墜落。然而由於閉起了眼睛,他更能感受到呼嘯的風聲。
已過了很久,翼傘顯然(天知道那到底是什麼玩意)是不會打開了。現在他的小命全靠胸前那個備用傘了。他的雙手緊緊抓住此刻正翻騰得難受的肚子附近那個緊束小包。接着他撒開雙手:他不想妨礙傘包的打開。他隱約記得,曾有人由於妨礙了傘包的打開而送了性命。
風依然在呼嘯。他的身體依然在急劇下降,其速度之快使他毛骨悚然。什麼也沒有發生。他感到風正猛烈地拽着他的雙腳,抽打着他的褲子,吹得襯衣甩打在胳膊上。他跳出飛機起碼已經有三分鐘了,但什麼也沒有發生。他不敢睜開眼睛,因為在這尚還清醒的最後數秒鐘內,他不願看見自己的身體急速沖向越來越近的樹林……
他想吐。
苦膽水從嘴裏流了出來。但由於他是頭朝下在墜落,那苦水向上流到他的下巴上,然後從脖子再流到襯衫里。冷得要命。他在不住地哆嗦。
他突然覺得像骨頭扭了似的,身子隨之一挺。
一時之下,他以為自己已撞到地面,但他立刻明白他還在空中向下墜落,只是速度慢了下來。他睜開眼睛,看見淡藍色的天空。
他往下一看,驚訝地發現自己仍處於距地面數千英尺的高空。顯然他離開飛機后才下墜了幾秒鐘。
他抬起頭,飛機已不見了蹤影。頭頂正上方是一個奪目的紅、白、藍三色條紋組成的巨大的長方形翼傘。他感到向上看比向下看輕鬆,於是就專註地研究起這個翼傘來。其主棱彎曲呈膨脹狀態;后棱較薄,在微風中飄動。這翼傘看上去很像飛機的機翼,上面的索帶一直連到自己身上。
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向下看去。他離地面依然很遠。緩緩的下降使他感到十分愜意。真寧靜啊。
稍後,他注意到,他不是在向下而是在向側面運動。他可以看到在他下面的其他人的翼傘,那是卡希加、他的夥伴和羅斯他們。他試着數了數,心想大概有六個。不過他覺得很難集中思想。他好像正向側面運動,離他們越來越遠。
他拉了拉左手的繩子。他立即感到翼傘在向左運動,身體隨之一扭。
蠻不錯,他心想。
他又使勁拉了一下左邊的繩子,這一來似乎使他運動得更快了,不過他沒有在意。他盡量靠近在下方的幾個長方形翼傘。風在他耳邊呼嘯。他抬起頭,希望看到芒羅。但他所看到的只是他自己翼傘上的彩條。
他再度向下看去,吃驚地發現離地面已近多了。事實上,地面好像正以極快的速度向上衝來。他不知道自己怎麼會產生輕輕向下飄落的感覺,而他的下降速度一點也不緩慢。他看到第一個翼傘輕輕折落,卡希加到達了地面,接着是第二個,第三個。
很快,他就要落地了。他正接近樹梢的高度。可是側向運動速度依然很快。他意識到自己的左手正緊拉着繩子。他放開手,側向運動隨即停止。他在向前飄。
又有兩副翼傘在着地時收折了起來。他向下一看,看見卡希加和他的夥伴們在下面,正收攏傘布。他們都安然無恙,這的確令人鼓舞。
他的翼傘徑直朝一片稠密的樹叢滑翔而去。他拉了拉繩子,翼傘向右移動,整個身體也傾斜了過去。現在他的速度很快。樹是避不開了。他快撞上去了。樹枝猶如伸開的手指,正力圖抓住他。
他閉上雙眼,在下墜中感到樹枝刮在自己的臉上和身上。他知道自己就要着地了。只要一着地,他就會就地打個滾——
他沒有接觸到地面。
一切變得寂靜無聲。他感到自己在上下顫悠。他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正懸在離地面4英尺的空中擺動。他的翼傘被樹枝掛住了。
他摸索着解開了降落的帶扣,身體脫離了翼傘落到地上。正在他爬起之際,卡希加和羅斯跑了過來,詢向他情況如何。
“挺好,”埃利奧特說道。他的確感覺特別好,覺得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有活力。可是,轉瞬之間,他兩腿一軟,頓時嘔吐起來。
卡希加笑了。“歡迎來到剛果,”他說道。
埃利奧特擦擦下巴,問道:“埃米在哪?”
