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木刻選集》小引
中國古人所發明,而現在用以做爆竹和看風水的火藥和指南針,傳到歐洲,他們就應用在槍炮和航海上,給本師吃了許多虧。還有一件小公案,因為沒有害,倒幾乎忘卻了。那便是木刻。
雖然還沒有十分的確證,但歐洲的木刻,已經很有幾個人都說是從中國學去的,其時是十四世紀初,即一三二○年頃。那先驅者,大約是印着極粗的木版圖畫的紙牌;這類紙牌,我們至今在鄉下還可看見。然而這博徒的道具,卻走進歐洲大陸,成了他們文明的利器的印刷術的祖師了。
木版畫恐怕也是這樣傳去的;十五世紀初德國已有木版的聖母像,原畫尚存比利時的勃呂舍勒(2)博物館中,但至今還未發見過更早的印本。十六世紀初,是木刻的大家調壘爾(A.Dürer)(3)和荷勒巴因(H.Holbein)(4)出現了,而調壘爾尤有名,後世幾乎將他當作木版畫的始祖。到十七八世紀,都沿着他們的波流。
木版畫之用,單幅而外,是作書籍的插圖。然則巧致的銅版圖術一興,這就突然中衰,也正是必然之勢。惟英國輸入銅版術較晚,還在保存舊法,且視此為義務和光榮。一七七一年,以初用木口雕刻(5),即所謂“白線雕版法”而出現的,是畢維克(Th.Bewick)(5)。這新法進入歐洲大陸,又成了木刻復興的動機。
但精巧的雕鐫,后又漸偏於別種版式的模仿,如擬水彩畫,蝕銅版,網銅版等,或則將照相移在木面上,再加綉雕,技術固然極精熟了,但已成為複製底木版。至十九世紀中葉,遂大轉變,而創作底木刻興。
所謂創作底木刻者,不模仿,不復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記得宋人,大約是蘇東坡罷,有請人畫梅詩,有句云:“我有一匹好東絹,請君放筆為直干!”(7)這放刀直干,便是創作底版畫首先所必須,和繪畫的不同,就在以刀代筆,以木代紙或布。中國的刻圖,雖是所謂“綉梓”,也早已望塵莫及,那精神,惟以鐵筆刻石章者,彷彿近之。
因為是創作底,所以風韻技巧,因人不同,已和複製木刻離開,成了純正的藝術,現今的畫家,幾乎是大半要試作的了。
在這裏所紹介的,便都是現今作家的作品;但只這幾枚,還不足以見種種的作風,倘為事情所許,我們逐漸來輸運罷。
木刻的回國,想來決不至於象別兩樣的給本師吃苦的。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日,魯迅記於上海。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上海《朝花》周刊第八期,並同時印入《近代木刻選集》(1)。《近代木刻選集》(1),朝花社編印的美術叢刊《藝苑朝華》的第一期第一輯。內收英、法等國版畫十二幅,一九二九年一月出版。
(2)勃呂舍勒通譯布魯塞爾,比利時首都。(3)調壘爾(1471—1528)通譯丟勒。德國油畫家、版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作品有木刻組畫《啟示錄》、油畫《四聖圖》等。(4)荷勒巴因(1497—1543)通譯賀爾拜因。德國肖像畫家、版畫家。作品有版畫《死神舞》、肖像畫《英王亨利八世像》等。(5)木口雕刻木刻版畫的一種。用堅硬的木材的橫斷面雕刻,特點是精確、細緻。
(6)畢維克(1753—1828)英國版畫家。作品有《不列顛鳥類史》並插圖、《伊索寓言》插圖等。
(7)“我有一匹好東絹,請君放筆為直干”這是唐代杜甫的詩句。參看本書《〈近代木刻選集〉(2)小引》及其注(8)。《近代木刻選集》(1)附記(1)本集中的十二幅木刻,都是從英國的《TheBookman》,《TheStudio》,《TheWood-cutofTo-day》(EditedbyG.Holme)(2)中選取的,這裏也一併摘錄幾句解說。惠勃(C.C.Webb)是英國現代著名的藝術家,從一九二二年以來,都在畢明翰(3)(Birmingham)中央學校教授美術。第一幅《高架橋》是圓滿的大圖畫,用一種獨創的方法所刻,幾乎可以數出他雕刻的筆數來。統觀全體,則是精美的發光的白色標記,在一方純凈的黑色地子上。《農家的後園》,刀法也多相同。《金魚》更可以見惠勃的作風,新近在Studio上,曾大為GeorgeSheringham(4)所稱許。