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典》題記

《何典》題記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該有四十七年了,有光緒五年的《申報館書目續集》(2)可證。我知道那名目,卻只在前兩三年,向來也曾訪求,但到底得不到。現在半農(3)加以校點,先示我印成的樣本,這實在使我很喜歡。只是必須寫一點序,卻正如阿Q之畫圓圈,我的手不免有些發抖。我是最不擅長於此道的,雖然老朋友的事,也還是不會捧場,寫出洋洋大文,俾於書,於店,於人,有什麼涓埃之助。

我看了樣本,以為校勘有時稍迂,空格令人氣悶(4),半農的士大夫氣似乎還太多。至於書呢?那是,談鬼物正像人間,用新典一如古典。三家村的達人穿了赤膊大衫向大成至聖先師拱手,甚而至於翻筋斗,嚇得“子曰店”的老闆昏厥過去;但到站直之後,究竟都還是長衫朋友。不過這一個筋斗,在那時,敢於翻的人的魄力,可總要算是極大的了。

成語和死古典又不同,多是現世相的神髓,隨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又即從成語中,另外抽出思緒:既然從世相的種子出,開的也一定是世相的花。於是作者便在死的鬼畫符的鬼打牆中,展示了活的人間相,或者也可以說是將活的人間相,都看作了死的鬼畫符和鬼打牆。便是信口開河的地方,也常能令人彷彿有會於心,禁不住不很為難的苦笑。夠了。並非博士般角色(5),何敢開頭?難違舊友的面情,又該動手。應酬不免,圓滑有方;只作短文,庶無大過云爾。中華民國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魯迅謹撰。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六年六月北新書局出版的《何典》。《何典》,一部運用方言俗諺寫成的帶有諷刺而流於油滑的章回體小說,共十回,清光緒四年(1878)上海申報館出版。編著者“過路人”,原名張南庄,清代上海人;評者“纏夾二先生”,原名陳得仁,清未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2)《申報館書目續集》一八七九年上海申報館印行,其中有關於《何典》一書的提要。

(3)半農劉復(1891—1934),號半農,江蘇江陰人。曾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是新文學運動初期重要作家之一。后留學法國,研究語音學,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等職。著有詩集《揚鞭集》、《瓦釜集》、《半農雜文》等。(4)《何典》標點本出版時,劉半農將書中一些內容粗俗的文字刪去,代以空格。後來此書再版時恢復了原樣,因此劉半農在《關於〈何典〉的再版》中說:“‘空格令人氣悶’這句話,現在已成過去”。(5)博士般角色指胡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集外集拾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集外集拾遺
上一章下一章

《何典》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