不一會兒,芒羅也着地了。他的一隻耳朵在流血,那是埃米在恐懼之中咬的。埃米的表現倒還不賴。她曲着膝跑到埃利奧特跟前,看看他一切是否都好,然後打手語說:埃米飛不喜歡。
“當心!”
第一個魚雷狀的克羅斯林裝備包砸了下來。它觸地時猶如炸彈爆炸一般,裝備和草稈撒了一地。
“第二個下來了!”
埃利奧特急忙向旁邊躲閃。第二個炸彈般的箱包就落在幾碼開外的地方。緊接着落下的是裝有食品和大米的金屬箱。他聽到頭頂上方福克爾飛機盤旋的嗡嗡聲。他迅速地站起來,看到最後兩個克羅斯林集裝箱墜落到地面。卡希加手下的人躲閃開來。這時羅斯叫道:“小心,那兩個箱子裏是激光儀器!”
這一切猶如一場閃電戰。來得迅速,結束得也非常迅速。頭頂上方的福克爾飛機飛走了。天空一片寂靜。芒羅用斯瓦希里語高聲下達着指令,卡希加手下的人開始打開裝備箱並掩埋降落傘。
20分鐘后,他們在森林中魚貫而行,開始了200英里的艱難跋涉,最終將進入未曾有人考察過的剛果河東部流域,並將獲得巨大的回報。
如果他們能及時抵達目的地的話。
2.基加尼人
因跳傘而引起的最初的驚恐情緒過去之後,埃利奧特便愉快地踏上了穿越巴拉瓦納森林的旅途。林中的猴子在吱吱地叫。涼爽的空氣中傳來鳥兒的啾鳴。那些吉庫尤腳夫們成單行跟在他們後面,邊抽煙邊用當地的土語調侃。埃利奧特發現自己情緒極好:既有脫離粗俗文明的自由之感,又有隨時可能遇到不測事件的歷險之感,還有探尋神秘往事的浪漫之感,同時,隨時會出現的危險又使他始終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他心情愉悅地靜聽着四周林中動物的鳴叫,看着林中光與影的明暗交替的變化,感受着腳下地面的彈性。他朝前面的卡倫·羅斯看了看,驚訝地發現她顯得端莊秀麗、楚楚動人。
卡倫·羅斯沒有看他。
她邊走邊轉動着一個黑色電子設備箱上的旋鈕,試圖接通信號。她的肩膀上還挎了另一個電子儀器。她沒有回頭看他,他卻有暇注意到她肩上已被汗水浸濕了一大塊,襯衣背後也濕了一片。她那深黃色的頭髮濕漉漉的,散亂地貼在後腦勺上,而且他還注意到她的褲子皺巴巴的,上面還有跳傘時留下的泥跡。她還是沒有回頭。
“好好欣賞一下森林的美景吧,”芒羅告誡說,“這可是你們最後一次感受乾爽氣候啰。”
埃利奧特也認為,森林令人心曠神怡。
“是的,很愉快,”芒羅點點頭說,可是他的臉上露出了異樣的神情。
巴拉瓦納森林已不是原始森林。雖然他們還沒有碰到一個農民,但是他們卻在不時地穿越被人開墾過的田野,並可見到有人居住的痕迹。當埃利奧特提及這一情況時,芒羅只是搖搖頭。進入森林縱深地帶后,芒羅便只顧想自己的事,不願開口說話了。但他表現出對動物的興趣,並不時停下腳步,仔細聽聽鳥叫聲,然後再示意考察隊繼續前進。
在每次停下來的時候,埃利奧特都要回頭看看用頭頂着裝備的搬運隊伍。此刻他深感自己與一個世紀以前在非洲探險的利文斯通、斯坦利以及其他探險家有共同的感受。在這方面,他富於浪漫色彩的聯想是正確無誤的。自從斯坦利19世紀70年代到剛果探險以來,中部非洲的生活變化微乎其微。考察隊深入這一地區探險的基本性質也沒有什麼變化。認真的探險活動依然是靠徒步進行,依然需要腳夫,探險費用也依然令人咂舌——而且危險依然很大。
