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1)(湊字)

張學良(1)(湊字)

張學良生平大事

東北易幟

1919年就讀於東三省6軍講武堂。一年後畢業,在張作相手下任職,並迅得到提升。1928年6月3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統治東北。張作霖被炸死後一星期,以“東北易幟”的果斷行動,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7月1日,張學良向國民政府出《絕不妨礙統一電》,促使中國從形式上走向統一!后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東北邊防司令長官,6海空軍副司令。

中東路事件

1929年7月,張學良欲取消蘇聯在東北的特權,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着手收回中東鐵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蘇聯軍隊沿中東路一線向東北進攻,張學良領導的東北軍敗給蘇軍。張學良被迫在伯力簽訂議定書,恢復蘇聯在中東鐵路的特權。

九·一八事變及簡評

中原大戰及萬寶山事件生后,全球經濟大恐慌環境下,剛從內戰中恢復的華北及東北的統一的中國國家主權和日本的南滿鐵路的特權,衝突的可能性升高。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衝突,以公理為周旋”。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駐守北大營的一萬多名東北軍將士因遵循張的嚴令,張學良本人的說法是“不抵抗”是要表明日本侵略而非維護其南滿鐵路的特權。事變生后,張要求其率領的東北軍力避衝突、退守錦州,日軍很快便侵佔了東三省全境。

1931年日軍為取得更大利益,於當年9月18日突然對東北軍動攻擊。在不抵抗命令下,東北軍撤出東北,日本策劃偽滿州國成立,從此東北民眾開始了日軍統治的14年悲慘生涯。抗戰勝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國人視為國恥日!

評價

稱,九一八事變為蔣介石一貫的“不抵抗政策”所致。近年的研究表明,實際上“不抵抗政策”是張學良和蔣介石在面對日本威脅問題上的共識。張學良之“不抵抗”,是由於東北軍沒有能力單獨抵抗日本的軍事攻擊,日本最希望能夠挑起戰端,所以不斷升級挑釁行為,而張一旦與日本開戰,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來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結果只會是丟掉東北的領土和損耗自己的軍事實力,所以他嚴格命令軍民百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給日本人挑起戰端的借口;而蔣介石之“不抵抗”,則是為了貫徹他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路線。在九一八事當時,乃是張學良下令撤退,而蔣介石遲至9月19日晚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消息。張自己也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張學良在東北1934年2月張任豫鄂皖三省剿總副總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營主任。1o月。兼任西北剿總副總司令。此時。日本侵華日亟。國民政府一再妥協。**中央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地呼聲日益高漲。

1935年4月。蔣為削弱張學良軍力。命令張學良圍剿紅軍。但卻遭到挫折。逐漸對蔣地調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張與周恩來在膚施(今陝西延安)會談。提出聯蔣抗日。為**中央所採納。與紅軍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地協議。這時。**地葉劍英又攜帶雙方停戰計劃及**地約書來西安。張學良拿出巨額私款。贈送紅軍做冬季衣食補給費用。**也在西安設立辦事處。

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張學良與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第17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共同向蔣面諫。卻遭到蔣拒諫。蔣介石令張學良、楊虎城立即進攻陝北紅軍。否則將其所部分別調往福建、安徽。

12月9日。中國**組織大規模地群眾遊行示威。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特務軍警開槍打傷一名學生。群眾非常激憤。決定到臨潼直接向蔣介石請願示威。蔣介石強令張學良制止學生運動。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張學良接到命令后。趕上遊行隊伍。極力勸說學生回去。東北大學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張學良向群眾表示一周內以實際行動答覆學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地“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時的張學良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出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