司提芬·蓬(StephenBone)的一幅,是GeorgeBourn5*《AFarmer’sLife》(5)的插圖之一。論者謂英國南部諸州的木刻家無出作者之右,散文得此,而妙想愈明雲。達格力秀(E.FitchDaglish)是倫敦動物學會會員,木刻也有名,尤宜於作動植物書中的插畫,能顯示最嚴正的自然主義和纖巧敏慧的裝飾的感情。《田鳧》是E.M.Nicholson的《BirdsinEngland》(6)中插畫之一;《淡水鱸魚》是IzaakWaltonandCharlesCotton的《TheCompleateAngler》(7)中的。觀這兩幅,便可知木刻術怎樣有裨於科學了。
哈曼·普耳(HermanPaul),法國人,原是作石版畫的:蟾哪究蹋笥*轉通俗(Popular)畫。曾說“藝術是一種不斷的解放”,於是便簡單化了。本集中的兩幅,已很可窺見他後來的作風。前一幅是Rabelais(8)著書中的插畫,正當大雨時;后一幅是裝飾Andre′Marty(9)的詩集《LaDoctrinedesPrenx》(《勇士的教義》)的,那詩的大意是——看殘廢的身體和面部的機輪,染毒的瘡疤紅了面容,少有勇氣與醜陋的人們,傳聞以千辛萬苦獲得了好的名聲。(10)迪綏爾多黎(BenvenutoDisertori),意大利人,是多才的藝術家,善於刻石,蝕銅,但木刻更為他的特色。《LaMusadelLoreto》(11)是一幅具有律動的圖象,那印象之自然,就如本來在木上所創生的一般。
麥格努斯·拉該蘭支(S.Magnus-Lagercranz)夫人嗜鸕淶牡窨*家,尤其擅長花卉。她的最重要的工作,是一冊瑞典詩人Atterbom(12)的詩集《群芳》的插圖。富耳斯(C.B.Falls)在美國,有最為多才的藝術家之稱。他於諸藝術無不嘗試,而又無不成功。集中的《島上的廟》,是他自己選出的得意的作品。
華惠克(EdwardWorwick)也是美國的木刻家。《會見》是裝飾與想像的版畫,含有強烈的中古風味的。書面和首葉的兩種小品,是法國畫家拉圖(AlfredLa-tour)之作,自《TheWood-cutofTo-day》中取來,目錄上未列,附記於此。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九年一月出版的《近代木刻選集》(1)。
(2)《TheBookman》《文人》。英國文藝新聞雜誌,一八九一年創刊於倫敦,一九三四年停刊。《TheStudio》,《畫室》。英國美術雜誌,喬弗萊·霍姆主編,一八九三年創刊於倫敦,一八九七年停刊叮裕瑁濉。祝錚錚洌*cutofTo-day》(EditedbyG.Holme),《當代木刻》(霍姆編)。此書全名為《TheWood-cutofTo-dayatHomeandAbro-ad》(《當代國內外木刻》),一九二七年英國倫敦攝影有限公司出版。
(3)畢明翰通譯伯明翰,英國中部城市。
(4)GeorgeSheringham喬治·希賴因漢,英國插圖畫家、*台美術家。
(5)GeorgeBourne的《AFarmersLife》喬治·勃恩怠兌桓讎┓虻納睢貳G侵蝕勃恩(1780—1845),美國作家玻丁場。*.M.Nicholson的《BirdsinEngland》尼科爾森的《英格蘭的鳥》。尼科爾森,英國生物學家、作家。(7)IzaakWaltonandCharlesCotton的《TheCompleatAngler》艾薩克·沃爾頓和查理·柯頓的《釣魚大全》。沃爾頓(1593—1683)和柯頓(1630—1687),都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作家。(8)Rabelais拉伯雷(約1494—1553),文藝復興時期法國作家。著有《巨人傳》等。
(9)Andre′Marty安德烈·馬爾蒂,法國詩人玻保啊場≌飫鎪*引的四行詩應譯為:“怯懦的卑劣的人們啊!當你們看見那癱瘓的身體和半截的面具;還有那因傷口感染而發紅了的臉頰,你們就會知道歷盡千辛萬苦才獲得好名譽。”(11)《LaMusadelLoreto》《洛勒托的文藝女神》。(12)Atterbom阿特包姆(1790—1855),瑞典作家、哲學家。
著有《瑞典文學史》、《花》(即《群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