到中午時分,埃利奧特開始感到靴子擠腳,並感到極度疲倦。腳夫們顯然也累了,因為他們都默不作聲了,不抽煙,也不再大聲相互開玩笑了。考察隊在沉默中繼續行進。過了一會兒,埃利奧特問芒羅是不是停下來吃午飯。
“不,”芒羅答道。
“很好,”卡倫·羅斯看了看手錶說道。
1點剛過不久,他們就聽到了直升機的突突聲。芒羅和腳夫們迅速作出反應——他們立即鑽進一片樹林,抬起頭等待着。幾分鐘后,兩架大型綠色直升機從頭頂上飛過。埃利奧特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面的白色FZA字樣。
芒羅瞥了一眼漸漸遠去的飛機。它們是美製休伊式直升機。他過去不曾見過這種武器。“是陸軍,”他說道,“他們正在搜尋基加尼人。”
一小時后,他們來到一塊種着木薯的林中空地上。這塊空地的中央有一幢簡陋的木頭搭起的農舍;煙囪里正冒着淡淡的煙,晾曬在繩子上的衣服在微風中飄動。但他們沒看到人影。
考察隊先前碰到有農舍的林中空地時,總是從旁邊繞過去。但這一次,芒羅舉手示意他們停止前進。腳夫們迅速把東西放下,坐在草叢裏,誰也不說話。
氣氛很是緊張,不過,埃利奧特不明白其中緣由。芒羅和卡希加蹲在這片空地的邊緣,密切注視着農舍和周圍野地里的情況。過了20分鐘,依然沒有任何動靜。這時,蹲在芒羅邊上的羅斯變得不耐煩了。“我不明白我們為什麼……”
芒羅一隻手捂住她的嘴,另一隻手指着開闊地說了聲:“基加尼人。”
羅斯睜大了眼睛。芒羅把手挪開。
他們都盯着那幢農舍。還是沒有動靜。羅斯用胳膊畫了個圈,示意他們繞過開闊地繼續前進。芒羅搖搖頭,指了指地面,示意她坐下。芒羅以探詢的目光看了看埃利奧特,並指了指正在高草叢邊覓食的埃米。他似乎擔心埃米會發出聲音。埃利奧特示意埃米安靜。其實這樣做已沒有必要。埃米已意識到這種緊張的氣氛,並不時警覺地抬頭看看那幢農舍。
又過了好幾分鐘,還是什麼動靜也沒有。他們聽見知了在正午的烈日下吱吱鳴叫,看見晾曬的衣服在風中飄動。他們在靜靜地等待。
接着,煙囪中那薄薄的一縷藍煙停住不冒了。
芒羅和卡希加交換了一下眼色。卡希加輕手輕腳地回到腳夫們坐的地方,打開一個行囊,從中取出了一挺機關槍。他用手捏着保險,輕輕地將它放下以免發出聲響。開闊地上靜得出奇。卡希加回到芒羅身邊的位置上,把機槍遞了過去。芒羅檢查了保險,然後把槍架在地上。他們又等了幾分鐘。埃利奧特看了看羅斯,她沒有回頭看他。
這時農舍的門吱呀一聲開了。芒羅抓起機槍。
沒有人從裏面出來。他們全都盯着打開的門,等待着。不一會兒,基加尼人終於走到了陽光底下。
埃利奧特數了數,總共有12個彪形大漢,個個身挎弓箭,手持大砍刀。他們的腿上和胸部都畫著白色條紋,而臉部則畫成全白,這一來他們的頭看上去像骷髏一般,令人驚駭。這些基加尼人穿過高高的木薯地遠去之後,只有他們那緊張地四處張望的白色腦袋依然隱約可見。
基加尼人離開已有十分鐘了,芒羅仍然在繼續觀察那塊寂靜的開闊地。最後他站起來,鬆了口氣。他說話時聲音似乎特別高。“剛才那些人就是基加尼人,”芒羅說道。