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停止一切內戰。

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

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

開放民眾愛國運動。

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

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

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西安事變生后,東北軍、西北軍內部出現主張殺蔣和放蔣的爭執,但張學良、楊虎城二人都主張釋放蔣介石。據楊虎城的機要秘書王菊人回憶,西安事變生后,楊虎城曾找張學良商議釋放蔣介石的四項條件:一是蔣介石之“安內攘外政策”必須改變,至少以談話方式向全國公開聲明(當時考慮由南京政府正式表聲明是辦不到的);二是改組國民黨政府為抗日聯合政府,應有行動表現;三是東北軍、17路軍的駐地和政治地位不變;四是紅軍問題,由以後組成的抗日聯合政府解決。

西安事變生后,南京政府內部以親日派何應欽為,陳立夫、陳果夫、戴季陶等極力主張武力解決。

1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作出“討逆”決議,由保應欽任“討逆總司令”,任命劉峙、顧祝同為東西兩路集團軍總司令,兵潼關;並派飛機先行轟炸了渭南、富平、三原等地。何還給在意大利養傷的汪精衛打電報讓其“歸”。相對於何應欽的武力討伐,宋美齡、宋子文、孔祥熙、孫科等人,則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在南京奔走遊說,為營救蔣介石積極活動。

17日,中國**應張學良邀請,派周恩來到西安參與西安事變的協商。**黨內也出現過“殺蔣”

與“放蔣”的意見分歧,在延安已經搭好準備公審蔣的檯子,但後來又轉為主張放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根據**官方資料,**是出於統戰目的,因為即使殺蔣,並不會對**有什麼實質意義,反而有可能使何應欽等親日派上台,那樣的話,無論對中華民族還是**本身都是有害無利的。

22日,宋美齡等到西安。張學良、楊虎城去機場迎接,並與宋子文、宋美齡舉行會談。

24日,蔣中正口頭答應了六項協議。即:

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

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

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

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

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

其它具體的救國辦法。

張學良見蔣介石接受了談判條件,怕夜長夢多生危及蔣性命的變故,即力排眾議,決定無條件放蔣。

25日下午,張學良與楊虎城一道送蔣介石及宋氏兄妹上飛機,同時為了維護領袖威信,自己亦隨同護送蔣回南京。飛機抵達南京后,張學良即被軍統特務監視。

29日,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下達了法丙字第17o87號命令,委派李烈鈞為軍事法庭審判長,對張學良進行審判。

31日,軍法會審判決“張學良謀伙黨,對於上官為暴行脅迫,減處有期徒刑1o年,褫奪公權5年”。

1937年1月4日下午,張學良又接到國民政府布的特赦命令:“經國府委員會討論,一致決議接受蔣委員長請求,張學良准予特赦,張學良所處1o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

宋子文陪同張學良出席軍法會審后曾說:“審判是走個手續,5天後漢卿保證回西安。”然而事實上,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即長期監禁。張學良自此失去自由。

張學良與楊虎城在

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

1941年5月張學良轉囚貴陽市張學良武裝抗日,張學良有口難言,告之蔣介石不抵抗密令。

8月2o日,國民政府任命張學良為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

1933年33歲

1月1日,榆關抗戰爆。3日,山海關失守。

1月,任北平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和第一集團軍司令。

2月,任華北集團總司令兼第一方面軍總指揮,率軍進行長城抗戰。

2月21日,熱河抗戰爆。

3月4日,承德失守。

3月9日,與蔣介石在保定車站會晤,蔣暗示其下野。

3月11日,表辭職通電。內稱:“此次蔣公北來。會商之下,益覺余今日之引咎辭職,即所以效忠黨國,鞏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謝國人。”

3月12日,蔣介石致電張學良、何應欽稱:“漢兄離平時,代委員長職務准交敬之兄接代,以免職務中斷也。”張遵電正式將國民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職務交給何應欽。是日,偕夫人于鳳至及趙一荻、端納等從北平清河機場離平,當天下午抵達上海。出國前張學良決心戒毒,閉門謝客。並且撰戒毒條幅:“陋習好改志為鑒,頑症難治心作醫。”

