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美的主觀論

(16).美的主觀論

十六。美的主觀論

有一個故事:某攝影家到某景地發現了一棵樹,美極了——豐滿勻稱的樹冠,曲折伸展的枝條,在夕陽的彩照中濃妝艷抹,在高原的花海中亭亭玉立。攝影家喜出望外,拍了一張又一張。作品發表後果然獲得讚譽聲一片。人們讚揚攝影家取景,構圖,用光的高超技藝,也對此地此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可當攝影界的同仁攜長槍短炮奔赴到此地時,那棵樹已不復存在。原來,那位攝影家為了讓他的作品成為“絕版”,出錢讓人把那棵樹砍了。

眾人在譴責痛惜之餘,達成了一個共識,從此在國內的攝影刊物上不再發表這個作品。這位暴殄天物,極端自私的攝影家的行為令人所不齒。

我見過這張照片,很美;但知道這件事後,這張照片的美感便蕩然無存,有的只是一種無法排遣的憤怒。

什麼是美?這是美學界一直在討論的問題,有說美是客觀的,有說美是主觀的,有說美是主客觀的相互作用。我同意最後一種——看起來比較“折中”的觀點。

我在北京植物園看過罌粟的花。“客觀”地說,罌粟花造型優美,色彩艷麗;我凝望着它,簡直不敢相信:就是它,開花結果,就能提煉出把人變成魔鬼的毒品。這種邪惡的花不能給人以美感,有誰會讚美“美麗的罌粟花”呢?恐怕連毒品販子也不會,因為毒品販子沒工夫欣賞它,他們要的是錢。

人們追求美沒有錯,但美是和真、善聯繫在一起的;離開了真、善的美,就只保留了美的形式;雖然“形式美”也是美的一種,但就怕在“形式”之下,又冒出別的“不形式”的東西。

眼下的某些國產大片,“形式”是越來越美,“內容”是越來越不美。光是電影的內容不美也就罷了,又爆出來破壞自然景觀的醜事,讓人連欣賞電影“形式美”的心情也沒有了。

如果僅譴責某某大導演,我說這不公平。這是當地官員、有關“協助”人員和所有攝製組成員的恥辱。當他們在美麗的香格里拉景地大肆破壞的時候,有哪個官員,哪個明星,哪個導演、副導演,哪個看到此惡行的“國人”,站出來提過異議?沒有,他們都心安理得地參與了破壞。如果這些參與者不反省,不懺悔,這樣的事還會發生;而且這樣的事在九寨溝,在圓明園,在長城,在許許多多地方已經發生過。有誰能保證,又有什麼能夠保證,這樣令人痛心的事情不會再次發生?

法國作家伏爾泰說過一句話:你要是問一隻雄癩蛤蟆什麼是美,它會說是雌癩蛤蟆。

這是諷刺癩蛤蟆的“美的主觀論”,對它有利有用的便是美。

今天的製片商們“商品化”電影的“美的主觀論”是:什麼是“美好”的大片?高票房的便是。為了把“無價”的自然景觀轉化為“有價”的能贏取票房的膠片,他們不擇手段,“寧我負天下景,不叫天下景負我”。

可惜的是,那些“看上去很美”的鏡頭,美得讓人感到心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碎語閑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碎語閑言
上一章下一章

(16).美的主觀論

%