“他們剛才在幹什麼?”羅斯問道。
“吃人,”芒羅說,“他們殺了那家人,然後把他們吃了。由於基加尼人在鬧事,所以大多數農民都離開了。”
他示意卡希加讓腳夫們上路。他們再次出發,繞過那片林中空地。埃利奧特不住地看着那農舍,心想不知道真的進去會看到些什麼。剛才芒羅的話說得那麼輕鬆:他們殺了那家人……然後把他們吃了。
“我想,”羅斯回過頭說,“我們應感到慶幸。我們很可能是世上最後一批目睹這種事件的人。”
芒羅搖搖頭。“我懷疑,”他說道,“舊習難改啊。”
在60年代剛果內戰時期,吃人肉和其他殘暴行為的報道曾經震驚了西方世界。然而實際上,在中部非洲吃人肉的事一直是公開的。
1897年,西德尼·欣德寫道:“剛果河流域的幾乎所有部落都是或一直是食人生番部落。而且,在其中一些部落,這一做法有增無減。”欣德對剛果人不加掩飾的同類相食的本性印象深刻:“小火輪上的船長們常向我斷言,無論何時他們想從當地土著居民那裏購買山羊時,當地人都要求用奴隸交換。土著人常帶着象牙光顧船上,有意購買奴隸,抱怨說在他們的周圍地區內源減少了。”
在剛果,同類相食與禮儀、宗教或戰爭無關。這只是一種飲食上的喜好。在這一地區呆了20年的霍爾曼·本特利牧師曾引述當地土著人的話說:“你們白人只知豬肉之美味,但豬肉怎比得上人肉!”本特利感到,土著人“不理解人們為什麼反對他們的這種做法。‘你們吃家禽山羊,我們吃人。為什麼不可以?有什麼區別?’”
這種坦率的態度令觀察家們大為驚訝,也正是這種坦率的態度導致了這些奇怪的習俗。1910年,赫伯特·沃德在記述販賣奴隸的市場時寫道:“奴隸還活着時即被當成肉來賣。雖然這看來似乎難以置信,但俘虜們的確被領到各處,讓購買者看清俘虜身上的各個部位,這樣,購買者便可以指着他們想要的部位買。重要部位用彩泥或用特別方式結成的草標出。受害者目睹別人就他們的肢體討價還價,他們儘管有驚人的毅力,但終究還是麻木不仁地聽憑別人宰割。”
這樣的報道不能被斥責為維多利亞晚期的歇斯底里,因為所有觀察家發現食人生番是可愛而且富有同情心的。沃德寫道:“食人生番不是陰謀家,他們也不小氣。他們直言不諱地反對任何對自然的猜測,他們屬於最好的人。”本待利把他們描寫成“樂天的、有男子氣的人,言談十分友好,感情非常外露”。
在比利時殖民統治時期,食人肉事件變得極為稀少——到50年代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墳場——但沒有人當真認為這類事已完全絕跡了。1956年,H.C.恩哲特寫道:“同類相食現象在非洲遠非絕跡……我本人就在一個食人生番村落中生活過一段時間,並發現一些(人)骨頭。土著人……是非常可愛的人。這只是一種難以根絕的舊習俗而已。”