4月11日,由上海偕眷屬乘意大利郵輪起程出國。

4月上旬,致書東北軍將領及東北名流,勉勵他們要親如手足,患難與共,準備收復東北為最大責任。“武要保存東北軍實力,文要展東北大學。”

5月4日,到達意大利布林迪西巷。當晚乘特別快車到達羅馬,投宿於“古蘭特”賓館。

5月8日,張學良得知馬占山、李杜、蘇炳文由蘇經歐洲回國,便邀其到羅馬會晤。馬、李、蘇於是日抵羅馬謁張。

張讚揚馬等奮力抗日之精神,鼓勵他們回國后不忘國恥,繼續抗日鬥爭。

5月12日,自意大利致書王樹翰稱:“現雖寄身海外,但有三事尚不敢忘:一曰國難,二曰鄉患,三曰家仇。”並附寄張在羅馬拍攝的照片一張。

5月26日,由羅馬致電萬福麟,勸告東北軍各將領,宜一致團結,服從蔣介石指揮,堅決抗日。

6月上旬,在羅馬期間,專心研究法西斯黨運動及組織,曾與意皇及相墨索里尼晤談數次。還多次訪問意空軍司令部,考察其航空事業。

6月2o日前後,張學良由羅馬經巴黎去倫敦。又飛回羅馬。

7月1日,東北軍將領電請張學良回國,張於是日複電稱:“最近有令張學良回國之風說,但目下余正視察歐洲各地,至少3個月內,絕不能回國。

7月11日,在羅馬會見出席國際經濟會議后回國途中的中國代表宋子文,交換對國內局勢意見。

7月14日,出席墨索里尼歡迎宋子文的宴會。

7月22日,張學良從意大利米蘭飛抵巴黎,法國總理達拉迪派代表歡迎。顧維鈞亦到機場歡迎。並在巴黎會晤法國航空部長柯特,參觀法國航空事業。

7月3o日,攜家屬再次飛抵倫敦,次日赴金斯頓奧克爾飛機製造所參觀,還參觀了當地的軍需品製造工廠。

8月1o日,赴樸茨茅夫參觀朴茨斯造船廠。海軍司令在官舍設宴款待。張還在航空母艦上詳細參觀海軍每周之操演,至晚始返倫敦。

8月下旬,在倫敦對路透社記者談話:“此行頗有利,現時余重得較離中國時增重28磅,且身體較前健壯。蔣介石致電張學良,請張統率東北軍移駐新疆。張回電稱:移駐新疆,雖無異議,但需查后再作答,於是張電羅文干赴新疆實地考察。此計劃后因汪精衛、胡漢民等反對,加之此時張學良回國會對已見好轉之中日關係不利,故蔣拒絕其回國。

9月1o日,張學良赴德國柏林考察訪問。

9月下旬,張學良與中**事代表團團長陳策赴德國德尼司登6軍學校參觀,並檢閱該校學員。

1o月1日,抵達瑞典都斯德哥爾摩,謁見古斯達阿克五世皇帝,並出席阿德無殿下之午宴。

1o月2號,考察“二福斯”兵工廠,“芬斯歐克”造約廠,同日飛倫敦。

1o月14日,飛芬蘭訪問,訪問芬蘭后本擬訪問蘇聯,經聯繫,因蘇不予接待而作罷。在結束對芬蘭訪問后,仍飛回倫敦。

11月28日,張學良在倫敦對新聞記者談話:余之歸國全因個人私事。原本擬訪問蘇俄後由西伯利亞歸國,現已終止此議,改經由法、意各國直達上海。

11月下旬,在“福建事變”生后,有人勸告東北軍加入反蔣鬥爭,而蔣介石又想調東北軍入閩“平亂”,於是東北軍將領致電張學良,報告閩變后的國內形勢,“務必立即返回”。

12月1日,張學良由倫敦飛巴黎。他對人說,余此次抵巴黎,只是經過,無訪問巴黎以外地方之計劃。

12月8日,謁見墨索里尼辭行。墨索里尼親自授予張學良意皇之大十字勳章。

12月9日,預定15日乘由威尼斯啟航之昆特帕爾特號輪船回國。並電告萬福麟等東北軍將領及在香港的胡漢民。15日偕秘書沈同祖及翻譯等起程回國。

12月23日,歡迎張學良委員會在上海成立。高紀毅、榮臻、富雙英等人24日經津赴滬。萬福麟、王以哲、王樹常等東北軍將領25日聚議於萬家,先謀東北軍之團結,向中央請願,請必命張學良為東北軍統帥。

1934年34歲

1月8日,由海外返回上海。

3月1日,在武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職,代行總司令職責。

1935年35歲

2月5日,赴廬山見蔣介石。蔣限期3個月肅清豫鄂皖三省境內的紅軍。

3月1日,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昌行營主任。

4月2日,授6軍一級上將軍銜。

1o月2日,就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務。設總司令部於西安市。29日,去南京參加國民黨六中全會,臨行前叮囑部下,沒有他的命令不許輕舉妄動。

11月22日,任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執行委員、監察委員。

12月,赴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會後赴上海會見杜重遠、李杜,堅定了抗日決心。

1936年36歲

1月初,在洛川前線指揮所,會見了在洛川戰役中被紅軍俘虜的原東北軍1o7師619團團長高福源。高介紹了**的主張。是月6日會見**人士潘漢年。

6月15日,長安軍官訓練團成立,張任副團長、代團長。18日張學良出資創辦《西京民報》,宣傳東北軍復土還鄉,團結抗日思想。22日,張學良表《中國的出路唯有抗日》的演講,表明了他的抗日決心。

9月,任“抗日同志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這是由他直接領導的宣傳、鼓動抗日的政治性秘密組織)。

1o月29日,飛往洛陽,繼續勸蔣抗日,遭蔣怒斥。

11月27日,上書蔣介石,請纓抗戰,遭蔣嚴詞拒絕。

12月2日,去洛陽見蔣,告之西安情勢。要求釋放抗日救國會“七君子”。

12月4日,蔣介石抵西安。調幾十萬大軍“進剿”紅軍。張與楊再次向蔣諍諫,又遭訓斥。

12月8日,與楊虎城秘密商議,勸諫不通,只能“兵諫”。西安數千名學生為紀念“一二·九”一周年舉行遊行示威,前往臨潼向蔣請願。蔣下令“格殺勿論”。張學良親自追到東郊十里鋪勸阻說:“保證一星期內用事實來答覆他們。”

12月1o日,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決定12日布第六次“圍剿”紅軍命令。張、楊決心不再與紅軍作戰,要搶先打亂他的計劃。11日晚,張到華清池向蔣苦諫,毫無結果。蔣決定把東北軍調到福建,是日晚張、楊決定“兵諫”,並進行具體部署。

12月12日,他與楊虎城將軍,為救國救民,力挽狂瀾,動兵諫,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表通電,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停止一切內戰,釋放愛國領袖,開展民主愛國運動,保證人民政治自由,遵行總理遺囑,如開救國會議”等入項愛國主張。並致電**中央,要求派代表團到西安,商討抗日救國大計。

12月14日,在西安電台向全國表廣播講話。取消“西北剿總”,組織“抗日聯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張學良任主任委員。

12月17日,與紅軍代表周恩來會談。

12月2o日,與端納會談,和楊虎城共同表《告東北軍、十七路軍將士書》,號召兩軍將士不惜一切爭取中華民族解放。

12月22日,宋美齡到西安,晚上,張學良和楊虎城、周恩來一起與宋子文、宋美齡舉行會談。

12月23日,會談達成六項協議。蔣介石口頭答應,但不簽字,以領袖“人格”作保證。張學良決定釋放蔣介石,並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