芒羅認為1979年基加尼人的造反是一次政治反抗。部落成員反對扎伊爾政府要求他們由狩獵生活轉向農耕生活,似乎這是件很簡單的事。基加尼人貧窮而落後。他們的衛生知識貧乏,食物中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他們極易受到瘧疾、鉤蟲、血吸蟲和非洲嗜睡病的侵害。每4個初生嬰兒中,就有1個在出世時夭折。基加尼人很少活過25歲。他們需要“安加瓦”或者叫做魔法師來解釋他們生活的苦難。基加尼人相信,大多數人的死亡是超自然的。受害者要麼是中了魔法師的妖術而犯忌,要麼是因為亡靈的復仇而被殺。狩獵也有其超自然的一面:獵物受幽冥世界的強烈影響。事實上,基加尼人認為超自然世界遠比現實世界更為真實,他們認為現實世界是“一場醒着的夢”。他們試圖借用“安加瓦”給予的魔力和魔水來控制超自然。他們也通過實施諸如把臉和手塗白這樣一些身體外觀的變化來賦予個人以更大的戰鬥力。基加尼人相信,魔力也存在於敵人的體內,所以為了戰勝由其他“安加瓦”施與的魔力,他們就吃掉敵人的屍體。這樣,蘊含在敵人體內的魔力就變成了自己的力量,從而挫敗敵方的魔法。
這些信念是非常古老的。長期以來基加尼人對威脅已形成了一種反應模式:吃掉對方。1890年,他們在北方鬧事。這事發生在外國人首次攜帶火器進入這個國家,把獵物都嚇跑了之後。在1961年內戰期間,由於飢餓,他們曾攻擊和獵食過其他部落。
“他們為什麼現在還吃人呢?”埃利奧特問芒羅。
“他們要求狩獵的權利,”芒羅說,“儘管金沙薩官方反對。”
午後不久,考察隊登上了一座小山丘,從這裏可以眺望身後南部的山谷。他們看見遠處濃煙滾滾、火舌直竄,並聽到地對空導彈沉悶的爆炸聲。直升機像機器禿鷲瘋狂地射殺。
“那是基加尼人的村落,”芒羅回過頭,搖搖頭說,“他們沒有指望了,因為直升機上的人和地面部隊都是阿巴維部落人,他們是基加尼人的老對頭了。”
20世紀的世界不能再容忍吃人的信念。實際上,遠在2000英里之外的金沙薩政府已決定徹底結束其境內這一令人尷尬的食人局面。6月,扎伊爾政府派遣了一支5000人的武裝部隊,6架能發射火箭的美式UH—2直升機和10輛裝甲運兵車,前來鎮壓基加尼人的叛亂。司令官恩戈·穆古魯將軍對於給他下達的命令不抱幻想。他明白金沙薩要他徹底消滅基加尼部落。他打算不辱使命。
在這一天後來的時間裏,他們不斷聽到遠處傳來的迫擊炮和火箭彈的爆炸聲。這些現代化的武器和基加尼人所持的弓箭形成鮮明對比。羅斯說這是件令人悲哀的事,但芒羅說這是不可避免的。
“生活的目的,”芒羅說,“是為了生存。看看自然界的動物吧——它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它才不管什麼信念和思想哩。任何動物的行為一旦脫離其存在的現實,它就會滅絕。基加尼人還不懂得,時代已經變了,他們的信仰已經行不通了。他們行將滅亡”
“或許還有比生存更高的真理吧。”羅斯說道。
“沒有。”芒羅答道。
他們看到了另外幾伙基加尼人,不過通常都是遠在幾英里之外。到那天傍晚,他們越過莫盧迪峽谷上那搖搖晃晃的木橋后,芒羅宣佈說他們現在已走出基加尼人的領地,至少眼下是安全了。
3.莫盧迪營地
在“和風之地”莫盧迪上方一塊高高的開闊地上,芒羅用斯瓦希里語大聲發佈命令,卡希加手下的腳夫們開始卸下行裝。卡倫·羅斯看了看手錶問道:“我們就在這兒歇腳?”