12月24日,周恩來在張學良的陪同下會見蔣介石。

12月25日,會見楊虎城和東、西北軍高級將領,向他們表示釋放蔣介石。下午3時親自送蔣返京。當日,抵洛陽。

12月26日,蔣介石與張學良各乘飛機先後飛抵南京。張學良暫住南京宋子文公館。

12月3o日,南京政府任命李烈鈞為審判長,對張學良進行軍法會審。

12月31日,軍法會審結果,張學良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剝奪公民權5年,他從宋子文公館移住南京中山門外孔祥熙公館。

1937年37歲

元旦,張學良表《告東北軍將士書》,勉勵東北軍精誠團結,加緊訓練,待命殺適度,收復東北。

1月4日,國民政府布‘特赦令’,但仍將張學良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張從此開始幽居生涯。

1月13日,遷移浙江奉化溪口鎮雪竇山中國旅行社。

2月7日,“二二事件”生后,張學良寫信給於學忠稱:“話不知從何說,淚不知從何流。”

2月17日,致函于學忠,希望維護東北軍團結。

3月3o日,于學忠到溪口見張。

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全面抗戰實現。

9月秋節,張學良向蔣介石提出參加抗戰,蔣要他“好好讀書”。

冬,遷移安徽黃山“聽濤居”。十天後遷移江西萍鄉“絳園”。

1938年38歲

1月,遷移湖南郴州蘇仙嶺。

3月,遷移湘西沅陵鳳凰山。

9月,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到鳳凰山看望張學良。張學良寫信給蔣介石,請張治中代轉,再次提出參加抗戰,結果石沉大海。

1939年39歲

11月下旬,日軍進犯湖南,張又遷移貴州修文縣陽明洞。

194o年4o歲

2月,于鳳至因病赴美就醫,趙一荻由香港到陽明洞陪張幽居。

1941年41歲

5月,張因患盲腸炎到貴州中央醫院做手術,出院后移住貴陽黔靈山張先生旅遊去了。

1975年75歲

4月5日,蔣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次日,張群電話告訴張學良。

4月8日,張學良和趙一荻前去弔唁,並送去自己題寫的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1976年76歲

張大千從巴西回台定居,在台北市郊外雙溪自建摩耶精舍。張學良與這位老朋友經常會晤。後來在張大千的提議下,張學良、張群、王新衡(監視張學良的特務,後來成為朋友),每月在摩耶精舍歡聚一次,人稱“三張一王團團會”。

蔣經國當上台灣“行政院長”后,張學良與蔣經國達成君子協定,每半年兩人會面一次。

1978年78歲

蔣經國被選為台灣的“總統”,第一個打電話祝賀蔣經國的就是張學良。

1979年79歲

1o月5日(中秋節)下午,張學良應邀,到蔣經國官邸參加蔣經國夫婦舉行的中秋節茶話會。這時張學良在台北第一次露面。前去參加的還有張群、何應欽和張大千等。1o月1o日,參加“雙十節”慶祝大會,就座中央觀禮台上。

198o年8o歲

春,張學良的好友、前東北大學校長馮庸去世,張學良、趙一荻前去參加追思禮拜。

9月,四子閭琳到台北看望父母親張學良和趙一荻。

1o月2o日,張學良偕夫人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和副參謀長馬安瀾陪同,訪問金門,眺望大6。