“是的。”芒羅說道。
“可是現在才5點,離天黑還有兩個鐘頭呢。”
“我們就在這兒歇腳了,”芒羅說道。莫盧迪海拔1500英尺,再走兩小時,他們就將進入下面的熱帶雨林。“這兒要涼爽得多,也舒適得多。”
羅斯說舒適與否她不在乎。
“你會在乎的,”芒羅說道。
為了最有效地利用時間,芒羅想儘可能地避開熱帶雨林。在叢林中行進不僅很慢而且很不舒服。這樣還可以不必去學會怎樣對付泥濘、螞蟥和熱病。
卡希加用斯瓦希里語跟芒羅說了幾句話,芒羅轉身對着羅斯說:“卡希加問帳篷怎麼支。”
卡希加伸出的手上托着一個銀灰色的有褶皺的纖維球;其他腳夫也正犯難,他們在行裝中翻找着帳篷桿,但是一根也沒有找到。
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露營帳篷是1977年由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個小組按照合同要求設計的,因為他們認識到:野外考察隊的裝備自18世紀以來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公司方面說“為現代探險活動進行裝備設計的工作早就該進行了”,它要求所設計的新型考察裝備在輕便性、舒適性和使用效能方面都達到第一流水平。國家航空航天局為公司的野外考察隊重新設計了從服裝、靴子到宿營帳篷、炊具、食品、菜單、急救包,以及通訊系統在內的所有探險考察用的物品。
這種重新設計的帳篷反映了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典型設計思想。該局認定帳篷的重量主要在其支撐物上。此外,單層帳篷隔熱性能差。如果帳篷隔熱性能好,就可以減少衣服和睡袋的重量,考察隊員每天所需的熱量也會下降。由於空氣具有很好的隔熱性能,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顯然就是採用無支撐的、可充氣的帳篷。國家航空航天局設計出的帳篷才6盎司重。
羅斯用一隻發出嘶嘶聲的小型腳踩氣泵充起了第一個帳篷。這種帳篷是由兩層20密耳①銀灰色聚醋樹脂製作而成,活像一個閃閃發亮的有肋狀支撐的匡西特活動房②。腳夫們高興得直鼓掌。芒羅搖搖頭,覺得非常有意思。卡希加拿出一個鞋盒大小的銀灰色小裝置。“這是什麼,博士?”
①金屬線直徑單位,等於1‰英寸。
②用瓦楞鐵預製構件搭成的半圓形活動房屋。
“這個我們今天晚上用不着,是空調機,”羅斯說道。
“沒有這玩意兒,哪兒也別去,”芒羅說道。他仍然覺得這東西很有意思。
羅斯瞪着他道:“研究表明,影響工作效率的首要因素是周圍的溫度,其次是睡眠。”
“哦。”
芒羅笑着朝埃利奧特看了看,只見埃利奧特正在認真觀察傍晚時分雨林的景色。埃米過來拉拉他的袖子。
女人和鼻毛人在斗,她打着手勢。
埃米從一開始就喜歡芒羅。感情是雙向的。芒羅並不像大多數人那樣,拍拍她的頭,把她看成小毛孩子,而是本能地視她為女性。加之他曾經接觸過很多大猩猩,比較了解它們的習性。雖然他不懂美國手語,但每當埃米舉起胳膊時,芒羅就明白她想要他給她撓痒痒。他總是逗她玩幾分鐘,逗得她快活地在地上翻來滾去,直哼哼。
但是埃米對發生矛盾總是很不開心。這不,此刻她的眉頭皺起來了。“他們只是在談話,”埃利奧特安慰她。
她手語道:埃米想吃。
“等一會兒。”他轉過身,看見羅斯正在架設發射裝置。這是一項在其他探險隊員休息時羅斯每天必做的例行工作,也是一項令埃米着迷的工作。這台通過衛星把信號發送到1萬英里之外的設備僅重6磅,外加一台抗電子干擾設備,重3磅。
羅斯先啪嗒一聲打開了直徑5英尺的摺疊式銀灰色傘狀天線。(埃米特別喜歡這玩意兒;每天她都要問羅斯什麼時候“打開金屬花”。)接着,她將天線接到發射機上,裝上鎘電池,然後接通反干擾器,最後再接到配有微型鍵盤和3英寸顯示屏的微機終端上。
這是一台非常精密的微型設備。羅斯使用的這台微機有189K內存,而且所有電路元件都是冗餘的。外殼密封而且防震。甚至連鍵盤都阻抗運行,所以活動部件都不會卡住、進水或進塵。
這台微機的堅固耐用程度令人難以置信。羅斯記得他們曾對它做過“野外性能試驗”。在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停車場上,技術人員把它朝牆上摔,在水泥地上踢,將它在泥水桶里泡了一夜。凡是第二天仍然正常工作的部件就被認定為具有野外使用價值。
現在,莫盧迪正值夕陽西下。羅斯輸入密碼坐標值,以鎖定發往休斯敦的信號。她檢測了信號強度並等待着衛星轉發器把信號接通。但是六分鐘過去了,顯示屏上看到的依然是灰色的靜電干擾,以及偶爾出現的彩色脈衝。這就是說有人正用“交響樂”干擾他們。
在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所使用的俚語中,最低層次的電子干擾被稱為“大號”。這種干擾,猶如鄰居的孩子練習吹大號一樣,只是煩人而已。它出現在有限的頻率上,往往是隨機的或偶然的,所發出的信號一般可以克服這種干擾。第二個層次的干擾被稱為“弦樂四重奏”,是對多個頻率進行的有序的干擾。第三個層次的干擾被稱為“大樂隊”,電子音樂覆蓋了更寬的頻率範圍。最嚴重的被稱為“交響樂”,是覆蓋整個發射頻率的干擾。
羅斯現在正遭受“交響樂”的干擾。要突破干擾就必須與休斯敦進行協調——這一點她無法安排——不過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還有幾個預設的通聯方法。她對這些方法—一作了嘗試,終於用一種叫做“間隙編碼”的技術突破了干擾。(間隙編碼運用的是這樣的原理:密度再大的音樂也會出現持續幾個微秒的間斷或間隙,所以可以監測干擾信號,確定其間隙規律,然後,在其間斷期突然發射信號。)
羅斯滿意地看到小小的顯示屏上出現了一張多彩圖像——這是他們在剛果的方位圖。她輸入野外方位鎖定信號,屏幕一閃,出現一排專為小屏幕設計的壓縮文字:現場時間一方位核對;請確認地方時,1979年6月17日18時04分。她確認他們所處的地方正好剛過下午6點。當他們的現場時間一方位與公司電腦在他們出發之前進行的模擬對照后,屏幕上的線條立即拼湊起來生成一幅圖像。
羅斯對壞消息已有所準備。她心算了一下,他們已落後預定時間約70多個小時,落後歐日財團也有大約20多個小時了。
他們原計劃在6月7日下午2時傘降在穆肯科山山坡上,並於約36小時后,也就是6月19日中午前後到達津吉城。這些意味着他們到達考察現場要比歐日財團早近兩天的時間。
然而,地對空導彈的襲擊迫使他們在預定空降地點以南80英里的地方跳了傘。眼前是複雜的叢林地帶。乘木筏從河上走可以加快行進速度,但即使這樣最少也還要三天時間才能走完80英里的路程。
這就意味着趕在歐日財團之前到達現場已毫無指望。現在要能比他們晚24小時到達就算幸運,不要說提前48小時了。
使她吃驚的是,屏幕上出現了這樣的文字:現場時間—方位核定:—9小時04分幹得好這就是說他們僅比預定時間落後九小時。
“這是什麼意思?”芒斯看着屏幕問道。
結論只有一種可能。“一定有什麼事影響了歐日財團的速度,”羅斯說。
他們看見屏幕出現如下字樣:歐日財團在扎伊爾戈馬機場遇到法律問題飛機上發現放射性物質運氣不佳。“特拉維斯已回到休斯敦工作,”羅斯說道。她可以想像,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一定花了大價錢買通戈馬機場進行栽贓。“這就是說,如果我們能把這九個小時的時間補上,我們還能趕在他們前面。”
“我們一定能成功!”芒羅說。
在赤道附近的落日餘輝中,莫盧迪營地猶如一串耀眼的珠寶在閃閃發光——一個銀灰色碟形天線,五頂銀灰色圓頂帳篷,全都反射着火紅的陽光。彼得·埃利奧特和埃米坐在小山頂上,眺望着在他們腳下展開的那一片熱帶雨林。隨着夜幕降臨,地面上升起輕紗般的薄霧。天越來越黑,清涼的空氣中的水汽開始凝結,雨林漸漸籠罩在越來越濃的霧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