1981年81歲

9月18日,到台北榮民總醫院看望齊世英。

1983年83歲

4月2日,任張大千治喪委員會委員。

1984年84歲

6月,張學良五弟張學林之女張閭蘅從香港到北京談商務時,受伯父之託特地看望呂正操,並介紹了張學良在台北的情況。

1985年85歲

12月25日,看西安事變影片時,因心情激動沒看完就離去。

1986年86歲

3月13日,張學良與趙一荻陪同張群遊覽桃園龍潭小人國。

1987年初,張學良又托張閭蘅帶給呂正操詩作。

1988年88歲

1月14,張學良到台北榮軍總醫院懷遠堂弔唁蔣經國,並向他這位老朋友深鞠躬。

3月4日,東北大學在美校友會邀張學良赴美參加東北大學建校65周年和張學良兼任校長6o周年紀念會,由於台灣當局未予允准,未能成行。會後5o多位學者和熱心人士聯署簽名,成立了“爭取張學良將軍全面自由”執行委員會,並致函繼任“總統”**。要求李作出答覆。當局迫於無奈,讓有關人士“同張學良進行商討”,決定以表公開信的方式處理這件事。是月26日,台灣各大報紙都在顯著位置登載了以張學良名義寫的公開信。

1989年89歲

5月31日,張學良復函日本人池宮成晃:“華函奉悉,老配林下寒居,素不見來客,警請原宥。老朽年歲衰邁,目朦手軟,又乏記室,對於一般信件素不作復。感先生素昧平生,遠邦厚誼,破例勉為動筆,字跡草率,文句粗陋,先生當可見及矣。願上帝祝福!”

11月26日,張學良給居住上海的杜重遠夫人侯御之複信:“御之夫人惠鑒:11月1o日來信及照片8張俱已收到,我十分欣慰。你辛苦扶養子女**,仲(重)遠有知,當已含笑地下也。我也為你驕傲。我目力衰退,書寫費力,恕不多寫,願上帝祝福你!”

199o年9o歲

1月3o日,于鳳至在美逝世,享年92歲。

6月1日,台灣各界人士慶祝張學良9o華誕。

6月3日,是張學良9o華誕。5月3o日,鄧穎特電祝賀。

5月末,張學良書寄呂正操《謁延平祠舊作》。

6月6日,東北大學校友會等在瀋陽慶祝張學良將軍9o華誕。

6月17日和8月3日,日本nhk電視台採訪組三次訪問張學良。

1991年91歲

1月5日,為紐約東北同鄉會刊題主導:“讀物思鄉。”

2月7日,張學良給東北軍史研究會會長、遼寧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德良和周毅複信:德良、毅二鄉弟:來信寄來的《東北軍史》和《張學良將軍詩詞註釋》已收到,謝謝。余老矣,恕目不佳,不能多寫,寫字相當困難,請原宥。願上帝祝福!又為張德良、周毅兩位教授親筆題寫:“愛人如己”。

2月16日,張學良復函瀋陽張學良陳列館:“敬啟者:茲收到《張學良將軍》共五冊,十分感謝,專此萬事如意。

3月1o日,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赴美探親。

3月14日,張學良夫婦去了兒子張閭琳居住的洛杉磯。

3月29日,原東北學大學秘書長、代校長寧恩承從美國給閻寶航女兒、上海申大集團董事長閻明光傳來信息:“漢公亟願見見你和明復,談玉衡(閻寶航,字玉衡)基金會和統一問題,請辦理來美手續,早日相晤。”

4月1o日,張學良單獨去到紐約。

4月17日,張學良在紐約公開露面。

5月3日,張學良接受紐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記者魏碧洲的採訪。

5月11日,張學良在美國紐約接受“**”記者訪問。

5月18日,又接受**“新聞廣角鏡”節目記者採訪。

6月25日,張學良結束了在美國1o5天的控親訪友和旅遊,從三藩市返回台北。

6月底,張學良在台北寓所收到了來自大6的陌生信件。

這是來自江蘇江陰一個叫張靜華的17歲的農家少女寫給張學良的信:“張爺爺,你一直是我最敬佩的人。從小到現在,哪怕到將來,當我剛懂事的時候,我爸爸便給我講你的故事。說你是一個真正的東北漢子。想當年,你愛國憂民。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爺爺,你什麼時候能回來看一看,聚一聚,讓我們舉杯同慶?我想,大概不會太遠了吧?”張學良挎不住激動,提筆為張靜華複信:“靜華小妹妹:你的信和相片全收到了。你很關心我們,謝謝你。隨信附上近照一張,以慰情懷。願上帝祝福您!”

12月21日,張學良為“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題寫了院名。

1992年92歲

7月12日,鄧穎在北京逝世。張學良得知后,委託張閭蘅向設在中南海西花廳的鄧穎靈堂敬獻花籃。花籃的緞帶上著:“鄧大姐穎千古張學良、趙一荻敬輓”。

9月11日,張學良在台北北投寓所次接受大6記者採訪。他說:“只要時機成熟,國家一定能統一,希望國共兩黨第三次談判早日實現。”

1o月,張學良收到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院長王盛烈教授題贈的“關東秋爽,故鄉明月”字幅和幾位著名畫家合作的《青松梅鶴圖》,讚賞晃已。他接受了擔任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的聘書並留影。

11月13日,張捷遷教授為東北大學復校奔波於海峽兩岸。是日,張捷遷受託將東北大學的聘書送呈張學良。張欣然同意同任剛復校的東北大學名譽校長和名譽董事長。

1993年93歲

3月8日,國家教委正式批准東北大學復校。新的東北大學校名,由張學良題寫。

4月19日,《文匯報》記者採訪張學良。

4月,張學良去台北中山堂觀看北京京劇團的演出。

7月,耿其昌、李維康夫婦等赴台演出,與張學良將軍歡聚達八次之多。

199595歲

3月26日,張學良暨東北軍史研究會的周毅、連軍、常景興、趙雙城到夏威夷謁見張學良。

6月1日,東北大學黨委書記蔣仲樂和校長赫冀成到夏威夷拜見張學良。

6月,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教授西村成雄到夏威夷拜訪了張學良。

1996年96歲

6月1日,在美國夏威夷異常興奮地度過95歲壽辰。中國京劇院老生演員於魁智率該院琴師趙建華、鼓師蘇廣忠、旦角演員馬小曼(京劇藝術大師馬連良之女)飛抵夏威夷,祝賀張學良95歲壽辰,並贈送用中國京劇臉譜精心繪製的大幅“壽字圖”。

1997年97歲

6月6日,在夏威夷會見了率團訪美的瀋陽市市長慕綏新。

1998年98歲

1月,張學良研究會副會長張友坤教授赴美拜會了張將軍,贈送《張學良年譜》,轉交了親屬、故舊托帶信件和新年賀卡。

6月,《開國領袖**》作者王朝柱、張學良之侄張鵬舉和外甥女王秦等到夏威夷給張學良慶賀98歲華誕。

1999年99歲

6月,瀋陽電視台採訪組趙傑等赴美採訪張學良。

12月25日,張學良研究會副會長趙雙城赴美拜訪張學良,並贈送“中華世紀寶鼎”。

2ooo年1oo歲

3月12日,張學良暨東北軍史研究會會長張德良、副會長王維凡、秘書長周毅到夏威夷謁見張學良併合影留念。

6月,夏威夷時間22日上午11點11分,陪伴張學良將軍大半生,人稱“趙四小姐”的張學良夫人趙一荻女士,因肺炎及並症,逝世於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享年88歲。張學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傷痛,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流下來。

2oo1年1o1歲

1o月14日,張學良將軍因病搶救無效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歲。

張學良在美期間曾道出了張氏祖上本姓李的內幕,此事生在永樂4年,因為張家姑娘嫁到了李家但張家無子,於是邊從李家抱過一子作為繼承人,後來李家卻又無子嗣了,於是張學良曾向其父提出要將自己再過繼給李家,張作霖口頭連連稱善,但最後此事還是不了了之。

張學良,一個扭轉了中國史,改寫了世界史的一代少帥。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他讓世界知道了中華民族抗日的決心。望讀者看完后,為這位曾加快中國的統一而鞠躬盡瘁的東北少帥祈禱,願他在天堂享受真自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縛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縛妖
上一章下一章

張學良(1)(湊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